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03|回复: 95

对比加拿大养老和中国养老 太令人失望了(ZT)

[复制链接]
鲜花(140)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最近在思考人生的时候,总想起汪峰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 o0 @( g( \5 b( J/ `! W6 d( C8 g* I; r
老无所依,太可怕了!
0 y, l% M' s1 Y& f5 F. ]! E" L" R$ _% G
       人老了以后,是有所依还是无所依,这绝不仅仅只是个养老金的问题。等有一天你又老又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在身边照料你,你有养老金又怎么样呢?
; C" t7 ]+ Y9 E" R5 h* Q/ s
. x9 u8 T& k- c+ _, W3 g       所以听说国内在研究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同时,又有砖家提出来应当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要让俺说多此一举,因为共和国《婚姻法》上早有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你想,赡养扶助都是你的义务了,你不常回家看看,行么? - y0 c7 z$ S+ V0 m
3 b: L. s) w/ p$ O: V# j, R; |( }4 J
       砖家们之所以这么猴急着要立法,俺觉得他们还是怕“赡养扶助父母”这事儿在老百姓身上做不实。因为这事儿在老百姓身上做不实,官府就得担起来。
( w/ o* A& R3 Q$ C/ c$ L
$ Q, t2 B& F  A+ K4 u5 d       “赡养老人”不是官府的义务,那就只能是老百姓自己个的事儿了。不仅法律上是这么规定的,在道德层面上,“孝敬父母”也被立为了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地宣传了上千年。所以,咱中国有句老话儿,叫“养儿防老”。 7 E/ T! x4 R  h9 D
! }6 c. H5 R0 S5 f( a9 Z
        养儿防老,这4个字中透着无奈:既然“养官府”不能防老,那就只能“养儿子”了……
0 L& Z- M9 B) [# \  V: ]3 r' m8 t; Z6 T* z
但是养儿就能防老吗?
9 f5 @! e8 U) ^. u. ^" o9 a% C$ \1 |7 j, K7 h5 u
       现在一对儿四十郎当岁的夫妻,终日为生计奔波的同时,上面得“赡养扶助”4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下面还得供着一个准备中考的孩子。如果再“不幸”点儿,也许这对儿夫妻双方90多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活着呢,按最极端的算法(如果双方三代都是独生子女的话),他们得同时照顾着12个老人! 0 p5 k! ^+ Q% n4 D

6 m" n8 S% s7 g7 Q* Z% A' s# Y! a$ q. }你说他们就是有那份“孝心”,还有那份“孝力”吗?
, z. L4 X( S$ t6 j7 W* m6 [. R' ]  a( ]8 H, D+ e; \6 ~
       有一次俺从温哥华飞回北京,在飞机上跟邻座的大姐聊天。说到移民加拿大的目的,大姐语出惊人:趁着自己有这个条件,也还能动,赶紧移民加拿大,将来养老的重任就交给加拿大了,省得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 & t; t' Z1 f1 h7 w* {% y

