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2|回复: 5

大洪水的故事 (1) (ZT)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2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1872年的某一天,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 在清理一块从中东带回泥板文书残片时, 从那古老的契形文字中, 辨认出一段有关洪水神话的记载, 这个神话同《百怖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极为相似。 这个发现令这位学者欣喜若狂。 据说由于他无法表达喜悦的心情, 竟然脱光了衣服, 围绕着工作台狂奔, 边跑边喊: “我是读到这出自几千年前的文字的第一个人!” : z2 ?! ~  P; f- ^# I" h8 S& B7 Z  ]

1 C" s' _2 w% Z. ]) O史密斯是个很有天赋的年青人, 出生于维多丽亚时代的一个劳动阶级家庭中。 在那个年代, 一个劳工阶层的孩子接受正规教育, 并出人头地的机会十分渺茫。 14岁时史密斯进入了一家印刷作坊当学徒, 学习为银行刻制本票。 而在业余时间,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亚述人的文化和历史。 他阅读了当时能够得到的关于亚述文化的所有文献和书籍。 他是如此的专注, 甚至于白天为养家糊口在印刷作坊刻制银行本票的午饭间隙时间, 也前往博物馆学习对公众开放的那些从中东最新带回的楔形文字泥板。 4 f( I8 d. O' k; {/ o1 E- G

# O: _0 F0 S7 |+ ^+ V史密斯对契形泥板的知识很快就超过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并因此而被介绍给了当时英国亚述学研究的权威, 巴比伦契形文字的破译者亨利.罗林森(Henry Rawlinson)爵士作助手。 史密斯的第一个发现是确定了以色列王Jehu 向亚述王撒尔马尼萨三世(Shalmaneser III 859 BC-824 BC)进贡的日期。 在亨利爵士的推荐下, 史密斯于1867 年被任命为博物馆亚述文化考古部门的助理, 还参加了《西亚契形泥板研究》三, 四卷的出版准备工作。 除了上述发现, 史密斯还确定了公元前763年五月(犹太历九月)日食, 以及埃兰人在公元前2280年入侵巴比伦的确切日期。8 j( c8 [, _% x+ A) ]& m' w

* l4 W; Y  V6 \* x: O* c! V; K2 m同年十二月三日,史密斯在伦敦圣经考古学会上宣布他的发现。 史密斯所发现的这部作品是今天被称为《吉尔伽美什》的巴比伦史诗中的最后一章, 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 史密斯因此发现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
. g3 b) W. T9 w, s( z8 G: }. w( X
# U; C0 j9 }- j2 ]2 d% M: F$ `史密斯的论文发表后, 在英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因为巴比伦版本大洪水的故事, 同《百怖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实在是太相似了,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而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创作于公元前2000多年, 比《百怖经》成书早一千余年。 史密斯的发现意谓着被教徒称为“上帝的神谕”的《百怖经》, 不过是改头换面抄袭来的神话故事。
3 o# Q: A8 E8 C# N: H: v  G: t' _! Q  M  t! o
对基督教历史上残害科学家, 疯狂压制科学, 残害异己的血腥历史及其邪恶本质略知一二的人,都会为史密斯的命运担忧。 比如公元415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基督暴徒在主教 Cyrillus 的挑动下,在复活节前几天袭击美丽的著名女哲学家 Hypatia,将其活活撕碎。暴徒抬着她的尸体碎片在亚历山大城游街示众,然后在一个叫作 Kynaron 的地方把她和她的书一齐烧掉。黑暗的中世纪, 被基督教会残酷迫害的科学家的名字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伽利略, 布鲁诺, 塞尔维特……7 K) A3 f( B6 V. s/ E. `

$ m2 G& T- Y& b$ l一如既往,神学家和虔诚的宗教信徒对史密斯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攻击。幸运的是十九世纪的英国, 教会已经失去了世俗的权利。 除了对科学家进行疯狂的人身攻击, 对他们的科学研究乱加指责外, 教会也只能在步步后退中眼睁睁地看着科学日新月异, 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发现新的规律, 科学更加深入人心, 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对宇宙的看法。5 C1 P9 r# V3 X9 z( ~

