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看起来,惠特曼(Meg Whitman)是要好好算算流年不利,板凳都没坐热的前任李艾科(Leo Apotheker)留下的烂账了。
5 f, G. S: p$ Y+ @, r
3 ?6 ~8 B* F, g( f L 李艾科去年同意斥资近120亿美元收购Autonomy,给惠普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惠特曼这次提起会计欺诈的指控,在拼命希望补救的同时,也不免让惠普(HPQ)自两年前赫德(Mark Hurd)去职以来的运营灾难再度大白于天下。
" w! F5 C1 Y: l( \4 c# H8 q$ x2 Z# E g* {8 N
毕竟,赫德离开之后,惠普所进行的交易也不仅仅只有Autonomy这一笔。+ Y6 p5 X# H; B8 W
$ [8 C6 b, t" N1 c# g
这交易居然烂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在宣布一年之后,居然需要用对簿公堂的方法来补救,这不能不说是荒唐和可笑的——只是,惠普的股东们显然怎么也不可能笑得出来。6 E- E6 E) I, m1 d/ q5 ?
4 G! x5 B6 X" X; w: l- |- p4 s
超烂交易只是若干奇特的错误之一,正是这一系列的错误使得惠普这家曾经最令人肃然起敬的硅谷科技公司变成了滑稽戏的秀场。( a$ R% C# p4 s0 @8 k
1 z8 r3 w' J, U! Z; j 赫德的长处就在于运营,在他在任的数年之内,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改善了运营——尽管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就这一切,华尔街已经为惠普的投资者提供了回报。
- [7 M. I7 Z- j- @- J7 Q7 u" o5 ^" Y7 A! p# w- V
可是,这一时代于2010年8月结束了。先是有消息传出,称赫德与惠普的一名女承包商存在不正当关系,接下来,赫德就与此相关的会计问题所作出的解释又无法让董事会感到满意,最终他被赶出了惠普的大门。
8 s/ G2 d6 h' O K4 G( ]1 b+ L- `# w- w- Z$ W3 e6 c4 f( N
甲骨文[微博](ORCL)首席执行官埃利森(Larry Ellison)是个从来就不害怕争议的角色,很快,赫德在他手下重新上岗了。* x1 c$ e, E+ F4 j( g
: z$ w9 \) n1 m4 Q8 R( S) I 在几乎所有人都为赫德不体面的出局而心烦意乱,继任者李艾科尚未浮出水面的当口,惠普却发起了一场竞价大战,与老对手戴尔[微博](DELL)围绕3Par展开了争夺。
1 n- E e9 k' {6 [( z9 W' u. e- p( ]) w* w5 s z, A/ J
争夺战结束时,惠普开出了23亿5000万美元的收购价格,相当于3Par收到戴尔最初报价前股价的三倍。换言之,惠普为自己的收购对象支付了200%的溢价。. r! g% L* h3 |
$ Z! m# g" M) ?# [8 M1 C$ Y" X
然后再加上李艾科对Autonomy的生吞活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88亿美元的减记了。
Y+ T( ]7 ^% P1 ?
