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看似已接近尾声,但类似上周五的高盛欺诈案仍不断曝出,逐渐根除少数既得利益集团利用信息优势获得不法收益的病灶在美国监管机构看来势在必行。' ^$ ~+ G+ h" C
3 q4 O5 w$ K- M8 g
2006年末,保尔森对冲基金预期有123只抵押证券会出现贬值,于是接触了包括已倒闭的贝尔斯登等多家投行,最后与高盛一拍即合,同意经后者发行一种债务抵押证券(CDO), 紧贴这些抵押证券的价值,以供保尔森对冲基金购买相对应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来达成其做空的目的。高盛请来“独立第三方”ACA资产管理公司设计这款名为“Abacus”的CDO,但实际上由保尔森基金全力参与,并由德国工业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悉数买下。到2008年1月,Abacus中有99%的抵押证券评级被调低,保尔森基金由此大赚10亿美元;高盛在整个过程中均向买卖双方收取交易费,但声称最终在投资上损失9000万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损失8.41亿美元;德国工业银行损失1.5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虽没有直接涉及高盛欺诈案,但它是在Abacus合约中与高盛进行对赌后导致亏损。$ @* u; u. W/ z3 Q) N* H
, O' }1 a6 \) S6 R) M 就美国证监会来看,高盛在帮大客户保尔森基金赚钱的同时,却没有尽责向其它投资人披露信息,这种行为已构成欺诈。然而,虽然一纸诉状在堂,案件过程了然,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几个难点。首先,面对证监会的指控,高盛拒不认罪,称“指控毫无根据”。有分析机构预计,此案即便成立,高盛面临最高7.065亿美元的罚款。而高盛去年劲赚134亿美元,是获利最高的华尔街投行,罚款只是“小菜一碟”。( T9 l- _( T3 c" s; V7 Q- E* a
$ W# J4 i6 }3 m1 ^9 Y$ @ 其次,如果投资人追讨退款,鉴于Abacus都是私下出售给少数法人机构与特定投资者,投资人想与高盛打官司难度颇高。由于销售文件涉及高度机密,很多法律程序能免则免,公堂之上,即使是拥有该领域多年经验的华尔街专家也可能无法轻易弄明白“是谁在何时对何人做了何事”,要说服陪审团的非专业人士又谈何容易。% e F" Q, J( n( t+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