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73|回复: 30

[其他] 浙大海归博士自杀真相

[复制链接]
鲜花(152) 鸡蛋(1)
发表于 2009-10-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billzhao 于 2009-10-22 09:50 编辑 ) ]$ \& T5 F" Q* Z2 z' i, A

9 u, A- ?2 \* Z1 R! P博士遗书  . p  x# l6 R. A* P/ E! O

1 W& S  R3 d& V+ v: \* O8 a) E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 q& v1 I+ Q( V3 y3 T% V, N8 z4 j" W( ?$ B$ n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  1 L. w# I/ R$ {) m

* f. f9 N5 w6 }% i. Y! ^& k1 n  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锦前程在等待着他。    R3 J1 p3 q4 @
: |/ v/ H+ I- {* f4 |
  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他正在待业的妻子和3岁的孩子当时应该正在睡梦中,对即将发生的灾难浑然不觉。  
( Y' n- T; m, X. b2 k5 R: ?# e# e+ I# w
  可以确认的是,在浙江大学担任教职期间,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涂博士的非正常死亡,浙大提供的信息显示,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  ' f: x$ \9 z/ m3 \6 c

; W# p9 ^* Y% k* b' a# Z  涂博士离世后月余,各种猜测仍然在网上发酵。  - F2 G. }& u* i% q1 ~3 h

1 h/ \7 H! k$ S  从芝加哥到杭州  0 [9 ], r* t% ~7 F" F

  s! V$ w$ q; Z% L6 b  6月,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一家团聚在即,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e$ W; ?0 D% h

9 S. {- |7 L0 N6 d6 ?( ]3 U  1977 年,涂序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母亲是金华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 {( c) {  v$ l7 O  l3 D+ u, y( ^9 v) L. j# C
  涂博士在个人网页上留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做研究,我也喜欢游泳,慢跑,打网球,看电影,还喜欢和研究组的人一起踢足球。”  2 R9 r! y# f, V$ O
7 ]# Y+ J) ^6 F% U1 P- G) _
  今年6月,喜欢和同事一起踢球的涂博士,从芝加哥市返回中国。  
1 U& T' T7 c8 {3 b5 j- M* b. T9 ]3 `( k9 S7 J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记录,涂序新是今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院岩土所联系的。3月下旬,由该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试。  . O- t) U# ?2 E- D

0 y0 x* g/ V0 W2 [& g; l! V  主持面试的正是岩土所所长陈云敏。他随后把涂博士带到学校人事处。分管人事处人才引进办公室的一位副处长朱晓芸,正是在此时第一次见到涂博士,她向他介绍了学校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按照惯例,她知道,只有学院看中的人,才会带到人事处来谈引进的细节,所以她觉得学院对涂的才干应该是重视的。  
: V" T% M4 ]1 a- k: S4 C' {& P% g+ {; l1 x: _5 m# E- |3 |3 S$ J
  她后来和涂博士又进行了几次E-m ail交流,涂博士是她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之一。浙大正在加快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以半百计。  
- Y# Q- Y& B* D/ Z8 M0 v/ t
% ~3 N7 K9 R" I  ]2 h! G& ]  3月结束在杭州的交谈后,涂博士回到芝加哥市。一个月后,浙大的录用通知发到了涂博士手上。他在接到这个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后,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愿意接受你们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 f9 v  ^6 [/ h% z5 }2 q+ w* s; F+ n) R( O, q4 B6 c  L
  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博士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T  H0 C. r6 g1 z9 e, l
/ j9 f( h$ l1 G0 k% R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本应于6月底毕业的他,向博士后老板申请了提前出站。他告诉妻子何晶(按照当事人意愿化名),国内有项目等着他。    H1 d9 W" U/ ^2 b
4 O; x! u; k* M" Q) X, @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和涂博士清华大学年级第一的成绩相比,何晶在国内的学习记录毫不逊色。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读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后追随丈夫到了美国。她也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是她第二次跟随丈夫转换自己的生活环境。  * x" g/ B' Q& o; n7 [2 |
* [+ Y% T* T. X# M( r6 M7 A
  涂博士选择归国并且定居杭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解涂的人说,他是一个孝子,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华,回到杭州于是成为首选。  ) `7 r  y4 b, L, b
( Y! Y2 ?8 x' |6 R+ V) p4 J8 K' `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何晶也向浙大投了一份简历。  
& h0 {4 p4 e* h- B; \4 Z( I# W) ^& c( E4 }( i+ b
  6月是令人愉快的季节,西湖的荷花开满池塘,这也是杭州最美的季节,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 g3 H1 D- ]; @5 w1 L3 ^7 y8 J* H5 F* s1 ~: p, _
  他们的女儿,本来在金华老家由何晶父母抚养,可以预见的是,一家三口或许能在杭州团聚。  2 V* {) F1 q, }/ m* k4 e

! ?9 J6 L- M8 E/ p- g- Q  ?- k- Z; S  人才战略  
% L+ A0 d9 [$ X5 O
  h. ?9 u) S" Z* [% t7 V5 {8 r  涂博士属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每月到手的收入2000多元。  
8 i! V4 ^! W; b( P
) f5 |! b$ m: Y/ E  涂博士的回国,可以看做浙江大学“1311工程”的一部分。  " W' y  q, P+ R! H3 f; W) O

