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5|回复: 0

普 陀 山 纪 事(注:此为一位师兄的前世因缘)

[复制链接]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普 陀 山 纪 事# a8 J, R- q. b7 k! _

) J# i+ f9 d8 Y$ }4 Q8 G$ D5 T
一、奇梦惊魂+ \' U% X! A; w5 b2 `2 O

1 G, \: ^" ~- `3 y: F8 n我在45岁之后,经常像放电影一般,反复地作同一个梦。
- v  M" B! X2 ?- g
( x3 b$ g6 D8 a% d5 ^4 |( k梦中,我是一个民国时期的和尚,寄住在一座佛教院落中。
2 h) e+ u& \2 L3 i- u( M
) b$ h- V- e& c' s, d( f& F院落呈四合状,三面是僧屋,一面是廊庑,庑下供奉着佛像,佛像前露天放着一口大香灰陶缸。8 \, C0 t1 X* z/ g& `
& M- @. s2 y) B8 ?1 |6 M" O. R
虽说这是一座佛教院落,却没有佛教寺院的庄严。偌大的院落冷冷清清,没有大殿,没有方丈,也不见有人诵经礼佛,里面零散地住着些来历不明的闲人……与其说这是一座佛教寺院,还不如说是云水僧的收容所。! G8 U( V  o4 F" c

- t7 \) p1 {8 P6 d1 a: G% `# A不知谁是这院落的主持,不知我缘何来到此地又缘何滞留,在这古老的院落里苦度光阴?
$ K7 [$ F% C0 h' Z3 R3 x: y! a. v/ w5 B! w, u
直到某天,突然有三位道士来到此院挂单。其中有位“道长”,观其面相即非善类,身边还伴随两名恶徒。他们虽然身披道袍,但其做派散漫邪僻,一点也不像修行人。我不明白佛教的院落为什么允许道士进来挂单,任由他们喧宾夺主,胡作非为。从此,在他们一伙欺凌下,我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直至被迫离开了寺院。4 j; b2 y' \0 H. x# Z
7 _5 y6 \9 r! J% o+ r8 N" S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秘密组织,经常出入一爿店铺。这爿店铺位于一条小街的尽头,对面则是我曾经住单的院落。此处表面上看是个店铺,实际上是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以客栈茶坊的名义作掩护,所以平时也不大做什么生意。+ i2 R+ A  O0 V4 @- ^7 z

+ O, R" b) _7 U" E& w# h有一天,店铺里来了一群人,在一起秘密聚会。不料有人走漏消息,当天夜里就出了大事,遭到了敌人的偷袭。我们趁着夜色冲出重围,占据了附近的山丘,在夜色的掩护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决斗。
  j1 M0 r  x5 h: C! C! B
/ T/ ]2 [5 g0 F" A8 L/ ~+ o* N* ^; b战斗非常惨烈,山丘上的石头被炸得四处横飞,树木也纷纷倒下,燃起烟火。1 p* m" n2 G+ F9 i/ {

/ Z8 t/ h/ k- N5 b! H我们是地下游击队,使用的武器是老式单发步枪;而敌人却是正规部队,使用的是机枪和手榴弹。敌人的火力非常密集,我方不断有人被流弹击中,负伤阵亡。因为兵力悬殊,我方弹药耗尽,终被击溃。此时天已渐亮,我的左臂也中弹负伤,不敢与敌恋战,便带着剩下的人朝后山艰难地撤退。我与战友们边战边退,洇红的鲜血染透衣衫,滴落在密林野径。狡猾的敌兵则紧紧尾随不放,但又不与我们短兵相接,企图拖垮活捉我们。当我们撤退到一个山坳时,追兵也包抄过来。我们一行人精疲力竭,举步维艰,陷于坐以待毙的绝境……
  m; J; z: y8 ]) }" P5 U* P% @8 I$ V1 m6 t$ w9 m$ t
每当梦做到这儿,就会像电影断片一样戛然而止,我立即会惊醒过来。
/ F+ f1 ?# z1 {+ Z. V5 O
$ ?9 w1 b9 @* P数年来,我一直被梦境所困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会不断地重复做相同的梦?为什么在梦中我会当和尚?为什么会流落到这个院落里?后来又为什么会打仗受伤?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Y" _. f3 o7 S- C4 U  J$ P' j( _- H7 r% p

