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093
" l* y8 X; o+ e- x# _8 `" j$ T1 P1 p( ~9 D2 |6 j6 k: O) s: K
分手已经一年多了,想起来仍有些惋惜,那段逝去的爱,让我们都承受了太多的不得已。分手後的一年,独立的生活让我成长很多,进步很多。
1 [6 ` S! N W' w- c2 `+ v' W: X$ ]: \0 x/ m
我们的缘分开始於学院的专业英语课上。那时大学仅仅开始三个月。也就是说,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大学生活,就走到了一起。2 |" M+ F: H) G% ~5 M5 y
* W {5 r f, l: a" Z, U i3 q1 R# k他那时是年级上的风云人物,重大活动一定有他出现。加上杰出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他颇得老师、同学的喜爱。他在课上的表现,也总能证明他的优秀与成熟。不得不承认,那时的我,对他始终有著小小的崇拜感──或许这也为我们关系的不平等,埋下了伏笔。
$ S3 R* F |. o5 }, }3 T" h) ^9 A7 L! O2 }1 D9 N0 c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聊起了家庭。我和父母的融洽关系,让他羡慕不已。从那开始,他总是不时地通过短信、电话或者QQ,聊起他的家。慢慢地,话题变得越来越丰富。
: R$ Z: n) S P& n- K4 K( J$ {. @0 z% M
於是,像所有的校园情侣一样,从这样简单的沟通开始,到一起自习、吃饭,最後到了表白。我完全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因为他的优秀吸引著我,也因为刚离家上大学的我,喜欢有人关心和陪伴。
8 I% l. ]2 P$ R8 v2 U
' Z+ W, K/ V( F+ P9 R6 b3 P开始的日子总是快乐而单纯。除了寒假短暂的别离,我们几乎形影不离。课馀,我们牵著手走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寒假分别前,我们徜徉於王府井大街(北京一条繁华热闹的大街),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於无形,彷佛只有彼此;春天来的时候,我们逛遍了北京的著名景点,拍下无数的照片;五一假期,他一边备战托福,一边来来回回照顾发高烧的我;世界杯的时候,我们在後海看了第一场球赛,骄傲得站在桥边,被素不相识的摄影爱好者拍了很多照片;军训的时候,他帮我洗碗,我帮他洗衣服。看到检查纪律的辅导员老师走过,也只是调皮地笑一下,依旧在树荫下,一起一坐就是一个中午。' g6 l3 A+ e: K+ ]
' H; W( }/ Y; ?; o0 U$ v分手
7 ^! v- _- p- L1 D/ F+ w- N3 ?0 ^: {' k8 W, K5 K
快乐的日子,总是要很大的代价才能换得∶他渐渐淡出学院的学生会,荒弃了班里的事务;我推托各种社会活动,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我们都觉得,只要有彼此,这个世界就足够美好了。* S: D! T* W. D+ z
3 j' {' v' S- l4 q4 R. r) h$ x
大二的时候,他申请香港大学交流失败,学生会竞选也意外落败。他在现实世界中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我却站在他身边不知所措──向来都是他照顾我、爱护我的,我真的不知道这时能为他做什麽。我一直以为,重回两个人的世界,是给他安慰的最佳方式,却忘了眼前的男生有著鸿鹄之志。在一连串的打击之後,他要的是暂且放下儿女私情,奋起直追。- ^4 z$ [6 j( [% v) E; X# l
# @* m& K: r& R0 z我本应该给他鼓励,给他时间去奋斗。但那时的我,却已经忘了怎样爱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他的日子,让我觉得很不安心∶我不会一个人给校园卡转帐,我不会一个人坐地铁,我不习惯一个人吃饭,我不习惯一个人自习。於是那年夏天,只剩下大片的空白、忧伤┅┅
/ O5 l! Y, p Q- f" x; g6 H0 U# t- x9 E: W8 L$ U }
这样的感觉,强化著我的不安定感。终於一个雨夜,在经历了争吵之後,他第一次说出了分手。我负气地流著眼泪转身要走,他却紧紧地抱著我,同样流著眼泪──他舍不得我。他甚至为了脱口而出的“分手”,淋著雨跪在全是雨水的地上,只是为了道歉、挽留我。我相信了他说的一辈子会照顾我,於是复合。
; a$ R# I8 a$ M! U5 P' ]% ^- K; K* r. H
# Y5 s! _' K% G8 i. M$ I+ F好景不长。一周年纪念那天,我们甚至没有见面,终於在寒假分手。
7 _. D* o6 G1 G4 q' X6 X8 o- M% x' i+ v" r) v( E9 g
站起# ^/ S5 ]( ?3 T n
, ]: d* l$ x" i( k/ y2 H
分手之後,恐惧甚至盖过了伤心。我从来没有一个人过过大学生活,我真正的大学生活,竟然是这样从大二下学期才开始。我不知道怎样从火车站回学校,仍然寄希望於他来接我;我不知道怎样坐地铁,一到地铁站总是害怕到处问路;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在食堂吃过饭,总觉得没人陪伴是一件耻辱的事;我常常忘了我的各种密码,迫不得已的时候还要问他┅┅