# z7 y0 \1 F' D+ x# {! h- x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的办公室,一份人才战略年计划的文件摆在案头上。  
! h% a, w( u! Z; n& f' y$ s
+ o! N1 z6 M  Q: {  今年是人才战略年,几天前,沈文华告诉本报记者,浙江大学启动了“1311计划”,即建设一个结构分明的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  
2 z2 C- ?' o% }7 r9 S6 v8 |* J" p" C7 e* z' O
  他补充说,大师这个称谓有点不准确,但至少应该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级别。核心人才属于在某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造诣的教授,而涂博士应该属于 1000个学术骨干之一。浙江大学教授上千,但并不是所有教授都能够进入骨干队伍。换句话说,他感觉建工学院对涂博士的学术水平是很看重的。  
; `2 P# p- @5 y: Y; B
5 I1 M7 w$ b; g  E4 t; M  涂博士归国有其时代背景。上个世纪末,公派被奖学金取代,最拔尖的一批学生手持G R E红宝书走出国门,美国、英国、德国,依次成为留学生的首选。涂博士就读的西北大学,正是美国名校之一,位于靠近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畔,在芝加哥市中心亦有分校区。  
) J. ?+ E" w4 W1 Y5 I+ F
5 o; l# K6 ~8 y4 \3 K- O2 J' `  出国潮之后,最近几年,中国的海归潮初具规模。教育部统计的数据表明,2004年,海归人数超过两万人,2006年,超过四万留学生回到中国内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数字突破5万。  
! c9 r, ^5 [1 F& b- b; ]  ]8 f5 I( y) A3 r8 y% h
  在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职,是海归大潮的一条重要支流。十年前,还不乏毕业于美国名校的海归博士回到中国某所知名学府、一进校就是教授的先例,而现在,行情有所缩水。  " `* {* J6 C# O% J% v$ G
! Q. }* i+ n! `6 ]4 v! E; q
  学校要主动走出海外筑巢引凤的,主要针对在海外拿到教职的资深学者。比如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浙大说,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3 x2 o, C0 i3 q, e* {" |
. t3 L; Y7 d+ e- K& J% n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评价说,并不是一进校就能担当重任。资历越深,掌握的资源自然才能越多。  * c- U1 o  e% Z- ], t( d9 [5 L

0 d: Q8 D9 S0 x1 g+ z$ b, z$ D  虽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对困难早有预见。然而,困难似乎比他想象中大得多。  
. M0 {  v8 h, @1 |* C1 [0 X- D
8 [& `! H, R2 n5 ?0 P  涂博士并未如自己事先预料的那样,回国就有科研项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江省金华市休息了一段时间。  ! J: B( l) o# O, j, ]% y& n( A

$ Y4 ]% i' y' L1 i  7 月,涂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学院提供的信息表明,涂博士居住的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在涂博士的讣告里也提到了这个公寓,说明“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5 Y& O  u6 H& ~( z5 |
9 [/ C# R& q: o& h+ U  这正是涂博士居住了两个月,而后纵身跳下的综合楼,它位于浙大玉泉校区正门的马路侧对面,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末的建筑。从简陋但还算干净的楼道上,可以一眼望到老校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成荫,朝气蓬勃的学生来来往往,校园内挂着学术交流会议的横幅。  
6 _2 `9 U  B0 Z  Z, Q) S0 ^* o1 x3 }1 j5 h1 E' W5 D: K1 {
  综合楼的每层都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并排着的是给年轻教师做过渡安置用的住房。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套内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就像三个排放着的火柴盒,从外到内分别是厨房,客厅,卧室。浙大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楼住房月租2000元左右,略低于市场价,从工资里扣除。他们说,涂博士曾经在别的地方住过,对比后,还是搬到了这里。  / k* }5 v& o& [
7 G5 k6 N4 g7 ^. G  a& y
  涂博士生前住过的屋子,大门的纱窗蒙满灰尘,显示已经空置多时。隔壁却传来新鲜肥皂的香味,一间屋子门口放了很多小花盆,花香缭绕,是人间烟火的味道。涂博士纵身一跳,却把自己和人间烟火的味道隔绝了。  
' j& V% E7 ~1 d8 J* [: ?* n/ \# M7 |* e. b
  浙江大学分管人事的朱晓芸副处长告诉记者,涂博士的待遇按讲师发放。并且给他提供4万元的房贴,支持他在杭州购房、安家。这是浙大专门针对引进人才提供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涂博士还享受学校给所有教职工提供的待遇,包括在进入浙大的10年内,拿到每个月1500元的房贴,如果涂博士将来评上教授,这个数字会翻倍。收入里还包括每个月1000元的年轻教师津贴、国家规定工资、学院补贴。每个月的收入,应该足够他在学校安心教书治学。  
# ]; E& W& U; h8 v, t8 ~8 t' w/ c% M" x. r) D) `
  然而,这也许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涂博士的女儿不久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国内大城市的幼儿园收费不菲,比小学还贵。涂博士的妻子何晶也不顺利,她没能在杭州留下,只好一边住在老家带孩子,一边找工作。实际情况是,涂博士有一个家庭需要支撑。  & \) [' l% t/ M, d& V1 ]9 P6 @
1 c- M/ Z) V  @& G8 z. L3 r8 t
  夫妻二人虽然都是留学生,在美国有全额奖学金,但有小孩子要养,仍然不能在异国他乡存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足以让他们在刚归国时作为缓冲。  # K$ [3 ]" X( e7 g% G$ |2 d  }1 j$ ~