5 }8 i( L7 q4 R6 ]史密斯所读到的故事, 是史诗中的一片泥板,如果能找出其他的泥板, 则将是对教会的决定性胜利。 翌年一月, 通过“每日电讯报”编辑埃得温.阿诺的安排, 由报社出资安排史密斯前往尼尼微(今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底哥里斯河对岸)。 主要目的是发掘有关大洪水故事中缺失的其他契形泥板, 反击基督教会的疯狂攻击。 史密斯凭着对亚述文化的丰富知识, 以及对尼尼微考古遗址的熟悉, 大体判断出大洪水故事泥板残片的方位, 居然很快就找到了洪水神话的另外残片。 这次考察, 不但发现了有关大洪水的其他契形泥板碎片, 还发现了不少有关巴比伦王国的继承和延续的珍贵资料。至此教会除了强词夺理, 胡搅蛮缠外, 再说不出任何道理了。 从此, 人们发现《百怖经》原本不是什么天书, 不过是一本人间的神话故事, 而且是一本抄袭而来的故事集。
5 u! {  c* M9 Q
% q5 B6 L2 R2 E: y8 L  a1874年, 史密斯再度离开英国前往尼尼微考察。 这次是由博物馆资助。 考察的部分成果发表在1875 年出版的《亚述的发现》中。 那一年的其余时间, 史密斯的时间主要花在破译整理同《百怖经》中“创世纪”有关的契形泥板上, 研究成果发表在“迦勒底的创世纪”一书中(1880年出版, 由Archibald Sayce作为共同作者)。0 y* g( b8 ^3 w" U8 Y- d; `3 l
/ ?% z6 z+ i+ p3 m3 u; k
1876年三月, 不列颠博物馆再次派遣史密斯前往发掘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残片。 史密斯在离阿来坡(Aleppo, 今叙利亚北部城市)约六十英里的叫以歧基(Ikisji)的小镇感染了疾痢而病倒。
, h' J' |% s. k7 ~+ K- q% J' |7 _* k! S( m* |$ ^$ w; n
他于同年八月十九日在阿来坡逝世, 年仅三十六岁。 留下了妻子和七个孩子, 每年由女王发给150 英镑的抚惜金。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洪水的故事(2)' U' u8 p1 V" W7 u
# m4 \4 ~/ m: `- m
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大洪水神话与《百怖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不但整体情节完全一致, 甚至许多细节上也极为相似, 而记载远比《百怖经》要早。 最早的苏美尔泥板成书于乌尔三世王朝期间的2100 至2000 BC间(也有人认为早至前2600 年)。 最早的阿卡德人版本则成书于2000到1700年年间。 现代最常用的标准阿卡德人版本则创作于1300 BC。挪亚的故事则首见于公元前5 世纪, 犹太人被虏往巴比伦之后。 因此挪亚方舟的故事抄袭前者无可怀疑。 现在就先来比较一下两河文明中几个主要大洪水故事版本的异同。 * S$ X! H: D* e+ _

" Y. @- H/ h, E/ o/ b4 _苏美尔神话--吉尤苏得拉
# `& A* K" t/ F+ d* k最早的大洪水神话故事中的残片, 是用苏美尔语写作的, 约成书于前2600年。 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 吉尤苏得拉在苏美尔语中意思是长生。 吉尤苏得拉的故事是从一片契形泥板的苏美尔语中读出, 于1914年由阿诺。庞贝尔(Arno Poebel)发表。 神话的第一部分描写了人类和动物的创造, 中间有一段缺少的泥板, 而后不知为什么, 众神决定要发下大洪水来消灭人类。 掌管地下水源的神恩基(Enki)预先警告了吉尤苏得拉制造一条大船(…缺失)。 随后故事开始形容洪水。 倾盆大雨下了七天, 大船在水面上颠簸。 太阳出来了, 吉尤苏得拉打开窗口, 匍匐在地, 向神献上了一头牛和一头羊, 故事结尾时, 大雨过后吉尤苏得拉敬拜天神安(An)以及众神之神恩尼尔(Enlil), 后者赋予他永生并赐他前往Dilmun居住。 4 f' `- q. X: G* k
/ y' C* G* N, O
阿卡德人神话--阿拉哈西斯
; J. @0 w) D2 d阿拉哈西斯(Atrahasis)神话故事中,风之神与众神之王恩尼尔觉得人类太吵闹,于是放出洪水、干旱和瘟疫来消灭他们。水神恩基传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贮存谷物以及医药的知识,人类因此得以存活下来。恩尼尔相当生气,决定祕密召几位神来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灭绝人类,但是还是被恩基知道,并且事先安排乌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 搭船避难,日后便予乌特那庇什廷永生的能力,嘱其隐居深山。恩尼尔大怒,控告恩基妨碍他的计画,恩基则向他解释,为了必须的平衡,不应该完全灭绝无辜的人类,让剩下来的人类进行节育即可。但是,相对地,如果人类不信神祇而堕落,就可以任凭众神屠杀。: Q- i7 `$ A5 F0 Y( W. N7 Z$ H
/ W$ A6 B/ ?* r) m8 ?
巴比伦神话--吉尔伽美什
5 x$ P$ V: u5 w" ^, b) [! W" n7 l在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Epic of Gilgamesh)中, 乌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 是“久远是苏美尔城市” 述拉帕轲(Shuruppak) 英明的国王。 同他的妻子一起躲过了恩尼尔Enlil发下的大洪水。 乌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事前从水神安处(Ea, 苏美尔神话中的恩基)得知了恩尼尔(Enlil)的计划而建造了一条大船, 装栽了家人和各种动物。 当大洪水退去时, 大船停靠Nisir山顶。 他放出一只鸽子, 鸽子没有发现停靠的地方而飞回。 放出一只麻雀, 也同样找不到陆地而飞回来了。 但第三次放出的大乌鸦则没有飞回来。 于是乌特那庇什廷向神献上祭品。 将酒洒在Nisir山顶, 敬献给大神安(Ea)。 最后乌特那庇什廷(Utnapishtim)同他妻子得到了永生。 0 p3 k, q" ^) W

