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木野

问信仰者的问题……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biaojie 于 2009-4-3 11:13 PM 發表; q2 M( r& y2 F: o( ]! y
' i( r3 o* t, k% j7 V' _/ J1 K
嗬嗬,聖經看過了。我喜歡 金剛經...

# |: g& ?4 J) J; t+ l% ?  \
/ y' f: N  @- \+ O
原帖由 木野 于 2009-4-3 22:35 发表
2 ^  T3 F  W- W  R% l
# ?. d# [& T5 R, j' B...所以此人是亂入的麼- -
3 ]: r, M% k$ }
: o; Z2 U% O& P+ X7 `
/ S4 w  y' s! i/ ]
biaojie 沒有亂入,只是木野你看不懂而已。* j( y" K8 F9 ?, h6 a1 x9 h' @
# A! a8 ?6 p3 Q2 g9 K
我十分贊成biaojie,若能掌握『金剛經』所談的潛在宇宙間的『空性』,世界便和平了。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4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无伦次。连个主语都没有,学什么佛?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on67 于 2009-4-24 22:24 发表 2 S/ d0 q; c) q7 Q. W
语无伦次。连个主语都没有,学什么佛?
' t: f  T' e% j+ h
& ~7 L/ x+ e  T2 f; B( k" h  q
謝謝指教。請問主語是什麼呢?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5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引用“我十分贊成biaojie,若能掌握『金剛經』所談的潛在宇宙間的『空性』,世界便和平了。”2 {  @2 a! T' t- w, V' r% Y3 d

! @( N3 P6 C! t- r: L- }1 |/ C7 w' E* F. A% V! r
看贴网友的问题是,谁是“掌握”这个谓语动词的主语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on67 于 2009-4-25 09:22 发表 " o+ ]- t- ?" @8 C1 W
引用“我十分贊成biaojie,若能掌握『金剛經』所談的潛在宇宙間的『空性』,世界便和平了。”7 i: v3 {" U, i$ l1 Q4 S: F
看貼網友的問題是,誰是“掌握”這個謂語動詞的主語呀?

% a7 \5 u' N- m  e6 c. Z& A5 Y6 `. n+ K  F
1. 多謝指教。但很抱歉,我並不是文學家,我的中文程度實屬非常普通,所以語句在文法上還沒有完正。# x5 I: m8 b' ]' O

# `) G7 q* ?6 k6 q- ~7 s4 z2. 我現在仍弄不清楚為何缺乏「主語」與「學佛」扯上關係?六祖壇經謂:『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六祖惠能大師是不識字的,但他清淨、直接而精闢的佛學思想,深得後世人所景仰和敬重,把「禪宗」發揚光大,連武則天亦欲立他為國師。這證明一點,人人皆有佛性,佛性是與生俱來的,只是人的妄念把內在的佛性染污和遮蓋了。禪門,講究不被人牽著鼻子走,不要東風吹東倒,西風吹西倒,一點自我的主張都沒有。要緊的是自我肯定,「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這就是禪師自我肯定的特色。其實,若硬把學術和佛學聯上關係,這便會把佛學打壓下去了,佛學的功能亦不能完全發揮。
. k6 T, P; y0 {+ o1 W% S( b+ z4 s) [/ c: }" ?
3. 或可以把語句重寫如下:0 }3 s8 ]# q: l+ I+ u1 O
我十分贊成biaojie,若果人們能掌握『金剛經』所談的『空性』,世界便會和平了。」佛教主張『緣起性空』,所有在世間存在的人、事、與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若能明白『空性』,自然不會對人、事、與物產生執著,使自己在煩煩惱惱中度日,轉化為: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觀心自在。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呀。. R  v3 j. n  l4 S' d

& P8 O. x3 Y( {: }' Y- V
2 ?/ X) v; Z! \您增添上的“人们”是指目前全球的六十几亿人吗,还是古往今来在地球上生存过的所有人?还是其它什么类型的人?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有緣人!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有缘”、“无缘”的标准掌握在您手里?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Lison67 于 2009-4-27 22:15 发表 " P- o$ D% P2 _! B5 B
“有缘”、“无缘”的标准掌握在您手里?
0 _7 E1 M2 ?6 ]& F0 r  W

