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6|回复: 7

我是如何解读JD POWER的可靠性评测的——和TINYSKY探讨

[复制链接]
鲜花(48) 鸡蛋(0)
发表于 2012-2-24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TINYSKY的原帖在这里:http://www.edmontonchina.cn/foru ... &extra=page%3D10 L6 c+ T5 g7 @: {7 c- V" H/ V
& r+ q4 D' }5 h( F% U6 I4 `
汽车是个大行业。如同IT行业,因为有了众多的生产商,生产着功能类似的产品,市场随时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怎样了解和评判各种产品,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自己逐一使用来实现的。所以,市场消费者需要有个信息来源提供对各种产品的各个方面的对比和评价,理论上说,这个信息来源应该是中立客观的,才有说服力和公信力。在可靠性方面,CONSUMER REPORT 和JD POWER是北美两家比较大也是比较有声望的机构,对汽车产品做了很多年的评测。
) B) d/ S& K3 b# k* s# u2 ~; J+ B% x2 {" n% f. w) i' {. w/ n
我认为衡量一个评测的准确性主要要看几个方面,一是描述方法,二是统计方法,三是倾向性。, |7 F/ G" F" b( v
& d. L$ _% R$ x5 h" K: D
汽车是一一个复杂系统,从功能上包括了动力,舒适,安全,行驶,车身,控制,电子等不同的系统,从结构上 有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各个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都有不同,比如同样是故障,发动机缸垫渗漏和正时皮带断裂造成的后果是天差地别的。所以单纯的描述故障总数量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车辆真正的可靠性,很多的缸垫渗漏这样的故障并不妨碍汽车的正常功能,只有一次的刹车失效却可能车毁人亡。所以对故障的细分和分别统计才能更准确的描述可靠性。JD对故障的细分包括了综合,动力系,车身内饰,功能附件,实际上对各个子系统的权重就做了分化,动力系的权重比功能附件的权重就高的多。我比较喜欢的是CONSUMER REPOET的描述方法,比JD分得更细一些,让读者能更详细的了解不同子系统的可靠性。即使如此,作为大型的评测,也不可能对故障进行特别详细的分类,这就使得这些评测在一定程度上把严重性不同的故障放在一起统计和比较,从方法上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V+ x' I. i' _1 {  M  k' S

. V9 |" \4 I& w4 v可靠性评测的数据获得本身是一个统计学的问题,也就是通过一定数量的采样来体现真实的数据。统计过程本身是会有各种误差的,除非采样率非常大并且采样过程是平均和随机的。采样率和样本选择是对统计准确性影响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我觉得这也是评测机构能够对评测有所控制的地方,或者说,是实现倾向性的地方。通过对采样的控制,肯定能影响最终的结果。比如,A和B车型发动机故障都有20例,A车型车窗故障20例,B车没有车窗故障,这样如果不把车窗故障纳入采样,A和B车型的故障率只相同的,如果把车窗故障纳入采样,A车的故障率就是B车的两倍。而这种对结果的影响完全是人为可控的。另一个例子是 ,我曾经有过一辆号称北美最不可靠的NEON, 的确小毛病特多,能亮的报警灯恨不得都亮了,可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却的确不错,20000公里不换机油,从来不真出毛病。至少针对我这辆NEON来说,不可靠的都是不重要的部位。在JD或CR的评测里,是不是把各种故障的权重也考虑进去了,是不是真的做到的用最公平客观的采样模型来准确的复现实际情况,复现精度如何,我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尽量提供了分类统计的数据,所以这就使得我认为他们评测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 e4 |3 z! b" U
. }. x3 d: C' b) l( g& c* RJD也好,CR也好,虽然号称要做中立和独立的评测,但是自负盈亏的机构,身在江湖,哪能由己啊,都是要吃饭赚银子养家糊口不是,做这行总得和各个生产商合作啊,理论上说,有了生产商和销售渠道的合作,才能更有效的得到数据,同时独立测评机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评测结果给葛根制造商提供咨询服务,让制造商更好的理解竞争环境。而现实是,不同的制造商肯定持不同的态度,有的合作有的不合作,有的接受评测机构的咨询,有的就不接受不让丫赚钱。你说这样的现实能不影响评测的倾向性?当然,评测的核心价值就是中立和客观,所以这样的倾向性肯定是隐性的,作用也只能是在一定限度之内,太离谱了消费群体都看的出来了评测自己就先完蛋了。
) ]) e5 U5 W# I% B& M; M+ k0 K0 a7 C0 t6 P7 `* f
所以我对这些评测的态度是,在大的角度上信任他们的结果,在细的角度上保持怀疑态度。比如说,多年来的评测里,日本的丰田本田死八路的可靠性都是不错的,我认为不管他们的性能如何,可靠性肯定还是很好的,从实际经验来看,2000年左右的这几个品牌的车的确小毛病少,很可靠。再比如说,BUICK在多年的评测里几乎一直的美系车里可靠性最好的,可靠性水平和两田不相上下,从我作为BUICK一直一来的用户的经验来看,我有过的几辆BUICK车的确都比较可靠,基本上没出过什么毛病。( R& W: c4 \5 N# z& g
我相信在汽车行业里,我对评测的态度是和相当多的人相同的:就是大体相信,细分存疑。! N2 j. U: L  T3 e/ b( R

