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6 ^! f5 ?" b2 g0 y; V7 j5 F- J
C3 J1 S) R/ r. W
5 [2 E- A( d; M
0 ~% @6 Y7 [) m$ T" \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是佛教修行的基础。本章简要谈一下佛教更深一层的修行。/ G+ {" Y; K; r; p2 d
( m2 C& c H5 E % M# p- J4 A& c0 J/ B4 I
7 i/ M7 a$ f j( ~1 P7 I+ w不同的人信佛和修佛,往往有不同的目标,但总的来说可大致归为三类:% s! D7 _& Y% C( V, Y% x
1 t, o$ H+ q% i$ i! y2 C1 `
7 x H R- o- U: B- h
: T$ u. Q. x6 z3 F% [7 I$ I% b4 j一,为了人天福报而信佛修佛。比如为了追求钱财富贵,健康长寿,身心安乐,生活美满,消灾免祸,诸事顺利而信佛修佛;或者为了后世不入三恶道受苦,而修佛消业、积福资粮,以为后世能往生人天继续享福。
" L7 V$ `5 {* V. ~7 N+ _8 L& a' s+ T) {
& _* o1 l) p8 L& \6 q
" g. X7 t) Z# o二,为了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而修行。
7 [* W2 O) G7 |
' }: ]; a! Z8 M: Q% w , z z/ R. ]8 E" _9 X# @
( J3 b$ S) G3 G
三,为了自觉觉他,最终成佛而修行。( J J& @1 X; W9 v+ B) k2 J- V7 d
9 Z t1 M7 o/ e# C0 w8 t , E- r# \& @6 ?6 D
2 B! {8 C' D0 ?6 @* c1 E
除此以外,有的人修佛可能是出于好奇,想要修出些神通来,以验证佛理,这就目的来看亦可归入上面三类。在修佛过程中得神通,能增强自身修佛的信心,如在传法的时候的展示给别人,亦能增强他人的信心,这是有利于修行和传法的。如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以得到别人的崇拜,或者以神通力帮人看病、看相、看风水等赚钱,或者是自己通过神通感受上界诸天的美景美色美乐,这些都可看做是人天福报的一种。就后者来讲,意义不大,求神通不如直接求福报、不如直接消恶业。人的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神通,但被无始以来的虚妄客尘所蒙蔽,修佛修到一定程度,也即把客尘清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不同程度的神通出来,以追求神通为目的而修行,反而可能因为多了个妄念,而不容易出神通。所以修行中希望得神通虽是正常心理,但不要过于追求。
3 G; H) U9 v- z% h9 ^* S' i8 m- q1 O7 m/ g3 d) v6 F
3 C% _8 @; _0 t. y/ l0 e+ [7 Y! `% e7 b; ?
下面讲述针对这三个目标的具体修行。7 u! L9 f5 y/ K9 }; n
; H1 h" s' N. U
6 i, t) D! K4 W+ p. O4 f' k/ D; n1 q' P) C& Z* F8 @
第一节 欲求人天福报的佛道修行7 x/ Q' o9 T Q* L# R9 x! v
* e" s8 v/ r. e5 R
* Q) e2 J2 k1 J; o& E$ j/ l, X0 s- M% C% H& H: T
求人天福报,主要应以求衣食丰足安稳,无病无灾,生活轻松无烦恼,以利于佛道修行为佳,而不要去求升官、发财之类过于世俗的事情。因为若贪欲过重,求来财富地位,反而很可能因此而退失菩提心,或甚至以得来的财富地位恣情享乐,反容易造恶业,受恶报。8 [1 t& [9 A- n( \; v
- e+ M* U! c/ c. O
* O K7 [" n! y! H! g9 ~& V
; f$ n0 M! n. g这儿我想到个小寓言故事。有个人向上天祈求,要富贵,做大官,发大财,上天都说可以答应,然后另外个人说我不用富贵,只要生活衣食充足,快快乐乐,无烦无恼就行,上天却不答应,说那是神仙过的日子。当然,现代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钱,降低自身世俗的欲望,转而修佛,找个好点的环境,过简单的生活,也就差不多像神仙过的日子了。两者主要是个心态的区别。当然在心态相同的情况下,富贵总是好事,比如对己可安心修行,对人可多做善事,更多的帮助他人。( X% J9 S2 M3 g/ e) ~* b( j# U
$ N( i) r: W# j+ p7 \1 Y