4 G9 q# C9 t& V! ~9 B移民加拿大是为了让加拿大政府给自己养老送终?这个理由俺以前还真没想到。不过大姐的话确实引起了俺的好奇心,加拿大人是怎么养老的呢?
! f8 j2 j7 r; r  O
5 f, [' A; x/ j, D( q' @$ \3 M       打那儿以后,俺还真留了心了,东一耳朵、西一耳朵的,多少也了解了一点儿关于加拿大人养老的事儿,在这儿说出来与大家听听…… , `3 c% e) Z0 q$ {8 H5 Q* v
4 b0 D2 s' r9 K5 N
       加拿大孩子一毕业走出校门,基本上就算是离开家了。除了少数实在混不整、懒在父母家里住地下室的,多数都是自己在外面租房住或是买房付按揭。孩子长大成人、分门立户之后,跟父母的来往就少了。对父母养老的事,子女们帮把手,是情份;不闻不问,也不犯法。这是因为加拿大人冥顽不化,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孝顺”这个词儿;在他们的法律里,也没有“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义务”的规定。
' S; L- E. }6 ?8 F
& j3 O/ q7 q8 Z$ h0 }; O7 F       儿女不管父母养老,那谁管呢?——政府!中国是“养儿防老”,加拿大则是“养政府防老”。他们认的是这么个理儿:俺给你政府纳了一辈子的税,现在俺老了,干不动了,该你政府养着俺了! 3 O# E6 W  u# i% o7 i
+ O2 ?3 O  C7 l( K7 a9 ^# I
       加拿大政府对他的纳税人承担养老义务,不仅是出钱(养老金)、还包括出力,也就是说照顾老人生活、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全由政府担着,理论上说没老人的子女们什么事。
$ y- ]% v1 ~% @! o4 G
+ T  K  ]5 n  u5 S: x- \7 N       除了在自己的老屋里呆到死的那种,加拿大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种:
$ u, }. w6 s; j# f. K! j- j1 w( V% e/ i7 @; [; O
首先就是住老年公寓或老年社区。 $ @: a$ A( d# ~' f+ R# o  U# f" S
* C+ v% j1 D/ S
       加拿大的老年公寓、老年社区与我们国内的养老院不同,它仍以一家一户为居住单位,但是只有符合条件的老年夫妻或单身老人才能入住。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由政府筹资兴建、并以低廉的价格租给提出入住申请并被批准的老人们居住。
7 v* n7 {9 G- d5 I, d9 E' D6 H
  K. g  M& G7 \8 u1 A       住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的好处,一是出入方便。加拿大人多数都住House,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种。但是人老了、腿脚不灵了,爬上爬下的不方便,就不如住公寓或者大平房了。
7 u6 m9 L. }* _, ]* _/ h1 W
2 O" m8 ?* p% ?' t) Z5 v再者,人老了最怕孤独。住老年公寓或社区,一群老头儿、老太太聚在一起,在会所里打个麻将、下下象棋啥的,早晚也是个乐子。
4 h5 O/ ~, B3 D5 K
. }  i0 p6 x2 b! M) r% B+ G& q' a       更重要的是,老年公寓或社区的管理方负责向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比如:每天的定时巡视、送餐、保洁、家庭医生……等等。 + |, V" ?8 h6 W3 c; J! F
  k/ J% m3 U0 f4 a1 q4 N# w
       所以,很多加拿大老人,在House里住到七、八十岁时,觉得自己再独立生活下去不方便、不安全了,便会向政府申请入住老年公寓。到时候把老宅子一卖,揣着钞票躲进老年公寓里过“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小日子去了。 * A2 G5 \2 w7 T. Z: }
% z: m  w( i4 Z/ V- H3 w& n% Q
       但是住老年公寓,得是生活能够自理的。如果是又老又病、瘫在炕上等着人伺候那种,老年公寓就不中了,那就得去养老院了。   ^  l- j% L/ S! E' e
  v; q0 @; z" b7 b, }, `
       加拿大政府办的养老院,一般都是由公立医院进行操作管理,医护条件绝对没的说,院方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食宿条件也好,一人一单间,食谱有专职营养师精心设计。
- Y( h+ k) O- H  C& b, z
  R: _3 W0 T1 T) }) s* G+ R, N8 w       在加拿大住养老院,医疗费用走医保,其它费用自己掏。但他们的收费标准很有意思,不管你挣多少钱(养老金),每月税后收入的80%交养老院,剩下的就不用管了,差多少政府贴,要是有富裕,也就算捐给政府了。养老院的费用与老人的子女们完全无关,既使儿子是亿万富翁,老爷子每月只有2000元的税后收入,那也只按2000元的80%交费即可。
) G" e, L9 D4 }, i2 C- v1 P- T7 B) r0 m  y
       加拿大的官办养老院不错吧?条件好,而且多穷的人也不会住不起。但是,这类养老院有一个要命的问题:数量太少、容纳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入院养老需求。
( \. G& ~; b7 v( o- y6 s3 j0 b8 Q$ W1 U+ @2 G
想住公立养老院,得排队等,里面抬出来一个,外面才能递补进一个。也搭上这些公立养老院的条件太好了,老头儿、老太太一旦住进去,往往一活就是九十多岁、一百岁。所以,很可能外面排队的还耗不过里面养着的,排到死还没住进去的有的是。
6 S8 K. s/ g- G4 K" \
0 P9 R0 R2 m% C1 q, Z8 a       其实不仅是公立养老院,包括前面介绍的老年公寓,达到申请条件的老人,一样也得排队轮候。近年加拿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兴建老年公寓、扩容养老院,但是无奈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越建越不够用的。
  T3 w$ k& E$ m2 J
5 b1 v1 M5 n; S$ o9 J! `说到这儿大概你也听出来了,加拿大政府跟中国的为人子女者一样,虽然在法律上承担着赡养扶助老人的义务,但他们同样有“孝心”无“孝力”,想把所有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衣食父母”都照料起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1 B# l8 {( g9 S
) @5 u2 X8 g9 G! E9 F       所以,加拿大的终极养老模式——公立养老院养老,好固然是好,但只有少部分幸运的老人能轮候到。而对其他老人来说,有钱的可以自掏腰包入住收费昂贵的私立养老院;住不起私立养老院的,就只在在家里朽着了。尽管政府为弥补养老院床位不足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变通措施,比如提供上门的护理服务,但那个效果,跟住公立养老院是没法比的了。
! n# {% N2 C0 r7 S1 E! Q2 t' h, E& ?0 K7 c6 w
       十几二十年后,中国将迎来史上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但是加拿大在养老方面面临的困境,也未见得能好到哪儿去。
: p( ~2 b. D  E& x' R8 G
2 V3 P$ ~( _/ |; ?+ V) L       说来说去,如果你在国内养老,除非你足够有钱并且有几个既孝顺又有闲的子女;如果你在加拿大养老,除非你足够幸运住进了公立养老院或是你足够有钱住得起私立养老院,否则,你的晚年境遇都只能用汪峰歌词里那四个字来形容——老无所依! ; f3 a( r2 W# i2 t8 S