; b$ [( }' s/ u+ e' e: Y8 e/ H- O8 \二、初朝普陀$ ?$ p& o4 k8 l; t3 d) b% @/ Q
+ F0 p5 A& k" ]9 U0 ^
2000年暑假,我独自一人,满怀着神圣向往之情,生平第一次去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
( o( `/ E# y- H4 N+ J: o
/ c+ b+ V. y! w/ M! f! h0 I0 w晚上在上海十六铺侯船室,结识了广东南华寺的上清下修老和尚。老和尚见我态度谦诚,亦十分欢喜,允诺与之同行。翌晨,船抵普陀山,在上清下修老和尚的引导下,我同江西的香客们一同在慈云禅寺登记住单。
' H& \5 b$ x0 J7 E  D, _, Y. l- q! a  c/ g) ~, J* n
早斋后,我独自一人步出慈云禅寺,前往普济禅寺参学游览。
8 E+ q2 K% E7 E3 k* a7 d6 ?  Y+ H2 T; l
普济禅寺前方有一座古塔,名太子塔。不知何故,此塔令我有一种苍凉亲切、言不尽意的感觉。7 L! f  {' l0 Q+ G" o1 N7 Q8 C

9 z+ E2 d, e) h, g  ^/ [. z' Y普济禅寺的东面横亘着一条小街,名香花街(旧名横街)。我沿着香花街向北漫步,未几见街左有一道院门,门楣上写着“洪筏禅院”四个黑色大字。此处虽然名为“禅院”,里面却没有佛殿,也没有一个出家人,只住着几户人家,看得出这是一处遭百姓侵住未还的寺院。
7 P$ i1 a, y, z  Z/ b& Z9 [- p4 O( r5 M3 S1 {# M! K$ V
看到“洪筏”二字,我的心头忽然掠过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既亲切又惆怅,好象“洪筏”二字与我有什么不解之缘。记得1979年春天,我在杭州某寺见到一座“华严经幢”,心头也曾有过这种很奇怪的感觉。当年,我没学佛,也没读过佛经,但心头却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几乎落泪!我们这一代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可以说从出胎之日便接受“唯物主义”的灌输,在“反封建迷信”的耳濡目染中成长。从小,老师就警告我们,佛教是“唯心主义”,是“毒害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是“反动的四旧”。特别是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洗礼,我们这一代人除了“红宝书”“造反有理”之外,根本不知佛为何物。为什么我当年见到“华严经幢”会感动落泪?而今天见到“洪筏”二字,又引起我感情上的震动?真是奇怪!
1 D* C6 Q1 O) O1 M9 ~5 h5 n2 o! R' M; y
我带着沉思离开“洪筏禅院”,继续前行。走到香花街的尽头时,出现了岔路。正当我回首环顾之际,蓦然大吃一惊:过街门,禅院,栈铺,小山丘,远处的山峰……一切的一切,不正是我梦中反复见到的景象吗?面对着眼前难以置信的画面,我不禁寒毛倒竖,惊起一身鸡栗!3 \9 `3 n2 H. q; p' \2 }& C
8 T6 X5 B- j! C) h) `1 e6 E$ `
次日下午,我将此事告诉一位姓张的江苏莲友,他是慈云禅寺的厨师,听后也甚感稀奇。张师傅很热心,立刻借了两部自行车,要帮我去找一位当地的耆宿询问“洪筏禅院”的故事。可惜,在半路上车胎曝气,俩人无功而返。
- B  G- E/ L' o5 O9 d; A# U/ S! |2 D0 X' V! Z) a7 }# m- Q
因我此番朝山日程有限,当天下午即匆匆乘船返回上海。
$ U, X( \# h( o; {* G5 {- @3 d! _! w2 F9 W
其时夕阳西坠,轮船鸣笛声声,即将起锚远航。我立在船舷边,久久凝视着普陀山,一任苍茫汹涌的大海波涛,击打着我满腹的疑情眷念。 ) |: U: B' A2 B3 P- Y2 B5 Y. L' L3 n
* ^/ d  ?  j8 r. a3 i) H

