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最难忘的圣诞节
1999年11月3日, 我来到加拿大多伦多. 在渐冷的天气中, 圣诞节的气氛却越来越火热. 那时我和老公每周五晚上去中区唐人街附近的Knox Church 参加免费英文班, 和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或学生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跟着教会里的义工老师练习英语口语.
4 I. A" ]6 a9 O# i! k2 _! N
* L) H2 R, h& i) [* l/ |6 y' f十二月初, 我们得知可以报名到一名当地人家里过圣诞节. 我们好高兴, 多么想在节日里感受家庭的温暖, 也想看看西人家里是什么样. 将接待我们和另一个中国女孩子的是李太太(Mrs. Lee). 听到这个名字, 猜不出她是中国人, 韩国人, 白人还是别的民族的.
7 y$ n$ Y! [7 S7 A1 m4 Q; z {
8 Y1 v! f& N, c5 b* M+ l12月24日晚上, 踩着薄薄的积雪, 带着几份简单的礼物, 我们按地址找到了李太太的家. 她家就在Knox Church附近, 离唐人街和多伦多大学也不远. 几十年的老房子, 简单的前院里没什么装饰.8 a, Q8 O1 Z" K, o( R; ?
$ w& T$ o4 o% p; m- F开门欢迎我们的是李太太的儿子Samuel, 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 满脸笑容, 热情洋溢. 后面跟着他的姐姐Hannah, 个子矮矮的, 眉眼小小的, 典型的韩国人, 却穿着日本中学生式的校服裙. 然后李太太也从厨房过来, 和我们一一互相介绍. 李太太个子比女儿还矮, 系着围裙, 脸上写满辛苦劳累的生活印记. 她热情地欢迎我们, 说我们来了, 她家的圣诞节会更热闹., w/ x7 d, t+ D9 F1 N! L
李太太家的房子不大, 装修的也有些年月了, 墙上挂满儿女成长的照片, 尤其是Samuel从小到大参加冰球队的照片. 屋里弥漫着浓浓的圣诞气氛: 高大亮丽的圣诞树, 温馨柔和的烛光, 轻松优美的音乐, 还有香气四溢的一只烤火鸡……( i3 D+ C: }% B+ Z
4 O$ _$ X6 t) J3 j( Y李太太还在厨房里忙碌着, 我们和姐弟俩聊天. 原来他们的父亲几个月前患病去世(往年的圣诞节父亲会在院子里挂满彩灯), 姐弟俩都在读大学, 他们一家是去Knox Church的基督徒. 我们也介绍了各自的故事. 说实在的, 象Hannah和Samuel这个年龄的加拿大孩子一般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 对父母请来的客人, 尤其是我们这些跟他们没什么共同语言的陌生人, 打个招呼就不错了. 但是这姐弟俩的礼貌, 热情, 成熟显出一些与众不同. 是他们受到的传统亚洲文化教育? 还是是基督徒的缘故? 两者都有吧.9 q* u u- Y. c) u" Z+ p
1 t! O* K1 U. c/ M, l) u3 a
李太太终于忙得差不多了, 给我们讲起她的故事. 她是韩国人, 但从小在日本长大. 二战后在日本的韩国人受到歧视和排挤. 回到韩国呢, 因为她只会讲日语, 习惯日本的生活方式, 同样受到歧视和排挤. 她只有十六岁, 就跟着加拿大的传教士来到多伦多. 她的丈夫也是韩国人. 在加拿大, 她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教会里, 不管她是什么背景, 没有人歧视她.8 m$ d3 x6 X1 U
s( J% ?" L* j; ^4 V" k
生活阅历简单的我, 听她的故事象听小说一样. 我为她的坎坷人生叹息的时候, 她却一直笑嘻嘻的. 即使讲到她丈夫的去世, 她仍是很平和, 说丈夫经历了很多痛苦, 现在息了地上的劳苦, 安息在天国. 那时我对基督教一无所知, 只是为她超然的喜乐态度而感叹!% m0 M" M2 w. i; I
& ~$ \3 N. V7 V3 V0 L# b. M9 U6 O说着话, 我们开始享用丰盛传统而朴素不奢的圣诞大餐. 烹调和餐具都是西餐风格. 烤火鸡, 土豆泥, asparugas, egg nod等等, 还有她自己酿的葡萄酒和自己烤的一个巨大的巧克力蛋糕. 一道一道的菜端上来, 我们象一家人一样吃着, 聊着.' x! a& z' A( `
吃完饭, 李太太让我们年轻人在壁炉前聊天, 她说习惯了自己收拾碗碟. 这让我想起我的妈妈, 自从长大离家后, 每次回家, 什么也不让我做, 好象只要回家团聚就是父母最大的满足…… 临走时, 李太太还把剩下的火鸡肉分成几份, 让我们每个人带回家.
( N% ?" e) f" v& I* d! A( ?# x$ ]9 E- _. m6 ^
每每想起我在加拿大的这第一个圣诞节, 李太太一家人那种无私无求的爱心奉献总是令我感动, 他们身上洋溢的和平, 喜乐和爱超过了我的笔墨所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