5 ~! A# n/ W  ?( v# Z+ p) }. i以佛理而言,如果去掉「標準」兩字,「有緣」、「無緣」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亦不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舉一則在『阿含經』的佛門公案,一日,佛陀與阿難在市中行著,看到一個很貧窮和苦惱的老婆婆,阿難便要求佛陀出手相助,但佛陀對阿難說:「我與這位老婆婆沒有緣,沒法幫忙。」阿難十分難過,繼續懇求佛陀,佛陀終於答應。但很奇怪,當佛陀正面向老婆婆走去,老婆婆轉身背向佛陀而行,當佛陀從左、從右、或用神通由天上降下走向老婆婆,但老婆婆仍然都是轉身背向佛陀而行,最後佛陀嘗試由水中沖出向著老婆婆,但老婆婆卻雙手掩面不看佛陀。) S8 t8 k9 ?; T3 Z
) F* z+ T( V6 `9 m0 Z
由此可知,要創造因緣,先要廣結善緣,否則只好望門輕嘆。如果遇上無緣之人,也不要灰心,可以靜待機緣,或要借助他人,再行創造因緣。掌握與否,在乎是否「有心」而已。
7 V# y7 i7 [2 @& E; ^* H3 E  F3 {! ~# b* ~& \: U% w
[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4-27 23:22 编辑 ]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7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亦不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 \% B; q' G- [4 n7 D, t4 I  q6 M, G/ _# @  s! @# t

0 M& J( I* O2 p$ w! N4 R4 y+ p) z4 ?. o+ v, f/ z
服了您了,驳得我无话可说。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俩个问题要请教 purifiedmind:6 l# F4 X0 G- y4 p

) A, D' |9 y4 b; z   1.您说您修了十几年,请问您现在修到完美的程度了吗?
* Y5 T- a( C5 Q$ t( [0 N0 F   问第二个问题前,先请您原谅,不是有意冒犯,只是很想知道,如有得罪,请多多原谅。
* K$ z) C6 ^% x" h5 [' l, v   2.如果您今天死了,您确定您会去哪里吗?/ j5 b! j7 [. z0 K

/ U6 ]9 Z2 i( w   谢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8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8 21:33 发表
+ [! r# u$ v+ w: }7 U6 l: l有俩个问题要请教 purifiedmind:
3 o( |% ?7 W4 u  F' ?! b
4 \; Q/ k  N: z; h( Y# h   1.您说您修了十几年,请问您现在修到完美的程度了吗?% O( E  h; |( @$ X! i4 }% F
   问第二个问题前,先请您原谅,不是有意冒犯,只是很想知道,如有得罪,请多多原谅。
; {7 Z2 S/ S) ]3 O$ w0 A. J- t/ G   2.如果您今天死了,您确定 ...

# v- A" q  q0 }9 }" ^3 A这两个问题很简单,人无完人,人死了,身体就会分解,回归大自然,
1 `  {0 V0 r! _当然如果基督徒认为人有灵魂的话,基督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的灵魂会去哪里,因为决定权不在自己手里,也没有已死的灵魂告诉活人,人死后灵魂到哪里去了,
0 a6 P9 z6 p8 W, b. E6 \6 b你提这个问题,是不是想炫耀自己可以进天堂呀? / K2 d6 |( ^) k9 x3 t! S
偶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进天堂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能产生诱惑力的,人活着,就要有做人的人性和尊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8 20:33 发表 0 s6 F1 J  Z" \2 N, k0 ]3 S
有兩個問題要請教 purifiedmind:
7 o' y+ T+ J' B& R5 n) w   1.您說您修了十幾年,請問您現在修到完美的程度了嗎?
. o$ ?( ]" d2 j. H; D     問第二個問題前,先請您原諒,不是有意冒犯,隻是很想知道,如有得罪,請多多原諒。
# N" A/ a/ [/ ~+ W- K   2.如果您今天死了,您確定您會去哪裏嗎?
' e1 |: M3 u' e+ O1 \2 ]# S' {; u...