2 j( k; t3 x7 L, c3 Z# Q& c% D' w+ ?5 G. s
如何富贵或长久富贵
! W, t; V7 N% {0 g0 e; S
, c* A, B* H6 m3 x - q4 Z3 }+ s& n; p4 S) l$ n
1 E4 e7 z# }. ~9 X% P
佛教作为一个揭示宇宙物质和精神最深奥真实的思想体系,能否直接应用于现实,比如用来求世俗的富贵呢?答案是肯定的。6 U( E, K. ~# t5 h+ ~! k
* x1 h6 _$ O- R) R1 u1 v2 z/ s
3 a! }0 a/ s" o# |) H. V7 Z
8 i; e) W8 s9 v* Z欲求富贵,或者已比较富贵的人欲求更加富贵和长久富贵,比如后世富贵,或者子孙后代代代富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布施佛门,积善行德,造福他人。 h, _$ m9 S7 b% q" r
7 N+ C& I1 v9 [( S , q& r% d6 L t
2 t/ O- \; L: J8 ^) f) u
布施佛门是各种造福他人的行为中获报最大的。《地藏经》有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布施佛门,即使是些微的小事,也可能利益非常大。
0 n% I3 E" d; W' d: c- t' E/ l, m! `' G" t9 `$ h+ w# F
% l# W# Z+ T. g; e" ?9 {
! S A* N# y" A: Q! Z2 j' _0 R
布施其他人,比如贫穷人,尤其是含著慈悲心布施贫穷人,也利益非常大。因为这种行为,满足的对方的愿望也大。
9 m$ W* q: @8 }: G) D0 U1 [6 k: j; `! ^4 K
3 N4 R( K/ w! G- f9 G- D
+ v+ L" [/ U$ h8 c为什么布施佛门,或者布施他人,会得利益,甚至会得很大的利益呢?这是佛说的,也是无数大德的教诲,我们本身就可以无条件信受了,但如果要作深层次的回答,就要牵涉到佛教的宇宙模型了。简而言之,宇宙一切都是众生识心的产物,包括所有的财富,都是如此。佛是众生中最大的生灵,所以布施佛门,获报也最大。布施其他人呢?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的佛性都是全知一切的,区别只是当前还有迷妄而已,只要布施一个人,都会在其八识田中种下回报的种子,都会有回报。这回报的大小,则主要在于对像的迷妄程度,和福德大小。《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基本上就是一个迷妄从重到轻,福德从小到大的排列。7 H, b! c" A6 }. s
/ c5 [0 @# t: P+ ?9 P7 J 4 a0 q# P1 B% o* N$ `7 X
( K) f! A+ j/ A% ^( D! N8 E
注意布施佛门最好是含恭敬心布施,如果不含恭敬心,那可能得富,而不能得贵,像前面提到的梁武帝前世的例子,主要就是在贫穷中含恭敬心布施,故后世既富且贵。
% E8 ~8 Y6 V4 P( K( @! P9 @4 `6 N* J0 v
/ n/ V U' V4 n* I. H' K) ^! {% h' `) p- E. c0 q8 B- s
布施贫穷人则最好含慈悲心、平等心布施,这样获福最大。
! O4 \! C; q! ?: n8 U$ a5 r, f
# A2 s. F0 W" I8 S- I L 1 K! I& z7 J: X
7 L& f0 J9 @, b9 z
除了以财物布施以外,只要是造福他人,使他人获福的行为,都会得很好的福报。相对而言,单纯的财布施还算是初步的了。比如说,光是给一个穷人一碗饭吃,显然不如给人找份工作;光是送财物给个穷乡村,不如帮乡村造桥修路,让他们自己可以发展起来;光是给非洲灾民救援物资,不如帮那个穷国发展农业,或者建立良好的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光是帮人做念经做功德,不如使对方也信佛,自己学会念经做功德,乃至自己念佛往生极乐得大利益。造福他人越大,所获福报也越大。' a1 d# r* y7 X6 M" A
0 ]6 Y$ p/ `+ V* v. I
" [! V3 S1 D+ P# D. W/ r
9 w7 T: W4 ?8 Z. W! U4 I这就是财布施和法布施的区别。一般而言法布施是高于财布施的,尤其以佛法布施功德最大。比如你就算布施给人一亿美元,也只是让对方过个几十年富裕日子,当中是不是天天快乐还很难说,但如果是教人信佛,使其最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使他无数亿年处在纯净快乐之中,两者仔细相较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佛在《金刚经》中数次说到,即使以满世界的金银财宝布施给佛,所得的福报,也远远不及受持《金刚经》并将其中的一些四句偈向他人讲述。为什么?因为后者是传播佛法,导人通向永恒的真实快乐。+ Q: ^" f$ K, V" Z