( y: y( R. g+ L" E8 N三、古刹问梦: A+ ~' j3 {& |4 B$ i, ?

  l1 Z1 }) Y$ q. u- u5 d5 ~6 |7 V5 s2004年7月26 日,我第二次朝普陀山。晚19时许在吴淞口码头乘锦屏号轮,四等B仓105铺,船于20时启锚,驶离上海。
. k  P& {7 `. K* v& n& q
- F- B5 R: y; U6 o  e; r8 G翌晨7时,抵普陀山港。3 Z8 o; @7 X! J# }1 Z9 J" u

; t* z. W' h. _% o7 a6 h6 v. i' }先至慈云禅寺,瞻礼供养佛菩萨。
) M& u1 x& Y! z/ d- y
5 V5 N0 z* W( c  w/ \. r复至普济禅寺,欲在此寺登记住宿。登记之前,我向一位师父打听办理住宿的手续,师父直摆手说:“住不上,不接待了!”我不死心,继续朝前走。师父见我固执,大概有些不高兴,在我后头补了一句:“你肯定住不上!”结果,我住上了。在库房,知客二话没说就给我办了住宿登记。回头在走廊又遇到那位师父,他看到我手中客房的钥匙,好象很意外,问了一句:“住上了?”
# p" M& ^, i3 ]! w/ r4 H" B8 ]9 ]% e" q5 H, a
随后,再度漫步香花街,二探“洪筏禅院”。' X  F( Y7 k+ k6 d4 |: t1 n$ o: A/ m

: U# G+ D! F( U“洪筏禅院”古名“洪筏堂”,后更名“洪筏禅院”,现在门牌上写的是:香花街105号——与我此次朝山所乘轮船的铺位恰好同号。
5 P  O) |* r  o' S" Z8 g
2 H9 H9 L% M! F/ k' M& j5 D我立在“洪筏禅院”的门口,心绪一片茫然,莫名的愁惨、凄恻、恐怖一起袭上心头。因见院门洞开,我的内心便有些冲动,很想进去看个究竟。但仔细想想还是不要进去为好,一个陌生人擅入民宅,如果被人家追问,将何以自明?我在门前徘徊观望许久,问了几位过路的人,没有一个能讲得清“洪筏禅院”的历史。
9 e6 Q4 i8 }) ~0 Y4 K
4 b: ?0 i2 v5 N我又来到街巷尽头,独自徘徊观望。但见青山依依,景物历历,与梦中无异。其时,心意迷茫,恍惚有隔世之感。7 D8 ^  K1 K  Y: B' B5 S' }
$ Z2 [5 e$ Q1 O  y. c
复沿“洪筏禅院”北墙外小道登山,甫行数十步,忽见道左一门洞开,幽静无人,类迹废屋,于是信步入内。但见门内走道宽丈余,夹道板房相接,计七八间许。板房皆一门一窗,结构简陋,光线晦暗,透出阵阵霉味,其内则空空如也,看得出此屋闲置既久,无人入住矣。吾心不由窃念:此非旧时云水僧挂单之所耶?因走道前后寂静无人,恐被错疑为贼,乃大声假咳前行。未几,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座院落。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我在梦中修行生活的处所!只见东南西三面小木楼相连,呈U字形布局,北面两根木柱撑起的廊檐下,除了佛像和香灰缸已经不在,周匝其它情景与梦境完全一致……至此,我完全相信:梦,有时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我注意到这座空荡荡的院落门牌号是106号,原住民已经全部动迁,四周阴森森地糗无人迹,隐藏着一股莫名的戾气,令人不敢久留。我沿着北面的廊庑朝东走去,看见一个宾馆餐厅,餐厅外的空地上瓦砾遍地,有服务员模样男女数人,聚在一起热聊。虽然看着我走过来,他们亦不语不怪,不止不迎。我呆立少时,找不到搭话机会,只得循原路出此院落。" M/ G: L/ ?9 U, t) [0 N# O