1 Y4 G& t( T  Q" A% F, F5 r. Y以上观点,和TINYSKY兄探讨。
鲜花(7) 鸡蛋(1)
发表于 2012-2-24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算命一样,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某些机构不会愚蠢到指鹿为马, 但的确做过一些把白马刷成斑马的事情。
鲜花(7) 鸡蛋(1)
发表于 2012-2-2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某年的cr把honda rigeline油耗评作3星(15l/100km), 而chevorlet sliverado 1500油耗是2星(13km/100km) . 不禁让人质疑这油耗更高代表评分更高么? 4 s+ d% _4 v$ d! v9 c- s7 v
  Z2 m, U1 o% }6 U. F4 A
补充内容 (2012-2-24 11:02):
6 Y8 n2 W, A1 [高分?3 R& v7 n* ^7 l1 O

) K0 f, j& W% q  ~2 R补充内容 (2012-2-24 11:04):
& ?2 h: n" W7 F: f4 t1 r) o, V一年前jd把kia soul和hyudai genesis评作高可靠性车型,而这两款车当时上市也就一年多。为何别的车要经过3-4年的连续跟踪才能的得出可靠性结论,而且这些新车马上就能得到
鲜花(7) 鸡蛋(1)
发表于 2012-2-2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本帖最后由 shark27 于 2012-2-24 11:19 编辑
( ~% {( e" [. w. k- }
% q' h4 r8 x; [) g2010年丰田油门踏板风波最严重的时候,jd在年底的年度新车推介上,还是把全线的丰田相关车型的安全性评作4星半,他们的说法是:因为丰田已经作了召回,所以他们相信丰田已经解决了相关的问题。3个月后,丰田才在剪裁地毯,加金属垫片之后,推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切短油门踏板,升级控制程序,加入bod系统。9 `: Y* Y' P9 l: i
+ o0 B% N" ]& s( \- X. w3 z
在丰田自己都没谱,还一头雾水的时候,jd就已经开始提前吆喝,实在耐人寻味。而与此同时,丰田的销售量已经跌入历史最低接近半年
大型搬家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2-2-2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个楼问一下楼主修车行啥时候开门啊?坐等换lower ball joint呢。。。
鲜花(4) 鸡蛋(4)
发表于 2012-2-24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nysky 于 2012-2-24 16:34 编辑 : J$ b* L: u. T7 q0 c3 Q4 d( s
" ^) z3 d  c! u4 d. ^/ i0 ~, q
先谢谢版主特意开一个贴来回应我的帖子,我基本上同意你的观点,但我的观点还是,任何报告和调查都存在误差,误差的衡量是需要其它相关的报告和调查来验证,而不是随便几个人跑出来说说就算。如果任何人有类似的报告,调查,网站,数据等等,我都欢迎讨论。最后,我想说的观点都在我原贴,我也会把我帖子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地翻译并发布在twitter和linkedin,我也想看看老外或者其它国家的人是怎么看这报告和我那帖子的,也想看看是某些人对我有偏见还是我对某些人有偏见。6 _- @; y, `. P2 l! T' ^2 F+ s

0 n" h* ]1 a% t( h* Z; e谢谢大哥,用心良苦了。我说的也说完了,
鲜花(7) 鸡蛋(1)
发表于 2012-2-24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我倒是很想领教一些小天的翻译功底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2-2-2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赚积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30 19:49 , Processed in 0.1660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