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7|回复: 0

[学书论画] 篆书—— 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4-2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篆书 ——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
* D, K! A% n+ z: T
  _, b' M$ M! S# Q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 R! |% V) d4 {. `% H: U

) ^" l  [+ z( g0 n) L  V. r- }* ]: x; C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 B& r3 J5 B( v9 j) `3 D0 i' L) ?2 U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我们以邓石如作品为例,介绍篆书的基本笔画写法如下:
( E0 `) X8 w3 R" c* W
9 A% w8 G% I; R1 K$ F1、点3 q7 ?. f( |! d; [( |& P
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 c# L( W% S- f% `. x8 }(图一)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 I6 g5 u' K. _
7 K4 T# M3 ~6 u+ O' ~& j+ H
2、直* r3 h/ U3 n# T5 ?+ k' ^6 o( C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如(图一)“太”字。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很有动感。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7 E3 y. B% C% T6 X9 u
(图二) 上十
2 s) H4 a7 e' x" a' `* y# Y5 Z+ R; x* H4 b5 K5 H2 s
3、弧; |2 C4 j+ r: Q- D# D' z, g
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图三)中“大”字上部的两弧及“朱”下部的两弧均是分两笔写成。(图四)“月”字上方的弧二笔写成,“月”字的下部不规则弧,以及“多”字弧为一笔写成。
* p- T/ Z/ J% ^7 O2 A- P3 @(图三)大朱
( J0 k9 v, P- B1 F& C0 H) w& A(图四)月多1 {; F1 e& a. t; R) N; b5 i
(图五)围四
$ K' ~' m( L3 n$ }0 I8 X(图五)的“围”和“四”字外框,可以分成二笔,也可三笔。虽然是外框,也是呈弧线。, a6 h- B( g3 C, P% v4 @) w
" ?, P) l' E  }. E+ f# k0 ?0 J
二、邓石如篆书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 Q" o1 t, o8 e" q

# E  m# Q6 U+ @5 l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如(图六)“公”字上部两画。逆入平出,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如(图六)“太”。不过篆书收笔仍是以藏为主,偶尔露锋,以显精神。% x! i; P+ @3 N+ ~8 ?! D# \( Y$ {3 u
(图六)公太
4 m$ y! R3 x9 Y% V- a3 d  V3 s) g% u3 N3 c2 s5 `
三、运笔的方法:7 Y7 {6 B  h' s+ N3 ]6 \- F4 `% r
在行笔中,弯曲之处,或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图七)“背”字上部弯曲之画,是用先停后转之法;下部曲画,则是用提转之法。(图七)“己”字的曲画,则多用顿折之法。不过一字之中往往多种方法并用。
5 ]1 M9 j! j. b5 V(图七)背己
( m- W6 F9 g2 e. l3 I2 W6 s
. i, a- |+ H& V' Z) C8 `! V6 H4 H四、线条关系的处理方法:7 [2 N9 H8 Y+ F- y' i
: B" n  d3 A( p7 j2 {+ ]
1、平行关系:篆书中直线条的处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义”字的各个横画,这些横画也不是真正的直横,也是呈弧形的横。篆书中曲线条的处理有时也多采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道”字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曲线。
9 {: T# U, K! {' Y3 s(图八)义道
2 V9 {9 r" V# g. Y% N! M, E# r
  P' T+ D9 `6 C- N2、相抱和相背关系:篆书中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如(图九)“来”字,中直线左右的曲线都是用相抱关系来处理的;而(图九)“空”字左右的曲线,则是用相背来安排的,一字当中往往相抱相背同时使用,以起到相辅相承的效果。如(图十)“而”字的外两条曲线相抱,内两条曲线相背,而左两条曲线和右两条曲线又分别构成相抱的关系。(图十)“篆”字下部的诸曲线又分别构成相背和相抱之妙。
- S' q. R" f" x2 Q% M(图九)来空
& r" `/ I1 Q7 p(图十)而篆
' `, R: A& m8 i2 A4 Q- v4 U% n( ~4 L5 _8 h5 q3 w& `$ r9 H
3、参差关系:篆书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时候,应当讲究垂脚的参差变化。如(图十一)“白”字,虽只两条垂脚,但也有高低的不同。再如(图十一)“雁”字四条垂脚的参差变化。
: K* l/ \: x, L" |; Q(图十一)白雁
0 f. ?* Z: B! E! Q, c
# T1 {* q7 b, P4、对称关系:线条的对称处理,是篆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图十二)“不”字、“去”字;(图三)“大”字、“朱”字。虽然是对称,并不是两侧绝对一样的。我们仍能从中可以看出变化而又动态的对称。
( L) t7 \6 e$ y1 ^0 Z- L9 }(图十二)不去
' R4 w7 t" x2 ~- |; G# T+ d2 n" ?# i& w/ p4 S9 G( Q% T
五、布白的方法! ~! W4 w9 k) I: }
/ ^+ E2 H! U, _* o7 ]
1、均匀:均匀是篆书布白之中着力追求的。线条之中平行、对称之法,与此是紧密相关的。如(图十三)“量”字诸横之间的空白,及中直线左右的空白几乎都是差不多的。而(图十三)“乃”字上部横画之间,下部上下左右的空白几乎是相同的。7 l) b% s( k: k' w, r# d
(图十三)量乃
( p  `! I" U% e; B9 [
$ C: K9 n% T0 ?0 q( E2、上密下疏: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留白的均匀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小篆多数情况下采用上密下疏的安排方法。如(图十四)“心”、“荒”等字,都是上密下疏。0 [- A6 t; a/ J# ]4 y3 q* D+ F
(图十四)心荒) J% E; o! P& Y$ @6 @, L