! Z. q  O+ e$ x9 z  而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房价毫不逊色于上海。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虽然位于并不那么被看好的西区板块,每平方米价格仍然要直逼2万元。  . _0 F8 O2 b' G2 _2 e3 w0 f
. ~. ]! z0 z0 h9 H$ t9 G1 _# C
  记者咨询了建工学院和涂博士同样职称的一位老师,他的待遇也是按照讲师发放,在扣除房租、所得税之后,每个月到手的有2000多元钱。这位老师和涂博士年龄相仿,国内某知名高校博士生毕业。以这位老师的收入计算,他若要贷款买下紫金校区附近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宅,以三成  
: \" k! P- C& H, I4 L
9 H+ T; w( g2 A+ }: _) \6 C9 v; h  首付计算,独立支付要不吃不喝将近20年。他没有掩饰失落的情绪。他的同龄人若早早参加工作,已赶在中国房产价格狂飙突进的21世纪初期,安居乐业。  
3 R! C2 O& S" y- Z  _" B+ B; a4 t$ [
  意外的抑郁  
! i% O2 P% i" I  I: f: p
$ P& Z! c/ r4 X! q  e  在亲友、同行眼中,涂博士自信开朗,但自杀前一个月,他要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 s) b3 u6 m8 T: {
* G/ Q6 y9 S+ S0 I% v
  无从考证涂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据他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按副教授资格发放。  
4 f; g( F( ?2 f; U! _! |" p. B2 C
  可以确定的是,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 ^# d% K! A+ a) V. O+ [

( a! k* F, G, K* Z; i$ q' j3 A  涂博士的悲剧发生后,学校去学生宿舍作过调查,了解到,从开学到他出事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一共去了5-6次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耐心解答疑问,为人师表。  
; \" H; v: h0 A  i9 ~2 l+ Z/ R
7 \4 u  t9 f( a* F3 R3 Y2 z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2 i* K" a; w6 j, P! K# l' o5 W# ]5 M( W9 ~2 K& K
  无从得知,涂博士的焦虑从何而来。从他搬到求是村综合楼,他大部分时间独自居住。  2 M/ S% l# H5 {7 u- ~/ g

& U$ S4 p# o/ [: p; W4 j0 C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 N& I" W# Q8 g+ v- n

: R- E* I7 ^( @3 v2 R& M  这和他的朋友同学的印象相符。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对人热情宽厚开朗,对学术潜心追求。朋友回忆,涂博士还是湖边烧烤的积极组织者,给友人带去家乡的茶叶。  
% ~9 i4 V& \, l" ?( h7 ]" }6 Q" H
  高中同学在回忆时,也无法把他和焦虑联系起来,他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在没有丁俊晖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术是那一帮同学里最好的。  
7 J! z/ c3 l4 ^9 c9 i
: y. E' M- Z; x2 Y! @5 A. `  e* y/ w  涂博士也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作为一个理科生,他还有自己人文方面的理解。清华校友录上,记录着涂序新和同学之间的辩论,在涂博士的发言中看得出,他虽然身在国外,但是对中国社会现状、法律问题很关注。他还讨论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 V* `; E" B% V4 e1 T5 K
# p% M; B% ]# ~! h
  可以确定,即使焦虑过,涂博士在8月还没有绝望。学校提供的记录表明:  
  b! u( O" J0 c8 \  ^5 ~! b/ e: [, g' Y& D3 B3 E6 B- K7 @
  9月1日到8日,涂博士参加了浙大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 p& l0 t# V9 `7 \  v+ Y. F' w1 c. A. w$ F5 {- q# o( y% U
  9月8日,浙大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 u9 p, n" p  d7 B/ O# I5 ^
" w; G' Q; Q* T; v& E% k. H
  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6 I5 z' \  u! d/ b. c2 o

: c; E( {6 R2 B6 }  至少,他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还怀抱希望。  / a: A! r- Y0 _/ x) @

% Q3 F* G3 F9 C9 [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6天后,也就是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来。他写好了6页遗书,在遗书中,他向妻女、父母、姐姐表达了歉意。  & h% S. g. K( [

4 {/ x& G6 J* @$ b& L* _0 Y3 l  就在前一天晚上,何晶还和丈夫通了个电话,约定第二天一早去看他。  " ?2 v' v6 P- w  G

. |, w! x" r; ?6 q  涂博士是一个喜欢在学术圈发展的人,之前有他为了博士后研究职位,放弃美国得州工作职位的记录。在西北大学的个人简介中,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自我描述, “在 Finno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后,我继续跟随A ndrade教授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我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岩土建模和新的计算工具。我喜欢西北大学,在那里我能够与其他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在许多跨学科项目领域合作。”  
' N/ D1 z5 n9 @& s
/ D2 _1 Q0 U8 y3 d# V5 t  涂博士的学术潜力已经部分得到了证明。用G 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可以搜到他发表的6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是SCI核心期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是2008年发表在《国际工程数值期刊》的一篇文章《微粒的标准计算静力学平衡》。  
  ^. ?5 t! K# b( ?1 S
- u, Z" c2 v1 [6 R0 y  涂的研究,集中在岩土工程的计算方法和模型领域。在国内大搞工程基建的背景下,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杭州本市为例,去年年底,轰动全国的地铁塌方,正好是由于在偏软的地基中施工不当导致。  3 }" ]0 s0 ]0 Q

0 M4 D& {5 n4 k, ]- m5 j9 y, b% R  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名列前几位,其中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也是国内岩土界的实力人物。他评价说,涂博士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是优秀的,这也是学院看重并从西北大学引进他的原因。对于涂的离开,陈表达了惋惜之情。  5 `8 v1 w3 S1 P! ~  m

