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慈善,生命中的莊嚴儀式
/ \ a& J8 o& w# q2 B8 [" x ——對話于丹* j0 u8 u# K2 X7 t6 a
●經濟的寒冬,有時恰恰意味著慈善的春暖。) L M* G% a6 J
●苦難讓我們的生命更諔t卑,而謙卑的心讓我們懂得感恩。1 p3 [7 h8 `, G2 d* N9 s A
●體會蒼涼需要溫暖,體會超级灌水艱辛需要依賴。2008年在“天府之國”發生了一場物理空間的震蕩,如今又從華爾街帶來了一場金融風暴,這兩件事情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足以反省:人們真的可以妄自尊大嗎?僅僅依靠金錢和物質真的能夠保障我們的安全和富庶嗎?我們難道不需要依賴他人或者為他人做點什麼嗎?
0 u' M' r' R# t i! X5 ` ——以上這些于丹之語,迸發于她與《解放週末》的獨家對話之中。( F+ p) W% i) o, p* @
一見面,于丹就笑著說:“《解放週末》是我經常想起的。”
) m/ |# R, N$ R8 Z. S 幾天前,于丹出席上海一項慈善活動的間隙,約《解放週末》再次聊聊。
# U3 {7 d- E2 y$ |' ?: a; O, D 這回聊的是慈善。
$ t M) j) q) q( e* w* H6 H1 S2 H- q6 o4 N 在2008這個年度裏,因為苦難和輝煌而有了一個共同的結果,就是完成了公民意識的喚醒
5 A: q3 R" U9 {* c 解放週末:從媒體上的報道,從朋友們的談論中,我們了解到,近來您參加的活動大多與慈善有關。是什麼激蕩著您的內心,讓您為慈善奔走呼喚?; X+ [) `* n9 L" m
于丹:過去的2008年,對所有的中國人來講,是情感上承受了極大震蕩的年份。形容2008年,大家有很多說法,但我覺得有兩個詞是最準確的,一個是溫總理在地震災區現場說的“多難興邦”,另外一個是羅格評價北京奧邥摹盁o與倫比”。在這個年度,我們中國人所經歷的苦難和輝煌都超出了預期。也就是說,在這個“多難興邦”和“無與倫比”的年度裏,因為苦難和輝煌而有了一個共同的結果,就是完成了公民意識的喚醒。
: y4 U. L8 a* s2 L9 `/ M 解放週末:那是怎樣的一種喚醒?
! f$ t* _! x8 A) M, K8 O6 f7 u 于丹:過去我們說自己是中國人,這僅僅是說了一種籍貫和血緣,但是中國人的悲歡,在一個人身上所集中體現出的“通感”並不是那麼強烈。但是2008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能更多地看見五星紅旗。我從小對國旗的認知就是,每年國慶前把國旗拿出挂上,很少聽說平時誰家把國旗挂出來的。但是在2008年,在最苦難的時候中國人會揮著國旗說:“汶川挺住”;在最輝煌的時候,在奧邥馁悎錾希⒆拥男∧樕袭嬛鴩欤贻p人頭上纏著國旗,甚至老人身上披著國旗,手上揮著國旗,一個人身上可以有幾面中國國旗,整個場上是一片國旗的海洋。大家都在說“中國加油”!這是什麼呢?這就是一種公民意識的喚醒,喚醒了對這個國家的高度認同感。
6 @ F: l0 _3 e( u6 L5 ~) R; o- @) w 內在的“慈心”決定了外在的“善行”,慈比善更重要
1 f: ~9 `- P2 G3 [% H 解放週末:在您看來,慈善是怎樣超级灌水一種公民意識和公民行為?
