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上帝的教會在新約中被描述為進步性的,最有意義的,乃是她的進步性不是出於她本身,而是上帝所促成的。上帝藉著漸進性啟示的賜予,使得教會有進步、往前進行。
7 e/ F# _. f. r" n) ?; e9 B1 T9 |; n$ D
2 M! L$ o& \* \$ B% @- I
$ H! I; ]. g6 C6 Q 聖經並不是某一天由天上掉下來的一部天書,相反地,聖經是經過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由上帝所默感的人所寫的,使上帝在地上的子民得到有關上帝,並上帝與人之間關係的知識,教會是一點點往前進步的,因為上帝對自己的啟示也是漸進的。
) q/ G( S E5 W3 b4 I8 C; ^: d& J, ^
6 y$ W5 M0 a5 [/ G3 K; ^
" o' R `. s z 不論人們對聖經中的進步性是如何的錯解,進步性卻是一個事實,結果在聖經完成時期,教會一定是進步的。從此可引出一個例證,這是論到有關教會教義的重要方面。
& ~3 O+ P* h( L; I/ }, T' _) Y- ], |9 Q4 L) i( _
# G/ r6 V* W0 z# k m" [# h/ h0 G
2 M+ G1 M' t3 A" R3 l. u 亞伯拉罕蒙召脫離異邦環境,乃是教會成立最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之一。此一歷史事件的記載,含有普遍主義的特色,是非常有意義的。上帝對亞伯拉罕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3)$ k3 v ^ q: Y1 J
6 z9 f B6 j: r1 c/ Z
! K, k' Z) o$ _' S" [
8 ?. X+ z. P) P1 k8 s: d. d# P 從此一事件表明出國家(本族)教會的開始,有普遍主義的預言與期待,但舊約時期的教會,差不多僅限於以色列一國,乃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他將他的道指示雅各,將他的律例典章指示以色列。別國他都沒有這樣待過;至於他的典章,他們向來沒有知道。」(詩一四七19~20)
2 v+ P/ r3 G! f5 U2 v
/ O# \3 U H/ J* O9 ~ + y; d+ z; x: V/ w( ~2 X, k
( z0 q( x& t& T2 i* w6 l 普遍主義的花苞,是直等到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才完全地開放。在他被釘十字架不久以前曾預言:「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32)3 E( P' w8 {: F( k; m7 y9 Y
( C: g+ }+ V4 Q
1 Q9 {) f; Y7 \# t n' z3 P
1 Y M" A- y+ m0 H1 D3 M- u2 S 在他復活以後,他吩咐使徒和他的教會,要他們去使萬民做他的門徒(太廿八19),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他的見證人。(徒一8)# i' J; M9 w. N
Q% e/ Z, L5 i/ ~# V+ Z+ F
1 M# m/ @0 j/ ^: x+ @; ?. z# v" n0 Y! i2 ?; i; l
五旬節時,從「天下各國」來的猶太人與新入教的外邦人,都因聽彼得的講道而加入了教會。教會需要一段時間來成長,以適應其普遍性,這是值得注意的事實。彼得本人將福音傳給羅馬百夫長,尚需透過超自然的異象來預備他。(徒十章)& k" K) w6 p1 V- B' Z
) M& T8 r8 q" z, }( ]6 u
! d6 j. R$ c! `9 \ C& r! b/ j) q
7 i$ L6 \6 c0 R! k0 Y" [
使徒們在耶路撒冷開大會,目的在辯論外邦人歸主後,若不事先經過猶太人的禮節,是否該接納外邦信徒進入教會,結果是普遍主義得勝,因為上帝的心意本是如此。故在上帝啟示中的進步性,以及後來在教會中的進步性,都是清楚可見的事實。* j a0 G- [' O; d/ q
3 N# S3 R1 ?. F! \$ v7 I ! h6 J+ t; Y2 V: G7 f" w
. h3 L6 R% q# z( m( w # Z! Y s/ X& f* c- H, ~
8 [: i4 w. ^( s1 D' x
6 q1 c& s/ \4 p- V. m* t, s- c
2 [4 L+ f! d2 d% l( D8 l** 相關閱讀 : 教會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