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S. F6 F x. P3 n; b6 G / V( w: y- j( {7 ?麦当劳的干净是自内而外的,绝非面子工程。上学的时候我曾和几各同学到麦当劳店打工,麦当劳给员工上的第一课就是洗手,洗手,再洗手。屡次洗手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手印上的细菌。看到自己手上的各种各样香肠状、破鞋状的细菌后,你连出自中国员工之手的麦当劳食品,都不敢信任。麦当劳以外包括妈妈蒸的包子,都只不过是不至于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而已。成都小吃的卫生水平,别说比不上妈妈蒸的包子,达到菜篮子的卫生都要花上吃奶的力气。每次进店,我都要加倍小心被滑倒或是绊倒;每次喝汤,总担心吃出不知名的东西;所有带隐蔽工程的食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会吃的。 / D6 F* Q# w8 K9 Y! u9 T
/ d. j0 `0 f) d5 q2 o4 e- Q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体现再麦当劳和成都小吃的菜单和客人用具上。麦当劳除了宣传品外,没有纸质的菜单,所有的食品内容和价格都在柜台上方明亮的广告牌上。客人的用具从包装纸、饮料杯到塑料刀叉,全是一次性的。而成都小吃除了细密的纸制菜单是一次性的之外,所有的餐具都是可(必须)重复使用的。也有连菜单都可重复使用的地方,我就曾经亲见两个:一个店里使用铅笔在纸菜单上做标记,饭菜上齐了之后,服务员象写作业的小姑娘一样用橡皮把标记涂掉;另一个店里的菜单是塑封在塑料纸上的,服务员用水彩笔做标记,用过之后使用各种简易的办法讲痕迹涂掉。 ; m) }9 L$ ^- O- J& l: b- S! f `, v: E$ i0 F! w! k
也许是因为祖先吃了几千年中国饭的结果,如我一样的中国人的蛋白酶和舌味蕾并不能完全适应麦当劳的味道。可以说,在麦当劳可以吃得很香,但我一次也没有真正吃饱,但这居然并不影响我发胖。对我而言,去麦当劳是去进食,为了安全简洁无痛苦地消除饥饿感。而在成都小吃店,尽管我家族里任何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与四川人牵扯不上关系,但我仍可吃得津津有味,隔几天不吃,甚至嘴里会生出思念的感觉。尽管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快餐,去成都小吃的时候,我也觉得是去吃饭。 # y; X' M2 m% L2 l7 W! G
& n. c: H( z1 i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麦当劳虽然也是快餐店,但你可以请熟悉的朋友或客人,特别是年轻人一起去“进食”;而成都小吃,除了自家人以外,我不好意思邀请,也从未接受过任何一人的邀请,到那里去“吃饭”。 6 J4 J9 Q$ @- B/ h. {3 o 4 k: A2 l7 j, x/ x6 N, f' ~说到最后,如果可以用女人给麦当劳和成都小吃分别做个比喻,我的比喻是这样的:麦当劳是个成熟漂亮有来历的后妈,对法律上的“孩子”不亲不溺,但她堪称健康、正派,甚至健康正派得有点严厉;在道义上和感情上她对得起孩子和孩子的父亲,但她绝不谄媚。与此相对,成都小吃就象是乡下请来的保姆,她朴实厚道,纯朴得接近原始的爱孩子,她认为健康的孩子吃得越多身体越棒,吃得越香和她的感情越深,因此她用尽办法让孩子多吃,直到吃成胖子;那时,她就会毫不掩饰的笑出声来。
/ q7 i) I) Q: V6 U, } M- V. x$ _0 z
是啊。尤其是北京的私房菜开始大盛。恨不得提前半个月才能约上。本来仿膳饭庄的宫廷菜地道大气,与私房菜比较起来,多少还有大锅饭的味道。就连肉末烧饼、豌豆黄、芸豆卷、驴打滚这些小吃,居然也落在了私房菜的后面。啥时候回国,有机会到现场回忆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