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永安0 c( u5 K% h3 u0 T$ J0 O9 O
# u3 R! {# ^2 j3 e, d最近有人托黄河边传给我一篇文章,上面写着“请转寄给姚X安”。这篇名为“温哥华失落中产阶级:半辈子抵不住中国土豪一晚”的长文,表达出作者对所谓“中国土豪”投资移民推高本地楼价,以及本地中产比不上中国富豪财富的不满。
2 w" ]4 Q1 p# c# T2 z. ?作者说,他的老板虽然年入20万、开奥迪跑车,却买不起温西的房子……他和公司的同事都支持保守党政府的“一刀切”。 8 `( G. J" Q( B6 z2 U) Y
以下是我给这位仁兄的回复:
; |; ^6 S+ w5 {, r/ C" N感谢您的鸿文分享您的心声。温哥华的房屋问题的确严重,也是我一直关注的议题。但是,我们能否把这个问题归咎于投资移民,又或是移民(投资移民只占整体移民总数的小部分)身上呢?+ b0 p3 p4 ]: |7 L# ?* N7 @
在星期六的电台热线节目,有听众把本地的交通挤塞问题、物价高涨、海鲜价格昂贵都归咎于投资移民。
! R9 o+ E+ f! a* p! s
. W- ]3 S% U- O0 K _& {- F. p8 N两个月前,太阳报的专栏作家问我究竟会否支持政府向海外买家征收额外税收。我表示支持,因为政府可以收多些税,但我不认为15%的海外买家税可以解决问题。 $ n$ j+ d5 }; a& {' [5 p q0 t* b9 K: X
我所提议的方法是政府采用新加玻及从前香港的大型公共房屋建造模式,让中、低收入家庭可以居有其屋。而在大城市建造公共房屋比政府花钱搭桥建公路更加环保,更能实际帮助市民。 8 b& k; Y. g: i; }4 \- w
4 Z4 v: }. T- U, @6 E& u+ i0 b温哥华的房屋问题有很多因素,自八十年代大量移民迁入是其一(中国移民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的,而富有的中国移民则是过去几年的事),但另一大因素是联邦和省政府取消公共房屋建造的拨款。
9 H3 R# {4 U5 y5 v! W+ U |
7 @# u" L0 T0 O. Z Q/ M* ?联邦政府是在九十年代开始取消公共房屋拨款,保守党掌政后继续该政策。在卑诗省,九十年代新民主党政府在联邦取消公营房屋拨款后仍独力支撑,但到了2001年自由党上台后,连省里的拨款也被取消。直到近年省府才恢复一点经费。但是,二十年公共房屋停建所造成的问题是明显的。
' g3 P1 d0 a# L
1 J6 ^/ S+ p" y. k, u; A大家有没有想过,改善通到威士拿滑雪场海天公路工程所耗费的钱可以建造5,000间公共房屋,为卑诗体育馆更换豪华天花板的钱亦可以建二千多间?Port Mann新曼港桥的建造费用更可以建造15,000间! info.51.ca
! e% u9 h8 ^, s0 Y1 p4 r! G8 P* P无论是房屋又或是交通问题,责任是在政府而非投资移民(广大选民也有责任,因为政府是由大家选出来的)。5 d( ^" e$ D! L2 E( ^# n
% k) R8 s8 T7 u! c
政府要解决高房价的问题有很多方法,除了税收、土地开发、建公屋、甚至可以不准外国人购买房屋,又或推出针对炒买房屋的政策…… 4 s0 i# n+ i7 ^' ~& M- Q- r8 u
* b' ^% W- {2 p+ x取消投资移民并不足以解决高房价的问题,下一步是否要停止吸收移民呢?
" P r4 y0 K6 ^# g0 m
. m) t* { X* c# b# Z( Y% ]) P就正如太阳报的专栏作家Pete McMartin的文章所分析,公众不满投资移民主因在种族歧视和仇富心理。 - 多伦多 51 网 / b* S0 B; {2 g# z% y7 i
其实,类似的舆论在九十年代的英文媒体比今天更盛,这些批评包括:炒高房价、砍掉大树、建造怪兽屋、无礼、开名车却不守规则、不说英语、大声说话、随地吐痰、钱来得不干净(当年有英文媒体的记者曾跟我说,他们认为那些香港移民之所以那么富有,因为钱都是犯法或贩毒赚的!)等等。
% G/ Z& b9 M1 P! s' Z从前批评香港人的,跟今日批评大陆移民的都差不多。当年我曾努力为香港移民讲话,今日我也会为大陆移民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