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王迅雷0 [# m3 f# p# Z* a
在加拿大听惯了「政治难民」之词,有没有听说过「投资难民」的说法?最近一位非常熟悉本地华人商业投资圈生态的资深市场推广人士提出了这个怪异说词,虽然名称未必完全贴切,但提出的尖锐问题却是相当接近现实。
* R6 j ?* k' W9 b3 ]5 C4 C
) _1 z3 A: a# @* @据其归纳,在多伦多新移民圈中现在存在着一批需要理财知识救济的投资难民,这批人缺乏理财投资经验,几乎没有北美金融或其他投资常识,不循正规的投资资讯网络及渠道,却热衷於高回报投资的道听途说或广告宣传,大多口耳相传,那里有暴利赚钱消息就有蜂涌效应,越是高回报的诱惑,他们越是信服,越是起劲,从传销、楼花到股票、外汇投资等,只要听说有高回报,他们会不计风险勇往直前。另有一些稍「高级」的投资人则称为投资游民,他们略有些投资经验或知识,游走於各种投资聚会、讲座,能说会道,经常散布各种投资消息给缺乏投资理念的投资难民,但同样缺乏投资判断力及避险意识。 + y2 o; |5 ^ B. k+ c7 O$ Q- Q, X: G. i
% i: a1 l: J5 C( _虽说以难民、游民称谓投资者会令人感到少许尖刻,但点中的问题却是一针见血。
9 B! d, C- y( S- W4 t
- M6 P, e/ J7 Z1 M) l通常在投资界,具流动现金及资产上一百万元(不计自住房产)的投资者,方被投资机构视为「专业投资者」。而这批投资难民大多都难以达到这种资产水平,投资资金由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投资心态上完全不同於「专业投资者」,不会满足於北美常规投资「低回报率」,而且这批投资者抵加时间都不长久,在生活、置业及创业方面有其急迫性,急於求成的欲望,加之缺乏北美投资风险意识及辨别力,往往听风就是雨,易受人鼓动而冲动,甚至冒着风险动用房贷、信贷扑身於所谓高回报率的投资。
% \! Q' _' L8 a5 W; \( x0 j( Q# C a" {- m8 t+ Z6 }" V
这批投资者单个投资额并不一定高,但形成了投资群体,其资金量就相当可观,这就是最近连连被安省证券会调查的投资公司能社会融资至成千万上亿资金的部份原因。他们是散户群体,但可以聚集成超级投资力量。
) }% s1 p) G G; l x) B: E
7 I7 n9 X& ]6 r c! K0 j2 e6 c H6 E投资难民误区中迷失方向
& Q/ e! p) A. \3 N9 M. f8 b5 i* C. }5 L8 s9 I( s0 e+ k; g5 R6 N- O. `. @
现在在华人社区中,这些投资者已是各行各业经纪的「衣食父母」,大家眼睛都盯着他们的口袋,同样为迎合他们高回报率的需求,打出各种诱惑力极强的投资宣传招牌。
1 f4 P# K: I4 C p4 I) h6 U+ r# a. s' F; m" p6 Y# r8 g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高回报应因的是高风险,两者偏一都难成事,问题正出於这些投资者为利所趋,好高?远,缺乏投资知识之下往往就失去风险判断力,得利时兴高采烈,到处宣扬;失利时穷於漫骂抱怨,却忘记了当初投资时自己的智商。
9 ]9 K! \" F1 `% q; S7 u: \/ k9 P- D
有些人会很看不起这类所谓的投资难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指责他们助长了社区投资圈中的不良风气及违背法理的行事规?,凡投资都要求高回报的绝对保证。就像那位市场推广人士所言,他们情愿相信道听途说,天花乱?,也不愿意买几本投资书看看学学,更不懂得加拿大的投资法规条例,受骗上当也是他们自找的,天底下哪有只赚不赔的生意。 ( J4 P3 z. u4 L% d& Q
; w8 I% e7 H, s7 W7 A' b
可是既然称他们为投资难民,「难民」就需要救助,他们需要投资知识、资讯的救济。他们的「难」一方面在於人生地不熟的困难,心理调适的困难,正确投资理念教育的困难;另一方面「难」也有落难之苦,不少人受骗上当,甚至血本无归,他们需要更长时间的心理及经济上的康复期。
5 y* V) U* n, P& Y5 l0 q/ |6 p2 Z1 @/ I8 ?6 W- g. y8 j; U
难民总会有一天归化为移民,关键於是否能真正融合於社会规?、情理氛围之中,有求於他助,也需要自救,同样的道理也正体现於这批投资难民身上。* O% B0 g, n3 ~7 N
( R; ]3 ?* v- x0 ~! Q' z
原题: 投资难民何去何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