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http://www.chinanews.com.cn/jk/j ... 11-11/1959832.shtml& p3 ?; ]2 N: V3 n5 o
# x9 o8 q3 e+ X! g* F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甲型H1N1流感不仅继续蔓延,而且在北半球进入了第二次高峰,感染人数和死亡病例激增。尽管如此,很多人对甲流仍存在不少认识上的错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载文,列举了"关于甲流的8大致命误解",告诫大众提高警惕。- z8 v3 c$ y+ N% N9 y1 O
# r* y1 b( y" Y
误解一:得甲流一定会发烧* g# Z* ?2 t' o, T; _- a
6 {1 N- |4 T5 U$ t- {
其实,一半的甲流患者都没有发热症状。有些患者除了一般流感症状之外,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反胃,并伴有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加拿大马尼托巴湖大学的重症监护专家阿南德·库马尔说:"重症监护室接诊的甲流患者中,大约有10%在送来时都没有发烧症状。" 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重大信息并没有引起医疗部门、专业医生及大众的高度重视。很多地方的指导意见仍然是:"如果不发烧,就很可能不是甲流。"这种说法极易造成甲流漏诊。此外,医患双方还可能忽视甲流的另一些重要症状: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和嘴唇发青。库马尔医生建议,即使出现上述症状不到两天,患者也应该立即服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至少吃5天。9 h' O- l8 L% m- a, G5 a5 w! @
% g4 D+ a- O, [5 V- h" q) Q9 W
对于不发烧的甲流,该如何判断?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教授蔡晧东告诉记者,必须去医院做病毒检测,仅凭症状无法自我判定。"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轻症甲流很容易自愈,没必要都去做检测。"( c2 b! K8 a6 l. h
% `6 M$ J3 n' M8 C$ q 误解二:甲流不严重,死亡率低
6 Q$ ]3 X/ ?, }$ P# D( H" a! M6 k4 F a C& Z
据统计,目前全球甲流死亡人数已超过5000人,而美国每年仅死于普通流感的人数平均就有3.6万人左右。由此,很多人得出甲流致死率远不如普通流感高的结论。这个结论当然是错误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罗恩·西门森表示,这两个数据不可直接比较。 3.6万人的数据是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其中包括各种并发症致死人数,而目前统计的甲流死亡病例都是直接由H1N1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而致死的。今年的甲型 H1N1流感可以看作两种病:其中一种如普通流感;另一种则是发生于一些人身上致死迅猛的肺部疾病。部分甲流严重病例都是婴儿和20-50岁人群。
) K, T& C* Y+ Q2 A' X3 S% x- `" y v% W; K
蔡晧东指出,季节性流感每年都有,因此人群普遍具有免疫力;甲流则是一种以前没流行过的新病毒,人体内没有抗体,一些病人感染后,病情会迅速加重,因此,对它的危害不能轻视。9 i! R) ?) x2 J4 T0 E) |( k
( H' I& | ]+ a- ]
误解三:身体弱的人才容易得甲流# [* D. d9 v/ J( }7 ` \( y, u
3 p+ u+ m3 c# m5 ^
虽然哮喘病人、吸烟者、孕妇、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比较容易感染甲流,但事实上,大多数甲流死亡病例生前都很健康。在甲流重症患者中,有1/3-2/3的成人和80%的儿童,感染前都没有任何潜在隐患。老人中,重症甲流患者非常少,据推测,是因为在1957年那次流感大流行前,已经有一种类似本次甲流的病毒一直在人间传播,所以相当一部分年纪大的人具有了免疫力。$ w! V* l. l1 d1 C4 q6 s
2 W( @5 g' D! x2 d; B3 t% R/ V. c
误解四:戴口罩、多洗手,就不会得甲流8 H7 ? M" g1 _
1 ]1 M5 C! D3 K* `
不抽烟、不酗酒,减少肥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只能有助于减轻普通流感传染几率,除此之外,"这些做法可以杜绝甲流"的说法暂时没有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只有接种甲流疫苗,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最有效的措施。. K3 p+ e% z3 }+ ^3 s8 H3 M' R4 L