8 J# I/ x: K' ~  F0 I希伯来神话--挪亚方舟
6 r, _7 t& H3 B8 y$ r' w/ z耶和华造人后, 看到神的儿子同人的女儿结婚生子, 认为人类堕落。 就后悔造人在地上,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大雨下了四十天, 雨过天晴后, 挪亚方舟停在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过了四十天,挪亚开了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去。那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他又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但遍地上都是水,鸽子找不着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亚那里,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鸽子去,鸽子就不再回来了。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
6 _8 G) ]6 M/ N: Z2 n3 P  K$ x- B6 [# d$ @0 V  N/ L$ ?, z
比较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及《百怖经》中几个大洪水的故事, 可见尽管各个版本中细节上略有不同, 但整体故事的共同点却无可置疑。 相似之处有: 人类得罪了神;神想要灭绝人类; 英雄得到了(一个)神的青睐而预先被告知灾难将临; 造出了一条大船逃生; 用沥青填满船的缝隙; 倾盆大雨下了许多天;家人同各种动物得以幸免; 放出不同的鸟去试探水位; 大水过后向神奉献; 神闻到奉献中的香气而喜悦。
: f0 P6 k8 g5 g4 l8 O' C- [/ R! C" v$ B: F4 j# a9 B0 m
如同这个论坛上的基督徒能够找出种种匪夷所思的理由来证明耶荷华埃及杀婴, 迦南屠城慈爱公义: 什么那时埃及没有婴儿, 迦南人没出生的后裔也必然全都是罪犯等等。 教会是决不能承认《百怖经》抄袭苏美尔人的故事。 他们再次发挥了基督教无理搅三分的传统。 呕心沥血找出了一些所谓的不同之处: 人畜进入大船以后,《吉尔伽美什》中是乌特那庇什廷关上的门, 而《百怖经》中则是耶荷华关上了船门; 《吉尔伽美什》中, 雨下了六天, 而《百怖经》中四十天。《吉尔伽美什》中乌特那庇什廷的故事里大水淹没了屋顶, 《百怖经》中大雨淹到了山顶; 大水退去后, 乌特那庇什廷放出了一只鸽子, 一只麻雀荷一只乌鸦。 而挪亚放出了一只鸽子和一只大乌鸦。 教徒企图来证明这两个故事其实本来是完全不同的, 根本不存在抄袭云云。 他们这种拙劣的手段, 让人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个贪财的瞎子, 渡河时把一玫铜钱偷偷塞进梢公的棉被, 而后百般强调那玫铜钱是多么独特, 企图将棉被占为己有, 结局当然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那么基督徒是不是也在自取其辱而不自知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洪水的故事(3)
$ S$ X% @# \! L$ p* |' r5 C
' i2 q4 X; s! t+ d8 u0 |& l难道乌特那庇什廷同挪亚方舟的故事就没有什么不同吗? 其实两者也的确是有些不同处的。 在《吉尔伽美什》中, 天神恩尼尔是因为人类的吵闹声, 影响了他的休息而发大水毁灭人类,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凸现了大神恩尼尔暴虐无道。但还算能够自圆其说。《百怖经》中耶荷华毁灭人类的理由, 竟然是“看到神的儿子同人的女儿结婚生子, 认为人类堕落。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便后悔造人而决定毁灭人类。 《百怖经》中没有明确说明到底人类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些什么“恶”,阴晦地暗示,人类结婚生子,繁衍生育就是耶荷华眼中的恶。 这听起来总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这也会构成人类足以被毁灭的“恶”,那人类社会从一开始, 不就是这样生生不息的吗? 若不是这样, 又怎能有今天的你我呢? 如果今天耶荷华再来毁灭人类, 基督徒们会不会振臂欢呼, 高唱慈爱公义呢?  , G* M7 \- u* D

- a& J, Q% A1 Q8 n! k如前所述, 从情节上看乌特那庇什廷同挪亚方舟是完全同样的故事, 两者有明确的关联。 两者也的确有个很大的不同, 不在于情节和细节。 而是就是作者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 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作者站在人类的立场,对大神恩尼尔毁灭人类秉持了一种批判的态度。 苏美尔神话中有很多神,众神有不同意见,也会争论。 看到人类被洪水吞没的惨状, 诸神也后悔。即使是大神恩尼尔,最终也听从了水神安的劝告,默认了自己的轻率,赐予乌特那庇什廷永生。 最终人, 自然和神得到了和谐。  7 C5 A) ]/ _; i& N, N' q2 G. u

( P4 Q# L5 k2 v: a4 b而在《百怖经》中, 作者完全站在耶荷华的立场上, 耶荷华杀人有理, 人类罪该万死, 死了也要对耶荷华感恩戴德。 这里没有了众神, 只剩下了一个惟我独尊的耶荷华。这个“神” 见不得人类生生不息, 容不得人类幸福, 对创造人类后悔不已,而对毁灭人类, 却从不曾有半点悔意。同今天的基督徒一样,耶荷华是死也不会承认错误的。反正是杀你没商量!你想怎么样? 3 R8 ]3 s+ w0 q6 z3 k) N
& U8 u7 ^8 ?' H) E3 E
对大水的沉积层及其中陶器的碳十四测定, 显示公元前2900 年前后, 苏美尔人居住的两河流域, 的确曾发生过大洪水。 在巴比伦乌尔城那巨大的遗址中, 考古学家还在那里发现了大洪水的遗迹。更可能有过不只一次的大洪水。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大洪水的故事(4)
9 h8 p. T. j+ {9 J1 N! ]
1 Z1 i7 X& e0 e+ u1 b* P每当有人指出《百怖经》中大洪水的故事不过是抄袭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时, 基督徒就会利用世界上很多其他民族也有大洪水的神话故事这一事实来辩护。 什么“圣经故事(特指洪水传说)与古印度、古中国、甚至北美 Aztec 的传说都有不少相似之处”等等。基督徒的辩护常常含有双重含义, 首先是企图否认《百怖经》中的抄袭行为,然后则是希望据此证明发生过一场淹没了除地球上最高峰峰顶22.5英尺之外全世界的大洪水。 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大洪水故事是如何“相似”的? / \. S* \1 G( c- ]