0 e/ A5 B1 q4 O+ Q; z2 E2 J; J3 ^. r* I) C. W2 o' w0 q
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残疾人,别人可以轻轻松松搞定的事,我却费了全身的力气。我一边碰壁,一边学习。我害怕只有一个人的世界。
5 G2 z1 {3 u5 M5 J8 y( V5 @- O8 O& u& M4 l+ L& k; a
我常常悲观地想像自己的未来会多麽凄惨,也常常後悔当初没有多爱自己一点──回想过去的一年半,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完善自己、调整自己,我却把所有的爱和时间给了他,丝毫没有想到多爱自己一点,多完善自己一点。所以,在分手之後,我才会如此的狼狈──没有一个有归属感的社团,没有任何引以为傲的成就,没有骄人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活动。只有一个残缺、受伤的自己,蜷缩在小小的角落,看著别人的世界是那麽的精彩。" K L+ `. W( z8 F w: m- q
* B1 H4 ?, i- _% `* g+ J5 Z* p! F好在还有那些我不常联系却对我不离不弃的朋友──X在香港大学当交换学生,听到我分手的消息,不断地给我发邮件,问我的状况,鼓励我;N一有各种活动就拉上我,生怕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孤单;Y随时随地地听我倾诉,为我提供信心和力量,帮助我振作。
7 [4 Q; n' Q# R
# r8 ]" t: `9 { O$ q# e! r那段时间,真的可怕得令人窒息。但有朋友的关心和他的帮助,我还是挺了过来。我可能是那种越挫越勇的人,在每一次经历挫折之後,总会更顽强地站立起来。虽然没有了他,但是我仍然凭著自己的努力,骄傲地度过了那个学期,甚至成了院里为数不多、在大二璁假就找到实习的人,GPA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 z' V6 U( [2 [& e
+ c( e: ~" D* X/ [( W& S5 P0 ]回顾5 H8 O* B, I% T% @, C, Y" I
, r/ {: o$ J8 j( R
回首这段感情,回首我所经历的这样刻骨铭心的成长,我发现,我们的爱是有“原因的爱”。我爱他是因为他的优秀,因为我喜欢有人陪伴的感觉。所以,造成我在他面前自卑,同时也造成了我的不安定感。一旦这段感情需要一个适当的距离,和平等的相待後,我就不能适应。6 D- k( ]) ?, [& n B0 E6 C
4 `' z2 `, o3 w0 X8 T
我也没有调适好自己 。“生活教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恋爱的诀窍∶ “秘诀是你成为合适的人,不仅仅是找到合适的人!”我没有积极地调整自己,只是试图让他来配合我、爱我,我却完全忘了爱自己。3 Q0 C, I, V6 L( d* p
: I+ C0 h- m2 }
现在的我是独立的。我拼命让馀下的两年半充实一些。我对自己努力获得的一切,感到很满意。我开始明白老师所说的 “True Love Waits(真爱等待)”。对啊,真爱需要等待,我等待“对的人”出现──我爱他,将不是因为他的任何条件。我盼望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见一个合适的人,我会再爱一次!# n8 s" M* W1 m0 d
! i8 V& `% L$ A% \. W+ i. T在遇到这样美好的感情前,我能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努力完善自己。
! v4 ~0 p) X- ]. J7 a: i5 I2 `4 ~; [5 [
就在几天前,远在英国的他,打电话问我最近好不好。我骄傲地告诉他∶我很好,一个人奋斗很踏实,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他告诉我,他对这样自信的我很放心,不再那麽内疚。
, o: n: {- E7 s4 x% Y/ j5 v8 _1 ? ?: g$ j+ t
现在我懂了,爱情关乎两个人的感情,更关乎两个人的成长。
- Q6 o3 E; D& ^! M; \, Y
& W8 }# o7 V* _5 @我很感谢这段经历,感谢他让我成长。尽管这段感情让我痛苦过、沮丧过,但我坚强地挺立过来了。也感谢他在分手後始终关心我,帮我适应新的生活。和别的分手的男女朋友不同,我们分手後依旧是朋友──毕竟我们是最了解对方的人,当我们迷失的时候,有人可以提建议、可以倾听。
3 l6 o% b! [7 p7 y" X+ l% { m/ m) z! z
* W- u5 u- n& n6 l* N5 }老师的分析∶2 J4 b" L9 F% N+ V
! b- T5 Q N)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渴望爱,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尝到爱的甘甜和美好。现实中,甚至事与愿违。从我们所处的社会与文化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我们的恋爱文化中缺乏友谊的空间,二是我们的恋爱实践中有太多的盲目性。3 t3 T& ]& U; S: f4 M d
- D3 M/ }+ L- E; m0 e$ I% s* A
缺憾
1 J5 _) X0 w4 ], v$ S7 j' v, S& a# P' l