# k. f" N) H4 O9 n 于丹:首先,慈善是內在的“慈心”決定了外在的“善心”,“慈”比“善”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慈悲之心這種生命的動力,光有善舉,比如單位要求每個員工扣工資捐錢,這能構成慈善嗎?所以我覺得是慈心決定了善行,慈心是善行背後的力量。
) Z+ Y) h) Z3 M9 q& N t 第二,我們做慈善,不是因為我們高尚,而是因為我們脆弱。並不是因為現在我們逡掠袷场⑹诸^有閒錢就去施捨救助,不,做慈善是因為我們人人都如此脆弱卑微。我們的生命中隨時面臨動蕩,隨時需要別人幫助,需要一種愛的支撐,所以我們不得不這樣去對待別人。慈善在去年為什麼能在普通人中喚醒,是因為我們如此錯愕,當苦難猝不及防來臨時,我們的每顆心都受傷,在這樣情況下,我們太依賴慈善了。
, A/ v8 m# g" X3 I$ m 第三,慈善是一種公民習慣。它不一定是某一個瞬間的爆發,也不一定是外在的社會感召。我們沒有習慣像西方人那樣遇到苦難的時候去找一個神傾訴。但是,我們不應該丟掉生命中的莊嚴儀式。比如說,有些人每個星期去長城上撿垃圾,有些人隨手拾起礦泉水瓶子,有些人帶著自己的木頭筷子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這些人在我看來,內心有一種信仰。如果你的內心秉持有這種信仰,不管你是愛環境、愛生命還是愛他人,都是一種慈善的習慣。慈善跟你的身份、你擁有的金錢、你的職位和權力的大小無關。+ C. y0 E! f; m* A' S4 C4 r
那些孩子在我懷裏流的淚可以積成一座堰塞湖,我覺得我自己捅不開了+ p1 ~' y* X6 |) o% q- y* A( f
解放週末:慈善成了習慣,那就出於本能,自然而然。% P5 p. m3 I0 ?0 [+ @
于丹:對。一個人可以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說晚上你不刷牙就睡不著覺。一個人可能會有良好的環保習慣,比如說你用完這些廢棄的東西,你不扔進垃圾桶裏你就覺得不舒服。同樣一個人也可以建立慈善的習慣,就是舉手之勞你幫了別人,而別人給你一個微笑,這件事讓你快樂。也就是說,慈善就是一種出於良知的本能。就像你的孩子發燒了,你不用斟酌就要帶他去看病一樣。
9 r& @" P* v! [; p8 {' F; W6 P# d 解放週末:如果不這麼去做的話,心裏就過不去。+ b7 K1 r# \; d4 o% p
于丹:是啊!如果有人問我2008年做過哪些慈善的事情,我會非常模糊,我只是覺得良心告訴我必須去做那些事情。2008年我好幾次選擇去北川一中,一是因為我是老師,二是因為我是媽媽。他們感情需要宣泄的時候我給他們當媽,讓他們哭;他們有理性有邏輯的時候,我給他們當老師,幫他們報高考志願。0 z+ C1 w% N: r, W
解放週末:兩種身份,一顆慈心。- Y/ Q y7 V2 I6 L% \+ X
于丹:第一次到北川一中時,我很錯愕,學生們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認識我,因為他們模擬考試的卷子裏用過我寫的《〈莊子〉心得》這本書中的序言。按理來說他們都應該叫我于老師吧,但是幾乎沒人叫我于老師,稱謂極其含混,叫姐姐的,叫阿姨的,叫媽媽的都有。這些近乎親戚的稱謂,是一種在骨肉親情上對你的託付和信任。 s) t7 b) _& y9 D( Z( B% G
解放週末:分量很重。
( c/ B- m, h$ u; Q% j7 D 于丹:是的,很重。我回來以後老愛嘆氣,別人問我啥事,我不說。以前我是很少嘆氣的。他們說你心理出問題了。我說,那些孩子在我懷裏流的眼淚可以積成一座堰塞湖,我覺得我自己捅不開了。(有點哽咽)當你面對他們的時候,他們真要是撕心裂肺地跟你哭那也沒事,但是我最受不了的是,他們跟你說話特安靜。我去的時候距離大地震已經半個月了,有個孩子特安靜地對我說,我們家山體滑坡,別人還可以回去找爸爸媽媽,但我爸爸媽媽衝到哪我也不知道了。你說天這麼熱,我媽媽該開始爛了吧?你說我媽她在哪兒爛呢?她說這種話的時候,你心裏真是揪著疼!
& N8 _" u8 w) E1 R2 c 解放週末:刻骨銘心的疼。
8 c5 @+ J9 c4 Y6 X! D; Y: X0 Q 于丹:所以當我面對這些孩子時,你本能地選擇去抱抱他們,跟他們靜靜地坐著,讓他們把眼淚流出來。這個過程中你不會去想這叫慈善。你不會想超级灌水我給他們帶錢來了,帶文具來了,一切都不過腦子。在這個時候,慈善就是一種接近本能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