% x: o# ?5 C4 V: N6 N  职称与坠楼  
  x$ P& [. l% M% R& o" g+ G6 l" U* ]
  网络盛传浙大曾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学校认为指责不合常理。  
& x% z' Q+ S/ {5 l: v3 b" {. k3 C2 O) H: i' z
  从9月11日填报申报副教授信息到9月17日跳楼,涂博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 C' d* ~) `+ L$ }
' g4 A8 s4 n2 ?. [% T* ^4 h/ K# o
  他的死,最初是由分管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治安工作的派出所介入调查的。记者咨询了杭州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政治处,一位负责人告知,两天后,派出所询问了他的朋友、亲人、邻居、学校,警方排除了他杀嫌疑。  
9 D8 V9 A5 y7 U9 Y1 j; t1 N
0 B5 ^% O+ o& K' W  9月底,建工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了涂博士的讣告,解释了涂博士的死因———“因病”“坠楼”。浙大说,这是最后的调查结论,目前善后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学校没有具体解释“因病”和“坠楼”为何会联系在一起,他们说,这涉及涂博士的个人隐私。  % o. P2 `& y( n/ t0 ]8 V' f

7 j- ?' i1 c: W  C9 x5 n% [& x  涂博士死后,各种猜测仍然在网络上发酵。有归因于学校,有归因于家庭,有归因于博士的心理素质。人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揣摩、猜测。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  
' a& w+ {# d& ~
/ u, v5 J" E- _8 r# H# M  \  对这种指责,浙大觉得不符合常理。  
3 K1 d' j$ U, g0 U8 w+ E. Y4 m
) A8 S/ @: Y* l4 h/ Y/ ^8 F  建工学院党政办公室科长金卫勇告诉本报记者,涂博士出事后,他们专门查看了学院和他来往的E -m ail,都是“教职”字样,没有出现“副教授”。  ) o1 p* P+ n! S" [8 r
) S% v: c0 S( b6 Q
  人事处副处长朱晓芸向记者介绍,“教职”的意思是,涂博士在海外有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经历,按惯例一进校就至少是讲师。至于能否拿到副教授职称,则要看 9月的评定。浙江大学一年有两次高级职称评议,第一次是5月的特评,专门针对海外归国人员,第二次是在9月,针对全校教职员工。  
8 _* ?/ T7 o8 U9 g: W6 j" A: a8 V' |% |: b5 j0 S8 `
  但不知何故,涂博士没有报名参加5月的特评,一些信息表明,他认为参加9月的评定更有把握。  
( x! J" h. p$ P" Q/ @6 i" S7 I1 [
9 a4 k; t  s: h4 j  而涂博士“因病坠楼”正好发生在9月职称评定期间,距离他填写申报信息不到6天。舆论普遍猜测,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谈过话。  
8 A- L4 ~& O' I5 Z5 k
2 j, S, P% u# v( L  学校有关方面否认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建工学院说,9月上旬只是报名,工学部还没有公布文件,确认评选标准。  , T9 u( h* a1 j% {5 i% ~$ @

5 C1 }) z* h  L3 u# s( f: \3 B  工学部是由土木、材料、环境等工科院系的资深专家组成,是相关院系高级职称评定的责任机构。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正好在这个机构担任副主任。他也否认有人能左右评选结果,他说,职称评定是民主评议,不是谁能说了算。  ; `2 ^8 S& l9 W9 f7 \& q5 a

- k# X, k2 ^5 s8 @! n5 U! z. B* s  至于是否有人在职称评定前后找涂博士谈过话,已无法考证。人事处说,参评应该是涂博士的权利,谁能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参评?令他们感到惋惜的是,按照涂博士的条件,评副高职称并非没有把握,或许按正常的程序他是能评上的。  : Y4 _: {0 i2 Y0 z. W
+ ?; @) P) {2 ~2 j* P5 J' ?2 n+ N8 V
  9月中旬,涂博士诊断出抑郁症,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他说,我只想安静地离开。  / [7 @) ^( G( ?* o* x& Y8 Z
, [+ R$ ^6 T2 P# a5 A/ s& ?
  不知何故,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 T5 b$ h( l! z
4 L, C! U( }( d( J0 R
  高危群体  ) Z( A* R8 b4 w* l* k
: Y; T, J7 J- C* N3 p6 {( B' ^
  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 会 期 望 ,而 以 世 俗 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立刻接近成功。  
2 X; Y! y8 l% ^' x8 F. B: s0 Y
: o7 Z) m7 K. _  从归国到坠楼,不过3个月,涂博士就从逐渐焦虑到抑郁。他的死已经由浙大上报教育部。  4 l3 j4 T  O( e8 g( a
# ]0 B, e& ]+ w. B* H* g6 l
  9月29日,涂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他是金华人,他的朋友、亲戚、同学从金华赶来,把大厅挤得满满的。他所在的建工学院部分领导、师生也参加了追悼会。  
2 q5 c; E6 x7 ]5 ]+ Q( n& \2 X' \; U/ M5 P
  追悼会上,当着所有亲朋好友和同事的面,何晶泣不成声。追悼会的第二天,是女儿三岁生日。何晶希望,亲友在女儿懂事之前,帮她为孩子编一个美丽的谎言。耐人寻味的是,在她断断续续不多的言语中,她特别强调了涂序新发表的3篇SC I核心期刊文章,他的成绩是任何人都不能抹去的。  9 j! ]1 r& Y1 x; w5 M6 Z& D; ]