; o& x9 X5 S1 N5 k( [8 Y7 n沿小径登山,寻访法华古洞,观瞻“妙善大和尚纪念堂”,返普济寺用午膳。
" R/ S- \  J& o' u- y( H$ O+ t% _
2 H5 H- q" z& y# O2 C4 H4 \午后,游仙人井,沿千步沙海滩踏浪前行,至法雨禅寺瞻礼佛菩萨像已,在该寺佛教图书馆查阅普陀山历史资料。
/ Y& o8 W. z* Z! w
; s% q" e, A  t7 \4 v2 d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洪筏堂位于横街北端,旧属普济寺东寮。明万历僧如定创建。万历末普济寺住持天真(名海相),于堂外另建善法堂,后并入洪筏堂。清康熙年,僧圣恩重建。嘉庆年,十六世孙贤良修。光绪年,十八世孙慧源建方丈室,徒润涛、愿来重修大殿及廊庑,大学士潘世恩题“法海慈航”额,衍圣公孔令贻题“洪筏古刹”额。清康熙四十四年至民国初,“洪筏禅院”名“洪筏堂”。民国后期、解放后、七十年代,名“洪筏房”,前寺区(玉堂街)3077.52m2。现占用单位:商业综合公司。/ [0 j2 O/ {) \9 M" y+ j6 B
$ ~' L- h' c- D9 g8 V' N/ T- H  i
查阅资料毕,出法雨寺,返普济寺进晚斋。
* c) ?" M3 B3 w/ d0 h
2 n3 r$ e, j% J+ v5 d夜宿普济寺东楼104号客房。此事亦甚奇特,客房号104,船铺位号和洪筏禅院门牌号皆105,四合院内僧寮门牌号106,几个不同的处所跨越时空、依序地串连起来了!
4 D5 h, m  o3 E
( S/ v; @) |# K# U" |& S( i次日凌晨三点半钟,洗漱毕,与寺僧一道上殿做早课。
3 @' {/ U+ z- F, E. a5 v# I* ?8 `
5 `: m' @* b1 k' s$ y早膳毕,在正殿后的走廊里,一位男士迎面走来,我便向他打听方丈的住所,谁知道他一听要找方丈,立刻很警惕地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告诉他,我是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有一段疑情想请方丈开示。他说方丈的住所是保密的,不便公开,现在不在寺中。在交谈中,我得知这位男士是普济寺的治安保卫李主任,在他的引导下,我参访了寺中的道斌法师,向道斌法师了解有关洪筏堂佚事。+ @; P6 }1 O. j7 ^% y* s
; l1 S" H1 Q8 |1 n# W! e# H# {