3 q2 |/ x( T" u  % o0 }8 b$ J# D2 t3 q* p
鲜花(150)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都不靠谱!一个经济危机,让美国本可以退休的老人要继续工作很多年。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想知道,按照官面上的说法,中国工人的剩余价值去哪里了?
鲜花(3)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2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人口等级不在一个级别上。印度养老也未必比国内好。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wxd111 发表于 2013-7-22 07:46 + p; V4 Q* P9 ?7 w  R
人口等级不在一个级别上。印度养老也未必比国内好。
1 Z) c( c4 `. D+ ~# m1 n
日本呢?
鲜花(172) 鸡蛋(12)
发表于 2013-7-22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 发表于 2013-7-22 08:47
5 G  I2 B$ a0 D& {日本呢?

" M: ^9 [* m6 l5 S0 W) ^% ~我记得麻生太郎说漏了嘴,嫌老人死得太慢了。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abear 发表于 2013-7-22 07:53 ! T# e$ s  [& a9 ]5 J: m% C
我记得麻生太郎说漏了嘴,嫌老人死得太慢了。

  x4 L' V! ?' ^4 u" }- P( E是的。日本人口密度大,老龄化严重,养老困难。& [' H2 E1 L8 Z! w* U( w  r) N
跟日本比养老,其他国家可以闭嘴了。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3-7-2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个事要从人均生产总值的方向上来比较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sweetlele 发表于 2013-7-22 10:11 8 o# L  y0 m: u5 d. {
我觉得这个事要从人均生产总值的方向上来比较