以希拉里的恋爱经历为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偶然相识於课堂上,很快就发展成为情侣关系。这使得他们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友谊阶段作前奏和铺垫。
/ X- Q( P, j1 B' R3 [0 n+ d
6 }2 q9 _' m" N0 v5 z V. `而且他们很快脱离各自所属的群体,进入相对封闭的二人世界。这不仅导致希拉里缺少自我成长的空间,也使其男友与所属群体脱节、竞选失手及学业失利,并最终导致二人分手。
0 r+ b7 E3 W$ U9 w, @0 f1 C4 x8 l% Y: u0 E7 q3 x
在这段关系上,缺乏友谊作为二人发展情感关系的起点,也缺乏友谊作为二人感情发展的人际空间,从而窒息了可能拥有的美好未来。7 A. p2 g* U* ^( i" W* r4 S+ B
; \; i6 J7 E" e) U
在希拉里的感情经历中,恋爱的盲目性也显而易见。这表现在当她的自我还没有发展成熟,她就跳入爱情关系。这不仅影响到自身成长,还最终断送了美好的感情。" p8 u, g) O6 m! ~* h
8 F# L$ v r6 A" x1 n% l& X, ^另外,希拉里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我们没有看到任何长辈,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或者其他社会角色,给予其有关恋爱的指导与协助。这体现出针对恋爱问题,人们缺乏必要的学习与教导。在恋爱方面,我们渴望得最多,但是我们学习得最少;我们投入生命去恋爱,但是却没有投入时间去学习如何爱。6 M$ Y8 _# q9 b
5 f o7 I" l; c) R- N3 g6 F: ?
没有人告诉她,爱情需要成熟的自我来担当;没有人告诉她,爱情需要有所附丽。如此,分手的结局在所难免,如同鲁迅笔下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只是,今日的女性有了更多的心理独立与经济独立。但这些,无法弥补情感创伤对人一生的影响。
: x, [' O ]$ K. t/ }
7 U& x! b6 W& I福地
, f& m, i" a3 h" s. g' l1 @6 s# {: C Q9 b3 a6 T
可以说,希拉里的恋爱经历并非偶然,也非她个人独有,而是有著深刻的现实社会与历史文化原因,也有相当的普遍性。如果我们不从社会与文化角度寻找出路,这种结局将在很多人身上不断重演。
' l- v$ ]3 I ?) Z9 w( n$ j: Z; d$ a1 U& ~7 i! Z
传统上,我们以为婚恋是无师自通的事。我们的父母羞於在这方面教育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在这方面教育孩子;我们中学的启蒙只限於生理卫生课程;我们的大学不屑於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认为不够学术);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出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机构,提供有关婚恋的培训、辅导与谘询┅┅年轻人婚恋知识的空白可想而知。
9 z4 c. }9 N% R% q! V+ _4 {$ ~' [
此外,政府的独生子女政策,父母们对早恋的恐惧,加上学校里的应试教育与竞争,这些都阻挠了年轻一代成长中发展健康异性友谊的机会,导致恋爱也无法健康成长。6 {6 W% S- o! X% i$ [
' s: v8 w$ U N" Q- g为此,我们需要询问,哪里有合适的友谊环境,可以为不仅是青年男女,而是所有年龄的男女,提供健康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恋爱不是从偶然开始,不是先恋爱、後相知,而是从友谊开始,从相知再到相恋?哪里有健康的友谊环境,可以使恋爱之人不至於陷入封闭的二人世界,而失去与他人的连接?哪里又可以为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环境,而不是如学校一样只提供与人生脱节的知识?哪里可以有成熟的父辈,可以为新一代提供恋爱与婚姻的教导?哪里有关於爱情与友谊的书籍与资料,可供人学习和参考?0 R2 `1 m7 j; h) `
5 _2 r! ?- l2 w, A- n在我们以往所熟悉的家庭和学校里,显然没有看到这一切;在我们以往所交往的人群里,显然没有听到这一切。然而,在我们所不熟悉的教会里,却可以找到这一切;在我们不曾交往过的信仰者口中,可以听到这一切。) L5 f0 b9 z8 N1 ?- g3 G4 S8 |
. f$ q# D4 S( L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可以带著疑问去试试看。% J+ [8 H1 h( ?9 v5 E
2 E7 c, Z# n9 z/ i! {, D8 ?9 R( \
随著改革开放的进程,基督信仰在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正在悄然复苏和兴旺。我们比以往更容易在身边接触到信仰者,比以往更容易在书店里和网络上发现指导婚恋的基督教书籍,比以往更容易找到基督徒的聚会。
9 \4 M5 s. f8 K, e/ ~( ]4 s- d
3 z: K% ?/ k5 p" `6 Q: S# T; a走近他们,你会发现,从讲道到唱诗,从聚会到小组学习,都在给人学习爱的机会和实践爱的机会,而且包括更为广阔和更为博大的爱。有心避免分手结局的人,有心学习爱的人,那里是不负你所望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