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3|回复: 9

转贴:中国人最欠缺的,不是批判精神而是批判能力

[复制链接]
鲜花(85) 鸡蛋(2)
发表于 2015-12-2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国人最欠缺的,不是批判精神而是批判能力        - O$ L. d0 P! Y/ Z- F' d4 a
刘云枫
- g( T" V: a& [& h1 J, n7 B% c+ K5 {5 ]: Y6 z
2015-12-24 09:44:41        3 m/ M/ ]7 t# a1 B+ R
$ |8 z1 ]$ y% J; e7 F' x8 _
        4 p/ H8 R; g- C0 U5 O
批判有两个方面,一是敢不敢,二是能不能。一则以勇,一则以智。无勇不足以始,无智不足以胜,两者缺一不可。比如初生牛犊遇见老虎,光有胆,光不怕,靠无知的热情是吓不退老虎的。( ~$ i  J2 X2 K3 T5 W4 u

. j: F( z8 `2 b5 s1 _$ C再如,文革中的“革命小将”,他们没胆吗?他们怕什么啊!胸怀“打破旧世界建造新秩序”的天大理想,砸烂“孔家店”,可是,今天“孔家店”又开张了。不仅开张了,而且,规模比以前还大,声势也今非昔比。
* n1 X/ c4 M0 E# H# l, V+ p, I6 r) M1 b& |$ h8 i
说明什么?( q( F3 X2 u% f
8 m+ m3 P) [' M4 N. i' u* i
说明“革命小将”的批判,没用。如果是有效的批判,就应该能找出儒学的致命伤,然后,痛下狠手,将其斩草除根,要了儒学的命。可是,“革命小将”只有批判的激情,却没有批判的能力,也就没要了儒学的命,儒学因此得以苟且偷生,拖延至今。一遇世风变向,儒学这具僵尸,又借尸还魂,堂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几度沉浮,绝非儒学“博大精深”,而是国人缺乏批判能力。
- Z. ?2 o# o( u0 t8 }: `
$ g8 z! l  _+ N& q7 c( f  Z6 |今天,还以儒学为例。1 H- n4 ^7 l! G1 e- m# O
& q6 p; @% a0 ^8 l3 W
目的有两个:一,儒学漏洞百出;有些漏洞是根本性的,也是致命的;有些一目了然。可不管是致命的Bug,还是显而易见的错漏,两千年以来,一直没人发现、没人纠正。这就引出目的二:中国人缺乏批判能力。有批判能力的话,儒学那些致命缺陷和显而易见的错误,何至于蒙混到今天呢! ; D' Z- m. w+ s+ g
/ \+ ?) C+ |. ?# l( x. R  ]
人性善恶,是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任何一门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学问无法回避的第一个问题。儒家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人性善恶。
# a$ Y' F- A0 C$ V: ~1 o: t9 T; C$ ?9 A$ U+ m7 C) _& v
这么重要、决定儒学逻辑是否成立的基本问题,儒家是如何证实的呢?“人性之善犹如水之就下”,孟老夫子一言既出,人性本善就算说定了。之后,两千多年,中国人全都信了。至少,儒家信徒全都信了,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质疑。当然,要是质疑的话,就不是儒家信徒了。因为,儒家没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传统”。
9 X% y& }  w& H' u* X9 V; r7 O' H
! k1 ?& P' E5 d  N9 u4 t事实是,人性和水,风马牛不相及;人性善恶,和水之趋下,也没有任何关系。孟子所言,是打比方,是比喻,听上去很好,但根本不是、也不能作为一种证明。即:孟子之言,于文采有加,和论证无关。我们完全可以换成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人性之恶犹如水之就下。
: C) U. C3 ]# B4 Q; H) K: B( B
如此,人性善恶,依然是一个悬案,而不是宣判为“性善”的定案。但儒学体系正是建立在“性善”论之上的,“性善”是儒学大厦的最重要基石和前提。失去了“性善”这块基石,儒学大厦将立于何地?如果,“性善”这个假设不成立,儒家费尽心力、孜孜不倦、花费了两千年构造的逻辑,何从起步?“白头宫女说旧事”——“性善”本是旧事的起点,“性善”不成立了,“白头宫女”可从何说起啊?
8 B4 S. u! v8 l) t: U5 D/ j
- g6 P6 q$ i% }) y1 {; i; H- @和西方学术对比一下,更能说明问题。4 B1 u! x$ S2 w0 `
& y, r1 r+ z+ G- L
经济学在西方,已经构建起一座蔚为壮观的学术大厦。这座大厦,有一个假设:人,都是理性经济人,这是颇为学术和委婉的表达,说得直白,“理性经济人”就是自私,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准则的。没有这一假设,就没有西方经济学;或者说,如果这个假设是错的,那么,无论后续的理论体系如何美妙,都没有任何意义,都是错的,都必须推倒重来。- y$ E6 C: l5 o

