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34)  鸡蛋( 5)
|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7 C+ s, X# i6 [6 ^" M8 A
. b( |7 k. |2 V) A F9 R父母不恰當的責備,不但無法達到效果,還可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8 e; y- h/ ]0 z5 ^. X7 T8 N
" X' x; x4 g h6 q
- {5 U, U+ G- ?! d& J* J8 l. N/ c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 |" h4 v) ?2 i' L
* H5 y# T5 M, k' r& A0 r; Y$ o
6 F( z2 c, P8 M: V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6 G' _" x3 G9 d' Z$ V1 k& b
7 X5 |- F' N9 `, M5 D* }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 ~* K$ J5 S. Q; l2 o- c
" k3 u8 Q5 m' z3 O, J. x# l4 f7 m3 P% F& W( k1 L3 o) ^% R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 ?5 W1 o& ~9 F/ R0 ]. |
8 R/ h) r$ a. L6 A
( f7 i( ~& Q* i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 u. I( u" L7 M* E; [) p) N
; v5 r' |* k( N8 A& B9 O6 C {; S) Z! ^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 W9 B2 B9 c* E! V
* h, h( c7 C; Z, T( A6 k
6 C: ]! t% Y+ g! m: ]* a#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5 }, z. b7 }; v1 s2 d
0 L# @! Q+ b3 M/ D! j
- z t% R$ ~: Q+ T. ~4 n2 V◎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 s. m/ |3 @+ t5 o
8 A& [) E) [# m; {1 z1 Y" ~6 I. F5 k8 {: }# b' i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 X% ? P q5 ^, u% k. g& B7 p# b' ]3 p4 o8 W
7 p" I" S& s- \) G+ A, m. e7 e# L◎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6 S- S1 W& r1 d+ ?/ X, B
. z; E7 Z( D q1 K, ^4 t" S0 Z6 E( L& W( H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 [3 H7 ], k0 o- F
) Y) d5 o. n p, @9 {4 {/ I8 w1 W7 y
' R, K: o# L4 }/ K: ]1 f. |; x; q◎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 X' J R5 G* e+ Z- A
! H" a+ v& J- ?- u& _
. Q& c- y; o( A( O* r* h◎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6 d7 ~4 K b7 P% Z0 O; D
3 k8 L% D4 Z9 K) [2 |0 f4 {) J2 |% [
; U% F& [/ k/ z: P◎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 u) `) f3 L& G+ L2 R
0 Q/ y% o# |& i* L% f* w3 R& _$ m9 j5 s% e" A2 f0 z H( O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 U( b0 O) q9 \& ~
O% a( O, k6 a/ J
" [% T9 u; g, e5 g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2 b- k* N. ^ c0 F
7 i+ G* _9 C1 V+ r
+ m A' |# @, s8 j2 P7 C& S◎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 F G, {2 E& c6 ] x" [ {
. n1 \6 Y; h8 E( y" I. E
& ^ Y5 z9 i4 K& i/ H. {" p%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 t W" _2 X" w+ y; L+ O% O" l4 B1 [6 @
8 `) F B+ M! K' k' z3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 |! {; P# c1 t, }: v& ?
9 q! L# P* p* `- J+ U
: w1 l# U' w2 E& w: C◎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 P4 h2 @9 @ P2 c
4 r* ^! q3 |, p# z% P+ M
% q( E) ]7 P2 F5 z) Y( m◎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7 L9 n. c, s+ ~8 j' n$ Z9 q, d' H
* i/ ?/ |2 Z; A% Q' P: E( h! o$ ?$ V" P% [: G2 e5 s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6 T2 m, o9 b# V* H
- D# @5 P: l6 o( f, m" \6 S+ Z& u
1 Y" a0 P. E: \8 T: b) Q◎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 D: }% ]+ h: X3 T( L7 Y) n3 V
* J+ l4 Y% _9 Q2 Q8 [4 p f
" Q: R2 n/ Q5 l7 N2 J- r; h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 }/ z- H- T2 d
i* m u! X5 h- |5 ?3 u4 G% J* E s" y" _6 p$ U7 W* y/ k
責備孩子的原則 3 k1 d7 A2 }7 t* S# x
' T' }* F) H, O3 P h
: m/ v6 B0 c+ A1.尊重孩子的人格。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8 h# T9 i$ x3 q) v y1 P
h$ ~# X. \. s
2 h+ A% ?# \0 Y% ]/ r
2.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 _$ }- D# n' R C% v, A) q( N. F* J$ j, j* t
; {! D# ^7 A0 @6 q3 Y
3.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思考怎麼改進。
( z( m0 P. ^: h7 I# h( _( C
' m5 P0 D* s/ V2 L& B) G) e. y- T; L# |7 m( S
4.父母的身教很重要。例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父母自己就不能粗魯無禮。先得到子女的尊敬,他們才會信服管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