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27|回复: 3

[爱城新闻] 亚省三口命案最新动态:哥特文化和黑暗艺术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6-4-28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CBC
9 m* ?1 i6 {% Z1 d* ~
' a( `1 _+ C% j) Z0 w3 M& s$ X% C4 G# u周三警方已经证实,早先报道的十岁被害男孩实际只有八岁。两名凶手,12岁的小女孩与23岁的男子是男女朋友关系。
! o6 \' h  j( z* o6 `/ w1 e( I2 B. ]/ t/ d2 O& X* }2 `
目前尸检程序还没有完成。警方称不会将死因公布于众。(这么神秘,未非真象传闻中那样有妖术?)
1 L0 q% `/ E" X- A# L, Q/ ]6 b
: L$ y9 c; L5 L$ @0 n* u现在亚省三口命案使一个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哥特文化。但哥特文化的追随者称:哥特文化不代表暴力。
9 h) B/ S. Q6 Y; G) p: z. O, T. w# s
. W, x: K0 B& ^. ?+ V- F& o) T( j有报道称三口命案的被告12岁女孩与哥特文化及哥特网站有接触。(早先我就预言这个女孩是魔鬼的化身。没有正常人会这么残忍的。)
' N9 U0 o0 s1 Q0 g) x9 j1 ~5 I. o7 d: t4 R( U. r, m$ W" u& p
Meaghan Allen(哥特文化的追随者),20岁,她说自从谋杀案发生后,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人向她投来不友善的目光。“我们发现大多人对哥特文化有偏见。”其实,她说,哥特文化涉及音乐,服装,魔法及恶魔学。(听上去是挺碜得慌。); ?8 w! o+ [- V/ t6 `% C- x4 V

0 ]( j, l5 i6 L$ E: t“我们只是向人们宣传哥特音乐和时尚。并没有告诉别人去杀害人。这只是自己的选择。”
3 f% ?- B& k5 q) ^- S8 }& t4 N8 b8 X, H$ B" `
Elaine Foster,她研究哥特文化有20年的时间了,说现在哥特文化成了众矢之的。
. v4 k! O8 J8 P) d( I) g8 |, S
4 a  s1 @8 n3 b+ x她承认哥特文化有其黑暗的一面,但这不足以激发人们的暴力倾向。% L/ r& ~7 e/ H: m% J

# d( u$ Z: X4 f6 C+ Q# k“喜爱哥特文化并不代表会去伤害别人,去谋杀或偷东西什么的。”( k1 s, }: T0 C. n& Q7 \# a- ^

3 r% d- u' V2 i; TFoster说人们如此关注哥特文化在这场谋杀中的作用,不如多去关心一下,为什么一个只有12岁的小女孩会与一个23岁的男子交朋友,沉迷于成人网站。(是呀。真是不可理解,只有12岁。)* f2 F. S! G6 D3 Y2 E

* z2 h: c- j' F7 }' _( C
! G1 u, n9 o- a+ }, r相关材料:7 b" {: d6 @& z$ q) q2 b) Q

8 k3 ~8 n) Q% {. @5 |2 ~哥特音乐与哥特文化
2 H0 H9 L$ g- }6 m' v# @. T2 {/ I9 ~: E( s
  g* x4 A; Y$ G5 x2 {' A  p$ X
「歌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早先指涉的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 u0 T: W8 R6 x6 Q3 q3 x. a

  _5 k# C3 O; ^) z. A$ e  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的「歌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窖挖掘出来。同时,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本,因为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被归类于「歌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蓝托城堡> (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孚(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 [abc]( z! I0 v# j% L8 q  N4 |- G
* @6 l7 l7 u  d% `2 r- s
  这些作品戮力於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女/男)身陷於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个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关系,古怪地纠缠於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於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
$ A; e# O2 D2 b% j) I+ _! M7 f6 E, v2 x+ i% v; E
   象徵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如安.莱丝(Anne Rice)的《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 H3 N* I* I* T6 Q5 a
; u/ o! }2 ]" d/ X3 @
  有趣的是,歌特文化这样的现象除了在小说的纸页上展开,也在20世纪的后半期侵入非主流音乐的大花园,成为另类音乐中极为殊异的一个支脉。
& w* Q/ m% o; p% ~& Q$ j$ C, C7 ^7 f9 A% X2 G
  熟悉新音乐历史脉络的话,就会知道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后,一些乐团分别顶著「後朋克」(Post Punk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 Music)或「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逐渐混融成日後的歌特摇滚乐派。
+ I2 \& w0 Z! U. I9 E) H9 b8 v% [- q2 J$ ^, n: y, V
  早期的代表如【苏克西与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巴浩丝】(Bauhaus)、【享受分裂】(Joy Division)等等乐团。它们的特色是沈郁厌世的情调、冰冷刺骨的音符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穿插著对於传统音乐的反制。
9 i& x) c$ q" w5 w: p6 e, |7 i! {' P7 e2 v9 Y, z/ \/ n
  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处理著生命与爱欲的荒凉,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锋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西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或者【巴浩丝】的主唱墨非(Peter Murphy)把自己打扮成美艳的双性吸血鬼。8 H) i" ^5 `# X' r' q+ f3 ^

. g: e# }5 J* ^0 ?$ I3 i/ o  除了性别的颠覆与反转,歌特摇滚乐的强烈质素还表现於对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慈悲的姊妹】(The Sisters of Mercy),是几个爱好中古世纪风格的男子对於音乐意识型态的展现。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爱尔德里奇(Andrew Eldritch)一语说穿歌特摇滚乐团的宗教立场。$ ]0 c/ S" r% B% Q. m) ]( E, O# W

: a" e; N+ }9 @$ w  死亡和痛苦是哥特音乐和黑暗艺术所表达的永恒主题,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它们迷人而真实的原因。人们总把哥特音乐和黑暗艺术当作令人毛骨悚然和颓废的魔鬼,到处加以限制并彻底将它们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在现代的都市生活里,人们总是在回避人性中真实的一面。面对膨胀的欲望和生活压力,人们总是习惯于用那些充满浮华生活和缠绵爱情的***精来麻醉自己。然而哥特音乐和黑暗艺术给了我们一种去触及人性中真实的一面的方法。对生与死的理解和对自我与外界的反省构成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为什么要回避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4-28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翻译的,挺不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4-28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一些知识,好帖子!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Benjamin 于 2006-4-28 18:35 发表
+ X9 l- ~7 E- N- d是不是翻译的,挺不错!
- F" ^  S. d1 N2 m9 [" M* k

" M" |5 k0 d' s3 M新闻是翻译的,相关材料是网上找的。
) i! |8 {; o' c( y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19 08:00 , Processed in 0.11573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