( S0 N: q, l, P. X! C中国的洪水故事, 主要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壤以淹洪水, 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令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 a+ w( F# a2 v- `2 _( h$ b
% t+ Q) L% _1 c; H) P& F
, w. |9 i, o4 t& u晋代《搜神记》中有个“古巢老姥”的故事:古巢县, 有一天江水暴涨, 水退后在小河沟里留下一条上万斤的大鱼。 全县的人都来分吃鱼肉, 只有一个老姥没吃。 后来, 一个长者来对老姥说:“这条鱼是我的儿子, 不幸遭遇横祸, 只有你一人没吃他, 我要重重报答你。 如果你看见县城东门的石龟眼睛变红, 县城就会陷落下去。”于是老姥每天去东门看那石龟的眼睛。 有个小孩觉得奇怪, 问老姥, 老姥如实相告。 小孩欺骗她, 用颜料把石龟的眼睛涂红。 老姥见了, 急忙跑出城去。 路上遇到龙王儿子化装成的青衣童子带她登上高山后, 县城立即陷落下去, 成了一个大湖。
& H7 K; m- ~; p( u
6 b* T/ V# M1 L4 D1 D3 x9 ]0 y* `6 v2 `+ E( O$ b
这个石龟故事,在后来被附会成了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的民间故事, 又同伏羲女娲兄妹再造人类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 故事中伏羲女娲已经不怎么像是远古的英雄了, 反而到像是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兄妹。因为有恩于石龟, 得到石龟的帮助躲过了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看到人类将绝, 兄向妹求婚。 妹开始不同意, 但征求天意后, 终于兄妹结合, 使人类得以延续。 ( L- t* {/ {6 H9 C

1 |- E6 e$ r+ Y; q( |' |- e+ Z; ]! N: N: U# m) Q
印度的洪水神话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摩奴在水池中捉到一条鱼, 鱼对他说, 好好照料我, 我将保佑你, 一场将毁灭所以生灵的大洪水就要来历。 于是摩奴将鱼养在陶钵, 鱼长大后, 移入沟渠, 最后放入大海。 后来洪水果然爆发, 淹没一切生灵, 只有摩奴坐在舟中, 舟身则系在那条鱼身上, 摩奴得以幸免。 % B$ y% {2 R- F+ e' `- L

7 u* |$ `' h2 ~: f& W
: G; G* B5 q. u, f希腊神话的洪水故事是这样的:在青铜人类的时代,世界的主宰宙斯不断地听到这代人的恶行。 由于人类的罪恶, 众神决定发洪水灭绝人类。 只有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 事先得到普罗米修斯的警告, 造了一条小船而幸免于难。 在正义女神的神谕指示下, 他们蒙着头, 解开身上的衣服, 把大地母亲的骨骼――石头――扔向身后, 男人扔的石头成为南人, 女人扔的石头成为女人。  T5 u$ `& r1 h1 m  Y0 B* c
  i/ x# M8 ~5 G
8 G1 Z, I. z/ R/ Z& k; L
居住在墨西哥的土著AZTEC人的洪水故事是这样的: 第四时代时, 人们忽略了对神的祭拜,众神十分愤怒,雨神Tlaloc决定要毁灭人类。但他事先警告了一对敬虔的夫妻塔塔和讷娜洪水将临, 要他们从一段大木头中刻出一个独木舟, 并且带上两串玉米。 他们只能以玉米为生, 不可贪吃其他食物。 塔塔和讷娜夫妻登上独木舟, 躲过了大水。 当大水退去后, 他们登上陆地,意外找到一条鱼。当他们吃完大鱼后, 才想起了雨神Tlaloc的命令。 这时Tlaloc出现了, “你们就是这样报答我的吗?”,愤怒的Tlaloc把塔塔和讷娜夫妻变成了狗。 众神终于发现, 即使最敬虔的人, 也会违背神的意志。 于是毁灭了人类, 开始了第五时代, 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人类时代。
( a. J1 b. ^( s& q; @3 m+ q
; Q4 L. G& T8 N3 r咋看上去,世界上这么多民族都有大洪水的故事, 难道都是巧合不成? 这还不能证明曾经发生过淹没全球的大洪水吗?好吧,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些大洪水的故事。
' B. a- h7 `+ W$ t8 l) u' f' u# b
7 a& X6 f, v$ E, G6 @% s
( t* G: U) r1 E在上述这些所谓大洪水的故事中, 大禹治水的故事, 同苏美尔大洪水的故事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大禹治水表现了中国初民征服自然的过程, 表现了华夏民族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想想看, 如果大洪水淹没了除珠目郎马峰以外的全世界, 那大禹还治个什么水呢呢,堵也罢, 导也罢, 不全都是浪费时间吗?
9 r+ T# `; o, X9 h3 U* U9 h
5 |8 P8 N% U. X5 M1 x# `
; k7 a% v3 @+ v6 a( a而在那个伏羲女娲同石龟的故事中,有关石龟的部分完全是后人附会而成的民间故事, 不足采信。 而伏羲女娲兄妹结合再造人类的故事流传较广,年代也悠久。但伏羲女娲兄妹结合的故事中重点放在洪水后如何再造人类,不但细节上同苏美尔人的故事中没有任何共同点, 也完全没有表达出 “神”惩罚人类的思想。 3 \# X/ a; R5 l
& z- ^" f- A) `7 Z' d3 ?
2 S! m6 I6 G/ B1 c: b
印度的洪水故事,同中国的神话故事到是十分类似, 感恩图报,整体故事以及细节上都看不出同苏美尔的大洪水故事有多少“相似”。 同上帝也没什么关系。
+ Z! ~2 G2 W$ P9 a. q# r: q. ~: f+ t2 T8 z" ^- `! s

