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父性教育不足的孩子容易形成“偏阴性格”
1 Y) E, E' d8 K1 t7 L
5 H( v! c3 ]- t3 _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 o9 {% {& U6 |& X/ b1 M K& l- @4 c9 z5 g6 Y& G8 k) V9 @: ]
父亲的影响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影响最大2 h5 @# l+ i, V9 L `$ v
/ ^- E' F/ V/ V6 l
奥地利心理学家对398名罪犯的父亲进行调查,其中183名罪犯的父亲酗酒,120名罪犯的父亲赌博、性放纵、不诚实。这些父亲放弃了影响子女的责任,意识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根本离不开他们的影响。有个别父亲还给子女带了坏头,或造成心灵的伤害,最后在子女滑向犯罪深渊时,不仅不能及时地拉他们一把,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孩子最终堕落为罪犯。
' L3 ~% M1 ^- R5 B" O
! A* U$ m# J( J0 ?) K美国一项研究也表明,与母亲亲近、与父亲疏远的男孩成年后普遍适应性差、性格内向、缺乏进取精神;而与父亲疏远的女孩成年后,在与男性形成亲密关系上容易形成缺陷。也因此,有心理学家将父亲的影响力比作“离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裂变、释放“能量”,帮我们形成完备的人格。父亲的影响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影响最大,在婴儿期、壮年期、老年期影响较小。- R/ S3 |* H2 W: [0 J
& j- v% b( }3 S
婴儿时期:加速母子分离
" A% c7 s8 z" d0 }% m" k& i$ ?: P- }' w" k* w
在婴儿期,孩子主要依赖母亲,从妈妈那里吮吸生存所必需的乳汁。因此,看似出生时早已剪断的脐带,实则还存在于母子的心中。此时,父亲恰恰要充当加速母子分离的角色,以便形成正常的等边三角的家庭模式。在这个阶段,父亲应该多抱抱孩子,和他们建立感情。; a/ Y1 \: P/ N1 ~ N2 |
8 V. k6 S7 H% x% p9 t
儿童期:规则的代表,效仿的对象5 l$ s( ~8 W- s* a; M& \3 p
( A3 k: P+ l, I7 D4 t G% U. T3 `3 k这时孩子面临重要的人生发展任务——— 性别角色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此时,父亲必须给孩子建立规则,引导男孩向男人的方向发展,教他们勇敢、理性、负责任、敢于参与社会活动、关注世界等。弗洛伊德认为,懦弱和疏离的父亲是将儿子推向同性恋队伍的“罪魁”。另外,美国学者比博认为,对于女孩,父亲则要告诉她们,女孩子是什么样,她们与男人的区别在哪。
( ?' R; `. D- w4 t Y6 I+ z1 `2 Z8 d) K/ h; F9 Y9 ^* F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亲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对家庭负责、努力工作等,这会让男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让女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 z9 L! [+ [# l- f
+ t3 j& G# ^, ?
青春期:超越的标杆
$ L, M/ N( W q/ t5 f, {/ K% s3 R& J4 H0 I
0 Q. S$ G# }: y+ ~+ `9 g. ^: c% y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不再认为自己是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父亲了。男孩开始看不惯父亲,甚至觉得爸爸窝囊;女孩则把对异性的崇拜从父亲转向同龄人。父亲开始成为孩子超越的标杆。
3 M: t$ _3 a; N; Q0 w3 f8 {' _2 `/ _1 _: R
这时父亲要注意自身行为,一方面,不要过分压制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果有可能,要多带孩子和自己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另一方面,对待别人,这一点可能更重要。此时,父亲要孝顺老人、关爱弱小、宽容待人,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这样孩子超越的将是一座高峰。4 Z& ~; D, W+ j4 _5 \7 F1 s
$ P$ U& @ ?5 I( e7 v* Y4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