道斌法师听我讲述奇梦后,对我说:“解放前,洪筏堂横街北面确实打过仗,死过人,此后还立了烈士墓。”由于道斌法师年纪轻,对解放前洪筏堂的历史不是很了解,有些细节情况他无法确定,于是就向我推荐本寺的道生老法师。此老法师九岁即在普陀山出家,现年八十三岁,是普陀山首座大和尚,精通佛法,对洪筏堂的历史应当是十分清楚的。我连忙到灵鹫禅房去找道生老法师,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他。后来才知道他很忙,从早到晚都在坛场诵经、替广东的香客做法事,要连续做许多天,要想见到他不容易。
1 I) E+ Z/ D4 C9 K) f: r& M" u: _& N; B- d
七时许,步行往南海观音,自山麓起一步一叩,礼拜观世音菩萨。
' j3 L% p: d! Y
% N$ n/ q' B: y& k/ Z/ n复至西天景区游览,观赏心石、磐陀石。
" Z8 ?2 \3 v* h1 Q% h9 x6 w* X
: Y3 U% A/ c/ c午后,至海滨浴场游泳。只见天蓝海碧,浪排金沙,喜不自胜,急忙下海,追波逐浪,翻腾泳潜,好不尽兴也!
; g1 h3 C( o- R0 p' |  r; r
* J* l! P/ T2 c# X( C下午二时许,整顿行装,到库房结帐退房。, E# _$ B  M# f1 W! M+ L- x
6 B8 V3 f, Z8 X1 W4 a% ?* i
临行,再到灵鹫禅房寻道生法师,未遇。这时,库房隔壁有一位正在写毛笔字的师父(上下法号未详),询问我的来意后,慈悲接待了我,并根据我的梦境为我释疑。师父说:“也许你前生曾在洪筏堂修行,但是没有什么地位。后来在洪筏堂附近发生了战斗,这便是你的舍命之地……由于你前生修行还算不差,所以此生能投生为人,值得庆幸。”出家人是不打妄语的,我想,师父的话可以相信。这位师父是一位外来挂单的和尚,在为普济寺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他还向我推荐了杨枝庵的老修行信良法师,把信良法师的法号用毛笔写在纸上,叫我到杨枝庵信良法师那儿继续参访。我满怀感激,叩谢了这位师父的开示。6 ]& t9 z+ w: R5 |8 E
! p: ]0 z) }/ e2 \- `
这一次来普济寺未能亲见道生法师、聆听开示、获取第一手资料,实在是很大的遗憾。因我已经买妥船票,时间太紧,亦来不及到杨枝庵去拜访信良法师,故欲揭开自己的隔世之谜,只能假以它日了。
, ]+ w4 x+ Q' w) d; ^+ Z- Y7 m
( l' h3 _8 q0 c+ _" Y, @8 G(谨记于2006年6月14日)6 ?: r! d5 k% K; Q9 E, h8 |8 _

