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汉加2 s" J H, t7 \# P% n
! |" [6 C* f# @" v/ w一提起登陆加拿大的华裔投资移民,现在脑海里往往首先会闪现这个群体的土豪形象:飙豪车时不守交规没礼貌、炒高房价却少报税、住豪宅领牛奶金等低收入福利;公共场所行为粗鲁、赌场一掷千金可捐10元给社区慈善也不愿意、消耗政府资源入读ESL却成了东家长西家短社交平台,几年下来英文没见丝毫进步;游手好闲出入球场、无所事事打猎胡乱射杀。可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大温的投资移民群体是否有被媒体、既得利益者妖魔化的成分-------比如2013年春,大温某著名西人房地产公司用自身员工假扮大陆小留学生,上CTV(城市电视)营造中国华裔富豪哄抢楼盘的购房势头。媒体通过迎合仇富心理比表述吃苦耐劳更能抓住部分民众的眼球。
; u9 o, Z( {8 \4 {2 p1 l& @; L! t. T( z- U V) K
应该承认,华裔投资移民中的大部份刚刚登陆加拿大时,的确是英文水平不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定位。但大多数定居本地的投资移民并不愿意每天坐吃山空。他们勤奋劳作,想积极融入社区.,在市场上摸打滚爬,最终创办企业,雇请员工,为本地创造了不少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有些人转型进入新的领域。留在本地的投资移民喜欢加拿大生活的简单,与家人时刻在一起的温馨,有时间关注儿女的成长,也欣赏本地政府管理人员的廉政清明。比如说,到公司抽验货品的加拿大食品署的官员连公司的咖啡都不会喝上一口,想用金钱贿赂ICBC的考官那是刑罪。- ~7 O- _7 h2 U$ f( X. T* \+ |
6 s9 w6 e- a6 j& T# F& b
笔者遇到过投移开着奔驰车,凌晨12:00 am还在餐馆卫生间,做清洁工埋头刷马桶;在加油站、大统华打工收银;开着宝马X5替报社送报纸;尽管先生从大陆会寄来生活费,但过去身为大学老师的投资移民太太并不想脱节于社会,以致缺乏了生存能力。实在找不到工,只能偷偷跑去中餐馆洗碗,每天奋斗于水气和剥蒜头中;还有来自山东的亿万身价的房产开发商,每周挨家挨户在小区里行走送社区报,风雨无阻。他乐观地对笔者说,送报既锻炼身体,又能了解社区,英文不好的他还不用开口。可能在加拿大每月新挣到的这点钱(有些社区送报员,每月报酬70),比起在国内过往积累的财富,数目很小。但这是积极融入社会的一种存在感。1 k" A/ Z! H/ s: t, i& B
# Y9 _6 i# E: J! d9 w2 G某风味面馆的老板娘是上海过来的投资移民,登陆后不久就在列治文开了家小餐馆。每天餐馆雇请的大厨、企抬要休息,会轮岗,可她自己做到了七天无休、全年无休、中午也不休息,盯在前台,一刻不停地端盘或忙店里的其他劳作。为了让女儿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才移民加拿大。她笑称自己忙惯了,来本地后并不需要履行任何商业解除条件,但闲赋在家觉得总不是个事;
' D' v6 U* }9 g% r3 d4 q2 i6 h ~/ ?' V
某来自广东的投资移民登陆后通过送外卖、做小贩、当搬运工等尝试,提高了自己的英文,熟悉本地的法律法规,逐步摸清本地市场,起早贪黑,10年下来,开创了自己的床垫王国;
7 p9 p! C' Z4 a. ? b3 t
" {; B8 Z, y# l' m- s" a) t有位投资移民每天早上7:00出发,拉着一货车食品,一家家去超市敲门推销,遇到当天货没销完,从大温开车到Chilliwack来回耗油,夏季晚上就索性睡在货车上;第二天,揉揉眼继续推销。刚开始销售时,不懂英文、不懂粤语,昔日中国的大老板在本地深受歧视,有些超市的理货员冷言冷语嘲笑中国食品的安全,这些气,他都在心头默默忍下了。他先用5年时间,把中国的食品供应到加拿大的各家大小超市,再用5年时间,把加拿大的农副土特产品销往中国。现在列治文拥有货仓,聘请多名员工和销售人员;在中国外高桥报税区建立起了出口平台、物流平台,可以提供加拿大大产品延伸服务,深加工;- x+ ~2 n& [9 e j5 o5 R
* g c+ D5 r" @6 v: i. b5 b/ ?: W
华裔投资移民在加拿大吃苦耐劳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 m+ C) K+ f2 H6 G3 K- R
' B, v: k* q: D4 p3 b中国于2012年超越英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在这令人欣喜的贸易数字的背后,活跃着一群加拿大华裔商人。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积极开拓,不辞劳苦、精明肯干,把中国的人脉关系和加拿大的资源结合在一起,为加拿大各类产品,特别是农副土特产品卖力吆喝。
4 f# A: D+ B3 N$ ?, |. N0 @# _$ y; R2 C( X$ {
加拿大95%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投资移民需要有点时间,融入和了解这个社会,储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加拿大想要吃蛋也要先养鸡,不积硅步,何以致千里。为了加拿大的长远利益,需要给投资移民多点包容和帮助,比如BC省政府资助的亚洲进出口之门的帮助就很重要。毕竟大多数投资移民,不是贪官污吏,如高山之流,贪污了中国的民脂民膏,才逃来加拿大。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通过勤劳致富,埋头苦干,用健康打拼换来的金钱。如果加拿大有很好的营商环境,能看得到未来的前途,为何还要别妻离子,独自返回亚洲打拼,赚来的钱再寄回加拿大维持家庭?中国的商人群体并不全是只为追求金钱的冷血动物。
% [5 j# ]+ \* D
: j# O& {6 i, k0 z$ O
0 J8 O+ _( M9 ?! t& B ~; g- H. C J w9 c/ I& e
人,常常习惯把最光鲜的一面展示给公众看。有些中国往昔的堂堂大老板,在温哥华洗地毯,做搬运工、装修工为生,他们羞于宣传;你或许只看到投移太太生活悠闲去上ESL,无从知晓她晚上悄悄去餐馆打工时的艰辛与和丈夫长期分离后的危机感;从传统文化思维,也因为英文表述能力有限,华裔投资移民比其他人更习惯和各级政府合作,选择忍为上,觉得花时间抗议还不如低调努力奋斗。加国政府不能因为有小部分投资移民钻了政策空子的不良行为,而把更多投资移民想在本地创业、投资的艰辛劳作一笔抹杀掉。* U4 s1 \: S5 @8 P7 |) N* w
4 C4 ?) W+ z$ F% | D: F
南非曼德拉有句名言:“这世界没有人能独立成功”。在现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全球竞争的环境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通过把自己封闭起来,在缺乏了足够的包容心的前提下,发展迅速。6 L# _; R: ^2 n5 o/ U s( h
5 U& }8 p1 A( h! P) _希望加国社会能开辟对话空间,让彼此可以坦诚地交流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冷静而客观地表述现实,构建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倾听内心的苦闷,传递温暖及关心,倡导真相与包容,而不是粗鲁的、简单的“一刀切”。投资移民通过融入加拿大社区,也会逐步明白到,仁慈、品德、奉献和信念比金钱更赢得世人的尊重。既然已经选择移民来到加拿大,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尽力,为我们美丽的国家,加拿大的明天变得更美好而努力。 |
鲜花鸡蛋zyhzh118 在2014-2-25 19:4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