6 k) s7 l: y9 n古往今来的儒学者,面对儒家孜孜不倦构建的“儒学大厦”,颇有一种叹为观止的仰慕,但,对作为其基石的“性善”假设,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古人也就罢了,可悲并可笑的是,今天的“儒学复兴派”依旧。“性善”立得住吗?立不住。孟子的证明经得起推敲吗?经不住。“性善”立不住,两千多年苦心经营的“儒学大厦”,岂不是没有根基的“烂尾楼”吗?
& Y* K. }* [0 ~8 j& Z$ ~$ D, a1 G0 `. \- ^3 N- u( S% \
西方经济学成为当今社会学科的主流,足证,“性恶”才更符合人的本性;也反证,儒学之“性善”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承认这一事实,儒学就全盘皆废。在“复兴儒学”的春秋大梦中执迷不悟的新儒家,该如何补救啊?承认“性恶”,孔孟大楼就塌了;不承认“性恶”,又没有可靠的证据。: A! f' z# e$ j" `/ W6 S

0 ?9 R% G7 Y7 r# N: X# `家国同构,是儒学的另一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才有“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才有“齐家”和“治国”,才有君臣模拟父子,才有“国家”这一中国人最熟悉的固定表达。可是,家国同构成立吗?血缘组织的家,和政治组织的国,是类似的?还是有本质差异呢?
% v( @5 o# ^. R. w) A9 u
0 d; w" ^# {$ {+ G( T规模并不是家和国的根本区别——家和国的真正差异是: 在家,血缘和亲情,可以成为一种抵抗父权专制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是天然的,内置的,也是足够强大的,遂使父权成为有限专制。在国,始终没有一种内在机制、也没有一种外在力量抗衡皇权,遂使皇权成为无限专制。' Y: L/ n6 w9 ], q8 k+ u
' [$ l6 D( }. i$ d9 p% w& a& o( {- f8 ?
在“家”,父亲大权在握,也没有一种外在机制和力量对抗父权,但是,父权并没有膨胀到“绝对专制”,也没有嚣张到对家庭成员生杀予夺。为什么?因为,血缘和亲情,是一种内置的、足以抗衡蛮横专断的父权的最有效的“温柔一刀”。不管父亲多么冷血,对自己的儿子大开杀戒,是绝无仅有的。
+ Z# t( ^* ~" d0 j$ }  X( `9 C7 F4 `5 `/ Z' [4 ?2 b4 }. l
先看一例。
* m2 O8 R3 ?* ~2 z7 Y
# X, H6 @1 I* c1 U) h8 ]) S% _《红楼梦》里,宝玉看见贾政,像老鼠见了猫,曹雪芹这么写,是对“家长制”恨之入骨。实际上,贾政只打过宝玉一次,就这一次,还因为下手重了,后悔个没完。打了宝玉之后,贾政表现如下:: V/ L: b# e0 R$ W, U5 y

6 f# z3 G+ e1 c# b“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便,也只得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儿啊肉啊哭个没完……,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 Q- h, H$ N& N. [, [/ V  x- E0 Y: D7 X* h6 @* L& K! C
这是小说,或许不当真。再看一个真的,体会一下。
3 N0 E; d( F, r, m' Z
* E4 _0 b- Z; Q0 b. M+ A% `李斯,中国第一任丞相,曾在秦始皇和二世手下工作。暴秦世所公认,可不都是商鞅、秦始皇和秦二世干的,李斯的贡献也是大大的。这么一位“黑手党”,面对自己的儿子,也是“柔肠寸断”。( b! ?+ v  E! Y* F' }
* g7 }& K  ]5 R" E
李斯,被赵高所害,判了死刑。行刑当天,他的二儿子,和李斯一起押赴刑场。父子相见,李斯说:“我多想,再和你一起,牵着黄毛猎狗,到家乡上蔡东门外的野地里,逮兔子。可那样的日子还会再有吗?”. q' W: v6 k# W; A5 V/ ^9 b
' K% l$ `+ ]9 O- M% n! M0 i
说完,父子俩一起痛哭。可见,苛政和暴行都是对外人的,对自家儿女下不了手。原因很简单,“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人。这意味着,“父子”之间不平等、不对称的权力结构,总是可以被血浓于水的人情所消解,父权总会被父子之间的人伦所软化。最坏的家庭专制,也不过是“有情和有限专制”,绝不会堕落到“无情和无限专制”的深渊。9 a; x6 A* B3 c1 a

