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明最近发了张现场专辑,是他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的音乐会,叫做《电幻狂想曲》。这名字起得挺讲究的,也就是说能让你想到很多东西。众所周知,达明一派靠着合成器电子曲风在香港流行乐里出挑,刘以达、黄耀明二位老师也成了主流乐坛独树一帜的人物。人岁数越大越愿意冲破原来的框框和禁区,尝试点新鲜的东西,这不仅能从我那先开博客,又尝鲜种种网络交流方式,以至于最近竟一改居家传统,连续数晚流连夜店,自以为置身时尚潮流中心,置我于无晚饭状态而不顾的母亲处看出来,更能从黄老师永远大胆出位的造型,“狂想曲”和“电幻”的混搭中窥知他精灵般的野心或童心。 7 z: V6 x" { z. B7 K 6 y0 g: [3 I& v- `9 p: f 专辑的英文名叫做《Bauhinian Rhapsody》,我知道你想起了“皇后”和弗雷德·莫库里,或许也想起了1998年最后一天在红墈演出的王菲,但不管想起了什么,不管你过没过英语六级,也别以为这是“包豪斯人狂想曲”,以为黄老师华丽转身,从王菲的暗涌奔向了Bauhaus的暗潮。实际上,Bauhinia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黄老师想借由这张专辑表达的本地情结,由此也可见一斑。 4 Z' v* f* ]- j : W; g% b+ R1 O. C1 u$ u s
不过演唱会里搭上管弦乐团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儿,而且在这个年代的哗众取宠倾向中,跟古典随随便便不清不楚地搞上一腿似乎是很容易制造些噱头,吸引点目光的。就像初中时那个面容秀丽端庄,在周一的升旗台上发言的大队长跟校门口骑着摩托叼着烟卷的小流氓耳鬓厮磨在一起时,班主任和同学们都会惊讶一样。台前唱着泡泡糖歌曲的偶像们当然不会拒绝任何能使其收入增加的提议,这也就让与流行界勾搭在一起的古典音乐没法自觉平易亲民,总有点臊眉搭眼。其实若真诚地想做点什么的话,就不会掉进小聪明式的流俗当中,比如德国乐队Scorpions和柏林爱乐乐团、美国乐队Metallica和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合作都成了摇滚演出的经典。黄老师说:“我的不少作品风格都很华丽、又颇有管弦乐的特质,相信这次合作的效果会很可观和新颖”。是的,新颖,而非新闻,这才是实验音乐工作者们真心想做的。8 m( X* E0 B7 K1 c
- F: i |) r( V! G 覆盖整个演唱会的是香港复古流行歌曲、管弦乐队演奏、电子合成音色这三块基石,三个元素,三瓶试剂。黄耀明随手取用,有时单取其一,有时二龙戏珠,有时三英混战,一次次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尽量多的可能性,再搭配上每个板块各自花样繁复的表现,每首曲目都呈现了让人目不暇接又熨熨帖帖的乱云飞渡。黄耀明用他作为一个电子玩家的惯常想法,将他选出来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们按照流行歌曲本身的方式进行了“采样”,这儿的采样是个比喻性说法,并非电子音乐制作中真正的采样,也不能认为就是现场演出常见的简单翻唱。这是黄耀明式的、开放的、放松的实验、玩耍和创造,与讨好、献媚、甚至极端表现于大牌歌手用淫猥惹尖叫的行为是如此泾渭分明。我很想庸俗地说一句:黄耀明将这些音乐赋予了新的生命。他的复古虽然谈不上具有多强的先锋感,但在香港的主流流行乐界,他有足够的资格对为了市场而放弃尊严、卑躬屈膝的所有创作者们报之以友好的,蒙娜丽莎般的微笑,然后在精神和行动上大踏步地远离他们而去。当然,其实黄老师还可以更决绝一些,将对观众廉价的示好拒绝得再彻底一些。% n7 m0 G% a% E; |! M# s' h&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