! y1 l l, g+ c1 h2 z" L
$ L1 \, {3 k- z' b A$ q
- o' D+ q% G2 F3 o$ W3 q这儿我要提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问题颇不明显,长久以来一直未被人注意,但无形中确实损害著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这儿我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W3 u* U6 U4 Y2 o) {
& ^- @: C9 _/ s- i1 e4 l' { 8 c b: |& ^; A, ?/ H% w
+ l# `4 i5 D& F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不信佛,乃至否定佛教,那么因此而排斥佛教,抑制佛教的传播,虽然可悲,但毕竟还算符合行为逻辑,说不上奇怪。但有些人,本身确实是很信佛的,明了信佛的利益,乐于布施佛门,但却不喜欢别人信佛,甚至阻碍、抑制佛教的传播。我仔细分析下,这是由于一种常识性的错觉造成的。也就是说,他们以为,世间的福报,是有限的,若是别人也学会了信佛修佛,会把他们自己的福报分掉了。形成这种错觉是因为人们长久以来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比如说,土地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就像一个鱼塘里就那么多鱼,如果教会了别人捕鱼,自己能捕到的鱼就会少了。
$ m( v* k' ~% r' {# y8 v7 U
4 O3 f& o) p3 m* ~5 a9 C + ], y/ |: F$ T1 a
, O% w' L& `8 _& R) ^而实际上,布施佛法,和教人捕鱼之类世俗法,是不同的两回事。布施佛法,是让人回归到自心本就具足的圆满快乐之中,形象点比喻,就是教人发现其自己本就拥有的一万亿美元,你让人发现对方本就拥有的一万亿美元,不但自己一分钱不会少,相反还很可能能得到对方的感谢,送你一亿美元。: m1 m2 L9 R5 p) F: S/ x5 x
9 \( J+ U7 V4 S( F
8 m! n) V2 o+ \5 X J- I: C
9 h/ v7 r p4 ]/ v* I' F比如《首楞严经》如何流传到中国来的故事:《首楞严经》当时在印度是属于国宝,严禁外传,带出者屡被边关查获,后来般剌密谛法师用蝇头小字将经抄在极柔精薄的白毡上,用蜡封妥,割臂藏于皮内,待创口平复,再携抵中国。在这个故事中,那位印度的国王既然视《首楞严经》为国宝,当然是信佛的,却抑制《首楞严经》的传播,严禁其外传,就是犯了这种愚痴的毛病。实际上,这位国王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把《首楞严经》藏起来,看似尊重,却毫无功德可言,反而犯下抑制佛教传播的重罪,相反若是传播《首楞严经》,却有极大功德。* j5 B9 ^+ a# _5 Y; S) k% \% p' I
8 c" ]5 k+ }" @: Q0 Y+ h& k
( X/ |& O0 M% A# d |+ X& e
" S9 K3 y3 W7 o/ t9 `8 g
单纯的把经书藏起来,不给他人看,只是不作为,倒还谈不上抑佛重罪,但别人要传佛法,却制定禁律阻止,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就要承担抑佛的重罪业了。抑制佛教传播的行为实质上就是毁佛灭佛的行为,是要遭大恶报的极重罪。所以,如果以前在尚不自觉中,有这样或那样的抑佛行为,就要赶紧忏悔,并转而积极传播佛教才能消业。* Y' ]( `1 N0 j
6 |$ {: V8 |6 j: f% ^" V" c
9 Z Z4 D+ _ |6 k
5 O8 v0 \/ n! N% u6 z% y其次,以世俗法造福他人,是否会导致自己福报的损失,也很难说。因为世间的福报本质上源于众生的识心,它是无限的,不是一个有限的‘鱼塘’。比如修净土就是 ‘千万人成就,千万人往生’,并不会因为修的人多,成就的人多,往生净土就变得难了;也不会因为净土中的人多,每个人得到的‘资源’就少了,因此得到的享乐就少了。比如我们可以在经中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想要吃什么,动动念就有了,想要什么金银财宝,也动动念就有了,那这‘有’从哪儿来?从识心中化现而来。为什么能从识心中化现出来?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的功德大,就有如此福报。
