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实施双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 p( x6 S6 @. i5 z S
. j6 f5 W6 t& O- }* i
1.目的多向性原则+ y$ @' z, j7 q- ~
(1)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双语教育体制的建立首先是为了满足既定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要求。其次,是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一种超前意识。未来的世界将成为一个“世界村”,中国作为一个“家庭”要自立于这个“世界村”之中,首先必须解决交流的媒介——语言的相通的问题。外语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这是双语教育引起有关人士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 U; A7 A, j' E# A, B
(2)个人发展的目的。这是双语教育追求的一个内在目的。2 _! H, E& S6 ]: A1 B8 w( @
(3)学业上的目的。包括语言目的和专业目的。双语教育的语言目的使儿童的两种语言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专业目的使儿童的学科成绩达到一定的水平。* N- J- l# H& i3 U
2.双文化摄入的原则! C: l$ c% J" |# C
在确定双语教育内容时,既要考虑到两种语言本身的形式和结构的获得,又要安排摄入“适应”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活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内涵,产生对两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功的双语教育表现在其教育对象拥有一种理想的文化人格,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协调互补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宽容。
" G1 r+ j6 k$ ?1 _) J9 t6 ^2 A3.早期引入原则
$ D" m% q0 L" M0 X8 O即学前教育阶段引入第二语言。学前阶段引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于,一方面,与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有关。另一方面,一些非语言的因素有利于学前儿童获得第二语言。- ^5 h, d# n3 N; J
4.适当分配原则
5 m/ x: o+ Y; a0 H4 {* h0 @. T$ y双语分配的方式既可依据时间,也可依据学科内容。依据时间分配有利于使受教育者产生对某种语言的时间反应定势。依据学科内容分配指的是,某些学科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语言,而另一些学科则使用另一种教学语言,受教育者易形成对某一语言的学科反应定势。
3 E. ]& S- t O% ]8 m% D5.习得和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y \& X- [- b# U. t' H9 G/ U! N
语言习得指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式的语言获得过程,而语言学习则是一种有意识地、正式地、明确语言规则地获得语言的过程。双语教育使儿童有可能在使用第二语言的课堂上获得精确的语言形式、丰富的语言知识和部分的语言运用技巧。但他们获得语言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所以需要有大量的非正式的活动作补充,使儿童有更多的情感、动机等非语言因素的参与,变被动“输入”为自动“吸入”。. _: U) v) c2 t" Z4 ]
摘自《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儿童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余珍有 文
8 y1 s5 x1 A4 l& M
* E* ~0 X3 Y+ u3 Z( j3 l/ c# A& E[ Last edited by victorw on 2005-3-2 at 03:23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