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P. O% j8 R: ]. n
1 a, @/ L0 L1 [! T0 ]1 e2 y" C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8 ]6 c5 m; R! R7 ~( z
k1 i% W+ I7 y3 |0 H/ \) O9 B# z& g0 O& c% ~3 B
我们一直害怕痛苦,一直祈求诸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深入学习大乘经典后才了解原来痛苦是有功德的。根据《入菩萨行论》中的教言:痛苦能让人们生起厌离心,谴除傲慢的心态,对众生萌发大悲心,羞耻作恶而乐于行善。
J; ~7 s, T: ~- B( ?上师说,关键是当我们遇到痛苦时,有没有善于利用,利用得当则可成就许多道业功德。具体如下:# H( o- B: r' Q! _, W- O8 e* T7 H
1、“厌离”:若从来没有感受过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想要出离获得解脱。大家都知道,生活过得相当快乐时,对生老病死好像没什么感觉,原来有个富裕的人就说:“我现在过得很舒服,不想离开这个轮回。”然而,《四百论》中云:“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假如明白了万法无常、诸行皆苦的道理,他可能就不会这样说了。前面我们也讲过,“无苦无出离”,在座有些人若没有遇到一些挫折,不一定有今天的学佛机会,因此苦难是出离心的催化剂。
3 u" | f) l0 v9 W2 B, T1 G: K- m; x7 ^
" _+ \) z0 N- U. X0 _
2、“除骄慢”:如果一生中样样圆满顺利,没有遇到丝毫挫折,那始终会高高在上、傲气十足,而一旦经历了痛苦,原来的傲慢会大打折扣。比如有些人相当傲慢,但生了一场大病、遭受一些违缘之后,人就变得老实了,其他人也觉得:“他应该生病,否则的话,平时简直不可一世!”所以,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毁。
* L: O+ z9 J4 @$ t2 p
! G( b) }; p5 m
" v7 N, w$ p8 Z( A& s& M3、“悲愍生死众”:痛苦能激发对六道众生的悲悯之心。自己生病以后,才能体会有病苦的众生多么需要他人帮助;自己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以后,才能了知寒地狱众生的切肤之痛。以前佛陀转生为嘉巴谢达时,正是自己体验了铁轮旋顶的痛苦,才对同伴嘎玛热巴生起了无伪的悲心。故而,苦难可令对众生的悲心自然增上。
R& l; U) X9 o3 v9 I
2 p4 l' R* I1 N2 ~3 T/ g) Y' Z! u
4、“羞恶乐行善”:对痛苦有了真实体会后,便明白恶业乃为痛苦之因,为获得平安快乐,必须不再造作恶业,从今以后断恶行善,努力行持善法,这样的话,自己的修行定会有所助进。
1 Z- F1 V% o9 H& p
, f% E* g/ ?7 q0 w1 d' l6 a 总而言之,痛苦并非不好,若能善于利用,则可成就许多道业功德。然而,现在很多人烧香的时候,就是祈祷“不要让我生病,一定保佑我平安”。其实再怎么求,有漏之身到了一定时候也会不平安的。所以,大家每当遭遇不幸时,要学会将其转为道用,以大乘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来摄持,若能如此,不论遇到多大的苦难,也一定会化为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