* {* h5 S; y3 A- o, s( M  h. I这是个责任义务的关系,跟生产总值无关。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2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ldhotdog 于 2013-7-22 12:07 编辑
. ^# S. v7 N9 p) t9 j8 a7 A) q' G( E) W  n
In China's case, it is not just money that matters. Many seniors do not want to live alone, not to mention living in a senior house.3 j- L( W9 U6 m- l+ h9 b5 V! L
0 N0 o. d! r' [* d( X
For one reason, most seniors still think it is a natural rule that children, especially sons should support their parents mentally, financially, and physically when their parents are getting very old. This is just like that parents support their young kids before the kids grow up.
' E: T! o; c4 N( F$ f9 q; ]  L% C- Y! f7 T1 o
For the other, they feel very lonely living in a senior house because they lose the intimacy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hey do not feel comfortable if they need the close care from strangers. Very often you can hear of that Chinese seniors do not want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having a surgery, but would like to leave their savings to their children.
) @6 R( }+ \; w+ j: C1 ^' j
) @" O8 c$ s# i; ^! D0 C5 P2 N( K( KAnyway, the two systems are still different and they evolve slowly.
鲜花(847)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国内独生子女养老,跟钱关系不大,父母大都有退休金,4个老人4份退休金,如果都是体制内的,那退休金还挺高的,还能贴孩子,看病可以报销好多,养老最紧要的反而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老人万一病了住院什么,子女分身乏术去照顾。。。。. l6 f9 u; f  f2 f/ }* W9 S, b/ W3 |9 N

5 Y) A9 a$ U' k8 ]: J0 o比较不幸的是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不过国内好像有农村联合医疗保险,针对农民的,看病也可以报销,但是老人失去劳动力之后,生活开销就得子女负担了。。。。
8 I) c6 b6 g  [7 y& N- H) e- \$ [! _/ U6 z8 x& a, L6 U( w) d8 j3 J3 O
说到底,在哪养老都是看自己年轻时候存多少钱,退休之后拿多少退休金。
鲜花(34)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2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鲜花(26) 鸡蛋(1)
发表于 2013-7-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lopenwing 于 2013-7-22 13:26 编辑
4 i* m8 A8 G0 d* p; b% }0 g1 Q- i
当加拿大移民局是傻子啊。把10年sponsorship 提到 20年sponsorship,担保人三年收入证明,再提高收入要求35%。 就是为了防这些。
* _/ }% u9 B  s9 u/ f: R2 f
2 H+ N# _- U* G: [, ?* H邻居的父母谁来养,主流媒体早就辩论过无数次了。天天看唐人街大妓院报纸的哪会去读这些?. E4 g: n$ |2 j/ U! [
" _  T6 m- c6 x8 v- x" O+ q# r

3 `( d+ [4 ]4 C+ W一些英文都读不全的人自以为是,以为占了大便宜了。没想到只是断章取义,竹篮打水一场空。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3-7-2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 发表于 2013-7-22 10:27
0 Z5 n. R/ [1 [6 Q4 s  F这是个责任义务的关系,跟生产总值无关。

2 b6 `7 I& l$ X4 L  {, a咋能没关系,赚不出那么多钱,养啥?
鲜花(3)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2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 发表于 2013-7-22 08:47
, ?" ~$ |+ L4 p9 D. h  W日本呢?

9 r; R# \" K" @. l1 L4 Q中国没有日本那么多的高利润产品出口吧。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小黄 于 2013-7-22 15:10 编辑
. X9 o' \: u& H# K
sweetlele 发表于 2013-7-22 14:19
& O+ K: f/ w  M8 K咋能没关系,赚不出那么多钱,养啥?

! s9 [4 }) w  |% L" \) O
) V: q5 D5 `( C3 Q, n加拿大人均GDP是中国4倍多。8 h$ i: N4 ]: y: e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 ... DP_(PPP)_per_capita
: o/ c6 F& ~- g
. G8 i. \( x1 @4 z( `- U- o那么工资和退休金都是4倍即可。如果让国内退休金和加拿大看齐,自然没有那么多钱,但从来也没人指望能看齐吧?有个加拿大的1/4,相信就没多少人抱怨了。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wxd111 发表于 2013-7-22 15:05 8 U+ q4 [' B" a; T
中国没有日本那么多的高利润产品出口吧。

