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眼色
$ r( L: u6 B' ?/ J0 A& `, p
- R2 H7 T1 B6 J0 u8 W1 p- ^公元2000年前后,大概是中国大陆移民登陆加拿大的高峰时期,我的很多朋友, 华人邻居大多是这一时期移居多伦多的,弹指一挥间,十年的光阴就在北美这块新大陆上匆匆度过了。
( q% U6 v' \' g0 ?0 Y
4 n, |3 T% w/ z) t8 K8 a$ z一天,几个朋友拖儿带女共聚一堂,我们看着这些在加拿大出生长大,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第二代们,回顾自己十年来走过的移民之路,感慨颇多,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总结一下这十年来我们这些移民的变化。是啊, 十年, 人生有几个十年? 十年间,护照由红本(中国护照)换成蓝本(加拿大护照);大家由“无产阶级”变成了“地主”(landlord);孩子也由“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理想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两个或三个...看得见的变化实在太多,在看不见的变化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我们的尴尬,我们把这种尴尬用一个时髦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山寨人”。 * v/ `: f( q3 U H6 S
/ K1 S% `, e2 c: E+ ~
自己:“山寨加拿大人”
; M2 H* [$ i- p: M* U% F0 [6 i3 u8 y* B" O5 H4 R- a7 a/ W
“山寨”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词汇, 用来形容仿冒产品,其实就是假货,但未必是劣货。我们自称是“山寨加拿大人”,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虽然我们持加国护照,但固守着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真正地走入加国生活。
; N% Q' d1 r8 W% u$ q/ d$ a% Z0 y( U5 |0 r
初到加拿大时爱上了咖啡,这苦中带甜的深褐色液体,时常提醒我, 我已经来到了加拿大。出国前,进咖啡馆喝咖啡还是比较奢侈的消费,到了加拿大,一块多钱就可以端着咖啡坐在咖啡店的角落,观察过往的各族裔人群,畅想自己未来的异国生活。 其实,每次去的咖啡店不过是TIM HORTON 而已,它在加拿大也就是个咖啡快餐店,每次喝的“double double ”也不过就是中国的“大碗茶”档次;但当时并不知道,以为自己已经很西化,很主流了, 至少在咖啡上是这样的。 十年过去了,依然在喝 Tim Horton 的咖啡, 依然是“double double ”, 但心里已了然,我对于咖啡的喜爱和了解仅止于此了,就像我对加拿大的了解和进入一样,就停留在某一层面上,很难再进一步深入。
R& _& r/ j" V& W$ r# y
' r1 l1 n3 s( f! P- f; T- Y, h宗教节日 可以说是加拿大生活的另一个标志。加拿大是个宗教国家,信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众所周知,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这一天是基督教的最大的节日,各基督教会会在圣诞夜这天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来庆祝耶稣的诞生;复活节, 是耶稣基督死后复活的节日, 同样是教会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纪念耶酥的复活,信徒们要举行斋戒,不吃肉食,不用刀叉进食,减少娱乐。但这两个节日对我和我的朋友们来说却成为最重要的休闲假期,大家一方面庆祝这两个节日,一方面对宗教漠不关心,与真正的加拿大人在宗教节日的庆祝方式上还是有所差别的。 : I3 ^" m, X' [) _3 x
, ]: v5 E" R0 e
在饮食习惯方面,我们也是很难西化的。不仅仅是离不开中餐,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我们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习惯,就是喝白开水。我工作的时候,一天中午的午休时间,我在餐厅的咖啡炉里接了一杯白开水,边吃饭边喝水,一白人同事先是奇怪地问我,怎么边喝咖啡边吃饭?我告诉他我喝的不是咖啡,他说那是茶水? 我说也不是茶水,于是他好奇的探过头,看到这冒着气的白开水直愣:“这是什么? 水? 热水?水为什么要喝热的? ”我没有办法和他解释,我们为什么喝热水,这只是一个习惯罢了。记得我生孩子住医院的时候,住院处的厨房也有一咖啡炉,炉边仅用中文提示着“小心水烫”,当时我就在想,看来这是只有中国人才喝开水呀。我们的“中国胃”尚且固执得不肯改变,我们的“中国心”哪里就可以一下子改变呢?5 m. N( ^8 Z6 n. s- T. K8 ?
' S; b: ]" l3 g, j
事实上,我们不是不想,也不是不能完全“西化”,至少可以不必继续“中国化”,但移民时间越久,对故国的情思就越浓。
9 c" P, _# V* D/ {" l
$ U/ A* f. s) w4 T( s/ @ t5 ^6 v孩子:“山寨中国人”
( q$ t* Y) d ^( o' V& d/ Q9 y) W5 s& O
我的孩子们出生在加拿大,成长在加拿大,但生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说流利普通话,我常常忘记这些特征并不足以说明他们是中国人,因为在他们的心底更认同加拿大,所以也姑且称他们为“山寨中国人”。 # t6 M8 p: N1 S( W3 P- d- D
1 M/ k6 x2 d- q* W9 s; u: X7 F
因为我们来自中国,自然还怀揣“爱国热情”,时不时会表现出对中国的关注和热爱,也时不时地把这种感情传递给孩子。记得冬奥会期间,带孩子坐在电视机前观看速滑比赛,当中国队夺得冠军时,我和先生异常兴奋,孩子也感染了我们的热情,大声说:“妈妈,你们中国挺厉害的嘛!”我听到“你们”二字很别扭,就说:“ 怎么叫你们中国,应该是我们中国。”孩子委屈地说:“本来就是你们中国嘛,我又不是中国人。”是啊,能让这些孩子们认同他们的“华人”族裔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能强求他们热爱中国。
7 E3 R! E' D: K# Q5 z/ G N/ S$ B2 T# z8 |
去年暑期,我们全家打算回国小住,订好机票后,我高兴地跟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就要回中国了!”大女儿接道:“你和爸爸是回中国,我和妹妹是去中国。”一句话说得我无语。到了中国后,为了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同龄中国孩子交往,就把大女儿送到当地的少年宫,参加滑旱冰,游泳,画画等活动,但几天过后,孩子很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终于有机会说英语了。我们少年宫的同学中,有两个加拿大人,一个美国人,还有一个爱尔兰人,那个加拿大人还住在多伦多呢。 我们几个是好朋友,每天都说英语,太好了。”估计那几个孩子的家长和我有着同样的心思,本是希望借这个机会能提高孩子的中文水平的,谁知对孩子们来说,英语是自己的语言,如果在中国有说英语的朋友,那才是最开心的事! 这与我们远离中国后,还希望用母语与同胞交流,真是异曲同工呀。 6 k% k$ ]3 }2 u: P6 J3 `
# D; A; T8 c1 H ~0 |' S
十年的时间,生活改变了很多。十年前我们为了追寻外国梦,走出国门,历经艰辛后,才发现自己难舍中国情;十年后我们又为了不使我们的孩子忘记中国,经常向孩子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向孩子灌输中国勤劳礼让的传统观念。对于我们而言,这十年的生活真的可以用十个字来形容:“十年移民梦, 两代‘山寨人’”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