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E1 g1 c+ q( B 封锁作战方式) F- u8 r4 r7 x9 n4 V; K0 J$ U( E
. ?! ]8 m( F/ g4 k" J
大陆潜艇部队对台实施封锁作战的方式大致有三,从南海实施“远距离封锁”。台湾对外联系的主要航道有向南延伸的南海航道、穿越巴士海峡的菲律宾航道,以及向东北延伸的冲绳航道等三条,由于承载原油及煤矿的油轮与矿沙船行驶南海航道的密度最高,因此大陆极可能封锁此航道,以切断台湾的能源输入。因南海海域距离台湾本岛遥远,海空兵力无法及时提供支援,将增加台湾海军反潜作战的难度,从而迫使台湾当局接受其“以战逼和”的条件。* c: y; O. C0 X
' v. Z- V8 Y5 o 从台湾的主要港口实施“突击控制”。台湾进出口的各项物资必须于商港进行装卸载,大陆兵力在兵力节约的考虑下,实施相当经济的“突击控制”封锁方式,使用少量潜艇配合布雷将商船与军舰封锁于商港及军港内。 Q8 f1 X6 D1 u/ z t+ x
& Q ] X! i/ J- F8 V' _! l
从东部海域实施“潜射飞弹攻击”。中国大陆现役的“汉”级、“夏”级核动力潜艇、G级柴电导弹潜艇,以及未来服役的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和094型核动力导弹潜艇,都可在较远距离上从水下发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用以攻击岸上目标。大陆为了能使岸置或机动的“东风”系列导弹攻击台湾西部重要设施的同时,以潜伏在东部海域的潜艇发射导弹攻击因中央山脉屏护的东部设施,于攻击日同时摧毁机场、港口与基地,以增加其夺取制空权与制海权的机会。 - Y; F( J4 ]2 [* T# D) y7 V8 }( \' Y
封锁可能产生的效果- e: O2 K. y9 O) ?
{4 _7 d C% }* ?! l4 G/ z
采取封锁行动是可行的理由有三:一是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屿,台湾在这种强制行动面前相当脆弱。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台湾股市的震荡似乎表明:只要大陆下定决心,台湾的经济就会彻底崩溃。此外,国民党一直对民进党政府的“台独”言论持批评态度。因此大陆在未来的危机中成功利用台湾内部政治分裂的可能性很大。换句话说,美国不能指望在台湾岛内出现一个统一战线——如果大陆对台湾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战略,台湾有条件投降也是有可能的。 / c. r2 o/ _0 v1 u K . `7 D" ?# G/ J% Y9 T 二是台湾海峡最适合潜艇作战。台湾位于第一岛链中部,东临太平洋,北部是东海,南部是南海,靠着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西部是台湾海峡。除台湾海峡水深较浅,潜艇活动受限外,其余海域均适合潜艇活动。特别是从作战地理环境来看,台湾岛两端及东岸是深水区,同时也是繁忙的海上交通线,这里最适合潜艇作战。上世纪90年代初,大陆军事专家在讨论对台封锁作战潜艇的使用问题时,曾提出过“远离海峡,集中使用”的战法。其做法就是将潜艇部署在远离海峡,陆基飞机无法保护的航线上,集中优势潜艇兵力,确保突袭攻击的成功率。另外,在敌反潜兵力薄弱的主航线两侧,则扩大潜艇设伏海域,以降低潜艇被发现的概率。 ' ?4 c2 r) c& F* m9 W$ O- S 9 }2 y% c( M5 @/ l; V' F3 T 三是台湾的反潜作战能力有限。为了避免与中国大陆直接发生冲突,美国曾希望台湾海军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大陆可能实施的海上封锁。然而,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台湾的空军也将成为大陆导弹袭击的牺牲品。即使没有导弹袭击,台湾的战机也不适合实施反潜作战。近期有报道称,台湾的26架S-2T反潜巡逻机中,仅有六架可以使用。而台湾的军费预算问题也使12架P-3C“猎户座”的采购案变得扑朔迷离。虽然“基德”级驱逐舰是有效的反潜战平台,但即将售给台湾的四艘“基德”舰对台湾海军整体反潜战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台湾反潜战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潜战平台太少。探测和摧毁潜艇需要大量的情报来源。此外,由于大陆可以部署的潜艇数量众多,而且其作战区域都是噪音很大的浅海,这都是台湾实施反潜作战的不利因素。* L# {; k% z" Y' w
: b. P. a9 }$ t 台湾通过获取八艘新潜艇提升反潜战能力的预期也难以实现。2003年11月,一个美国代表团曾向台湾官员透露,台湾可能要到2019年前才能接收八艘新潜艇。此外,台湾潜艇乘员的培训也可能是一个主要的瓶颈,这将使潜艇服役的时间再推迟几年。这样的时间差距将会使本十年末两岸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1 ?/ O+ x4 w- \: [/ L' q! U/ m/ @
; }! H" P0 y. A0 o# @8 y5 n+ O 可能面临的困难 + G. G1 P; U0 R/ P7 q * |0 b$ ~* l4 ]! w& P 大陆可能采取的封锁行动可能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大陆的潜艇和鱼雷数量有限,如果无法取得对台湾海峡的制空权,这种方案造成的破坏力有可能在军事上不足于达成决定性的效果。' G; \) `+ o' d
0 K. T2 \6 p7 O" M 二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封锁的作用也很有限。中国大陆需要给台湾造成多大的破坏才能迫使其投降?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行的方法是与历史进行比较。英国在一战末期对德国实施的封锁确实造成了后者的食品短缺,然而最后使德国投降的是战场上的失利,而不是潜艇封锁。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盟国的潜艇封锁比中国大陆可能要实施的封锁时间长得多,它所摧毁的盟国商船的比例也比中国大陆可能摧毁的台湾商船比例要高;然而英国却从未想过要投降。在1942~1945年期间,美国对日本发动了历史上最有效的强制性行动,其攻击方式包括利用潜艇发动的鱼雷攻击、空投水雷和实施战略轰炸。到战争结束时,它已使日本商品的进口量减少了97%,其中石油等主要商品的进口量减少了85~95%。然而,日本人直到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才投降。与这些历史上的事例相比,大陆对台湾六个月的封锁如果短期内无法造成较大的破坏,将不大可能迫使台湾投降。 9 y' @- r. w# D; H- a& J L# L 不过,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大陆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2 D3 P8 R/ f6 g( ?6 @4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