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9)  鸡蛋( 30)
|
转" k) s6 d2 T% ?, ^/ Y
5 ^ T' Q& y1 FOPEC控市乏力
0 z# b: j6 P: C+ d, ]' m
2 w& [1 f! s9 P0 I 自OPEC去年宣布减产以来,国际上一直在关注其减产的实际效果及影响,就目前来看,OPEC减产对于国际库存的下降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美国页岩油的增产使得OPEC减产对于油价的提振效果欠佳。随着时间的推移,OPEC减产显示出的弊端越来越大,部分产油国已经不堪重负,对减产一直阴奉阳违,尤其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两个豁免减产的国家在不断的增产。对于非OPEC参与减产的国家而言,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俄罗斯就明确表态,在限产协议结束后,俄罗斯将不再考虑参加新一轮的限产。
% y) Y% z# z R: s- z9 r1 O( `5 L" D- t7 N0 s
外界对于OPEC限产的实际结果一直持怀疑态度,从OPEC公布的产量数据上也可以看出,OPEC在减产的头三个月确实做出了较大努力,并一度将产量降至2015年初水平,但随着今年初油价的持续高位震荡,OPEC取得豁免权的国家开始增产等因素发酵,OPEC的产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截止今年7月,OPEC的产量已经恢复到了上一次油价跌破40美元/桶时的2016年7月水平。距离OPEC历史最高产量仅有不足3%,暨100万桶/日的微小差距。要知道,仅沙特一国执行的限产量就达到100万桶/日。
5 L9 _+ S: \3 |% z% \
, A4 z% [1 t' `3 x$ i& j y9 J) e1 F 外界更多的在关注沙特的限产,而沙特的队友们却不怎么给力,最近几月沙特的论调也从限产的数量转为宣传减少出口,但夏季为沙特传统的国内用油高峰,此时减少出口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近一段时间原油无法再度上涨就在情理之中。2 f9 K% F) }6 x; G
, c9 x' }. p I2 c从OPEC各国的产量数据来看,减产出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为沙特和伊拉克,而这两个国家是OPEC国家中产量最大的两个,减产的份额对其整体影响有限。而其余的国家多数并没有卖力的执行减产,同样的,沙特和伊拉克原油产量的恢复能力也是很强,一旦限产不再起作用,那么整个OPEC将迅速的突破历史最高产量。" G @. X! H8 K% Q2 D
: o" g; v+ m! W5 j* V3 i
对于沙特和伊拉克而言,连续的长期限产已经严重的触及了其自身的利益,限产没能提振油价,使得其面临着国际国内诸多的压力,再度深化减产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丧失,其国内对于不再继续限产的呼声也愈发高涨。
$ X% t5 R. R# `5 i0 w: a1 m0 y- Q# p
, p5 S% B/ p! C 目前OPEC对于原油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陷入停滞,控市的效果越来越差,美国夏季用油高峰已过,9月将迎来炼厂的检修季,整体用油将下降,那么OPEC到目前都无法扭转原油的整体走势的话,减产控市基本宣告失败。至于9月的技术会议以及年底对于限产延长的讨论,目前尚无定数,市场情绪表现为失望。# X1 `6 f2 h/ B3 K1 W* Y9 P
+ t# S& ~& x6 h! G5 L" c 美国正重新定义WTI原油
5 ]& ^0 i* E9 I9 X5 d: \& z9 m. P
; X: |% t2 B) a. z, c2 e 今年以来,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WTI油价的控制权,并逐步重新定义了国际原油市场,美国自年初开始的原油出口,逐步占据了日、韩等国家的部分市场份额,并采取了主动降库存提振油价的手段来保护页岩油企业。与OPEC限产不同的是,美国原油的产量正逐步的迈向新的高点。在与布伦特原油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价差之后,美国原油甚至在往北海地区出口,而今年WTI原油75%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按照美国的消息在运行。
6 g C" M: D U; D0 B. G5 y3 b( J0 m1 i3 i( V6 U; [
从美国库存来看,自今年3月份到达阶段性顶峰之后,美国库存便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但这并没有将油价提振很多。
1 T5 z( B& s h' h# y# v9 S: @
% ]3 b6 q+ o; \/ }0 F2 e' L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库存的下降是主动而为,并非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尤其特朗普政府决定出售一半的美国战略石油库存,在OPEC限产之际,国际原油市场并未感受到供应的短缺,这令油价无法启动上涨。9 m3 p' _. i1 @! [/ J/ d. i3 i& V
! E9 C8 b) q: C9 \ 二是,美国库存依旧维持相对的高位,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季节性的用油高峰加上对外出口的增加,依旧没能使美国库存降至5年均线以下,这是美国原油持续增产的结果。在OPEC减产提振油价之际,美国将大量低价格时期储备的原油库存抛售,本身就存在套现的行为,而自身的增产,又将全球的供应持续的维持在了高位,令许多国家储备库存上涨,严格来讲,这是全球库存的一次大转移,而不是整体的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