8 W: w% r4 b- u  y% W, q8 q& j/ v在所有这些故事中, 只有希腊的洪水故事同苏美尔的大洪水故事整体上看非常接近。 神惩罚人类, 有人事先得到消息而幸免, 再造人类。但如果考虑到上述希腊洪水神话最早出现在文字中, 已经是在公元前二世纪。而希腊文明(迈锡尼文明)的建立,以及其同两河文明小亚细亚地区文明的交流, 都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希腊的洪水故事, 很可能来自苏美尔的大洪水, 或者是希伯来旧约中挪亚的故事。 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甚至更早,生活在亚欧大陆的里海和黑海边的、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游牧民族,大规模的向南方进犯。其中一支比较膘悍的民族叫做阿卡亚人,他们毁掉了克里特文明,而建立了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一直持续到公元1100年前后,又有一支更为膘悍、同样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北方游牧民族——多利亚人,来到希腊半岛。他们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然后就出现了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西方人所说的“黑暗时代”。一直到公元前800年左右,在今天的希腊以及以希腊为中心的整个爱琴海甚至地中海地区,就出现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希腊城邦文明。而那个时候的希腊的概念,远远不止今天的希腊的范围,它是一个大希腊概念,不仅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而且还包括小亚西亚的一部分,希腊文明涵盖了整个地中海的北部地区。引用希腊的神话故事来为《百怖经》抄袭苏美尔人开脱, 实在是南辕北辙, 帮不上什么忙。
" Y( @" r/ r* l8 s# Z
5 N/ y3 |# u/ ^. p* t
. [1 E& K- i0 q北美AZTEC人的洪水故事, 同苏美尔人的大洪水也有些相似。比如说人类得罪了神, 神发下洪水毁灭人类, 有人为神所喜爱而躲过了灾难。 但两者在细节上却很不一致。
! U2 T  N' K4 X+ K' [$ J7 z2 o* @/ E5 \! P* v9 H
( h, N! P; Q: A6 Z( \
那么到底为什么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这大洪水的故事呢? % r& t- n5 T7 d, [3 M3 n& S
  N: `( B) q, a) m; Y- s
+ E/ E' S2 v  |  B
从游牧到农耕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 文明社会之初, 人类的知识水平低下,完全没有修建大规模的灌溉设施的工具和手段。 所以,唯一的选择是定居在大型河流流经的区域。 那里通常土地肥沃, 存在自然形成的灌溉网, 充足的水源, 保证了农业灌溉和人类, 牲畜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四大古文明都无一例外地依赖于一条“母亲河”的恩赐。 埃及的尼罗河, 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中国的长江黄河,古印度的印度河。 " h% \1 N& F. N0 d
- ]- U& Q  H$ J$ C
0 `) \* Q# G2 L6 C. l+ m
世界上许多古文明,都有大洪水的传说, 这不难理解。 洪水神话时代的初民, 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母亲河, 一方面慷慨地为他们提供鲜美的食品。 可转眼间又泛滥成灾, 夺去初民的财产, 食物以致于生命。 经厉过反复的浩劫, 必然在部落人们集体的心理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通过神话故事警示后人。 同时把那些人类无法驾驭, 不时显示出大自然雄伟力量的自然现象, 山川河流, 日月星辰加以神化而顶礼膜拜。先民无法理解自然灾害, 特别是洪水, 地震这样的大灾难。自然而然地把这些灾难归咎于神灵的发动。可是神灵又是不能错的, 所以神灵的惩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类做错了事情。 于是想方设法讨好神灵, 敬拜, 奉献。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 这本未可厚非, 毕竟这给了先民以安慰。 虽然人类也为这些安慰付出了自我贬低的代价。
1 H+ v( [9 r6 t! p* l
) w, N$ @7 |3 H9 A" o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故事中的那点类似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人类得罪了神灵,不过是因为初民不理解为什么有时温顺的大河,时而有突然那么可怕;神发下大洪水毁灭人类, 描写了洪水灾害;只有那些受神喜悦的人, 或者是有恩于神的人, 因为得到消息而幸免于难,再造人类, 不然讲故事的人怎么才能自圆其说呢? " U( r- E& q  i6 `& Y3 ^

9 b) @1 Q& ^9 Z6 C; t; G远古人类,生活的地域有限,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作为世界的中心, 或者是世界的全部。当洪水来临时,一些侥幸逃脱的人,很容易把一场局部的洪水描写成世界性的大灾难, 在文学作品中加以夸张就更不足为奇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而这些大洪水的传说, 也常常反映了当地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次或者数次大水灾。 但迄今为止,没有如何证据证明曾经发生过一场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苏美尔人经厉的大洪水, 大约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大禹治水发生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如果是同一个大水, 就是流到中国, 也用不了一千年吧。 稍稍想一想, 如果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洪水,淹没了除地球上8848米的最高峰峰顶22.5英尺之外的全世界,哪儿来的水,大水又退到哪儿去了?就是神来喝, 也得喝一阵子嘛。 在珠目郎马峰上, 乌鸦居然还能飞?
6 {; L; C8 a& g2 W% O7 b
+ N2 N, q! T( |( i% _7 l细心的读者, 可能还会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是个鼓吹地球上曾发生过一场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的基督教徒难于自圆其说而试图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古埃及文明中没有类似的大洪水神话故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比较埃及同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 o5 P( x. {! g6 ]$ C+ K$ ^6 C* H8 e

3 J2 i. g1 p( l! v$ U* H) M/ o4 X古人说, 一方水土一方人, 这话真是一点不假。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主要分布在两河靠近出海口的地区。 两河当然是指发源于西亚塔鲁斯山和扎格罗斯山的两条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过的地区。 两条河在巴格达附近几乎相遇, 随后再次分开, 到距波斯湾约八十公里处, 合二为一流入大海。 巴格达以南两河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是两河文明古文明的发祥地。 其南半部古称苏美尔, 北半部为阿卡德。 有时将两者和称为巴比伦, 巴格达地区以北为亚述。 8 Y3 Z6 g$ o; V

