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台灣在民國八十五年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零售市場賣掉的食用油品中,有 60% 是沙拉油、12% 是葵花油、13% 是老一輩婆婆媽媽們習慣用的豬油。十年後的今天,沙拉油、葵花油和橄欖油,是現今台灣家庭中最常用的烹飪油,橄欖油尤其炒得很熱,使用率大幅提升。但豬油卻越來越少用了。
3 e" c& K6 S) x+ S1 [3 L+ A' S4 e! E$ N
小玉與婆婆之間的戰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端看小玉所用的植物油是哪一種,炒菜的溫度在幾度,但如果用錯植物油炒菜,還不如用婆婆的豬油。
( W2 w+ @2 j7 B- c 9 t! K! p7 B, ?
什麼是油的「冒煙點」? 3 S9 P# m$ t6 X; V
台灣人最常見的烹煮方式還是煎、煮、炒、炸為主,青菜大多是用大火快炒,而且多數是使用玉米油、葵花油之類來炒菜,甚至炸排骨也是用這類植物油,這真是個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呢?因為每一種油耐受的溫度不一樣,葵花油在攝氏 107 度就開始冒煙變質了,如果拿來炒菜甚至炸排骨,會產生許多毒素。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瞭解什麼是「冒煙點」。
! @4 r5 H5 a5 a8 C" A3 p+ j% m3 s
/ m9 K/ v- k7 z0 y5 h每一種油的冒煙點 (Smoke point, 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 ) 都不盡相同,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甚至起火燃燒。所以我鼓勵大家不管炒什麼都加一點水來炒,因為水分會將溫度拉低到一百度左右。我把這種加點水來炒的炒法稱之為「水炒」。大多數油類的冒煙點都在一百度以上,所以炒菜時只要能把溫度控制在一百度,油就不會變質,吃了也不會有害。很多液態植物油,例如菜籽油和葵花油,冒煙點都在 107 度,通常大火一炒,一下子就會超過冒煙點,開始變質,吃下這種油,對身體反而有害,但若是拿來涼拌東西就很好。 6 p. [1 ]: K& p; C* ~4 S! n9 g4 V; m7 O
* L) d. A% [* M* L# d
油的商品名稱非常混淆,例如台灣與大陸很多食用油是菜籽油,或是菜籽、玉米與大豆的混合油,但廠商並不標示清楚,而常用「沙拉油」這個名稱代替。其實,沙拉油 (Salad Oil) 是一種通稱,凡是可以拿來涼拌沙拉的油就可叫做沙拉油。所以在還弄不清楚油種之前,最好先不要拿來炒菜。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冒煙點約 160 度,可以炒菜,但還是加一點水比較好。椰子油的冒煙點更高,在 232 度,拿來炒菜最適合,但在台灣,我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椰子油。- W- u5 P% o3 K- A% |3 [/ f
& a7 K, U' A9 f* V* m
所以,買哪一種油炒菜是一門學問,以下我特別整理了一份各種未精製油脂的冒煙點,提供給大家購買與烹飪時參考。
. c6 v8 V: c+ W1 y5 a& h/ ~, k+ H [: l! ?: O
附表: 各種油脂的冒煙點 , n8 H6 U. O7 |) O/ p+ M9 ?7 x. m
未精製的各種油脂 冒煙點 適合的烹飪法
6 ?4 t8 z$ F5 l葵花油 Sunflower oil 107 ℃ ( 225 ℉ ) 涼拌、水炒 _$ }4 d7 i3 J, ^0 J
紅花油 Safflower oil 107 ℃ ( 225 ℉ ) 涼拌、水炒 , R- Y$ Q/ E( p7 A5 I8 c) T
亞麻仁油 Flax seed oil 107 ℃ ( 225 ℉ ) 涼拌、水炒 1 g; A& n6 e) w! F; T& f* ~
菜籽油 Canola oil 107 ℃ ( 225 ℉ ) 涼拌、水炒
, @0 L& Y6 w0 h$ P- i: i. h大豆油 Soybean oil 160 ℃ ( 32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T& W: x/ B) p% V1 n. Z5 U! D% o: w) q9 r玉米油 Corn oil 160 ℃ ( 32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l3 T2 Y! y6 s3 m$ p
冷壓橄欖油 Olive oil 160 ℃ ( 32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J& o# Y4 H. U花生油 Peanut oil 160 ℃ ( 32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9 Z( ^9 l& @) \9 R( h$ R4 w |
胡桃油 Walnut oil 160 ℃ ( 32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3 O6 u; ?; k" N. _
芝麻油 Sesame oil 177 ℃ ( 35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J! W; W6 x9 s9 t& a: y, U
奶油 Butter 177 ℃ ( 350 ℉ ) 水炒、中火炒
& [- i- _3 N, @( d2 i& h酥油 Vegetable shortening 182 ℃ ( 360 ℉ ) 反式脂肪酸,不建議食用
0 w! h K. `2 r9 i2 ^' d豬油 Lard 182 ℃ ( 360 ℉ ) 水炒、中火炒
