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婚姻敏感期
从五岁开始,孩子们开始对人群组合发生兴趣,并开始了对各种组合形式的探索。由于婚姻的组合形式离儿童生活最近,所以儿童的探索就会先从婚姻开始。这个时候,他们会研究谁和谁结婚了,如果他们自己喜欢一个人,就会要求与他(她)结婚。在婚姻敏感期的过程中,儿童发现了情感,练习处理情感,从而认知了人类社会组成形式。
0 s, q. |6 {8 [
O) E. j. Q% j' c& ~ 五岁的男孩子志明向大家宣布:他要跟同年的女孩子琦琦结婚了!没有一个孩子感到吃惊或想要嘲笑他。老师也认为这是一个一般的探索行为,只是肯定地点了点头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结婚。”过了几天,男孩子的爸爸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的儿子要结婚,要老师给“操办”一下。(幼儿园经常有小孩子要求“结婚”,有时候他们可能是在外参加了别人的婚礼,需要过家家来模仿,有时是属于对结婚的一种探索行为,因为他们从爸爸妈妈的生活中发现,一男一女只要结婚了就可以在一个家一起生活。于是,他们也会要求结婚。由此可见,儿童对社会的探索是从婚姻开始的。
5 U, A6 C0 d5 p2 o. o, y: P' p- H, T/ @9 o2 Y5 U4 y. Y
我们跟踪了志明整个婚姻敏感期的过程。当老师郑重地为他们举行了婚礼后,志明与琦琦在幼儿园以过家家的形式,模仿着各自的父母。志明会把一张桌子用椅子圈一下,说那是他们的家,对琦琦说:“妻子把家看好,谁来都不能让进。”琦琦会说:“老公,晚上早点回来,回来时顺便带把菜。”这并不像三到四岁的孩子玩的那种普通的过家家游戏,一般这种情况下,有不同的孩子临时扮演不同的角色。过几天,角色就又换成另外的孩子。而琦琦和志明却是有着感情因素的。我认为他们在内在认知上,就像一对好朋友一样,认为这样的好朋友就应该是夫妻。他们把父母的婚姻形式与自己的情感配对,形成一种类似的状况。; @ I7 F+ y0 `! W) j
U4 o! u2 [* U4 O0 Q) Y4 g
有几天,琦琦不愿意来上幼儿园了。她妈妈说她非常伤心,问她,琦琦也只是说:“中午睡觉……”,然后什么都不肯讲。老师得到反映后,还以为琦琦以前在传统园没有得到过老师在床边护理她的感觉,看到老师护理别的孩子,自己也想获得这样的机会。所以到中午,老师就走到她的床边,告诉她:“老师今天中午陪你睡觉。”可是老师发现琦琦仍然很难受的样子。老师以为她发烧,给她量了体温,可是也没什么问题。之后,琦琦开始用拳头打床,越打越厉害。老师问她怎么了。琦琦说:“志明……志明……”& K) `1 o- x3 B/ ?, m# R
2 I r: t3 m) _* @% t
老师回头一看,隔着一排床的志明正在跟女孩盈盈聊得热火朝天。志明的床和琦琦的床离得很远,却和盈盈的床离得很近。午睡前十分钟的聊天时间,志明总是和盈盈眉飞色舞地聊天。原来琦琦妒忌了。老师明白过来以后,故意问:“志明怎么了?”0 ]( R3 y: F& P+ Q1 R# D
6 |' Z X7 S/ }0 T/ x 琦琦说:“我不想让他和盈盈结婚。”接着趴在床上大哭起来。# m' z8 X4 I# A1 F. i8 O
/ W0 \, b7 J4 u8 f R! T! n
我们看到孩子们探索的过程和其它几个敏感期一样,有一个试误的过程。志明认为结婚就是一个仪式,琦琦认为只要两个人说话很亲热就是结婚了。对婚姻的真正认识并不影响他们对人群组合的认识,会继续探索作为单个的人和家庭人群的区别。人的情感成长也像身体的成长一样,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他们能意识到自己情感的时候,同时也发现了结婚这种能使有情感的人永远在一起的理想方式,便浪漫地使用这一方式界定自己与所喜欢人之间的关系。到了九岁之后,情感经历了一个潜服期,这个时期没有大的变化和突发的成长痕迹,一直到十六岁,才与性一起突然成长了,十八岁便基本成熟了。那时,他们如果能回忆起儿时的婚姻敏感期,会觉得非常可笑。
" F, U, F, o7 [7 H( x: j
8 v% t! G& k7 i4 g8 v 另外一个女孩子晴晴,有一天突然问老师:“你和谁结婚了?”老师指了指远处等着接她的先生。晴晴看了一眼,带着遗憾的神情,说:“怎么是他呀?”老师问她:“有什么不对吗?”她回答:“你应该和程主任结婚。”(程主任比这个老师小十岁左右,经常在幼儿园,和孩子们关系很好,晴晴非常希望自己喜欢的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老师回答:“我已经和老公结婚了,就不能再和程主任结婚了。”晴晴若有所思地走了。3 E g9 y3 U4 @/ C; ]5 Q" C: ~* z
6 `8 O' s( I* ]) X5 o2 W 第二天,晴晴又找到这位老师,问:“你跟你老公进了一个房子,你们结婚了。你跟程主任也进了一个房子,你们为什么不能结婚呢?”老师跟她讲:“我跟老公进的那个房子叫做家。进到家的人,都是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人,不是子女就是姐妹,或者是夫妻。跟程主任进的房子,叫做单位,进到单位的人叫‘同事’。他们共同做一件事,所以要在一个房子里。”晴晴又被说住了,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走了。但这时老师多了一句话,说:“一个家里一般只有三个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如果程主任到我们家,就只能当儿子了。”晴晴回头看了看,还是走了。1 G; Y6 h/ P" Y& _+ b% b" m
' s; _3 K9 e' L( n5 t, i# w8 \0 V 第三天,晴晴突然激动地上来揪着老师的衣领,说:“哎,我有一个好办法,那你跟程主任一起出生不就能结婚了吗?”这是昨天老师说程主任只能当儿子,让她发现程主任年龄比较小的缘故。这时,老师又讲了关于年龄和爱情的问题。至此,晴晴才将这件事放过。8 f! d. J: Y1 t
8 l" Z% Q2 I! f7 O# ~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晴晴对社会中人群结构的探索过程,如果成人不是嘲笑他们,而是认真对待,孩子就会获得探索结果。如果我们嘲笑孩子这么小就关注成人的事,并且用成人的生活来套用孩子的认知,我们就会怠慢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一个人,他们有权利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事情。: r6 d+ u3 O* h
* C, }& O' s! Y 经历了婚姻敏感期,孩子们发现了情感,学习了处理情感的技巧,开始了对人类和社会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