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U6 C7 O- U' x前些时候,偷闲看了一下《南方周末》电子网站的新闻,发现了一些很不错的文章,例如《大义该不该灭亲》、《司法宽容需要这样伟大的母亲》、《教育需要信仰》。这3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都涉及到了信仰话题。在我们的国家能重新思考信仰,的确很不容易。而有这样强烈的呼声,恰恰打破了我们不需要信仰的谎言。6 |* V5 i# s4 A' r- E0 s0 q3 f
: D, G8 J9 e @3 B$ X0 d+ o我不知道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鸦片,会灭亡”中,“宗教”一词是针对什麽而言。但无疑,“宗教”是信仰的载体,是信仰的组织和力量的表现。马克思自己也创立了学说,成了无数XX党人的信仰,只是不叫作“宗教”。如果宗教真是一个外在形式和组织名词的话,灭就灭了吧。7 Y6 a. R1 n, w$ f# W$ F# Z
; E+ J- t$ ~9 n H+ ?以前我认定,只有人家外国人,才会对“仇人”有宽容,中国人一定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败类或者祸根怜悯和饶恕,更是匪夷所思。这是文化,宽容和爱是西方文化的一种,与宗教信仰无关。5 y3 w* E/ s" P1 ^4 z4 E
6 P$ J& N! Q. R/ t" R- ]/ _/ ~
既然是文化,自然就可以学。所以我们都拼了命地学。可惜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原来不是用上高级化妆品,就可以变美。缘木求鱼,就算用尽了力气,也不会离这样的“文化”越来越近。那麽,错在哪里呢?8 G. E, k' X" G9 M4 D9 ^2 x
7 s7 `* x+ t8 Z+ m) d/ D" O
原来我们没有找到“根”,原来信仰是一种生命。信仰可以成为文化,但若只是归功於文化,那就是肤浅和鼠目寸光了。% ?2 v# E; p' J- n) u; H
3 E4 E5 F& u+ ?+ E
面对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凶手,母亲可以为凶手求情,且说他需要宽容,需要得到救赎;面对一个杀死5个儿童的凶手,小镇的居民饶恕了他,“犹如上帝宽恕我们一样”,还设立基金,照顾凶手的孩子与妻子。% f, z- \* I+ _7 a2 M
+ W- @2 E+ }$ ?1 b6 ]% |" }. M
我们别口口声声喊“中国人也可以”──人与人确实没有什麽差别,中国人与外国人也没有什麽差别,有差别的是背後的信仰。当我们说不出“上帝无条件爱我们、宽恕我们”这样的话,我们又怎麽做得到无条件宽恕别人? 1 ^ F/ U! U. H6 d# k7 C5 f+ ]9 f& G. P* J/ ?
我们应该找到宽恕的那个源头,让生命从中汲取力量,并且扎根。这是我看到的唯一的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