4 p; j" U1 j6 G1 Q$ _
8 f) c0 }0 }2 \8 R2 h首先,很欣賞你的細心照顧。問得非常好,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令你從別個角度去觀死亡。  s0 b% O4 b" A) l+ \

* q/ ]4 z' F# X7 \佛教對生命的看法:
8 L  B: J! D/ C& S  .眾生皆平等。+ r$ g2 B4 G: ]6 h# p
  .世間一切的現象都離不開輪迴循環的道理,宇宙物理的運轉是輪迴,善惡六道的受生是輪迴,人生生死的變異也是輪迴。
$ i/ x$ d/ T! C; O  _, f: n, S  .凡夫依業力輪迴,菩薩以願力輪迴。
( m4 C& G4 b2 @9 @. I% R6 Q  " X% _9 f; G, h
1. 佛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數十億年)的漫長時間去淨化心靈,才能成佛。此中第一大阿僧祇大劫,是以修信心為主,滿十信階位,修到現證空性。第二大阿僧祇大劫,已轉凡成聖,為地前菩薩,修到七地清淨無相的境界。第三大阿僧祇大劫,進入八地「不動地」無相無得,無證無悟,成無生法忍,盡斷三界惑已,才能位居補處。在此漫長的修行階段,必須要自我精進、自我要求、自我策勵、自我印證,尤其要「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
1 T0 `5 m) G* |/ D3 s( B/ V( b# O9 [
  在修行道上,十幾年並不是什麼時間。但說來十分慚愧,自覺仍很膚淺,修行道上只是努力為之。以我之見,修行者應著重修正自己的行為,達到自已身心清淨,自利利他,便是最大的得益。如果著重衡量功德多寡和修行結果而修,便與修行的目的互相遠離,因為是在修『貪』心和『痴』心而已。金剛經:『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 [: {4 y% D8 Z4 ~  u- W  O
3 X8 k9 j) ?6 B+ O* z+ }
2. 以我現時的思維,我並不擔心我死後去何處。因為我確信有輪迴受生的狀況,正因如此,人生就有了延續,而不僅是短暫的百年歲月;有了輪迴,生命充滿無窮無盡的生機。菩薩道的修行者是不會懼怕生死輪迴的,因為他們的大願力可以主導他們想要去的地方,那處需要他們的地方,便投身到該處;那怕是地獄、畜生道,每一處受生,定有他們的因緣,都是延續他們菩薩道修行的好地方。佛教推崇的「地藏王菩薩」便是長住地獄,不只長住地獄,更要莊嚴地獄,幫助地獄眾生脫苦為樂。! p: ]1 L% b8 o) l% |" Q' L% c) V1 H
6 z4 v. V( ~! q4 v% f. s
[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4-28 22:57 编辑 ]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4-28 23:55 发表
- {5 O# k" Q( r$ \8 C5 X
4 [0 _  v) o+ G4 ~. L$ t) a
, K0 P: |3 q0 S& _. s5 [首先,很欣賞你的細心照顧。問得非常好,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令你從別個角度去觀死亡。
% H! a+ m2 y% y& I% l6 I! w3 J2 b% O; B2 l  u* X! y; G' j/ O
佛教對生命的看法:
) ^5 T; w1 ^, m5 D; @8 V  .眾生皆平等。  o! q  l9 i3 L+ J
  .世間一切的現象都離不開輪迴循環的道理,宇宙物理的運轉是輪迴,善惡六 ...
4 q9 S9 z/ f+ G" O
- ^. U) I+ ~  O0 Z8 G; P
        不好意思,看了几遍,不确定您回答是什么。按我的理解是:. Y" k4 R" v0 w9 M
         1.您就是修几十亿年,也不一定能到完美。7 `. v; g9 E" f, [+ v* j
         几十亿年的不完美意味着您每一天都要欠下新的债(业?),那等您修成完美了,也只有不再欠债,几十亿年的老帐还是还不了,就算修成完美了,也是白修。对不对?
: V6 X; n+ a7 X' V5 \  f- Z         2.没看到您的答案,您一会说会到想去的地方,一会说因缘,您自己也不知道您会去哪,对不对?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

麦克这次问题问得挺客观,合逻辑有道理!
: [8 z! M5 h  n3 i
  Z$ _6 t/ d3 l/ y/ j% S6 q4 ~$ f& u% Y; I: {- K! @
只怕又被修行者给出“可以这样,但亦不可以这样”的圆满答案。算是彻底服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8 21:33 发表
) \9 q" i/ K4 E有俩个问题要请教 purifiedmind:- H8 |  j% H' Y0 v7 [5 d: h" |) E7 y
7 ]" R# i6 m2 w0 B; }# ?; ~
   1.您说您修了十几年,请问您现在修到完美的程度了吗?
6 J7 w' I* J/ x: A, O* s1 }2 \   问第二个问题前,先请您原谅,不是有意冒犯,只是很想知道,如有得罪,请多多原谅。7 L; n: c# F- O  w$ a) c$ C' _
   2.如果您今天死了,如果您今天死了,您确定您会去哪里吗? ...