, S0 j. K- K1 W2 }+ ?5 J  涂博士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骄傲,家族弟妹学习的榜样。失去这个儿子、弟弟,他的父母、姐姐痛不欲生。他们不敢相信他已经离开。他的姐姐现在还无法正常上班。妻子也沉浸在悲痛中,和女儿度过了一个最难过的中秋节。  : J  h5 T$ ~5 t6 K7 `
4 x1 U5 m" b+ U. _
  同在建工学院的一位年轻同事为他感到异常惋惜。这位年轻老师也同样是拿着低薄的薪水,年近而立,从小到大背负了太多希望,却仍然无法回报父母。  
" m/ L; S* y- T7 A- h' {& f
/ [$ x$ Q; e( P- b1 E! E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说,涂博士刚回国,适应环境有一个过程。学校让他当新生班主任,还让他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正是帮助他适应。但从事后看来,对他的关心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没有注意到他的状态。他说,如果本校毕业,还有一个现成的朋友圈子可以倾诉。涂博士事件后,对青年教师会有更多关心辅导,特别是对从外校来的年轻教师和年轻海归人员。  
6 C/ ?1 p  |7 D' G) L+ r5 A8 a2 E+ G% X* ~' r- D
  涂博士所在的建工学院开始找年轻教师谈话,让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和学院说。  1 x% d- P. {$ {# q

6 G! {, r  Z1 x( S" u: V  年轻海归并非人们通常想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也有前途。然而事实是,他们也是一个高危群体。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会期望,而以当代中国社会的世俗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没有立刻接近成功。  7 z+ k) y2 _. D; K# D  u
# O" A' f7 k2 b$ R& N: v+ W3 X
  S现在香港某所高校当博士后,她和涂博士同一年出生。她说,他们这一代人从小是好学生,却错过了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她特别能理解涂和他的妻子。  / G1 G$ I( H9 v) L* T, T

- `4 N% l. c9 ^2 T  追悼会第二天,正好是涂博士女儿的三岁生日,孩子还远未到懂事的年龄。鲜花丛中的父亲形容瘦削,无法吸引她的注意。她似乎认为,父亲只是睡着了,还会再醒。  $ G" s% H1 m; g$ n. O$ E- _, c

& [, ^( _* a8 O+ E, h: @; P' C  但她的父亲涂博士永远不会醒了,父女有一张合影,孩子坐在父亲肩膀上,脸上写满笑,涂博士两手紧紧抓着孩子的脚,笑盈盈地望着镜头。这样的合影今后不会再有。涂博士只能在照片上看着女儿慢慢长大。  4 l7 a0 r, H! G- O- }* J

9 p- T# X6 [) X0 z  老同学追忆  
0 }5 R7 A: ^; `5 \+ D8 r1 R; S
! G0 @* G6 R; b. p* Z8 W) T  “他是我们中的牛人”  - m. Z4 P! w9 ]" A9 N: \4 }
6 C8 A! o6 @" G7 b/ n
  “土匪”是他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应该知道他是一个乐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 k; G% C6 {# q
# i8 `0 k3 d0 Q6 [* K- C9 O9 Z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停止(练习)。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得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地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元钱一斤的涮羊肉吃得人人肚圆。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他爱脸红。  
" s# t7 o, i* H- z" r( A# o2 z1 C  S* W. E4 E( x- ~
  网友:今天得到一个噩耗,我的同学涂序新自杀身亡 , |- f9 o' i! P. k: x
# c# v0 o/ F& t9 L# D
  睡梦罗汉:悼念涂序新同学  - P* v1 r8 q$ U2 s; J
1 G# C  K1 L: q) m
  今天得到一个噩耗,我的同学涂序新自杀身亡。这是一个难以接受和想象的事实。因为土匪同学,在我心中是一个充满乐观,永远面带微笑的人。  1 K$ `  _, D5 _* g

0 l; H2 s, N5 f6 v) P4 c  土匪是他的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應該知道他是一个乐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是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 }. |' s, g- F
$ M8 Z9 K3 N8 j+ E% g8 \4 @  我和他小学同校,初中同班,高中同校,大学同城,受到的教育环境是大体上差不多的,但是我在他面前,永远自惭形秽,因为差距太大了,这种差距就像杭州到西伯利亚这么远.这也是毕业后10多年没有什么联系的原因。他是一个严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他不会浪费他的天资,要知道他长了一颗硕大的脑袋.虽然没有联系,但是陆陆续续还是知道他的一些情况.比如,他在清华拿到了土木和法学的双学位,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博士,做研究。我并不知道几个月前他已经回国,更不会想到几天前他会放开尘世。  
( w$ [) y4 r2 ^- J% |1 l& |) H$ P, J% ^4 x3 }  ?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是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学还是没有停止.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的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的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块钱一斤的涮羊肉整整人人肚圆.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他爱脸红.  2 r( f% H9 x: q4 N5 ?