2 v, K: L$ X6 I" _1 t% E- J& `5 N* Q/ g; R. B; n; B) X% I* d: ^, N- `
9 R+ k9 r/ N) g
/ ]$ w& H+ e! ?8 t' j2 U现实世界也是如此。如果人人都修福积德,乐善好施,利益他人,那么整个世界就是一片繁荣,大家都生活在巨大的幸福快乐之中;相反若是人人行恶,那么整个世界就是一片悲惨,人人都如生活在地狱中般。前者就如佛经中所预言的未来弥勒佛下降的时代,人人都无忧无虑,幸福快乐,人寿长达84000岁,每个人的福报都比我们现在任何一个人都大得多;后者就如《起世经》中所言的起‘刀兵劫’的时代,人人相恨相杀,最终归于毁灭,因为在生多恶少善,死后还要下地狱受罪。
$ q! p7 W1 m/ p9 W( I1 l% W, l9 ~+ V n4 t1 @* m: O( l
+ q* }, d/ {/ j! c2 |) q5 {4 i. i g0 u, }
所以我们不要有任何吝法的心理。信佛,就要弘扬佛法。只要弘扬佛法、利益他人,就必定能得福报。千万人修福,则千万人得福报。决不会因为自己造福的人多了,有福的人多了,自己的福反而少了。个人的利益只可能通过利益他人而得,而决不可能通过损害他人而得。: }7 y; f5 f* D H# L
7 @3 ~% A1 Z2 H" b) D2 q
) R n8 v& y$ ?- w0 R
. d" Q3 ^# y, P; w( T2 z G欲求富贵亦可修佛法,从更深远的层次增加个人的福报。参看后面介绍的观世音菩萨法门和地藏王菩萨的法门。, e# b: c, l7 W @/ g8 c
; |' P, ]8 O8 j1 L" G
1 |3 ~, W' e2 B, ?: @, t. v& H
/ w" ?7 {8 y$ F, v+ M如何健康长寿/ Z; y( s8 L. t9 x$ k
2 Y* T1 E9 [9 W- n! c4 {8 Z: t
x5 K: ]( D9 Q3 l5 a, j3 C8 ^& a
$ u6 I6 c, B/ K( s$ P& ?有了富贵还要健康、长寿,这样才能更好的享受人生的乐趣,称得上人间的大福报。3 T5 W2 @# p* y; }$ g
. W/ e Q* I6 E1 F. k " P3 e4 c+ v/ F' ]- H
7 Y# X. R0 e4 l
欲求健康长寿,首先是要持‘不杀生戒’。杀业是最影响人健康和寿命的。当年诸葛亮52 岁即亡,自言就是在南征过程中屡次大败南兵,杀伤过重,致有短命之报。哪怕只是随喜杀,也就是自己并没动手,只是看见别人杀人自己很高兴,赞叹这种杀人行为,都会遭恶报。比如《生命多世》一书中就讲了一位西方妇女,在36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瘫痪,以至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代步。她在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都不成功后,找到凯西做前世解读。解读后得知,她今生瘫痪的起因是她在古罗马时期造的孽。西元37-68年,罗马暴君尼禄疯狂迫害基督徒时,她是王室成员。她当时在竞技场中对那些被伤残者不但没有一丝同情心,反而大声嘲笑。今世的瘫痪就是当年嘲笑的代价。
+ y. a) m( d, W: X8 R8 ?
3 L. e% Q- B) q. f& s
8 E2 J3 E; w9 f; g/ N
% y- ^' M& @' O: t% Z9 H所以欲求长寿,一定要慈心不杀。已造很多杀业的要赶紧消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生。放生能导人健康长寿。放生的方式详见上一章‘不杀生戒’一节。
$ B3 r! p: g% a6 B1 @7 j* }6 k$ b1 w# ?' O/ i) }6 q& T( J
u! R6 |6 P- {( H" S" P# r; e0 O: @- G# F
其次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持本书的不饮酒戒,禁烟、酒、毒品等,最好还要持不邪淫戒,性方面有所节制。
5 `' ?4 v4 ]% L) i# l& B5 Y3 c" s' L
( ^) `$ U1 C1 n, C$ g
" k: M; o. |# s6 q) H8 R; s这儿我想到一个笑话故事:‘有位百岁老翁在他的疗养院里举行盛大的生日酒会。一位记者问他的长寿秘诀,老翁道:‘我从不喝酒,从不抽烟,从不碰乱七八糟的女人,所以长寿。’: W' \; S; ?. R
- n# @; e, W7 V8 r. D( F # e* v- P$ G2 U E z
5 F2 V6 J5 r! U6 \
正在此时,大厅里传来一阵尖叫。记者转过身,看到一位年轻护士从身旁跑过,后面跟著一位动作敏捷的老人,他看起来显然比百岁老翁更年长。他左手夹著冒烟的雪茄,右手举著酒杯,杯子还时不时往外溅出几滴威士卡。经过人群的时候,他停了一会儿,看著大家,‘嚎嚎’地叫了几声,然后继续他的追逐。