" o! n5 w  B1 j; n
: m7 p- v  x' U# y2 O7 F3 k+ D" z而两河的水源是土尔其东部的积雪。 从水源的头到两河流域的距离远远短于尼罗河。 加之两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虽然不大, 但也有近200mm。 在两河三角洲的北部地域, 河流蜿蜒曲折, 如果当年气候使源头积雪快速融化后, 则会在两河三角州北部的河谷地区造成强烈的泛滥, 整个河谷地区变成一片泽国。埃及的大沙漠干旱少雨, 尼罗河穿过沙漠后, 水势得到调整, 所以虽然尼罗河年年泛滥, 但很少有强烈的大泛滥。 更多的是一种有益的泛滥。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使之成为古代农民的乐园。每年七月, 尼罗河的水位逐渐升高而溢出河床, 流向河谷, 到九月泛滥时, 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水中。 河水去退后, 留下一层富含腐殖的淤泥。 这种淤泥是农作物的沃土。 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其上, 就可静等来年的收获。
3 `* i7 o& L  \/ V% P# l9 k
9 N- ]7 Q8 I; |8 [( i0 F0 c* ]0 E, p0 ]" ~) w- q  ^  K/ t
这种地理环境的差异, 决定了大洪水的故事,出现在苏美尔, 而不是埃及的神话故事中。 ( S. w! w0 q* s8 Q# H: P( Z
3 ^5 ~( g4 ~! i. m% U
在结束这段文章之前, 有必要反驳另一个似是而非的论点。“闪族人应该跟苏美尔人有过接触,那是不是一定非得是闪族人抄袭苏美尔人呢?可不可能是苏美尔人抄袭闪族人呢?苏美尔人是第一个拥有文字的民族,不一定是第一个拥有宗教或传说的民族 。”这段话咋听起来,好象有点道理, 古代民族的形成本身就是个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融合的过程中, 语言, 文字, 神话故事都会打上彼此的烙印。 但是如果了解到最早的苏美尔版本早在前2600年,阿卡德人统一两河流域, 大概是在前2350年。 更重要的是, 即使后来的阿卡德人, 亚述人版本的大洪水故事,也是发生在苏美尔人的居住地。 除此之外,阿卡德人同希伯来人的祖先到底有什么关系, 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 o+ [: e& o" }4 |0 k4 B$ G& i9 @  @8 U; `
尽管闪族人对巴比伦文明也有很大的贡献, 但这并无法否认苏美尔人是巴比伦文明的开创者,看不到有任何理由来推翻这个定论, 把两个民族真正融合之前的文化, 如首创大洪水故事的桂冠, 从苏美尔人头上拿走。 这就像近年韩国人千方百计把中国的文化传统, 统统归入韩国人的发明一般, 简直是无耻了。
& V4 A# g. T) T7 k4 x+ @+ w- s3 ~' x% z- l8 ]7 s; \
综上所述, 尽管大洪水的故事出现在许多民族的神话故事中, 但从整体故事到具体细节上都同苏美尔版本如出一辙的, 却只有希伯来版本, 而苏美尔版本比希伯来版本要早一千多年, 希伯来人有同巴比伦也着直接的接触。 所以说希伯来版本大洪水的故事, 抄袭自巴比伦文化是确切无疑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洪水的故事(5)0 C3 H: j) {5 K+ \2 d( J
2 I$ a4 }! f6 o1 P; W7 q2 ]
史诗《吉尔伽美什》
& Z9 }. T* Z* `  U5 v6 y; f1 L9 W% r7 z( x/ x9 R- _
大洪水的故事是史诗《吉尔伽美什》Gilgamesh Epic)中第十一块(最后一块)泥板上的故事。  史诗<吉尔伽美什>共有十二块泥板, 但因为最后一块泥板的内容, 风格, 语言等同前十一块泥板不同, 学者多认为第十二块泥板为后人所加, 认定第十一块泥板为最后一块。 本文内容主要依据标准版《吉尔伽美什》的英文译本。这部创作最早于四千年前的作品, 体现了苏美尔人, 亚述人对自然的认识, 对成功的追求, 对死亡的看法,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字里行间透出的从容和豁达, 四千年后读来, 依然能够发人深思, 启迪心智。 不知那些不吸食精神鸦片就无法生存的耶教徒, 看了后是否会有些羞耻心。 ' Y: e, R* {  u) }

0 j. p* L9 G3 K1 l, J2 }$ \& W& ]史诗《吉尔伽美什》围绕乌鲁克(Uruk)国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h)和他的朋友-野人恩奇都(Enkidu)之间的故事展开。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0 }5 u9 z2 j; v

; R( ?) f, }. K1 a! O3 y第一部分讲述了三分之二是神, 三分之一为人的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君主,吉尔伽美什的父亲是国王鲁伽班达(Lugalbanda), 母亲是处女苎荪(And Lady Wild Cow, Virgin Ninsun)。 他身材伟岸, 长相英俊, 并且孔武有力。 " L+ f3 X9 ~* M0 \1 d; ^

5 s: E7 e4 n' U“(吉尔伽美什)鲁伽班达妻子的孩子, 神的后代。
# r: Z/ K4 N2 K大自然力量的象征( q  M9 |. [& E- T1 j6 b* \
(吉尔伽美什)是苎荪的孩子, 那不曾触碰过男子的母牛之神。
5 a" w& s* {/ L% P# C4 v& i, g如此的纯洁, 如此的神圣, 从未被罪孽玷污。”/ e' L0 z! y5 F. |# t' V