$ U4 B, X, e3 m1 f/ x" A  我和土匪单独接触很少。在北京念书,周末同学间串校是很普遍的。好歹清华我还有一个同学,土匪弄个破自行车带着我夜游了一番,讲解荷塘月色当年和现代的典故,比如为什么附近的路灯老是被砸坏的缘由等等,顺便“参观”了一次食堂,晚上住在他寝室一个周末回家的北京同学床上,参与了一次清华级的卧谈会。这算是我不多的一次和土匪单独交往。  ! j+ F8 p1 h4 x" Q# d% m; j
2 y( v9 b, i% C
  土匪在我眼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这样的人也许天堂很多,世间留存的却很少很少.他的自杀,让我相信,抑郁是一种病魔.真的,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能够承受压力的人,不是那种遇到挫折会自暴自弃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是,这又到底是为什么?  
% M" |( Z1 j7 s* h1 x: p4 _$ D3 {0 f3 ?) r5 a  D
  想到此,心中份外悲伤,顿时很无语。土匪,能做你的同学我很高兴,愿在天的那一边你能过的开开心心,顺顺畅畅!  " r( z: Q4 ~" h
0 X. V0 q# ?9 ]) u+ A1 `2 o
  愿生者节哀.3 b9 E1 C0 u" W5 x7 ]! V
) u0 D$ j2 z  g
  “九月二十九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涂序新老师遗体告别仪式在杭州殡仪馆举行。参加告别仪式的有学院领导、学校相关部门、部分师生及涂老师亲属与同学,共100余人。  $ Z/ G+ V0 F5 ?9 ~
. ?- P6 y% S& z" e& X
  涂序新老师于2009年9月17日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终年32岁。  , G% m2 W  u) B6 `8 Q' e

* K. T  e# R1 @, v4 B% _6 i; }  涂序新老师1977 年8月生于浙江金华,1995年9月——2001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2000年6月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6月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1年9月——2007年6月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得岩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6月中旬回国到学院工作。  ) P! K2 l6 R3 r/ z% E! R9 W: _  Z& g

' V3 B% C4 r! R: n- l7 v1 k  涂序新老师为人真诚善良,对待同事细心周到,受到大家的尊重;对待学生,耐心解答疑问,多次深入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受到学生的爱戴。涂序新老师学识渊博、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对研究工作认真执着,精益求精。    A5 U# M. I: h
2 W  C* q6 J& f' s) T7 {
  借此机会,感谢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师生的关心!  
" w! b& c/ j( \6 W: j- U' m! k; g# R
  附涂序新博士来学院的主要经历  * y, t+ J8 {6 i, f
: q3 ]5 `9 O, \+ M8 f
  2009年1月,涂博士通过电子邮件与学院岩土所联系,申请教师岗位;  * W, @* j' S; H# Y6 Y* x
) J, P0 a( t$ c8 k. Z: i6 L
  3月24日,由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试;  
" o, q: ~8 c( ~2 m% I  R; N+ R9 E8 ?
  4月21日,学院将《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发给涂博士,涂博士于次日通过电子邮件表示“本人愿意接受你们所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8 @6 U: N6 h: a0 ?% K
; M! J( Y- Y3 K) e( F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聘用合同;  
% ]! T' h; W5 |8 o/ n
; o! |! r  c3 {' F8 J/ ]  7 月28日,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此后,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 t4 l  N% Q3 z7 }* \( P% @9 y

5 O& y4 I! u- M+ f  9月1日到8日期间,涂博士参加了学校在之江校区举行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8 P- G# c; a; c
: C# {! G% Z3 K: G! V2 M0 L
  9月8日,学校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4 a# m9 E$ `* k4 z1 l
" ]2 }) q1 m5 i/ D2 Z. @) p. x2 M  x3 s
  9月17日,涂博士于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光是浙大的问题
& y6 l4 t$ d# f- k天佑5/ ?: p6 o- J9 ^' k, \$ A$ `
5 p; m( T  s2 Y) g) d
3 j/ k" M1 A0 u  J  v$ `9 a
这个消息太让人心酸了天性那么开朗的一个人就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被抑郁症折磨的跳楼了,抑郁症的症结在哪里,相信遗书中应该有答案吧,长篇大论了一番,只顾给浙大开脱了,一定又是一个收到浙大好处的记者。这一代的优秀人物,从小到大捧奖状进名校,出国。这之中早点工作的也就罢了,偏偏读到博士又想做研究又想回国享受一下稍微丰厚的物质生活和与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的人,估计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回国会发现,一直都没有你努力刻苦的人已经有房有车,甚至小有职位,而海龟们所有的是两鬓斑白需要照顾的双亲,以自己为敖的兄弟姊妹。另一方面,海龟大潮已经让各大学对自己喊出的口号都招架不住,他们开出的条件只能呈现在纸上或者口头上,无论你是放弃了什么而回来的。这年海龟回来搞科研不比几年前,倘若你能提前10年甚至5年回来,情景会大不相同。这个时候,只有看着天文数字的房价,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看着你根本一下子融入不了的人脉关系,发呆。。。。。哪里出错了?中国的经济上来了,人文没上来,法制没上来,民主意识没上来。险恶的、丑陋的、不公平的。。。我们国人都觉得是正常的,都觉得中国就是这个样,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风俗人情,所以我们的精神文明一直没有改变。这种“习惯”真是恐怖到了极致。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理解!
0 m, h( x- }" _" Q; A8 Y  v, D海藻
0 y6 Y+ M$ w7 O5 c2 R2 [7 f& o& Y