$ E$ \* b* Z1 A& y9 Y q5 g. s/ o: p" R$ ^( ]
% X: t8 V7 H, C* Z6 p
, T9 I5 x/ e* c: y$ K# ]) g( w记者问:这,这是怎么回事?8 T: Z: \5 ^& S5 c/ F% f
' M. a0 i6 p& V2 q 8 `# Q# K% R& X+ }9 Q8 n+ u
s% o- b" _1 s$ d3 O4 F# R老翁道:真对不起,我父亲就是这个样子。’& {) l/ W: M) Y, H1 n1 v/ y8 E
8 w+ Z. r2 L' X. P5 ~
; A. e7 g) `# i f
# t+ K7 H, k. D+ n* ~ V" U
这个笑话故事当然也有可能,但如果因此而说良好生活习惯没用就大错特错了。现实世界非常复杂,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有的人生活习惯不健康,但还是比较长寿,这也是有可能的,但从总体来看,肯定是持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更长寿。有时稍微喝点酒人也可能长寿,但抽烟的人长寿我就很少听说了,至于纵欲的人还要想长寿在当今时代就是几乎不可能了。
6 P0 {& p! R: m" p% k X
; X: o a5 L. @) \- G7 W! ~
" ^ N Q% ?. E" Y
$ l5 x0 D) X5 C* N8 h再次就是要保持愉快祥和的心情,不要有太多的贪心、嗔恨心、嫉妒心,这些负面的心情会影响身体,导致健康问题;
1 i4 x) G+ ~' ~: H7 n. W1 i: w- D1 d- |
. b! n& S7 @# q9 h+ @
' I% g2 g z7 [4 @* A4 @5 L
最后就是要修佛,比如佛教里面的禅定打坐,就很有利于人体经脉、内脏器官,并消恶业,是对健康长寿非常有利的。人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骨骼发硬,如果人一直能双盘打坐,亦即一直保持骨骼柔软,筋脉疏通,也就意味。/ b& C! ?5 \- Z U \+ M4 X( ]" g" |
' r Q$ C! a( t# q; s( } / N b% I& v5 w# e6 K1 Q: ~ z+ W
! w; \1 h2 X7 L9 j每个人都可以修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法门,消业治病,得健康长寿。- A% e! z/ _! D3 a) v9 G/ S
* u# e0 m& Y; C! q+ M0 Y+ L
' W5 I) t2 @. v# g6 \0 Y
8 q6 h1 B& i8 F+ ]; l, L& {, r, J如何生活美满
! [; x% k# }8 Y h$ s' ]* R6 Y8 \$ G7 }: `
* S2 d+ g. E* W# ~8 j! R2 x9 U/ @% P( Q, D* W1 K# c8 v
这儿的生活美满,主要是指家庭好,比如夫妻恩爱,子女孝顺,眷属和睦,或者未结婚的爱情美满等。有的人虽然有钱,但如果家庭关系不好,也蛮痛苦的,就生活的快乐程度看可能还不如经济状况一般,但家庭和睦的人家好;或者有的人虽然地位高,但爱情不顺,不会爱人也没人爱他,也谈不上美满(当然本身修佛或修其他梵行的除外)。
% z' I# Z" t7 {. B' ~7 Q
# z5 a, X0 e2 h& j. n ' L0 \9 M+ a _
& N- G0 V' j+ s7 b( u6 M) \9 @
家庭美满,婚姻爱情幸福,主要也在于自身往世积累的福报。就现世来说,主要要注意口业。《地藏经》中有云:地藏菩萨‘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家庭的很多不和睦,都往往是因为口业引起的。
# a" \ v) K: U# F d* i, s4 }: C+ R1 h& B
% L: [$ P8 U9 B3 f5 }* [0 N* l6 f; @' _7 K; l
其次呢,对自家人也不要过贪,想要从亲人那儿得到过多,不管是物质还是感情。要做到‘于亲不贪,于仇不嗔’,这样心态就好了,与家人相处也很容易和睦。3 b9 c) ^8 J3 { O
# P% p+ d# `2 K1 E. q8 r
% `5 ]9 S3 p0 f% c7 o3 [: y) l( V- ~& d
欲求婚姻美满,最好要守‘不邪淫戒’,忠诚于配偶,这样婚姻也比较幸福。0 @) L' N& O% r& C" e0 j; B
- [- a! `) A! p* r " v: S# q/ j8 b c7 m. i. Y