' ^* {: N% s5 r$ H  G1 u; x. ^$ g& B. r- v: S' M0 m- V
四、网路咨询( a' U' _( ~5 R/ O5 E$ g% E
1 b- i0 H) W8 P% A' S; D
近些年信息科技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只须手指轻轻一点,即可通过网络引擎,迅疾获取所需的各种资讯。
7 E! \0 J' \: G4 M/ y1 i6 P0 _. y% O  m
2013年11月8日,我尝试以网名“清淮”给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网上办事”栏目发了一个咨询,两日后获得答复。详情如下:7 {: u1 k7 t: [

- u- c' o6 q6 \+ A" L(网页链接:www.putuoshan.gov.cn/Law/View_57_12361.html9 p# R; g7 t$ c5 q3 U

! N0 F1 Y4 z* F/ |- N【问:尊敬的网管: 我是一名上海退休教师,曾来过普陀山,看到此山有烈士墓。我很想知道:一、洪筏禅院左侧有一座山丘,此处在1951年4月之前是否打过仗(使用的武器是步枪和手榴弹),并有士兵在此阵亡?二、烈士于何时牺牲、牺牲多少人、敌人是地方武装还是正规部队?三、民国时期的普济寺(洪筏堂僧寮),是否允许道教的人住单?四、洪筏堂是否已经拆迁重建,并保持历史原貌? 敬请指教,不胜感激!
7 L7 K# s: T7 R+ F
5 T0 O7 ?& a1 ~3 k, }- v' j$ v答:清先生,您好!经咨询当地的有关人士,了解内容如下:1、普陀山洪筏禅院(俗称洪筏房)后山坡一带确有10余座烈士墓(普陀山其他地方也有)。这些烈士,均是普陀山解放后(1950年5月中旬解放),在国防建设中因公牺牲的,比如挖掘坑道、军事训练等。烈士牺牲时间基本上是上世纪50-70年代。2、普陀山在1951年4月之前,解放军未曾与敌打过仗。但在抗日期间,浙东游击队部分队员在普陀山逗留时,曾遭到从沈家门过来的日军偷袭,游击队伤亡惨重。 3、普济禅寺寮房——洪筏禅院在民国年间允许道人挂单。该禅院现为宾馆兼餐饮,整体建筑仍保持原貌,未拆建。上述答复,仅供参考!】
: e9 ~3 z; m7 @. P% j- V6 T$ _: x  u$ x8 D2 s
按:我的咨询为什么要从1951年4月开始呢?因为我是1951年4月生人,这是我生死轮回的节点。我为什么要问敌人是否属于地方武装还是正规军呢?因为在我的梦中敌军的武器优良,人数远远超过我方,在我方败局已定的状况下,敌兵却紧追不放,围而不歼,显示其战术训练有素。我为什么要询问佛教禅院是否允许道士住单呢?因为这是我梦中一段特殊生活经历,通常佛教的寺院是不允许道士住单的,如果没有这三个邪恶道士住进禅院,我是不会离开僧团走上革命道路的。我为什么要问洪筏堂是否已经拆迁重建、并保持历史原貌呢?因为只有不拆迁重建,才能保持历史建筑的原貌,才能印证我在梦中的场景。
2 k3 d- e# s: X& r; J7 g
2 C, D- v1 Y2 e% v" r# ^0 X非常感谢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对我的询问高度重视,他们经过对相关人士取证后,及时给予我明确肯定的答复,消除了我心中的谜团。其中,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三句结论:(1)在抗日期间,浙东游击队部分队员在普陀山逗留时,曾遭到从沈家门过来的日军偷袭,游击队伤亡惨重。(2)洪筏禅院在民国年间允许道人挂单。(3)该禅院现为宾馆兼餐饮,整体建筑仍保持原貌,未拆建。- \2 g' n8 J- c" t
) F) @7 Z9 T0 R& q* w! ]+ ]( q6 k$ R. a
管委会的答复到了这个份上,使我对前世宿命的整体脉络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梦的真实性已经基本没有悬念了。" V+ _% l) x$ p2 f8 `

4 D; J4 F$ m5 }: E. s  Q& D5 s$ q- }& B  l1 ]9 _# Q; P
五、轮回不虚% z/ h( ~5 H0 B" {/ i4 W
# K, l% T  J, C) G& W: N' A  s
自从二朝普陀山之后,弹指十年已过。其间,每当我想起这座海天佛国,就会想起我的宿命,从而对轮回充满恐惧,也更坚定我一门念佛、解脱生死的决心。
  K8 r# c; r/ a2 e4 j
% l% }/ D2 B4 |% ^2015年10月,因老伴要到普陀山还愿,我们一家老小五口在16日上午开着自驾车出发了。
8 C* U; k4 w' r4 e6 F8 S+ d
- C2 o: V; y+ e$ @2 K下午二时许,车抵朱家尖佛学院,入住参学会馆。; Q/ V) L; r! P6 Q$ u