. i/ z; [/ {8 E家如此,国若何?如上所述,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设计的结果。不同的人、不同的学说,对此有完全不同的设计。儒家的设计,很直观,也很简单。简言之,是以“小家”比“大家”,意在将家庭成员之间,基于血缘的亲情,扩展到所有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起一个“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国家。
2 Z  i3 h2 b9 P  g  U) {8 @
9 X8 K* k' m! X, u, g9 t谁来当国家的“家长”呢?君主。在儒家的政治结构中,君主至高无上,和太阳一样,君临天下。大权揽于一身,万事决于一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在已有的体制框架内,都不可能挑战皇帝的权威。要是皇上圣明,大臣和人民的日子,尚可得过且过;要是遇到一个混账王八蛋,人民,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 z+ [3 c. k* z* P* U* w
& J4 G: ]6 P' E6 _* F“小家”中,对抗父权的血缘和亲情,还有用吗?早已荡然无存。这就是说,“小家”是一种自治的社会单元,内生性的血缘关系,足以对抗高高在上的父权;儿子可能怕老子,但决不会怕得要死。反倒是,儿子可以“以死要挟”。在儿子的“死亡威胁”面前,再冷酷的父亲,也都瓦解了。贾政打了宝玉之后的忏悔,可以为证。1 t9 Q) a/ a; B% S- B0 s: l# E

! W) f. M+ J6 ?) h“以死相谏”,对皇帝,有用吗?没用。也不是完全没用,但,那是小概率。一个国家,不能指望小概率“改恶从善”,果如此,总有一天要“Game over”。这是“大家”和“小家”之根本差异。“大家”当中,缺乏一种内生的、制约和对抗皇权的机制。中国历史上,忠臣辈出,前仆后继。中国人常以此为骄傲,说,中国人有气节。窃以为,以死来表现气节,就像以死来证明女人的贞洁一样,可笑可悲。忠臣众多,只能证明,皇帝无德;还能证明,没有大臣能管得了皇帝。还能证明,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设想,是多么幼稚可笑。: h$ }: s/ J# N7 l/ ?$ m

% g7 Q" \, [' i2 j家国同构不成立的话,“修齐治平”,还怎么继续啊?这么大的漏洞,竟然没人看出来。林肯说:“你可能在某一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部分人,但你永远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林肯认为不可能的,儒学做到了。儒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欺骗了所有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是有特色的。这一特色,就是没有批判能力。. ^! m* n  y9 `- }, y& S# h$ h
6 Q% M! T+ m) [( w
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
- \8 A4 f! w( h$ A: z- L2 a$ m; H  h( Z1 E
北京,家中$ a6 b  q- z; E, {2 r
9 G- E; n6 i+ ~% N# `' |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u/8399/ ... thash.v325k7VG.dpuf
鲜花(1115)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24 1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文章,非常好的论点
鲜花(1283) 鸡蛋(2)
发表于 2015-12-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赞一下!但剖析深度广度都远远不够。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24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很肤浅,漏洞百出;文采、逻辑都不好
鲜花(1022) 鸡蛋(4)
发表于 2015-12-25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看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26 0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打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才得以使封建社会代代相传,孔孟之道就是奴才哲学。
鲜花(137) 鸡蛋(4)
发表于 2015-12-26 0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想呢么多干嘛,人生就这么短,由着自己性子来吧,想干嘛就干嘛,为啥要做个城府思想深刻的人呢
鲜花(5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2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zjp 发表于 2015-12-26 02:59
# K  o/ r- e$ T( e好文。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打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才得以使封建社会代代相传,孔孟之道就是奴才哲学。
$ g: q  A) M7 A8 e  [
这个吧,不是中国独有,全世界在古代都是这么个哲学吧,主要是中国在几次变革中因为各种阴差阳错思想没机会变过来,就这样了。500百年前日本,英国应该都是教你当奴才吧,还没有正统的广泛性的教人民独立思维的教育。
鲜花(37)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2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ureola 于 2015-12-26 22:17 编辑 + c9 H9 |( t/ k5 v
. L# s, V7 S; v" y
这么觉得正好相反,中国人不缺批判能力,如反右运动后,能力在内心,也不敢有精神,不敢说,谁说谁倒霉呀。也可能是,总不敢说,总没精神,能力最后也丧失了。最后大都成犬儒,犬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6 21:35 , Processed in 0.14793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