" K% `( l4 [9 y7 O
# K  s1 M# n* J+ N  |我能理解!浙江大学没有错,错在下边。我刚出国的第一年,就回去了。校级领导个个见了都说,希望你回来,为我们继续做出贡献。可是,基层呢?没有一个人真心欢迎你回来,因为你,站了别人的位子。有了你,所有的基层领导都担心,你站了他们的位子,或取代他们,同一教研室的也另眼看待,原因很明确,都怕你呀!所以处处给你难堪,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从国外回去,当系部说为你举行一个学术报告会,如果全系部没有一个老师出席,仅仅是一些狗屁不懂的学生,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还会去留恋这里吗?这就是我亲身的经历呀!如果徐博士和我有同样的经历,他会怎么想?好在,我很快又做出了选择,……尽管在国外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辛酸,但我们活的比较自在,不是吗?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后怕
, h$ W% x5 K& |9 Jxs2009
1 W- W* C% }7 q2 f( x( {: Z; O- x7 p
0 S; r* w/ {# j# M6 k  f0 k# ?8 ]/ `
7 K, p) c$ a: j0 A# E
, v2 C9 Y5 p! }! j! D本人的一位至亲,与涂博士有极其类似的经历。怀着对祖国的美好记忆、自出国起就没有消失过的回国的念头、觉得在国外燃烧不完全而想回国完全燃烧自己、近距离孝敬父母等等期望,辞掉国外的工作回到国内一所大学。应该说他比涂博士幸运得到了教授职称和待遇,但是国内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让他很失望,原本一个很开朗、很自信的人对自己的回国的决定后悔不已,与涂博士相似回国也就是两个月左右突然就被抑郁症缠上,所幸的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照下,他得到了比较及时的医治,看了一两个月的门诊病情都没被控制住的情况下,经过几个星期的住院治疗,病情才得以控制。出院后立即出国回到了所在国(病情严重之前已重新找好国外的工作,一度因为病情的加重他本人坚决拒绝出国,差点儿走上不归路)。现在这人已恢复健康,想想也很可怕,如果治疗不及时、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后不及时离开导致发病的环境,也许他就成当时的一条新闻主角了。世上就多了一个悲剧家庭。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天涯上看到,
  t, J- z# @; _! N- w1 f. J: rhelp10
* \: B& _& \( W8 B' \/ ]; T, G1 I# b& ?5 ~4 T6 g" f9 ~% L

- F) ^7 C/ d. [7 a8 T# P$ m有个负责人就很不耐凡的告诉涂博士,你评不上副教授,6篇论文,只有两篇及格。这是他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连他太太在追悼会上的发言稿都提前被浙大审查过, “他的成绩是任何人都不能抹去的”,这句话是他太太会上才加上去的。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可叹,可以理解
! N/ [" p4 T  S' O* e, u6 p6 n! L0 @漓江春晓
5 |/ t. v" G) J( D
3 n5 z8 ~6 C2 ?' a' u" }3 k- d% o! G6 U7 }, J( W

8 T7 [, `+ G4 C/ o2 X% L(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抛砖引玉:我是一个土鳖,在国内公司,政府部门和高校工作很多年以后,不满足于现状,遂当了一回国内名校的傻博士(现在社会上常这样称呼),来美作合作研究数年。几年前,国内一高校许诺一个分院副院长的职位,有180平米的住房(大约自付8万元就拥有产权,某年回国还被引领去参观了住房)。犹豫再三,不置可否,原因如下:1.目前他们许诺的不一定就是你真正能够顺利得到的(前车之鉴几千年了);2.身在美国,如果没有得到绿卡,一旦回去他们知道你没有退路,态度绝对跟你回去之前不一样(至于何种不一样,过来人自然深有体会); 3.回到一个不是你地头的地方,如果没有骄人的过去,那个群体不会真正买你;如果有骄人的过去,那个群体会排挤你。做出成绩会被孤立自然不好受,做不出成绩被一棒子打死或者唾沫星子淹死也冤枉;4.凭过去数年国内摔爬滚打的感受,从政就要做违心事,说违心话,老好人做不成事,要成事难免树敌。学术再有成如果没有权利,除了口头上给你个称呼,实惠一样得不到(君不见顶级教授的住房通常比一个科长差)。以上只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诸如户口,孩子入学等等,问题绝对比你在美国做10年学术研究碰到的困难大得多! 一年半过去,国内的橄榄枝依然高高,颇感动(感动归感动,决心下不了)。但是绿卡已经到手,婉转相告,他们便从此绝了消息!! 几月以后,顺利谋到一个美国公司的职位,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压力虽然有,可是能应付;人际关系虽也复杂,但是有本事大家还是能看见,能认可;相对公平的环境,在心理上感觉比较好;经济上养家糊口不成问题,还能到处逛逛,开开眼界。经济危机来了,裁人无数,可是凭点一技之长我自巍然不动。 自己的故事是自己的,我没有劝大家也不要选择回国。国内机会确实多,但是要看是不是你能拿到的;国内困难一样多,但是要看你是不是能想到,即便想到要看你是不是能承受。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个性,你自己希望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自己适合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些东西没想清楚,就不要轻易作决定! 最后哀悼逝者,不想评价他的对错,绝大多数事情本来就很难界定对与错!只是觉得生命还是很可贵的,亲情友情责任还是不能随意抛弃的!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2000块?在杭州?天啦,当民工使都略差点 / `! V8 t0 u0 m: u3 U% N
rmbb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跳, 打碎了无数人的海归梦 ) s  S& x% R2 {3 v( p0 ?$ j$ z, W
无知者无畏: _. w3 l  Y6 o+ ]+ K; N
! P* O  I% p9 N) G. ~