7 B; s! E) q1 J* A
  ^; v2 @. g& E尝试回答:
: A4 Q7 t# S+ ?, v) _! R" F. \/ b; H
, [: Q3 h+ n4 f6 X第一个问题:反问:什么是完美?完美是一种状态吗?如果是一种状态的话,此完美又不完美了。个人意见,学佛者追求的应是正确的道路,快慢要看缘分和你的愿力大小。不明白道理,没有正确的方向,跑的越快越糟糕。$ A& G, e$ n4 ?9 d9 a: X
: L- E8 k2 U- Z2 W
第二个问题:佛法高速我们:生死本是假象。老子也同样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的过程=死的过程。从假象角度讲,今天的学佛者多数会求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在那里不是去永远享乐去了,而是去悟道去了,当然那里的痛苦少很多。另外还有一些发大愿者,要回来这个世界救度众生,这是大乘菩萨的境界。& ]( ]  [- [- w/ ]$ o. b
- G  V$ }3 L2 z
所以基督教所讲信则得救,不信就下地狱,在道理上是将不通的。你内心对财色名食的贪婪,嗔恨心,嫉妒心,杀心等恶念不去除的话,天堂也是地狱。如果去处了这些恶心的话,到处都是天堂,还用等到死吗?所以以佛法的道理,天堂是自己唯心造,地狱也是自己唯心造。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异乡游子 于 2009-4-29 10:35 发表 ; s/ E; m3 w6 \! C4 K& r- |

% X+ Z- Y! b; E% _! J$ \7 h* E
/ o) [, h# t' b6 P# W( ~尝试回答:
+ \4 P# b/ j! r5 d. }. s# Q
& [9 Y& @8 [# o  i% [- I第一个问题:反问:什么是完美?完美是一种状态吗?如果是一种状态的话,此完美又不完美了。个人意见,学佛者追求的应是正确的道路,快慢要看缘分和你的愿力大小。不明白道理,没有正确的方向,跑 ...
7 l8 k- P0 n. h/ T6 a

; ?7 q  `8 q% C7 a+ M. k2 s2 ]     看完您的回答,经不住想问一句,在您看来您这个人的存在是真实的吗?还是只是一个幻象?有点吓人的说。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异乡游子 于 2009-4-29 10:35 发表 + P: \5 C) P! \" g. i

- J! P& V+ T3 i% m# I5 w$ J' e  k/ O% ^* r
尝试回答:0 H8 U6 ~' u4 ^: \, p" a
5 R" S! J: u$ `1 X
第一个问题:反问:什么是完美?完美是一种状态吗?如果是一种状态的话,此完美又不完美了。个人意见,学佛者追求的应是正确的道路,快慢要看缘分和你的愿力大小。不明白道理,没有正确的方向,跑 ...
  E+ r( ?/ b( i0 C
8 d# E0 n: ~5 ]; |6 p9 J
     另外,如果生死的区别都可以模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那又何必执著善恶呢?善可以是恶,恶可以是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9 18:07 发表 1 D* t& g! [5 w* ~7 p/ a
2 F8 z1 J6 k: U3 |) M

5 E7 o: d& N% T& \3 O4 a     看完您的回答,经不住想问一句,在您看来您这个人的存在是真实的吗?还是只是一个幻象?有点吓人的说。
: i$ f/ ^! |- j# n1 w9 M' L
) n  U1 S) Y: H( K( D# }8 d/ ?
从肉身角度看,人的身体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新细胞生,无数的旧细胞死,十岁的你和六十岁的你大概只有极少数细胞没有更换过了,哪个是你?这个色身的你不是一直幻化不停吗?我是这样子,你也是,这就是现实,有什么害怕的?2 [" P& M% Y$ d5 i
除了肉身之外的那个你-暂且可以叫灵魂-却是不生不灭的。上天堂的是它,下地域的也是它。如果灵魂跟者肉体也死的话,那你还信什么耶稣和天堂啊?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9 20:17 发表
8 H& U/ |" W- u4 O
5 e, J! }9 b: e, I) i. [9 p
! G. q' E. r" G3 J( X/ ]) f) P5 E     另外,如果生死的区别都可以模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那又何必执著善恶呢?善可以是恶,恶可以是善。
$ K" L1 @4 h& r
既然基督教认为每个的灵魂是新生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新生的人就有罪呢?罪是如何遗传的?具体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只遗传罪?父母的优良品质却不能遗传?耶和华这样设计是什么居心?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9 20:17 发表 : U3 c& F& u6 z& C
, y3 y" W& |2 z2 x2 \5 {