( ~7 h+ V+ r% a( n& C佛教一般不鼓励人过于沉湎于婚姻家庭,因为那于佛教的最终目的,即教人修行成佛毫无帮助。但菩萨的特点是恒顺众生,对于并不修行佛道的人,欲求正常的美满婚姻,亦可祈求菩萨帮助,比如求观世音菩萨。
/ q+ z9 P9 u3 B+ q* Q' K3 K% w6 |8 g1 a5 T+ d" o7 o) a
9 Y7 w- @6 V& X; E6 S3 P+ a6 \
0 `1 U" `1 R* x' j& }% Z* r! `爱情则更多涉及到宿世的情爱因缘,也就是说,那种强烈的爱情,往往是很多宿世情爱的结果,因此就现世来看,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欲求一般的美满婚姻还可以,但若欲求强烈的爱情,恐怕就不必在佛道中求了。我这儿提的建议,欲求强烈的、真挚的爱情,主要还是在于要自己真心爱对方,因为强烈的爱情还是根植于深层的灵性因素,人的灵性归根到底是全知一切的,你真心爱对方,对方毕竟知道,必定会有爱的回报。
: `" h8 X0 d% F1 z) O2 P4 I: N8 M$ K; Z5 B
3 A% U# ^: m' t4 H; @$ i
6 \6 H0 `- G6 s2 u有的人爱情婚姻美满,但缺少子女,也是个遗憾。欲求子女第一可以求观世音菩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云:‘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其次缺子女往往是杀业过重的报应,可以放生回向以求子女。4 @& d& u. H5 j/ q8 j7 W; B9 c
) B" p4 c) t. Y1 u- E! {
/ G' W R Y7 o8 j% D8 C' C6 m' R" }/ Y6 \1 o' W
生了子女后,七日之内每天早上给孩子念一遍《地藏经》,并念‘南无地藏王菩萨’一万遍,以后‘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3 P; \/ y( E( _! Z
}' \, c' D' O" Q f4 P
. J7 K- x- i4 b2 g0 M ]! t$ ^
# x4 [6 d: ~1 r1 d5 ]) @9 ~ n
欲求人天福报的修行法门% ~& i r$ P) `. t
% P0 y; i$ m/ k& t! k 7 b' N# K4 s1 ?
# |9 i$ U4 ^" s+ l/ P
除了以上富贵、健康长寿、生活美满以外,各种所欲所求均可由修佛法门而得。下面介绍观世音菩萨法门和地藏王菩萨法门。4 J( H2 ]! r; f# a+ h! C1 g
0 t5 D) N2 ]1 Y+ q) y, m
& U! G. s3 \7 b( z+ e0 O7 `
5 O4 `" v7 I- C0 X o# r观世音菩萨法门:- J) W3 c+ S7 F! b
: o! u" \6 k# A9 E
/ [' c; p3 \2 q" ?, d) }- M7 P4 j8 G# C
修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求世俗福报,应先读《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得到理论方面的了解。然后,最简单的修法,就是专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
2 q& q( H- G% ^# X
5 F" I( b+ A1 T8 Y! P) G8 @* F! z
( a2 t0 I1 S2 K* ~
9 { g- K" d# W修行时最好面对观世音菩萨像。念之前应焚香顶礼,至心敬重,并且最好上些供品(比如香花、水果、珍宝等)。然后念香赞,接著念净口业真言、净身业真言、净意业真言各一遍。如果没有菩萨像,也未焚香,那就不必念香赞了,净三业真言都要念。
' B' \( K! P4 M s- x6 o
0 I: G. @6 b* P ( @! W9 [- m0 Z$ r8 X/ O3 j
6 E& l& G5 H, b8 e# w) D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0 e' ?5 O# h9 M% |
3 A. n2 x7 f: Z$ h
! s9 s! ?8 G( Q5 K+ X, ^- b! s" R5 K( l
净口业真言:‘嗡,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1 v2 j# Q, H7 ]2 P/ e
' ?1 s$ J1 t- d, i 2 N* E, |3 M: S: C6 w
4 Y% ~$ X- k4 ~- T
净身业真言:‘嗡,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萨婆诃。’
% m7 ^1 @. B" p" i( A e, ^
w+ K6 A9 j8 ?