9 k) c2 _- f: T$ G( ^: ]# S# Q那日本还没有中国那么多自然资源呢。1 s$ R! \% G5 @- p$ p- S! i

$ m/ Z7 L5 r7 t# o: ?6 R这是个分配问题,不是财富问题。现在习近平李克强们不觉得老人应该分得更多,就这样。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2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老龄化马上就比日本还厉害,到时候哪里来的钱发养老金啊
大型搬家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3-7-22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小黄 发表于 2013-7-22 15:06
3 \0 z* G$ l& y! X, V加拿大人均GDP是中国4倍多。
/ O) d1 e+ k" C  }$ `: k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PPP)_per_capi ...
8 s: G! w! ~; a$ _1 Y1 d
花钱的地方不一样,这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比
, S  q# C4 ^1 B6 `3 y. b
5 z% o0 Q7 p% y( }2 N" ]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sweetlele 发表于 2013-7-22 15:12
( q; s" P+ P: |* z; O花钱的地方不一样,这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比
' {& C, X6 K$ y2 v) `6 Z2 k6 G
说到底是一个分配的问题。就是说,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谁的。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waderhust 发表于 2013-7-22 15:11
* Q) G. |3 r& p  e! c- S中国老龄化马上就比日本还厉害,到时候哪里来的钱发养老金啊

. p' y* x  y7 N: i/ p# L, [' a来自退休工人在其工作年龄创造的剩余价值啊。
鲜花(1348) 鸡蛋(5)
发表于 2013-7-22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小黄 发表于 2013-7-22 15:28
1 @( f. e  G5 |: E( t. [& m$ Q说到底是一个分配的问题。就是说,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谁的。

+ H) r- g# P% o! u$ _3 g7 _我觉得目前创造的价值根本不够花的...
6 o0 |  d; ?- B% X9 y8 X# z0 u3 o: n0 G8 Z! n2 [* ?: ^0 R
其实养老也不是没有,我知道的不少人养老金还超过以前的工资了,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百分比。
+ ^( e$ h. G# g- W  x
' ~9 w! ]7 W9 t' Y% q这边养老金如果全靠联邦大概能有每月多少,3,4千?4 I5 H7 b* T" k' h

2 J9 S2 Y4 E# }! s  R
鲜花(17)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想办法自己多存点钱吧。
鲜花(3)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wxd111 于 2013-7-22 19:43 编辑 " X9 f7 U1 q( f2 ~4 w' ?7 `+ J% N
sweetlele 发表于 2013-7-22 16:37
3 D9 i7 h! v  m& l我觉得目前创造的价值根本不够花的...
& W. f/ R9 l$ [, Q3 j+ R0 W( r- P- l9 w6 M/ {" ~8 d
其实养老也不是没有,我知道的不少人养老金还超过以前 ...

$ `8 w& o- j' K7 r: R4 k* q/ s# n) g/ s# A' @2 Q
刚查了下,吓死我了。# W  O% V6 n( J) K
这么少?
6 {1 U2 O2 M, I) ^7 k3 qIn 2002, the average and maximum monthly benefits in CPP benefits were:" |: I5 m- n$ w2 g2 M$ h4 O1 M
2 o" u% Q7 n9 m2 _' M2 U  f
Benefit Amounts Type of benefit             Average             Maximum+ a9 @8 M) i/ t2 h/ N* Y" _
Disability                                               $720                       $956& c, S! k& j( R5 n% n
Children of disabled contributors               $183                       $183
% I8 w. H: u/ P8 p" kSurvivor (under age 65)                       $326                      $4386 I2 B# U/ j1 I9 u
Children of survivors                               $183                      $183
8 ~: U4 Y9 W% [9 \# oRetirement                                       $440                      $788( W0 p# L2 n6 `9 O4 f) z# p! C4 q
Death (one payment)                               $2,171              $2,500) v8 A- M. P% `3 x% a
$ {; ]- |( B. M9 e
Old Age Security Benefit Payment Amounts July - September 2013 Type of benefit         Average amount (March 2013)         Maximum amount Footnote 1
% I" S% y: W, V, m1 C& VOld Age Security pension Footnote 2         $515.97         $549.89) C& z8 [. y: p; |# W/ T, [" |
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 (GIS)
! B3 f9 P2 }& F' I# r& H; r/ kSingle         $499.54         $745.629 Y( Z" u3 U# J* f1 q4 B
Spouse/common law partner of someone who:
- |0 m( X) B8 u" P1 H; Pdoes not receive an OAS pension         $474.59         $745.62
: e& ~. `3 |0 Breceives an OAS pension         $317.09         $494.40
6 ]3 H8 ]1 Y9 e+ m. Ris an Allowance recipient         $410.17         $494.400 Q) {' v; p8 C- @  W1 d
Allowance         $425.33         $1,044.29$ i  E7 |: F% i+ A! T
Allowance for the Survivor         $626.72         $1,169.147 R& A$ `' q- K# P7 T  a% g( _7 `
& f+ D5 M: H5 M; S
& I# M6 i$ m0 w7 L
Canada Pension Plan (CPP) is one of the cornerstones of retirement income planning. Here are the maximum benefits at age 65:! w2 B; t9 c9 a& v) @) _