7 I# P$ H6 `: i V+ L. |- S "但这不代表你平时完全不用采取预防措施。"蔡晧东说。甲流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一个喷嚏的飞沫能喷4 米远,一个咳嗽则影响2米的范围,因此,防甲流还是要先阻断飞沫。勤洗手,用湿纸巾消毒,打喷嚏时要低头、捂鼻、背对人,把喷嚏打在袖子内侧或纸巾上。多开窗通风、多喝水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的。 E+ b! \$ W) L; |
& L) L! p4 h6 o" R2 w5 {' g6 [* ~
误解五:有了疫苗,我们就可以放心了
6 Y% d5 U% x3 ^1 o1 Z+ m M
" Z* P2 \. j1 f+ k7 ^+ ^ 疫苗的确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1.疫苗病毒的培养需要时间,而且生产厂家有限。即使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要让所有需要的人都接种疫苗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贫穷国家,接种疫苗简直就是奢望。2.人们对甲流疫苗不信任。据调查,近一半的美国家长表示,他们不会给孩子接种疫苗,因为据说它具有潜在风险。3.甲流疫苗与普通流感疫苗是否要交叉接种?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E- @2 n) `" T; N: L a- \
6 z& S/ {0 h$ y8 _1 h
误解六:甲流疫苗不安全/ X0 d3 O, L! \ v* r) C, W) X
0 E# n' ?% \* K( S# t 上一次流感大流行中,全球人口中有1/3以上感染。流感致死率以及其后导致的一种并发症---吉兰- 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率,都比疫苗副作用几率高得多。两相比较,不注射疫苗面临的危险更大。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一百万流感患者中就有40至70例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与此同时,疫苗副作用正日益减少。所有甲流疫苗都必须经过安全测试,其中绝大部分生产流程与使用多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完全一致。数百万人曾注射了季节性流感疫苗,出现副作用的仅为少数人,不足为惧。
) [0 _9 K+ w: N& r% X+ T% d7 h
3 D: w# J/ c) `0 p; X 中国疾控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反应办公室副主任余宏杰指出,从临床试验上看,甲流疫苗可以对85%以上接种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北京市决定从11月16日起,将甲流疫苗接种人群从原先的5类重点人群扩大到所有市民。+ @7 P* u6 q1 w# t
* R% d& G1 q) J, h/ I
误解七:甲流病毒不会变得更致命
}) J* O. O. r# \4 C; q S& p( k( R' S
到目前为止,谁也无法确定今年甲流的具体走向。从以往流行病暴发情况看,第二次高峰往往比第一次高峰更凶。这究竟与病毒的基因变化还是与天气变化有关,尚不得而知。另外,很多病菌会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使得流感病毒的蔓延走向及甲流病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a1 `5 s3 D4 c/ P* E! l* W7 _. a
: i) a0 A, b8 M9 }" |0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甲流的第二波高峰已经到来,按照一般规律,南方地区明年一二月份也可能出现第二波高峰。有专家分析,此次流行周期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而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预测,直到人口的80%都感染后,甲流疫情才会结束。不过,好消息是,世卫负责流行性传染病防控专家马里耶·波勒·基尼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还未发现甲流病毒明显变异。2 H5 [* ]/ Y- v% Q h
, P+ E7 s9 U2 v/ l4 ?% _! ^$ E
误解八:甲流总有一天会结束,那时我们就安全了
& n3 {2 q' Z5 H' }' H' h2 @4 G
- U- V: w* I6 ` 2009年甲流之后,也许很快就发生另一种更致命的动物病毒感染人类,并大肆流行。流感发作没有明显的模式,已知的流感暴发之年为:1580、1729、1781、1830、1847、1889、1918、1957、1968和2009年。如果流感病毒致死率达到50%(类似于禽流感病毒),那么人类真地会面临大麻烦。因此,最好能研制出"全能流感疫苗",而且研制和生产速度越快越好。: V: p r6 E! l i+ O) M. ]- L
- j. C! h9 Y1 L3 t
"制造出全能流感疫苗是有可能的。"蔡晧东说,就像目前我们接种针对腮腺炎、麻疹和风疹的三联疫苗。对于流感疫苗来说,如果我们把各种流感疫苗的抗原合二为一或合三为一,或者找到各种流感的共同点,并且能够刺激身体对其共同点产生抗体,同时抗体能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就有可能研制出"全能流感疫苗"。(陈希 尤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