& r4 c1 a- q/ C% G' J8 ]+ q* e 3Par竞价大战前后持续了三周,而在幕后为收购对象打理这一切的,是投资银行家奎特隆(Frank Quattrone)。在多家跨国投资银行长年之后,奎特隆现在领导着自己的公司,叫做Qatalyst Group。
+ O9 y- @: ~ C% w7 c
& F! i& Y9 J8 F0 m* P' W0 Q/ @ 因此,当2011年10月签署Autonomy交易时,坐在惠普团队对面的,又是奎特隆和他的顶尖谈判专家布特罗斯(George Boutros),这便不能不说是意味深长了。
: b& b; a( s$ f# }& L2 Q) R
9 @' z* \! X; G i9 o4 N8 ] 记得十年多时间以前,我在彭博资讯负责投资银行业的报道,那时候,一位布特罗斯的前客户就对我说过,很多人之所以会雇用布特罗斯,就是不希望看到他出现在谈判桌对面。
U1 t0 P* O2 N! m
+ g7 }5 {7 r6 R: q 戴尔意识到听从布特罗斯的劝告,离开3Par的交易更加有利,于是他们拿着7500万美元的解约费退场了。三个月后,戴尔在惠普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他们收购了另外一家数据存储公司Compellent,价格只有8亿2000万美元,惠普为3Par开价的三分之一。1 x: c/ M! ^8 j+ @- ?/ |$ c9 z
- ~4 r. E" ~, X3 K
如果惠普对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的指控最终证明属实,那么可以说,在赫德离开之后,该公司已经犯下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性错误了。, K1 Z* @+ A) v0 W+ l
5 z' Z& w J4 ?6 s8 X9 |4 e1 x1 H 最终的结果对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任何一位投资者而言,都堪称是完美风暴:惠普因为功能紊乱而臭名昭著的董事会最后产生出了功能紊乱的管理。公司宣布3Par交易时,甚至没有首席执行官的签字,签字者是多纳泰利(Dave Donatelli),负责惠普企业和存储部门的执行副总裁。/ u. c7 X8 V2 \: i* ^6 N
. g6 ?3 d x; F8 w) X: I( @ 李艾科甚至表现得比多纳泰利和赫德之后的临时首席执行官雷斯贾克(Cathie Lesjak)更加糟糕,让奎特隆从惠普身上得到了更大的好处。8 H1 w4 z1 f) T, c
: y0 u7 R }0 S6 ~ 奎特隆当时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无论是李艾科,还是惠普之前的任何其他首席执行官,没有人像他那样清楚一家年轻的,迅速成长的科技公司对于惠普这样停滞不前的巨头到底有怎样的价值。
2 M# o8 B) `/ N8 c( }- g
+ V* R# J2 f9 O* D$ Z C 正是因为奎特隆有这样的能力,能够说服人们达成这样的交易,他自己、他的团队和他的投资人们才能够得到巨大的财富。 W0 {$ r# c7 J- c2 j
, W; `' S: v1 P# t
公司自己的购并团队非常糟糕,糟糕到可以接受如此可怕的交易,再加上领导高层的真空,奎特隆这样的银行家看到这一切,就像鲨鱼闻到了血腥的味道一样。
" B! X( E9 `4 k' h$ G2 ]" ?3 b' }
o* w' J3 y& M. }5 j+ A 再考虑到惠普董事会的表现,首席执行官的缺乏几乎就已经足够确保,当面对奎特隆这样的谈判专家时,董事会只能是头昏脑胀地投降,牺牲掉股东的利益。
5 G: S! ]+ K5 ~6 g' T' k# E7 g' n8 j: W) L0 m
于是乎,奎特隆和布特罗斯粉墨登场,接下来,数量可观的现金和股票就飞出了惠普的大门,落进了Qatalyst和其客户的腰包。
9 ~7 @1 ]/ s2 |+ _ c+ U( W% C+ T8 O; M8 h
当然,无论是李艾科,还是惠普内部其他赞同Autonomy交易的人都可以说,他们是根据会计人员、顾问和投资银行家们提供的审计结果来确定自己在此事上的观点的。
$ p* s: B* T! U0 t4 m V5 r# b+ |/ D2 C+ Q7 Z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不向金融审计行业投去满是怀疑的目光,毕竟为了这工作,他们也是雇用了德勤和毕马威这样的大会计公司的。这两家周二都拒绝发表任何评论,这倒是没什么令人吃惊的。
" H) Q' b1 J" E. o6 l$ q. e% G/ e5 g1 n; r* m5 ], q1 U
当然,无论惠普雇用了谁在这些购并交易谈判当中代表自己,和奎特隆相比,他们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2 b, P' u& m" T$ C; ^4 x2 v4 R& z5 L/ h
问题在于,雇用了糟糕的会计师甚至比雇用了糟糕的投资银行家还要致命,因为前者显然没有能力保护企业免受后者的损害。2 @0 }( X( X$ g
2 z) k: y" m: m7 i# p
现在,已经没有谁,没有什么能够保护惠普股东的利益了,因为他们在长期下滑通道当中已经太久。正如我上个月就在文章当中指出的,惠普的麻烦太大也太复杂,已经超出了惠特曼的能力。6 j7 l6 X$ H7 F. O# Y" I7 v; c
( v G! n5 I: ?$ b 因此,我也将再次重复我曾经说过的话:如果惠特曼真的希望帮帮惠普的投资者,她应该找一些真正靠谱的银行家,将惠普拆分成若干家公司。(子衿)
7 d; q: `3 A- M2 I7 Q" t+ m% t' I! \/ N9 p. V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