# d8 S6 M0 O  @- {3 }     另外,如果生死的区别都可以模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那又何必执著善恶呢?善可以是恶,恶可以是善。

, R1 ^) W# U6 v+ ^" e  A) P: S4 ]" d& s& b
前面有人转贴了一篇“无名老子”的的文章,如果你看明白了,这里你也就明白了。这个叫“二分法”。生和死是一个过程的两面。有生就有死。人过每一天,可以说“多活一天”,也可以说“少活一天”,都对,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了。对基督徒来说,如果你不“死”,请问你怎么“生”天堂哪?不是不区分生死,区分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 [* x" H. m7 z- l0 T# o8 W至于善恶,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还是要执著的-要“众善奉行,众恶莫做”。站在圣人的角度,知善而为善,已经是“不善”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连“善”的概念都不产生,这种“不执著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善恶也是人的概念,打个比分,如果你是一个杀猪的屠夫,你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美味的猪肉,在爱吃猪肉的人眼里,你是个“善人”,可是在猪的眼里,你是一个魔鬼,是“大恶人”。善恶有时候很多时候不是相对的吗?
% Y6 K' m2 V- {$ D- ^2 T: D
4 `3 R" j& \( X9 m5 c! N7 |" |' k[ 本帖最后由 异乡游子 于 2009-4-29 22:46 编辑 ]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耶和华居心险恶!7 k/ z  D9 u- p% }3 T& E: q
- ^+ Z/ O2 a' X8 B7 M

" v/ E* N7 A+ g8 Z$ ?' Y1 }9 y+ D/ o8 E+ A' k! p
尊敬的师傅玉面小飞龙二零零九年五一六您在爱德蒙顿本地吗,去不去鸭子湖畔,给崇敬者一个明示?!如去的话,我也想自费前往聆听教诲!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son67 于 2009-4-29 22:43 发表
& T% Z/ k0 S7 b0 K+ Y+ x+ j3 A耶和华居心险恶!
: r$ g8 x5 P8 V+ T+ \
  ?+ b3 S2 t) E0 T: j( J( s/ K
" R7 w1 m2 \$ V* [; K) D' {' K+ v5 r  |; H4 f5 x' G
尊敬的师傅玉面小飞龙二零零九年五一六您在爱德蒙顿本地吗,去不去鸭子湖畔,给崇敬者一个明示?!如去的话,我也想自费前往聆听教诲!
) G4 D1 l: ^* r: E# P) \
% f' n7 f* `. V) a
玉面小飞龙若去的话,恐有被宗教审判所当庭拘捕的危险,所以还是由你这个徒弟做代表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基督教并不是导人向善的宗教,圣经说遵守“律法”不能让人称义,称义是因为“信”,即使是十恶不赦的的,只要“信”了,就能“称义”,即使是最善良的人,只要不信,还是要下地狱,9 C/ X: M3 B6 s( u# ?
基督徒是善是恶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看看层出不穷的基督教神职人员的性丑闻就知道了,他们干了坏事,就忏悔一下,然后继续作恶~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9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异乡游子 于 2009-4-29 22:40 发表
  r- w  c0 g5 i. A7 @) P+ {+ @- `0 S: ]; D, g& [( c
1 o$ t) D5 H- @  K% ]
前面有人转贴了一篇“无名老子”的的文章,如果你看明白了,这里你也就明白了。这个叫“二分法”。生和死是一个过程的两面。有生就有死。人过每一天,可以说“多活一天”,也可以说“少活一天”,都对,看你站在 ...