1 {2 ?$ N$ i7 k( z* h! e$ N' j: W. {5 [# ?9 {+ ^' E( X
净意业真言:‘嗡,[口*缚]曰啰怛诃贺斛。’6 I+ `+ }4 \7 t% N$ {* z( u
: v. r0 ?8 F7 D1 D" P5 `
+ L) O, r/ Z/ @4 i
. ^7 ~+ H/ J8 u& ]然后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每次念半小时,念时要专心,越专心越好,可专心听自己念的声音,或者观想观世音菩萨形象。
) G- I" N% h$ ^; v( O5 i
+ H m4 [8 w9 H9 g; Y8 L D: ], T
$ S# G9 ~2 G2 G7 x5 y
. Z; {" x. K. h此法每天修一遍。
. P/ G. Y* a; ]9 c# e6 g% @+ x; a, r& `. H' U' x1 y5 j0 m T5 j
- J' m' Z: s/ \2 m5 E2 G. E
6 N0 u$ D# r( p4 K
念完后要回向,表明希望实现自己的某某愿。功德最大的回向是回向给所有众生成就佛道,自己也成就佛道。; Y p8 ` n9 b1 n
6 H# R }# R" y' E. U C3 q6 m
0 y/ E" _4 j* `; w1 z! z" a8 @9 w# K; c* @9 [& w
有的人念佛菩萨名号的时候,喜欢数自己念了多少遍了,我不太推荐这种方式,因为这会造成分心。念佛菩萨名号修行又不是为了向某个人报功,知道自己念了多少遍有什么用呢?念佛菩萨名号关键是要念到一心不乱,与佛菩萨心心相应,所以专心念即可,一般不用管念了多少遍。至于有遍数要求的可以大致估计一下,比如测算一下一分种能念多少遍‘南无观世音菩萨’,然后自然多少时间之内大致念了多少遍。5 Z2 F$ l u9 F7 r3 i
5 F9 C# Z' \' E, B; A- w % _( X# d# k/ ] y
4 N" ?' e" |3 p2 V( F Y& M0 R2 Q
除了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外,亦可以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咪吽’。亦每次念半小时。
) X* s& D6 J! @1 n0 a1 C% g5 k% ~, W: v$ r
* B5 I# V6 }& Q' p3 K, g% F( W% g# u* b$ C. U% @# l
也可以念‘大悲咒’,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这个修法就比较复杂了。
" F# w- n3 w4 y1 V m1 n* m
4 a6 ]) ?8 H( r' I$ c" j& s
- c; g. X, s) z$ l: j/ c v7 y& _' Q5 p1 }
除了同上面的焚香顶礼,念香赞、净三业真言外,还要念称颂文和誓愿文:‘
% ]: F, n& ~4 a3 K4 g
+ R% Z" |" F" p2 X# Y1 E
+ I! p& z1 o- A( j, z3 D8 L* X7 J* b0 y3 c5 s
稽首观音大悲主 愿力洪深相好身) h0 B" S8 _& ?& W' j+ Y
# @9 j1 {. n7 L! l& H
千臂庄严普护持 千眼光明遍观照
: D! x1 R+ }, r1 J* \- v
; t3 q, [0 U! M4 `真实语中宣密语 无为心内起悲心
# [- l m6 `- X: x/ U4 @6 ^" p; c* _ s6 x4 b0 Y( X
速令满足诸希求 永使灭除诸罪业
# R1 I+ k/ T4 p7 |1 ?) u, \" K N) A% k0 z! ?
龙天众圣同慈护 百千三昧顿熏修
# x& h9 J3 d# b V# t# D' H4 l6 o" z: m% F1 h S y/ j$ V( j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l, _6 T7 p% A0 ?9 v6 @0 P3 `. a
. x8 W$ b& f0 _洗涤尘劳愿济海 超证菩提方便门0 S, d& ~5 ~# [7 R) h: ~0 o
/ V1 C, A! y9 Y5 V$ \
我今称诵誓归依 所愿从心悉圆满) c* j- S2 G$ B% e( e e: E
% y" @% `& F; p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1 b+ R7 J, t9 G3 j
$ f& C2 x/ A" R. Q8 d) V' J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E7 h" K4 j# [) z, _- s, U
- M* i( @9 B$ I: [- g: a* L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8 u. J! J5 F) w; H
* M- F9 n) F: K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d9 i4 e# ]* s4 I
0 @3 D; J8 u9 P/ A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g. i, o* i$ |: N) ^- S# u1 E l4 C
* s# O$ m8 u7 t& ^2 r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7 ^7 U/ H+ o/ D& F- E
$ Y1 n- S2 d* R! k5 S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t- i' v) [- ]
4 y4 v$ `1 K5 w; W3 N' c' w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 y" O( N" Q% ~1 h& _+ i. U# E6 a$ L/ x: _" [3 A! n: i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6 o, l: u8 y) }" r( t( X# T: c) K9 v/ \* ?3 I. W0 a2 ?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 Y/ v8 u) I4 C9 `' c2 S6 _' i( M/ X; `0 P& o5 B% ]7 O3 v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5 O ]+ f3 Y) O& A; \3 w/ ~7 U5 a9 L$ y, L/ V+ Y d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n1 h( ]; q' ^