2 `5 p* r) k( j/ C* t3、上疏下密:篆书中有一些字的笔画是向上伸展的,这种情况下,除了向上伸展之画要讲究参差变化外,而布白的处理,则都是用上疏下密的方法。如(图十五)“之”字、“世”字。4 H) h/ O! @* Z! @# e1 F7 y
(图十五)之世
. r8 m8 p) {# X& _/ o' F
. N5 j$ L' S+ O% i( s& y% I8 [六、结构的方法;
1 F( N9 {3 y/ Q. p& ]4 x7 Y+ r2 a  @5 Y# ^" T# L
1、让就:(图十六)“恶”和“愚”为上下结构,处理不好,容易有上下分离的感觉。处理结构时,上部向外扩展,让下部进入,如此上下就可浑然一体。5 j9 f8 d+ z% E) ]1 _3 a% s
(图十六)恶愚
2 v5 S- S; T; p. ]: z/ I1 b) g) M
& T) P  F3 H+ K3 N$ e) q/ ]$ H/ J- H3 t" C1 \+ g
2、左高右低:左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画,右部下伸展之笔画,如(图十七)“蝉”字;或左部有向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画,如“好”字。在这种情况,左右位置通常都处理为左高而右低。
7 ~( p. h7 M* M, F  k(图十七)蝉好. A! R! q% U7 T. E( `1 ?

( a& T* L! r5 y3、左低右高: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线条,右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照”字,或左部有可向上下伸展之线条,而右部只可向上伸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物”字。通常可以将左右位置安排为左低而右高。8 F) T& j3 `4 Q8 u/ b, i3 i9 p
(图十八)照物
; E1 B! C5 P( @- U. O3 a8 Q. |6 g, E* j$ M) w& o' [5 E2 S
4、左居中:左部无上下伸展之画,右部有上下伸展之画,如(图十九)“醉”字;或左右都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稍小于右部,如(图十九)“精”字。这种情况通常将左右位置处理为左居中部。5 N- g4 y. g: S
(图十九)醉精6 k  n" E- @. V; j7 u6 \

! k$ s$ o7 c$ V7 H( G$ _5、上平:左部小而下无垂脚,右部大且下有垂脚,则多采用左与上齐的位置,如(图二十)“谓”、“明”字。2 l, z! `* [5 @' ~
(图二十)谓明4 w, j$ B2 Q1 B, W
如果碰到左中右结构的字,则要灵活运用位置的安排方法。如(图二十一)“倾”字,左部和中部,采取左居的方法,中部和右部则采取上平方法。而(图二十一)“避”字,左部与中右部,则采取左高右低的位置,中部和右部采取上平的位置。
* i; r" }* @. j6 ?! ?/ i(图二十一)倾避% k& ~% T  l: ]# d6 ^5 d  T

/ K& L+ G3 j& ?( X6、四角形全包围:(图五)中的“围”字,繁多的横画对空间作了整齐的分割,使空白舒畅明快起来,这在篆书结构上也是极为重要的。(图五)中“四”字内的两竖,向外弯曲呈背势,与外侧竖画形成对照,由下部的横画加以收拢,笔致优美而又生动活泼。
& t0 e* e0 f+ Y5 R: A0 [4 F2 G综上所介绍的篆书笔法,既是篆书的普遍规则,其中也是邓石如篆书发展了的篆书笔法。只有通过对各体篆书的了解后,才会体会到邓石如对篆书发展真正贡献。9 C. v  }5 A( Z# @( ^4 R: ]; [
0 T, w# X' ~' u
链接:http://user.qzone.qq.com/931108504/blog/1461384748
篆书.jpg
篆书——点.png
篆书——弧.png
篆书——直.png
篆书——运笔的方法.png
篆书——平行关系.png
篆书——对称关系.png
篆书——相抱和相背关系.png
篆书——参差关系.png
篆书——邓石如篆书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png
篆书——布白的方法(均匀).png
篆书——布白的方法(上密下疏).png
篆书——布白的方法(上疏下密).png
篆书——结构的方法(让就).png
篆书——结构的方法(上平).png
篆书——结构的方法(左低右高).png
篆书——结构的方法(左高右低).png
篆书——结构的方法(左居中).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4 16:09 , Processed in 0.10143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