# @6 ]+ S2 y, c) S , m! K# p! T3 W. c 如果有一個人身上有個很大的膿包,一碰就會破了,他肯定會很小心地保護,不要被碰到。這種小心謹慎的心態用在修行上,就是不放逸。如果能這樣謹慎,就不會輕易犯戒、造業。$ ~, D# _3 n0 J6 j- U0 u9 l* F
有些人的嘴完全處在放逸中,特別愛說話,不懂裝懂,信口開河,不停地說,這種人特別愛說绮語。有時候挑撥離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時候說妄語,口業特別重。“話多不如話少”,現在很多人都不會說好話,那還不如少說話。佛法的真理能利益他人,應該多說這些好話。0 ?9 v- |4 A$ c( K
有的人身放逸而造惡業,殺盜邪淫等都做。有些人特別愛吃,不但吃肉,還要吃活的,要挑新鮮的。現在你挑新鮮的吃,來世你就會變成新鮮的,讓那些衆生吃。還有喜歡偷盜的人。雖然不直接偷,但是通過各種欺騙手段,把坑蒙拐騙當作本事,將他人的財富據爲己有。邪淫就更不用說了。現在人生活條件好了,內心卻越來越空虛了,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毒等,什麽都做,根本不約束身口意。這都是放逸的行爲。 9 g; a) [2 \9 j. w T 放逸的人,身口意肆無忌憚,爲所欲爲。妄念紛飛,絲毫不管束這顆心。對于修行人來說,放逸是墮落的征兆。 3 ]7 L! }3 m8 |不放逸如甘露妙藥,可以解除違緣障礙。我們總是提心吊膽,患得患失,如果能做到不放逸,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5 ]2 \) g; h* O/ f' H8 N# K 以前很放逸、很惡劣的人,若是能忏悔、能改過,同樣可以變得清淨,可以解脫。爲了能增長善法和功德,應該恒時修持不放逸,小心謹慎。 / a5 ]) v# p) f+ B/ f!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