' ?- b N" C" T- R/ v0 @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
# S1 s1 E" b, B* ~% i$ _
, d5 e! A+ R# _- ]$ m1 l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 z S* J* I: y7 R2 b ?! @( e; I5 j4 a0 P" Y+ X- a3 o9 n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3 l i5 L4 E0 {& o% e
! e, Z) S/ d! x; W; ?3 ^3 J$ V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7 J+ O2 B% r7 ?4 |
$ g; ?9 r' `: I v; w) w
5 W$ t0 T; N* g7 [( ~: k* V0 k8 T
$ y: ]. C. u! x n3 o! x/ |念毕至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和‘南无阿弥陀佛’各三声。6 E2 b1 p" D2 j5 k/ Y
" B5 J2 ]0 k1 u# e1 |
6 R7 s( v" i- r0 H) t. V+ A
6 q/ s8 O2 N+ H. G" Z然后念‘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接著念咒语全文(咒语全文附在书后)。一次至少念五遍。推荐念21遍(念熟了大概1.5分钟一遍)。念时应专心听声音或观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形象。全部念完后再念十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然后回向。9 J/ Z4 g, p8 g
2 P3 U7 p$ W: L. \5 a& X' `/ y+ ]
: ?$ T1 M0 m" G
5 J7 J+ H( i" b# D9 ~此法每天修一遍。
8 j4 u* `% R+ r$ [) v( y
& Y% Q9 a9 f. M& J9 [ # @ E) @1 Q3 T. R* @
( i. u0 }7 [, Q/ ~: t念大悲咒的功效非常大。念咒时还有42种手印可持,分别为求财富、仕官、消病、驱鬼、离难、智慧、成佛等等。具体可参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佛典宝库http://www.fodian.net/中有)。# b1 V3 c2 s5 K& U2 q& `
2 }& s! _: Y" z( I* i' d8 G
2 r0 Z$ r/ n N
4 A$ |/ V+ I2 I) a/ g
观世音菩萨亦在西方极乐世界中,帮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欲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修观世音菩萨的法门亦可导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j9 ?; X; v' ]# o3 c9 s
2 A# a' U" K+ Y8 q; G, s8 L' r
8 }7 M( Y7 w- d. D* {% E& I# _" b0 O3 d7 z8 |
地藏王菩萨法门
3 ?2 t- O* M f( o, W& p7 z* E: W* ]9 B& C0 v& ? d
" v: _8 C# h6 W" [4 y
9 ~2 f" o% U$ T. M( U/ V! B修地藏王菩萨的法门以求世俗福报,应先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作为理论指导。
- X. ], W9 S3 V }) |: w
# ?7 S Q) L" Q% e) T/ b7 [ / ?/ i5 A3 c; `7 w% q Z# J, `
, A2 |2 h. J. ~5 [0 }修行时最好有地藏王菩萨像,然后同样应焚香顶礼,至心敬重,以及上些供品(比如香花、水果、珍宝等)。然后念香赞,净三业真言,另外,还要念安土地真言。
' s) D1 S* r* K' P" ] g3 T$ Q( r, B `/ Z
' D7 _ P, w" R9 ^8 d. a
; `3 L/ S4 A! `) W2 o& p安土地真言:‘南无三满哆,母驮喃,嗡,度噜度噜,地尾萨婆呵。’
) a0 Y' ]0 W( Q6 Z
3 }0 |& E0 D" T) ` - D; S( l' c# S3 M- E# t
' r8 f7 s1 O- r$ V* T然后,念《地藏经》一遍。
$ d0 g. U- x" Z% F3 ]9 O) g3 q% \5 T( [* g$ ]' {
$ j' p7 n; E! q) g8 g: l
f$ o$ w! B% r或者也可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一次念半小时。念时听念的声音,或观想地藏王菩萨。
* W$ c; D! l4 F
& w; M: X/ I: { g- B3 c
7 I! v' E8 ]+ ^5 k) v& @; J; q* F. n n4 P* S+ I3 R! Q% F
此法每天修一遍。
3 G( u, q" z( b- H' l! q
, I/ a# K0 J7 V/ e ; u" O* N4 J* J+ j
) c% a* `% w8 t* A
念完后再念回向文,表明希望实现自己的某某愿。8 S% L' X% W" V9 b U+ G
) S& s W* Q+ a* A 4 u. R. s2 e+ Y' y# b8 p
& u/ @7 r- a S, ~2 \
也可念地藏王菩萨的灭定业真言:‘嗡,钵喇末邻陀咛,娑婆呵’。
) D i% c( q6 d; ] G/ n# x( m
- v$ Y: O& f7 \5 H0 b
! ?% i6 u$ Q2 g/ D' O- N
+ B2 J! r- b& e2 H i6 ?. c地藏王菩萨从愿力角度来讲比观世音菩萨更大,也与地球上的众生缘分甚深,至心修地藏法门欲求百千万种愿皆可实现。尤其当今时代众生罪业都很重,特别需要消业并求免三恶道苦,故应多念《地藏经》和修地藏法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