! P  N- t- @# b: v9 c因下午闲着无事,我便去了佛学院图书馆。图书馆主事和尚很慈悲,放下手头的工作,陪我一道上4楼去查阅普陀山历史文献。但此馆文献只局于古代方志,对我所需要了解的近代资料近乎为无,令我大失所望。我向主事和尚打听:“道生法师是否在普陀山?身体好吗?”答曰:“在,身体好。”我俩闲聊了一会,考虑到图书馆只有他一人当班,为避免冗谈影响法务,便向他告辞了。+ `: `7 ^! [8 a* _3 m" d4 w
  w, |# X9 u6 m7 B5 _  p, D
次晨,驾车到蜈蚣寺码头,乘船去普陀山。8 L0 b& R* I, \- Y/ v3 l, i4 o" P
) q! J9 t9 J( \- O( k( k
先到普陀山南海观音处瞻拜观世音菩萨,接着陪老伴去普济寺烧香还愿。午饭后,又率全家游览了西天景区。晚饭后,女儿、女婿、外孙女乘船返回朱家尖佛教学院,我和老伴则留宿普陀山大酒店。
: ~  c* I" f* `0 W8 `% y6 l9 {# J2 d# x
下午,我曾到普济寺去打听道生法师的情况。不料道生法师的住处已变动,所以我按十年前的印象来回找了几趟,都没找到。一位俗家工作人员说,道生法师下午不见客,如欲参见,须待明晨七点左右,不可太迟,不可太早。听了这位老兄的话,我预感明天要见到这位普陀山的首座大和尚不容易!是啊,人与人之间是讲缘分的,哪怕是一面之雅亦属前定。于是,我凝神闭目,志心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仰求菩萨加持,以助其成。$ l2 s# t4 [' @9 [4 i
  t/ [4 h  B1 u' X% D4 V- z
次日一早,我按时来到道生法师的住处。老法师正在二楼的客厅内接待几位香客,为他们的公司挥毫题字。因我曾在学校教过书法,深知写字在兴头上时,精气神高度集中,最忌闲人打岔,故未敢造次上前,只在门外副厅合十站立。过了许久,老法师对我发话:“来做什么?”我一看机会来了,连忙跪下给老法师顶礼。可是还没来得及回话,老法师就威严地说:“起来,起来,不必叩头,有什么话快说!”我说:“弟子有一件疑事,叩请长老开示。”话音方落,老法师就一口拒绝:“不开示!”当时的场面很尴尬,恐怕一般爱面子的人都会受不了,何况我生平也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人,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好厚着脸皮低声说:“弟子在十年前找过您,这是我第三次来普陀山了。我前世在洪筏堂为僧,这一段历史除了长老,没有人能知道底细,所以弟子冒昧前来,叩求长老慈悲垂教!”此时,多亏一位居士把我的话在老法师耳边大声重复一遍,并帮我求情。老法师听后,态度有些缓和,即命我坐下细述。我告座后哪敢任性细说,头也没敢抬,就赶紧提问:“长老,当年日本鬼子来普陀山打过仗吗?时间是不是在夜里?”道生法师告诉我:日本人在普陀山打仗之事是有的,枪战发生在□□岭。当年枪声响起时是夜间,他所在的寺院连早课都还没做呢……道生法师真不愧佛门高僧,虽然是九十四岁的老人,但思维清晰,口齿清楚。他老人家侃侃而谈,历数当年惨烈战事,听得我潸然泪下。因居士们围着老法师索求墨宝,我看不便过多叨扰,就及时向老法师顶礼告辞了。临别之际,老法师目光慈祥地看着我说:“回去后,要好好念阿弥陀佛!”; q5 j1 A6 A4 C7 r
/ i' Y% p: R" K
告辞道生长老后,我与老伴一道乘景区旅游巴士,前往杨枝庵拜访信良法师。: D( L1 x* P. b7 E. {1 [
/ y2 x& a* A5 z3 m* M2 D3 a
杨枝庵别名杨枝禅林,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已辟为普陀山男众颐养堂。此庵规模不大,但依山而筑,梵意幽深,周边又有众多古木覆护,颇彰佛门龙象之态。庵内虽有稀世观音宝像,但地处偏僻,不为游客所知,故安静至极。+ _' h% F% a- C  t; `1 J' _& u: }

0 F- H0 q& B+ l在庵中,遇到一位在家女众,问我来做什么?我说要找信良法师。她告诉我,信良法师中风,近日刚出院,住在东首的二楼上。此时,正好颐养堂的负责人过来了,把我们领到信良法师的住处。
8 W2 d5 D& _5 n" `) P+ m
1 {3 X5 f- n+ h0 m3 m见到老法师,我连忙伏地顶礼,接着把十年前普济寺那位挂单和尚用毛笔写的名片拿出来,双手恭呈老法师,并向他说明来意。可惜信良法师耳朵重听,没法交谈。我只好把情况写在纸上,让他过目后再作回答。好在信良法师虽然中风,但头脑还算清楚,语言没有一点障碍,视力状况也不错,还能看书写字。. z+ h8 r7 \/ t6 E

