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吴楚河
" o p6 M9 w2 ?: p5 z4 P2 l c+ v, u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今天一篇报道,距离投票日还只剩下一周时间,联邦大选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各大政党领袖在选战中开口闭口为了中产阶级。. u. r T- h" g3 E0 w
D: C! Q5 Q4 \' |但选民们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属于中产阶级?& H' p+ K6 R$ w/ f0 q
& I0 P# I0 B; Q' R很有意思的是,政客们都喜欢把“中产阶级”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说要为“中产阶级”免税,为中产者谋福利,美国的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时如此,加拿大的杜鲁多两次联邦大选都离不开这个中产。# `) c5 A1 m6 k
9 U; y' n! l; v' k7 ^, x# g6 [9 Y
杜鲁多2015年政纲的核心就是为了中产,本次大选的口号则是:为了中产,继续向前走。
( u' y7 B0 X/ f: J( w) u9 y6 k
* N1 J/ T( M+ V; h6 _3 j
$ g! \, l. X; ?4 z* f% e1 U9 P2 y4 ?* B! U' c- r/ H! d1 ]
政客们相信中产是选民的大多数,只要能争取到大多数,不愁拿不到上台的选票。
. i! N# ]7 R( [2 V3 o5 h
p" G3 `% r0 D+ A' b与此同时,很多选民也有这个心理,相信他们不属于低收入,也不是“低端人口”,至少算个中产。
: L4 V" J- \( K6 N, P& \ D
\2 q2 q0 N' O7 l; z$ K5 Y这里的问题是,在加拿大,究竟谁才是中产?
/ `" \% Q" g# l9 t% \+ h4 a6 I- B
/ ?# c) L+ ^1 w
: L" y7 C& A h1 u2 c
遗憾的是,加拿大对中产阶级没有一个官方定义。
( [# p! ^0 v2 I( M$ h) n
0 P/ ]: w! }) ]: H$ m! Z2 p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倒是有一个,所谓中产阶级是这样一个群体,至少有税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75%,高限则是这个中位数的200%,在这个之间的人才有资格称中产。
6 G( y& r! h! J7 @6 S
2 S& u( n K. l# h* ?尽管加拿大没有给中产下定义,但杜鲁多在上届大选,即2015年大选前接受CBC当时的王牌主播Peter Mansbridge专访时提到,自由党要为中产阶级减税,也就是个人年收入在$44,000元到$89,000元之间不等。
]" b: n( e* I- N2 T/ B* Q1 P6 H. \7 ]/ ~" s
按照这个标准,加拿大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每年要赚到$90,000元才有资格算作中产。
' c6 r1 v% A# X* ~6 H! S7 e b3 j6 q2 v2 @ N0 [
家庭年收入$90,000元,请问阁下达到了吗?或者说,有多少家庭进入了这个圈子?
/ s6 Y7 { u( d' r9 t) n0 V& v$ _* r" ?$ c, \" a
即使这个标准并不低,但Maclean's在2017年主持的一项调查发现,加拿大全国竟然有70%甚至以上的受访者将自己视为中产阶级。% g- O9 m+ U$ _& }- Y5 o5 W
; v; X/ j- z: V0 H" M8 T
唯一的例外出现在加拿大最大的省,本国经济中心之一安省,这里只有68%的人认为自己够格成为中产。, I$ K4 k; m+ c1 Y0 b4 d
. p7 {' C4 X. N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人自称中产,但却是与阁下住在哪里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 [/ v4 X7 s3 w( }/ O2 p% h6 V2 B3 O
换句话说,即使年收入达到$90,000元的门槛,一个住在温哥华或多伦多市中心四口之家,与住在例如夏洛特敦(Charlottetown)或里贾纳(Regina)的家庭的生活状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5 R! K( Y8 N4 W" N8 D3 p
Z& o( |( C# Q' L5 m! J4 {2 b但政客们要的是选票,不管你是真正属于中产,还是“打肿脸充胖子”,以为自己是中产,能够被他们的口号或许诺打动,能够给他们投票就行。+ O( K% V9 x- l7 ?- o* u
# o! Q$ p- P/ q. }/ v这才是政客们真正在意的。
4 B6 p% |7 \ g. \& J( ^9 d% B)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