  Y1 ~6 ~% a; o, b: K7 q- y5 a这段介绍吉尔伽美什的描写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原来处女生子的故事, 不是什么新鲜招数, 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用过了。 既然处女是无罪(SIN)的, 这是不是在说人类的罪孽(SIN)源出于性呢? 2 w, Y& K" D6 ^1 t
+ G. T# I& Y/ B3 L
吉尔伽美什行为粗鲁, 尤其是霸占了国民的初夜权。 人民怨声载道, 声达天庭。 诸神听了人民的抱怨。 决定由女神阿鲁鲁 (Aruru)来为吉尔伽美什制造一个对手恩奇都。4 Q/ F+ [- U- Q: p/ r  s" B% r5 G( t

: ^3 V* X$ H7 J! y8 o2 E& p$ ~看看女神阿鲁鲁是怎么造出恩奇都的:
) J5 I! p: e) ^, _0 ~# [, T, F! n. \& B  ~
她曲身弯腰, 揉搓挤捏
3 _0 L: h4 v' t2 |# {: R从泥土中诞生了恩奇都3 [" [3 W/ J% a& o
4 p+ M3 f. C) c, s) i) D. D
原来用泥土造人并不是耶荷华的发明。 其实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泥土造人的神话, 比如中国的女娲。 这本不难理解, 先民的生存, 同泥土息息相关, 每当春来大地时, 万物复苏, 新苗破土而出, 自然而然地相信大地孕育了一切生命, 人也不会例外了。 , g( f) d4 w  Q, g0 j3 {

$ F- b. Q2 J4 ^, X9 _& X) o3 Y( e3 l9 \: e: J5 x  r& Z: x
野人恩奇都出生后, 以森林为家, 与野兽为伍。吉尔伽美什为了使这个野人文明化, 派差神庙女儿莎母莎特(Shamshat), 前往恩奇都出没的森林, 去引诱恩奇都。 他们数天的交合,涤除了恩奇都身上的野性,他从而变成了文明之人。   m1 L: |$ S' ^; O' a7 m: v; m- t
& w2 U' m6 R# Z
这样的神话故事, 很可能是远古部落通婚的历史在神话中的折射。 有些类似中国的炎帝, 黄帝, 九黎等部落交往的故事。 笔者对苏美尔文明史, 没有什么研究, 不敢妄言。   B+ f$ V3 B; z

5 w' S* a6 X9 Z) {( K% H相比之下,《百怖经》中耶荷华赋予人灵性的方法要简便易行:“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只是不知道如果耶荷华先造出的是夏娃, 会不会也用上吉尔伽美什的办法呢? + j5 ^; e! F: K

4 r/ [- Q1 A# Q/ F. F9 `0 U$ V' ?野人恩奇都在同神庙女儿莎母莎特一同前往乌鲁克国的路上, 目睹了将要结婚的新娘被新郎送往乌鲁克城里, 让吉尔伽美什享用初夜权。恩奇都路见不平, 拍案而起, 赶往乌鲁克并与吉尔伽美什大战一场。 两人打得难分伯仲, 最后因英雄相惜而结为好友。 * O: ]8 c/ u! R) H$ Q9 u

6 l5 o6 t% S' V3 p7 d2 N. ~% B
) @2 O" H, m9 i( R3 u6 e第二部分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结成好友之后, 决心有所成就。 他们决定去挑战看守衫树林的七头怪兽蛤哇哇(Hawawa)。行前吉尔伽美什对恩奇都所说的话, 充满了英雄气概:! ?" V# n0 b8 I. r9 l( |

$ Z9 F: ?! t' c. @2 Q7 U# @% a人生短暂, 好男儿当建功立业
! E* a. m9 A: D7 C, P与我同行,鼓励我勇往直前) L; p7 ^0 A2 A; K* {/ [
人固有一死,但精神可以长存1 i, Y! K6 |) B6 u- I9 K6 V' f; {
即使我失败了,也曾勇斗凶猛的怪兽,虽败尤荣。 
; u2 E0 o, n# Z% Q7 q! e+ u, X( R如果我成功了,杀死那凶猛的怪兽,流芳千古。 0 z0 g9 T1 e* G. j* p4 U. J' F

( p- ?& h' R* {/ L( ~& x在太阳神沙马什(Shamash)帮助下,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杀死了七头怪兽蛤哇哇。 在他们回乌鲁克的路上,遇见了女神伊絲塔(Ishtar), 她为吉尔伽美什的魅力所倾倒向他求爱。 被拒绝后, 她因爱生恨,以死威胁其父神安努(Anu)派出会带来七年旱灾的天牛(Bull of heaven), 下凡为她复仇。结果天牛被两人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杀死。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回到乌鲁克成为众人拥戴的英雄。 : n3 @& q! p9 g