" n  O: @$ o1 ~: _/ Y1 t+ s我的问题有两点:第一、民国时期有没有道士在洪筏堂住单?第二、有没有一位僧人在与日寇作战时牺牲?
! u- B1 k- o0 v) ]6 v4 r) I1 ]4 G$ q* A4 k+ Z) M& A5 C. g
信良法师说,他16岁剃度出家,一直跟随师父修行,现年已83岁。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所以算下来,抗战时他还没有出家,他所知道的情况是他的师父在世时多次和他谈起,所以记忆犹新。4 D8 Q8 N7 ~7 F
' ~3 j( t# o2 P2 G. u
当年洪筏堂是否有道士入住,他不了解。但确实有一位僧人在与东洋人打仗时牺牲,死得很惨。游击队打不过东洋人,只好撤退。但是这位僧人受了重伤,已经无法行走,为了不连累战友,也为了避免沦于敌手遭受摧残,就恳求前来接应的战友给他补了一枪。这位僧人生前在寺院负责供应茶水,他牺牲时是抗战后期,不久东洋人就投降了。
7 j( ?: ~, X0 U- o- C: ^. ?# u/ c- T; |; m! t
听了信良法师的回忆,我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面临着艰难的生死抉择,顿时新愁旧恨袭上心头,不由得握紧双拳,热泪滚滚而下。我想,当年这位牺牲的僧人除了我,还会是谁呢!平时,我说梦到前世在普陀山当和尚,跟日本兵作战牺牲,老伴总不相信,笑我胡说八道,现在听了信良法师的一番话,惊得目瞪口呆!2 F; j! t# m6 W0 A% I! ?
8 z. X$ ^& {. ?
信良法师安慰我不要难过,前世的事已成旧梦,不要再去想它了。战争不是好事,人民需要和平。国家之间打打杀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冤冤相报没有了局。我们要敬畏因果,好好念佛,只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解脱生死大难。信良法师叮嘱我回到上海后,要皈依三宝,拜师学习经教。他说一定要拜明师,不能只图名气大,受邪师的摆弄。因为好的出家人才能把学佛的人领上正道,能使学佛的人得到真实利益。他还叮嘱我,要教育孩子学习佛法,把佛教一代一代传下去。
0 W9 b0 g9 Z: t' _9 N5 e  T
0 d( `8 l! `# {$ B转眼间,师父会见我们已逾一小时,于是我起身向他老人家告辞。他老人家万分慈悲,挽留我再坐一会。在拍照留念后,师父又和我说了一些佛法的道理,告诉我不出家也能够修成正果,劝勉我学修净土念佛法门。我的内心非常感动,真想继续留在师父的身边聆听教诲,但考虑到他老人家的健康状况,生活起居皆需他人护理,不宜长时危襟待客,只得依依不舍向他老人家顶礼道别。  F6 I2 T6 |# ~+ o% Z1 T! ^  v

+ T( V* c6 U' ?9 r- `& d7 U归程,漫步在禅林古道。时,金风拂面,梵呗入耳,几度伫足,回首来处,无边感慨,顿成一律。5 M/ z  }' F- G% M
. D. s0 u3 b0 H; V- Y5 a8 l
诗曰:
- `8 j( s) p3 y8 L" G3 o/ x
) {  f% N$ M! Z杨枝庵外任徘徊,余迹三劫费汝猜。4 ~6 |, s, }) V
6 G# f. L& w: @8 Z
热血洇洇凝绝恨,寒林步步望乡台。8 m7 m) q# B1 L0 O! b! `% V5 r

5 d: O- }! }% [* {4 B7 M+ O倭兵滚滚佛垂泪,业海茫茫地动哀。4 t" V& G7 X1 {  b9 p% b* ]4 r

4 z* B0 T2 G: t1 e& j- u( [尘梦已随风雨去,青山应识故人来。3 A& X2 a9 ]9 L

7 h0 s* w% C; U9 Z1 u
6 V! ]# [7 ?- \) S) V1 i, h0 m* K( {0 I5 `2 T1 V6 h  o
(谨记于2015年10月18日)
5 L+ C8 {7 S1 o+ n, j5 a3 }: k7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7 18:09 , Processed in 0.09631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