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毋庸赘言,在上周四那样大跌近1000点的行情发生之后,各种政治上的姿态,各种监管面的措施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尽管这些很大程度上其实都离题万里。8 o, Q2 T. t. ]
2 [( ], K; D9 `6 ]: | 归根结底,股市投资就意味着风险,而这份内含的风险是任何外力都不可能彻底抹去的。2 Z$ F( m w. v5 V
; f. d4 o! m1 C. | 监管部门已经做出许诺,将采取措施防止市场未来再发生迅速跳水的事情。当然,没有谁会将他们的话当真,几十年来,每一次大跌之后,这样的老生常谈就要重复一遍。关键在于,若是他们真的这样做了,则实质上,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尝试,更要命的是,这只能让那些轻信的投资者放松警惕,让他们天真地以为类似的惨剧再也不会发生。( ?3 O: a. Z2 W5 n
# V* M' ]9 C. K 错误,决然都是错误。尽管像5月6日那样10%的大跌幅度确实罕见,但是从长期角度看来,这样大规模的下跌总是要出现的,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
, h% C0 _/ {6 u; O. `8 z% @- l* I
. K+ G7 M0 Q) o 事实上,根据一份学院派的研究,10%的日间跌幅在股市上平均每六年零一个季度就会出现一次。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个频率虽然是平均数字,但是在过去八十年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历史表现记录确实与这周期呈现出惊人的吻合度。( j: q* V% N, L
1 A! w8 U- a- b/ ?- n
具体说来,这一研究的题目叫做《股市行情大规模波动理论》(A Theory of Large Fluctuations in Stock Market Activity),研究者是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加贝克斯(Xavier Gabaix)以及波士顿大学的斯坦利(H. Eugene Stanley)、高贝克里施南(Parameswaran Gopikrishnan)和普莱罗(Vasiliki Plerou)。
8 l9 c- |6 E! U9 a/ e
- T( d L1 D% n0 f, s" G7 q8 B 研究者最终得出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股市大规模日间波动行情可能的发生时间。尽管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公式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但至少目前,这方面的证据还很薄弱。6 W; V! \8 ~7 P7 W& D
% ?, Q1 J; F; O+ q" ]6 M 有鉴于此,他们不但将自己公式的计算结果和美国股市进行了印证,还将其广泛套用在众多的海外股票市场上,结果发现,在所有这些市场上,公式的表现都相当不错。1 G4 r6 g! c2 p2 L
- e: ^" u. V* U! ~8 x4 N
专家们相信,他们的公式捕捉到了投资世界中某种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东西:每一个市场事实上都是由那些最大的投资者把持的,差别只是程度而已。比如在美国,那些大机构投资者所下的买单和卖单,其规模要远远超过任何我们这样的散户。
/ ^" A8 R! [6 r, x( @5 a1 l: l4 p. N. z
当这些重量级投资者当中的多数都想要离开市场时,市场自然就会暴跌。诚然,上周四发生的事情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大机构投资者风声鹤唳的缘故——他们被一笔错误的交易吓到了——只是一个意外。问题在于,我们当然不应该自欺欺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立法或者监管手段来让这些大机构不一同行动,或者是认为我们可以防止他们未来再被什么吓到。
9 [( R- B% U- p
, L$ a m8 a0 e0 a0 V9 H: F 换言之,无论我们诉诸怎样的措施,来自监管部门的干预至多也只能将大规模的抛售延迟那么一两个交易日而已,至于让它不要发生,根本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 r; S% [- t& l$ v% T9 ~( |8 a( L" d
如果这些专家们是正确的,则监管当局试图防止市场跳水的种种努力,其实都无异于和风车作战。投资者与其寄希望于他们,还不如面对现实,去了解市场不时便会发生大跌的本性,并据此对自己的理财规划进行调整——尽管这大跌并不会很频繁,但却是任何一个想要参与股市投资的人都必须准备好应对的。/ m5 N6 J2 }- K2 D. ^8 U
% C; F* d G+ }6 \3 U% j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