0 ^5 l, \4 A. ]
$ ?; x2 K! I8 _  r第三部分讲述了恩奇都梦见他因为杀死蛤哇哇和天牛被众神惩罚,病重而死。吉尔伽美什目睹好友死去, 万分悲痛。 也联想到自己终将离去受到触动。 他开始了艰难跋涉,去寻找先祖乌特那庇什廷 - 大洪水唯一生还者和永生者探索生死奥秘。他趁着黑夜翻过通向太阳的马什山,不顾半蝎人帕比尔萨格的阻拦,在用尽了120根船桨以后终于渡过死亡之海来到目的地。在死海边, 吉尔伽美什遇见了旅店的女老板郗杜丽(Siduri), 后者对吉尔伽美什说的一番话, 反映了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对生命的珍惜, 对死亡的豁达态度, 今天听来也不无道理。
9 o5 q3 X0 d% |. v- x7 Q9 w/ L
' a9 ^+ T2 w! v% u8 j0 ^您终将会离去, 但那天来临之前
$ q/ m, i) P" W+ ]  G5 t请尽情地唱歌, 跳舞吧,
7 j; R+ m6 ]: G. {; ^2 X享用美食, 畅饮啤酒, F$ k, E; e! b; P- S8 o  y
珍惜你的孩子, 你给予了他生命。 / n% O8 F9 `4 A
到达终点前,
+ g" ~+ F& T; q4 o. {选择你要的生活: w2 W3 T2 G( [/ o+ T
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o3 C  J% c; ^2 l. L3 S, S% o

2 z0 X4 U$ f! y4 X4 g/ R9 _历经艰辛, 吉尔伽美什终于见到了乌特那庇什廷。 后者给他讲述了大洪水的故事(略)。 告诉吉尔伽美什, 当年大洪水消退后, 当众神齐聚时, 天神恩尼尔看到还有人类幸存而勃然大怒。 水神安对恩尼尔说出的一段话, 足以让任何一个称颂屠城杀婴的基督徒感到羞耻, 如果他们还残存着一点人类的良心。
0 C) S* R+ S3 Q0 U  a+ M4 D- R
岂能因一人之过而灭绝人类? 2 p" j" B. u4 x  N! S3 L
惩罚本该与罪行相当
& m7 f: e& V! ?难道只因一个冒犯而株连全人类, 杀害那些无辜的人? 7 i, U6 b. |! y! v' i' i
" `( k. ~4 u9 \8 E; h9 ]
这段话掷地有声,体现了四千年前人类的朴素的道德观。 放之今日, 也不过时。 反观不少基督徒口口声声称颂神的道德要高于人的道德,百般为耶荷华屠城灭族辩解。 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滥杀无辜是任何体现了高于人类文明的道德。 连四千年前的苏美尔人都不如, 还大言不惭地谈道德。 看来在天堂利益的诱惑下, 良心是很容易被吃掉的。 6 q! L- s# ~% x' {
3 R  i* v: I+ X; P: s
基督徒总是宣称人类是无法理解“神”的旨义。 但我们理解华夏的神祗却不曾遇到任何困难, 我们也完全理解苏美尔人的神灵。 我们唯一不能理解的是那个号称全能全善, 却心胸狭窄, 嗜血杀生的耶荷华。 % |8 m8 X' H- ^( K& K( O
* d9 P8 y9 z. N# |+ M
恩尼尔听了水神安的一番话,承认了错误,他赐于乌特那庇什廷永生。乌特那庇什廷告诉吉尔伽美什, 如果要得到永生,需要等待众神再次聚会。 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吉尔伽美什能够7天7夜保持清醒, 不睡觉,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可惜吉尔伽美什没有成功,他沉睡了7天7夜, 错过了永生的机会。 0 A0 v/ k* S* s

8 C% P& ^; M3 f0 v# G- G# N乌特那庇什廷的妻子有感于吉尔伽美什历经千辛万苦,和他非凡的壮举,恳请乌特那庇什廷告诉吉尔伽美什海底永生草的秘密, 吃了永生草, 人类能够返老还童。吉尔伽美什将两块大石头拴在脚上, 沉入海底得到了永生草。在回国的路上, 当吉尔伽美什沐浴时, 他放下永生草。 一条蛇闻到了永生草的香气,将草偷吃了。吉尔伽美什功败垂成,人类从此彻底失去了永生的希望。% X6 M/ t$ z! g0 `

& ?+ P3 t- X4 U为什么是蛇偷吃了永生草, 而不是狐狸, 老虎, 或者猫头鹰呢? 远古的先民, 认识到人无法摆脱死神。 但他们观察到蛇能够定期蜕皮, 以为这里面是有返老还童的奥秘。 也许永生草被蛇吃了吧!
7 y# H* G( D. F7 ]3 d+ r0 v$ Y+ g3 f3 A/ f5 e" W2 o, z
一千多年后,这条永生的蛇遛进了伊甸园。 
! J; U! w. N8 t3 _
' }; _3 I( ?4 u3 k" o; X% L6 a7 i, G' s* `# }
结束语:2 _% u# @( Y- v0 W/ c4 h" m4 g
( L! O2 i6 B' j
十九世纪下半叶, 神学和地质学的斗争在那时正进入了一个胶着时期,神学以其惯有的霸道压制地质学对创世纪的质疑,而且似乎占了上风。他们宣称“地质学可以考察现在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无权对万物之初的情况作判断,”宣判了地质学在争论中不能与神学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所以相互之间的讨论不用再继续了。乔治。史密斯的发现证明《百怖经》创世纪的大洪水不过是从亚述人的传说中“借鉴”而来的,一下子反而把神学原来摆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打个粉碎。虽然乔治.史密斯的发现本身不是一个纯地质学的发现,但他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推翻了《百怖经》的所谓神的话的地位,所以使神学在和地质学的论争中一败涂地 。
: C8 U  |# U$ ?+ g: ~" [
, E5 Z. I6 _/ I" ^- c9 M, o乔治.史密斯的发现让人们看到那个上帝发下了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却不曾想冲垮了自己的圣殿, 这真是太讽刺了!
" Y  z( Y& i; d7 d
$ @  |) t+ c( T* F(完)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2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3 15:18 , Processed in 0.15419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