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有个年轻人跟一位玉雕大师学了9年手艺。9 O4 y* H. O/ o5 Z r
当初,年轻人之所以要跟太师学艺,不仅因为大师的名气,还因为据说大师有家传的绝技。年轻人想像师傅那样,成为玉雕行业的大师,因此他必须学会师傅的绝技。 1 X& b2 }; C: D+ ?7 p
在年轻人之前,大师也有几个徒弟,但都学个三五年就离开了师门,自立门户。他一学就是9年。可9年的时光里,他并没有从大师点点滴滴的传授中,感到大师有什么绝技要传授给他。从选玉的视角、开玉的刀法、下刀的力道、打磨的时间等等,都是那么平常,但大师雕的玉就是比他雕得好看,价也比他的高出好几倍。
# n' N/ o7 G3 Z& d$ m f 他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明白了,大师的确是有绝技的,只是没有传授给他。
- f7 t! I0 f1 o7 N4 ] 对于大师的保守,他开始心生怨气,对自己耗费9年的光阴感到惋惜。 有一天,大师把他叫到书房,对他说,自己新在南山购得一块璞玉,打算开玉后,让他雕一个蟹篓,作为他离开师门的毕业作。而且大师已经与别人开好了价,说好了交货的时间。所得的收入,作为他独挑门脸开店的本钱。
0 O+ }. W. S8 q! S; W# r 玉送到了他的案头,是一块翠绿的极品岫玉,看来大师是花了大价钱才购得的。 ' G3 B" z! g8 h, O& ~0 T, @
他开始雕玉了,带着一股劲儿,非要雕出超过大师的玉雕作品不可。 一个人做事时,心气太高,往往会陷入一种盲目的冲动之中。会使人在需要平静时,静不下来;需要细心时,细不下来,需要灵感时,发挥不出来。 他手中的刀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出了轨——在雕篓口的一只螃蟹时歪了,刀痕深深划过翠绿的美玉,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映在他的眼中。4 V+ i0 g3 d. y# P. [+ Z+ O
1 A: [& @. q; Q
一瞬间,他崩溃了。他选择了逃避,丢下了那块快要完成的玉,带着一颗失落的心离开了大师。 / {. q4 N$ N, J4 ?& A" p
他在外面游荡了一年。这一年里,他也在几家玉雕作坊里做过大师傅,除了指点一下小工,他自己却从没有雕出一件像样的作品。因为他一面对那些温润的玉,就想起刻在那块翠绿岫玉上的刀痕。他想,他彻底完了,因为没有哪家作坊愿意养一个出不了作品的师傅。* y% k# z- Y* h9 N6 O; w+ L
他是在被第9家作坊辞退之后,才想起大师的。 8 B, t9 Z" [4 `
那是个和许多个清晨一样的清晨,大师晨起开门,看到他身背荆条跪在门前。
( Y/ _* K7 G6 Q, q$ R 仿佛这早已是大师预料之中的事。他的出现并没有令大师感到惊讶和气愤,依然和一年前一样,轻唤一声:开工了。 + ?8 {/ o" ?4 H+ R* z# p
他的泪涌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跟在大师的身后来到书房。大师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金漆方匣,捧出一块用红布裹着的东西,对他说:打开。他轻手轻脚地上前打开红布,心里咯噔一下,翠绿的美玉深深的刀痕扎着他的眼睛。 ; Z8 J' L: I7 G" Y& F
+ s) H1 r1 Q# v3 S S4 Y' _7 I: M
大师拿起刀,开始在那深深的刀痕上雕了起来。表情依然那么平和,看不出胸中的万千波澜,刀法依然那么朴实,每一刀都那么熟悉……当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龙虾出现在螃蟹背上时,那道镶嵌在翠绿美玉上的刀痕不见了,一件美丽的玉雕蟹篓呈现在他的眼前。 3 N4 s- P- f8 A9 c9 l$ K8 U; O
. A$ ?: U8 T6 S" A
他扑通一下跪在大师的面前,满面羞愧,央求道,请师傅传授这雕玉绝技。 . D" G% ?+ m, L/ }, u
大师手捧蟹篓,对他说,师傅并没有什么家传的绝技,所能传授给你的也只有一句话:刻在玉上的错,不应该再刻在心上。不刻在心上,我们才能找到弥补的办法。人生贵在善于修正错误。
' L9 }1 m3 k0 ~4 n9 {+ J3 K; h难道还有比这更值得人去学习的绝技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