: K$ m3 c0 k. J; M2 J# |; n2 |9 d7 @" m) C0 ?. z: i
     ?????已经不明白我是在和何种性质的对象在对话了,无生无死,无善无恶......除了一片混沌,还是一片混沌,我放弃。: c3 \" x) G% r' l
' r6 k9 ~- y, B
     谢谢答复,保重!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29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异乡游子 于 2009-4-29 22:40 发表 ; @3 L: g& v9 P# q: m- I

5 n) ?. Y$ d, O8 ~% H' {
& K, g& j( I0 z前面有人转贴了一篇“无名老子”的的文章,如果你看明白了,这里你也就明白了。这个叫“二分法”。生和死是一个过程的两面。有生就有死。人过每一天,可以说“多活一天”,也可以说“少活一天”,都对,看你站在 ...

$ u  P) c( [' _) y生物圈内的自然属性,食物链关系而已,我们屠宰肉用家畜、家禽时只要不是“虐杀”就谈不上“善”、“恶”之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0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9 17:07  发表
/ R2 o0 g+ u4 I, T) h0 Q& R: o看完您的回答,經不住想問一句,在您看來您這個人的存在是真實的嗎?還是只是一個幻象?有點嚇人的說。# Q9 f7 _! ]) U+ F. S
....

" D/ p  V4 q& ]4 z* M; B: w$ k/ `
& g* O# e* @* j3 E; c$ I3 cmicher, 你的問題非常實際,是真正追求宇宙真理的人種。如尼采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請努力!繼續鑽研,一定在哲學上大有得著。以下只是我個人見解:
5 }  Z) o4 x% A7 n  [
$ S" J3 Q4 b& O, d1 ?% w7 o首先你要明白,佛學是治心之學,佛法是沒有辦法用文字表達的,因為所談的都是吾人內心微細的境界,所以佛陀要弟子親身去證悟。先前賢聖大德們都是『以手指月』的方式去形容悟道的境界,但大多人只看手指,而不看月亮。
  v: M, u3 u( G- E! g9 o" n, w9 o" B  p4 s, e5 q7 U
以物理學的觀點,在您「看到」的當下,您所看的人、事、與物都是真實存在的,但因為環境的轉變,您先前所看的人、事、與物就應該都變成幻象,因為它們已經過去了,只是你的回憶。例如,當你把一隻杯由左放到右邊時,先前那隻放在左邊的杯只是你的回憶,在當下那隻已放到右邊的杯,才是實境。但世間事物沒有這樣簡單,好像瀑布流水、音聲、顏色、氣味,你是不可能緊捉先前的情境,因為它們的組合條件已有變遷;時段、空間、光線、速度、最重要莫如自己的心境等等都在改變中。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便是描述這些境界。
9 {# l+ W" f" |1 G7 s
# {; P1 @4 Z, _0 ~/ k: R2 ]9 e既然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聞到的,所吃到的,所觸摸到的,都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其實這些變幻都自然定律,是自己沒有能力去控制的,為何我們還要產生執著呢?『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主要目的都是要您不要產生執著的心,懂得放下萬緣。: T. N: M9 t6 D3 m- f$ ?  f* ^

9 M- S9 C' @( d0 B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9 19:17 发表
% ^9 p# y6 s1 O* D2 P) O/ v3 c另外,如果生死的區別都可以模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那又何必執著善惡呢?善可以是惡,惡可以是善。
, ], _$ j) z, c! A) x) l....

2 `$ A* _* z. d9 h
# m+ W, k" J! w# _$ {" c你這個問題是十分有意思的。其實以下的例子都是比較而已,都是用來描寫某一些事物,事物卻是一樣東西。從經典上看,例如『楞伽經』,佛陀觀世界事物的立場是沒有絕對性的好與壞,只是人心所生起的分別心,加外文字的描述和演繹,每一個角度有著不同但又類似的見解,正反不一,令到事情複雜化。
( e" Y1 r5 h0 ~- d# r0 N* [$ ]
4 N7 T! t: }  v) T/ l      『對』與『錯』、0 N1 r8 m4 p  T
      『美』與『醜』、
& ~$ S* y% T8 F8 u# b7 P      『長』與『短』、
7 ^  t) J! B5 f      『大』與『小』、4 q: A' Q8 D8 P, m
      『生』與『死』、
4 h" b& N2 Y2 V" @8 Z      『善』與『惡』、$ ^: U9 t7 }' v0 p4 R1 j; q; t# V& p
      『煩惱』與『清淨』。: L- s- a* }" d. c3 K0 @% N5 _