7 V0 J& ?1 v/ G( Z  d$ q( z$ E    2013 – $1012.50 per month
- N1 q" X. Z. X0 ?    2012 – $986.67 per month$ m  d/ ~/ @% K2 C
    2011 – $960.00 per month+ @4 K" t8 n& L4 x0 n7 m
    2010 – $934.17 per month
7 @; h3 u  h$ E; s2 T5 N    2009 – $908.75 per month$ S2 y2 ~4 ]6 R: s$ ?" l  X. s
    2008 – $884.50 per month
7 ^* z" m$ C* h5 q    2007 – $863.75 per month
; V7 }0 o' j' A9 _9 w9 O    2000 – $762.92 per month
鲜花(150)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wxd111 发表于 2013-7-22 19:38
! N& S/ _4 ?& q/ F9 D/ p% n+ L刚查了下,吓死我了。
8 A) }9 x- M2 O+ B, \这么少?0 a$ n' N( P8 o
In 2002, the average and maximum monthly benefits in CPP benefit ...
3 I  l, R7 G' f
2 @( }0 C& ^6 o/ N7 q# W- c* W
靠,加拿大也不怎么着,这么少的钱。还是楼上说得对,别指望什么养老金,还是自己另作打算最好。RRSP很多都是那些基金经理在玩弄,很多都赔钱。简直就是扯淡!都不如自己买股票。
鲜花(150)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2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管工 发表于 2013-7-22 19:28 ) u7 N: N. Q8 p# |6 ^4 H0 ~
还是想办法自己多存点钱吧。

2 i4 B; |: @4 ?; N( z同意!还是自己管理自己的钱最好。虽然不会投资,也比那些RRSP经理要好。我记得06-09年,那些人把RRSP的钱弄得缩水很多很多。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sweetlele 发表于 2013-7-22 15:37
2 J7 g* R4 ~, a我觉得目前创造的价值根本不够花的...
8 j6 o' T% U; R( Q$ N" ?0 s% H. L
其实养老也不是没有,我知道的不少人养老金还超过以前 ...
; x: X6 e8 c* B7 o
够不够花是一说,但发不发是另一说。不患贫而患不均。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wxd111 发表于 2013-7-22 18:38 % a: l, I6 f# z8 B* k$ {
刚查了下,吓死我了。
7 W# {, C2 y# E2 F' E这么少?+ D" K' w* p& l4 i' A& R
In 2002, the average and maximum monthly benefits in CPP benefit ...
0 I! Z* a& Z' @5 x6 F' Q* {" c) v& H/ Q2 \
这是最基本保障啊,在你工作期间每年都有RRSP免税额,如果都用上,省的税来养老就很可观。
鲜花(150)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 发表于 2013-7-22 20:50
1 u8 Z2 w9 p# Q这是最基本保障啊,在你工作期间每年都有RRSP免税额,如果都用上,省的税来养老就很可观。

2 n4 U4 h5 Q7 B5 P这点钱拿到国内花还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7 01:57 , Processed in 0.240956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