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开放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碰闯,在中国人观念上发生了震荡,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打碎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建立。雷锋叔叔的时代没有了,应该有的,该是什么呢?哪些才是正确的思维理念呢?中国人迷惑了…% m5 s( P2 e& e1 S' R7 f) w5 I
为什么想帮助别人的时候却犹豫不决?谁让我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1 z9 f; t2 g2 I! Y) B: d5 k3 b' Q/ g+ y) l' l& y w
以前人们很乐意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这几乎是代代相传的传统价值观,帮助别人,多做善事,既符合佛教的根本,也符合中国人文化道德理念。 1 f0 K% r$ d& t0 x' ]% v$ {4 N3 }9 Y" N& j" _
但是现在却不是了。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去学校报道的小女生拿了那么多箱子行李要上车,拿不动,歪歪倒倒地上不去,站在面前的男人,就是不伸手帮那么一把,就不拉她一下,任凭她一个人吃力地往上拿箱子,拿手袋,就那么看着她为难。小女孩上来,满脸都是汗,东西放的七倒八倒的,也没有人帮助她把东西理顺,举手之劳,就是没有人做! 1 w+ z4 Y) t8 V. i5 ^8 c7 X2 Y6 S
我看着那女孩,心里想,她会怎么去感受这个世界呢?她体会不到“困难时世界上有无数帮助之手的”教育,她以后会帮助别人吗? % o; M& h8 m2 \/ q! K! x0 P& }( u3 l/ w& i* T! B1 z; p
其实公交车上可以看到许多人生故事,也可以品味出许多时代道德:或者高尚,或者低劣,或者道德缺失…只要一个时代具有的标志性的道德观念,公交车上都可以看到。% D/ ?* ?) I+ w- o- e
/ T$ F; ~6 u3 q- u( I我不再讨论在公交车上是不是该让座位这个题目,是因为那是让和不让之间人的“积德”问题。你家的父母年老体弱,只有最困难的老人才去挤车,也只有自己认为自己老了的人才希望别人给让个座。我看到外国老人穿的花花绿绿地,你要在公交车上给她让座,她还不高兴:你嫌我老了?!- Z, p; l( [2 x8 u, O; t
7 n8 j7 c6 C. b! I1 S
到外国的旅途上,还有许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规矩,出国,有人提醒说:“不要帮助别人拿箱子”。我们第一次出去,是到泰国,就有泰国导游说,大家注意,在机场海关过关的时候,不要帮助陌生人拿东西,就是看到老人孩子困难,也不要去拿,因为,那里面也许是毒品,是圈套。哇!吓死我们了,居然有这样的教育!那时侯的中国人都是很善良的,体强的人的确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可是在这里,却要多一个这个心眼!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受到某些情况下不可以帮助别人的反面教育。* \9 F4 ~4 D0 E; e c. W# T/ O
7 Y7 M) k1 P- W: z5 e7 B后来,也有在国内车站,有体强的人帮助老人拿包袱拿跑了的情况发生,于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就遇到另外的尴尬:0 m3 \6 k* R' M
% l7 D1 {7 P1 Z4 M% J$ U: n
他从广州乘飞机回家,过检查的时候和上机都有一段路,看到一个老人背着硕大的包袱还带着孩子,实在是困难,就说:“婆婆我给你拿吧?”,那老人用怀疑的眼光看了他半天(他其实是个军人,那天穿了便装),就是不信任,朋友说:“这样,你走在我后面,手拉着我衣服免得我跑了,我给你扛着包袱如何?”老人犹豫地,看看自己实在是拿不动,还是给他了,拉着他的衣服,任他帮忙扛上飞机,放到行李箱上。朋友说:“婆婆,下了飞机有没有人接?如果不方便,我有车,可以捎带着送你们进城。”老人就不再理睬他,下了飞机东挤西挤地,躲躲闪闪地不在了。- C" Z0 k5 C; W q9 X0 ]
' C2 Z& @* P0 p8 {. o! m) v
我朋友回来说起这个,既好笑,又心酸:人们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8 ]; }! L4 ~+ J% H4 C3 k; i( v Y* w0 Y
我也在想,难道人们已经无法再做好事?帮助别人换来的是误解和警惕的眼光,那滋味,实在还是不好受。我无言。# u! f& j1 w% }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