1 K8 n! G# ~: n1 O' @: r, s總結而言,如果你認同以上的都是比較的話,那麼你便可換個角度去觀事物,當你站在已死的境界去看受生的情形,你究竟是生或是死呢?有沒有看過『莊周蝴蝶夢』,究竟莊周是蝴蝶?還是蝴蝶是莊周?只是觀點與角度而已。# }: \# F& J2 ]$ A9 X1 r* v
9 y2 }" ^! Z6 l
其實,佛教之『業力』之論,主張『自作自受』,無論結果是好是壞,人是要承擔和負責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實以現代醫學的範圍,是很合乎科學理論的,佛教之『業力』,其實就是類似醫學上的DNA,人的智能、結構、體質、身材、樣貌、行為、意趣,都是決定於DNA。要有一個比較完美的DNA,一定要有一些具備的條件方能成就。在佛教的「唯識學」指出,人有比靈魂更高的層次的意識去支配生命,凡所作的(稱為『種子』)都會輸入記憶中,而且永不忘滅,會在每一個往生的生命中延續,這就是所謂的「第八識 」-- 阿賴耶識Storehouse Consciousness (Alaya-vijnana)。「唯識學」更指出:『現行薰種子,種子薰現行』,說明了你現在的行為是會影響你在第八識中的種子,而你在第八識中的種子亦會影響你現在的行為,這互相影響,循環不絕。所以『善』與『惡』的行為便變得很重要,因為是『善』種子和『惡』種子都會生生世世延續和互相影響的,是自作自受(所謂業報)的根源。聰明的micher,你現在應如何選擇善與惡呢?6 @( F* ?- S( G" |
5 A- b8 ]- s) L( e
原帖由 micher 于 2009-4-29 22:39 发表 ) k8 h8 {  ~; B& u: n* Y% a! r% M
?????已經不明白我是在和何種性質的對象在對話了,無生無死,無善無惡......除了一片混沌,還是一片混沌,我放棄。& K1 a, _, ?# k! h- j9 j
....
3 l$ R- V6 R9 ~+ ^! \* f& x
4 A; b/ t& K3 H4 ~9 R
現在,我們是談信仰,性質當然以尋找真理為對象,我會建議你不要只看文字,要真正深入了解「為什麼」佛陀有這樣的理論?真正的含意是什麼?與自己的生活有何關係?要自己親身去證悟才是自已真正的開悟。
8 O) N) E# J0 ?# z$ M/ A1 F% ~6 S& V! X3 m
『生』與『死』是宇宙的定律,請細觀宇宙萬物,凡物都是有生必有死,佛教的輪迴論是確實的。請問你是否曾遇到某些人,第一眼便覺得很親切?但有些人卻一眼看去便生討厭?這些都是含藏在你潛意識內的種子所產生的作用。
" ^# R7 r& A, Y( G0 B( b, K, M( w7 o6 @0 d- w2 J
凡人、事、與物都是沒有『善』與『惡』的,有分別只是自己的心和處事的手法而已。籠統來說,凡出法點都是為了大眾的行益著想便是『善』念,但凡只為自己的利益便是『惡』。佛教決定犯戒是注重在行事時的心態,如果出發點是善,惡行未必是惡,行善亦是如是,但是業報則是必然的。4 f# n) ^: i+ v' q3 H, u4 |/ O
  e7 H% V7 ?& e4 }
[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4-30 02:09 编辑 ]
大型搬家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0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purifiedmind 于 2009-4-30 03:03 发表
4 P1 u/ ^( B( n& T8 t
4 J; k, u9 K; f! k6 T/ E% C8 ]" f5 f# _" o& N* [
micher, 你的問題非常實際,是真正追求宇宙真理的人種。如尼采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請努力!繼續鑽研,一定在哲學上大有得著。以下只是我個人見解:$ {' ^9 s( J; N+ {$ g
- {6 q8 l7 o* ^# D, ]& }
首先你要明白,佛學是治心之學,佛法是沒有辦法用 ...
0 q" X- z) r0 G  q8 v
" B$ B7 `: P5 H  |
       谢谢您的抬举,更谢谢您写了这么多。我还是跟着我的主耶稣基督好了。3 z7 d; q' @1 V0 i9 }( U( _( P

" \% W8 {* R. _        随便说一句,尼采在开始怀疑前,有没有先怀疑他的怀疑。尼采的结局是发疯而死,用他来鼓励人,好像有点难。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6 04:20 , Processed in 0.25925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