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1)  鸡蛋( 0)
|
借2011兔年央视春晚征联之机趁热打铁、搜肠刮肚、翻来覆去,终于把自己1997年秋天创作的杭州六和塔66言长联修改定稿,颇感欣慰。当时创作背景是,杭州六和塔文管所登报向全球为六和钟声及六和碑亭征联。此副对联当时是针对六和钟声写的,其实当时我还有一副66言长联是针对六和碑亭(也是按上联由一到万、下联由万到一的格式)写的。因原稿不可再得,加上后面那副略显逊色,也就不再深究了(只记得上联末尾是:百塔御碑、千古风流、万能天子)。现在这副修改后的对联,不再只是针对六和钟声了,而是针对六和塔本身。现在回想起来,给六和钟声撰上一副66言长联的确是小题大作、给人感觉庙小和尚大。言归正传,长联尊容及简要注解如下:4 h& W6 R2 |) V2 a& k0 D9 s: i2 ^
) ?8 i$ }& M ~6 ~3 Y7 N一衣带水、两翼临空,此地有三山俯瞰、四海翻腾,更兼五谷飘香、六声远漾;应邀七女如凡、八仙过海,共涨我九州瑞气、十里莲花;何必伤怀:百寿人生、千古悲欢、万家离合
0 s4 @, X: [% O# K J" h+ v) ?7 G- W8 h
万马奔程、千帆竞第,今朝逢百姓齐谋、十年规划,纷向九天揽胜、八极悠游;遥想七雄争霸、六代封疆,休言他五岳豪情、四时美景;不由翘首:三分岛岭、两潭日月、一碧拥偎
8 f) H& ]6 D! n6 s% p" S8 \$ C: d& P! ]6 U3 h
一衣带水:描写六和塔临水而建,亦指钱塘江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感觉只有衣带那么宽,同时隐喻目前台陆两岸关系。
% E7 ~+ [9 l0 \) Z两翼临空:形容六和塔高出左右两侧,因六和塔的侧檐不是很凸出,所以用“临”不用“凌”。
( \, w, ^; @% n6 |3 x9 D1 Q* b此地有三山俯瞰、四海翻腾:指六和塔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而钱塘江大潮则把四海的浪都带过来了。5 ^) n5 U# e) g+ `2 K
更兼五谷飘香、六声远漾:描写杭州(鱼)米之乡,六声是六和钟声简写。) `+ q& i1 ~; Z5 |0 U5 @( m
应邀七女如凡、八仙过海:邀请各路神仙源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可与天堂媲美。8 U2 ]1 s9 r0 {
共涨我九州瑞气:“涨”源于水漫金山,《白蛇传》传说。 h& ~% A* y! j/ m t5 [- q$ L3 L
十里莲花:源于北宋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指杭州西湖荷花。
9 c- R' @* B8 I7 h: l( h; j- x4 u千古悲欢:虽然没有特指,但可联想到北宋林升《题临安邸》。
0 J8 j- e* P. Q: b3 O万马奔程、千帆竞第:用比喻手法描写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 z+ d% p" ~; r: g
十年规划:2011-2020之间的十年规划,其实也不一定要特指。
" b) z5 T1 F* D纷向九天揽胜、八极悠游:一进一出,描写改革开放,国人与世界的交流姿态。
+ v2 f5 N- F9 K+ E遥想七雄争霸、六代封疆:战国七雄;元许有壬《齐天乐》:笑六代封疆,一毫无展。
9 ]% P2 c, c# V& I& E- R三分岛岭:台湾岛分为北中南三段,以台北、台中、台南为标志。
) ?* m1 I, B4 w两潭日月:日潭、月潭,并嵌“日月潭”。
# q* c# e' M2 x+ x一碧拥偎:由“璧”改“碧”,“璧”原指分隔日潭和月潭的珠子屿,但意象太窄。“碧”则可泛指潭中水、潭周围的山、甚至台湾岛及四周的海,如此“拥”、“偎”两立。而且“两、一”句隐含某种政治意义,象“一国两制”之类。
$ `+ b7 q4 o: ~( [3 E" F总评:上联针对六和塔写周边环境并有感而发;下联放眼全国谈古论今并展望未来。从起首“一衣带水”到结句“一碧拥偎”,首尾呼应、并有展望未来之意,表达也很含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