5 V: Y% k) ], l$ f/ S馬卡達姆油 Macadamia oil 199 ℃ ( 39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
; m/ a1 F5 G S7 V棉花籽油 Cottonseed oil 216 ℃ ( 420 ℉ ) 殺精蟲,不建議食用 : O# A1 ]+ q7 p- Y: D) K) Z& g O
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 216 ℃ ( 42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 C4 [* y4 A) u( q# @/ i杏仁油 Almond oil 216 ℃ ( 42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 p+ K- A& w( j+ {% a
榛子油 Hazelnut oil 221 ℃ ( 430 ℉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7 w. {: S* V/ z椰子油 Coconut oil 232 ℃ ( 450 ℉ ) 水炒、中火炒、煎炸
: w" N! d. s) \, _橄欖油渣 Pomace 238 ℃ ( 460 ℉ ) 水炒、中火炒、煎炸 ! P1 H0 ~+ u' ?+ s8 z2 k, l
茶油 Tea oil 252 ℃ ( 485 ℉ ) 涼拌、水炒、中火炒、煎炸
8 {* u' s8 I7 j; ~$ [; i/ r米糠油 Rice bran oil 254 ℃ ( 490 ℉ ) 由於管路污染,不建議食用
6 T# s. O+ q6 Z$ p酪梨油 Avocado oil 271 ℃ ( 520 ℉ ) 水炒、中火、炒煎炸 7 S7 M) {6 A6 L9 W7 k: W
1 Q. |) E1 \* W8 A* M註:涼拌 (< 49 ℃ / 120 ℉ ) ,水炒( 100 ℃ / 212 ℉ ),中火炒 ( 163 ℃ / 325 ℉ ) ,煎炸 ( 190 ℃ / 375 ℉ )
, o- K+ b) {- U1 x4 J2 c# Q. |
; A/ V1 v* o f0 Z* F4 c2 Y! z
油脂的四種烹飪方式
4 C4 a/ A9 a# i Z/ s$ q9 A" B' ?2 G 9 J F- Z) z6 v
國外把油脂的烹飪方式分為︰ Cold Preparation (Condiments & Salad Dressings), Low Heat (Sauces, & Baking) , Medium Heat 8 {7 z c4 s( W
(Sauteing),High Heat (Browning & Frying), 我們可以把它們對應在涼拌、水炒、中火炒與煎炸四種烹煮方式。 2 }! F+ j) a0 C2 r" v
8 L5 ~0 c5 C% w7 z適合涼拌 ( 49 ℃ 以下 ) 的油:
( U- p" N, A# P/ F4 B/ ~) {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豬油、椰子油、酪梨油之外,幾乎任何食用油都適合。 : l0 `# L$ K9 h# N* J
3 i5 z5 a. c" `9 l- J
1 R& a& w u" A( N5 P只適合水炒 ( 100 ℃ / 212 ℉ ) 、不可用中火炒的油:包括葵花油、紅花油、菜籽油。亞麻仁油雖然也算,但因為營養價值太好了,建議生吃才不容易破壞它。 . ?4 Q+ x4 _+ w& \
4 W. i- l2 r2 t* f+ V* P0 Y
' v( j \5 f a$ s4 g只適合中火炒 ( 163℃ / 325 ℉ ) 、不適合煎炸的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冷壓初榨橄欖油、花生油、胡桃油、芝麻油、奶油、豬油、馬卡達姆油。酥油是糕餅業者最常使用的油,因為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問題極為嚴重,我堅決反對使用。另外,棉花仔油通常拿來做餅乾,由於對身體有毒性,會殺精蟲,我也不建議食用。 . m. a& ^, E' P, h
; r* B, D: J( H5 ^( ]/ X * V% q3 ~, y j7 P* y
可以大火炒或煎炸 ( 190℃ / 375 ℉ ) 的油類:包括杏仁油、榛子油、椰子油、茶油、酪梨油。 椰子油和棕櫚油的耐熱點都在兩百多度以上,煎、炸都沒問題,但我發現國內這兩種油都是用酸價高的原油再精製而成,不符合我的「好油」標準。如果讀者可以找到未精製而香味濃厚的椰子油,我會建議把它當作煎炸油的首選。 ; A% |" X6 n, k) H \9 x
% x* @0 r! N' @: \* S, I9 M7 f, ^; G
1 S3 Y, m! _) B3 i: b8 ~買對的油、用對的方式烹飪
' o( l/ M0 H# G" M油的學問真的很大。除了選對油品之外,是否經過精製,也是決定好油與否的標準。台灣的油品有許多障眼法,例如只加了一點橄欖油,就號稱是橄欖 X 酚油,其實是菜籽油。而大部分廠商為了迎合台灣人喜歡大火炒菜的習慣,都把優良的進口橄欖油或其他食用油在台精製。這麼做其實非常可惜,因為精製過的油,就不能算是我們說的「好油」了。
; @, D" b0 g% \7 I: @
& L" }! e( u, r) ?台灣人買到的植物油一般都是精製過的。拿精製油炒菜,又多了一道氧化的過程,等於錯上加錯,對身體更加不好。最正確的做法、能確保身體健康的烹調方式是,買未精製的橄欖油、麻油,來做中溫烹煮之用,若要炒菜,如果買不到好的椰子油或棕櫚油的話,寧可選用豬油、奶油或茶油。 6 X3 m+ Z0 A# I% P0 d
- e7 ]/ J& `/ j; v9 s+ r- E因此所謂的好油,就是當你買到也買對了的時候,還要用對的方式去烹調,才能保持它原來好油的成分。所以用沙拉油炒菜實在很冒險,炒菜一定要清楚所用油的冒煙點在幾度,將炒菜時的溫度控制在冒煙點以下,那就是安全的。現代人慢性病、發炎、過敏、婦科疾病 ……毛病一籮匡,一大半原因都是因為油引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