. B9 `  b! Q" d7 q9 [: T6 L) X2 S7 @* j3 T
如果是我,没准也跳,工资还比不上民工,保母,人还管吃管住呢,这还得交2000房租! 这不逼着人郁闷跳楼吗?! 牺牲我一个, 别有后来人!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讲师都不是, / l( W9 O, ~7 ~3 C/ `3 e
beibei2009/ `  T& U+ K0 k
$ W, {: t# d0 q5 r3 _
是师资博士后,其实就是博士后,还要担当新生的班主任。天大的笑话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发信人: stoneshower (stoneshower), 信区: Returnee8 S* r) b% s( V$ r$ e
  标 题: 音容宛然 -- 记我的本科同学
' ~# L$ Z1 v- G& E: u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20 13:08:52 2009, 美东); f! O  y' r: D( v
    u! ~$ h( m; M) l7 u
  14年前我们一起进入清华水利系,从此成为5年同窗, x) T7 \. W5 H  A1 n
  2000年本科毕业后,他在清华多待了一年,拿到法律第二学士学位: a5 v% D. V. J6 X) I& A" `
  然后他来了美国,西北大学7 `! A- k$ Y4 \$ C" l7 E
  
/ L/ v& V  }' f. H& F) b1 `  4年前我初次来美,他已经博士三四年了。
' m& B1 |  m0 u" L  跟他和夫人,以及热心来接我的另一个本科同学一起聚餐。
. y; g; f5 h) v9 f  他挺乐观的样子。7 x. w! G$ y$ y
  
( Z$ w4 `  A3 \- f" Z9 R$ H4 Y  4个月前我去芝加哥给他饯行的时候
9 h: E" w6 d4 ?- `  他依然挺乐观的样子。说浙大建工学院给了他副教授职位,口头offer
9 U2 [( T; c  k( w  G! Z+ k  我提醒他要注意浙大可能不守承诺,可能只给他讲师职位,因为此前已有stanford海归5 T7 h4 l% m$ k, l/ H
  的前车之鉴! [" {, N; {4 d0 q8 r7 ?
  他说,没关系,讲师就讲师,关键是以后要好好干,处理好关系* x: [! `' f( b% ?/ q! z
  ( y# G' L! d# A0 m
  昨天晚上,这里的好友D打电话叫我上MITBBS某版看看
7 n! D/ X8 R, C. m# L  M  我跟D提过这位同学海归到浙大的事,他觉得经历太相似
. n, B# P3 P9 \' m3 q  是的,经历太相似
/ w; k/ W) T3 ^5 r" s- c9 I5 Z  于是我发了信给原作者
: n$ Z+ S9 V! L" c; e, Q  I  T  于是我赶紧联系国内也在浙江的熟人H
( F9 T+ ^0 U% {. k7 a2 r$ u$ E6 z  H同样震惊与不敢置信
  v7 R  `( _8 o  H& k  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建工学院的人
/ Q: ^  l1 |, w; }2 o! e  G- R  确认了是他,事情发生在三天前
& N& F% ~7 {' A! D3 u  MITBBS首先发帖的兄弟也回了信:sorry, 是他
% z, m1 f- G, j: q9 h# S' t  e  
9 c- K8 v1 ~  j/ s# D  具体的原因尚未可知,未曾联系到他的家人
  v) [3 `' v- A% V" G3 T  遗书内容知道些,但未经证实2 P  I+ K, s8 D+ h
  可以确认的是
0 g3 W! V! H; Z5 [$ h  m) k  他至今仍然只是“师资博士后”,连讲师都还不是
' r3 _' T+ T% @1 I5 c4 \% s  还可以确认的是
" e+ T/ i" l7 H  T+ q  浙大现在正在进行职称评审
$ N& V4 V/ N" u! D* Y+ N) J# f  4 |7 f% x% g7 F# I4 I
  作为他多年的同学! U' E# m) X; K
  我不认为“工作压力大”是主要原因
$ _  j9 A( _+ u7 ]1 O  他是个喜欢工作压力,喜欢挑战自我的人
0 F- I8 s6 i% s! D& F" z5 W0 O  本科期间竞争激烈,他以刻苦自律而表现卓异
& O) M1 [1 X* i$ N8 x# N  曾经是当之无愧的年级第一名9 p8 b$ g- G: s
  博士期间因为老板抢第一作者的缘故,文章都压在老板手里未曾投出: q' K3 _; |5 b% {; F
  但是他未曾放弃,薄厚至今已经发了3篇一作,1篇二作,若干在审5 M  n+ `0 ~/ z7 Z) K- ~7 x1 c8 r5 K  f
  1 e8 I* l3 c" z& C# H3 n3 a9 v
  我也不认为"家庭问题"是主要原因
* Z8 J# q* v6 \  他的太太,虽然接触不多,但性格并不咄咄逼人
# ~9 D8 l" Z- d% @& I, z  而且为了跟他一起回国,放弃了已经到手的faculty offer8 z  V/ e: \& @1 a
  
- }* i9 }- W. f( k. o4 g( F; [  悲伤之余- C4 Z% n2 ?1 I7 ^. c, p+ a
  写下这些, s0 T: H/ q$ c. T4 U2 z! }
  一来,纪念我的同窗兄弟
6 Y! p. Q1 J, J5 U4 v; ]  二来,为后来者鉴
大型搬家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绿鬓红泪 回复日期:2009-09-21 14:58:40
( A  u/ N  _8 N' D+ j$ G    
# B9 Y. b& x0 _9 @3 M, B- U. f  楼上这些骂人的,你们太不负责任了。他是我高中时候的班长,从小到大都聪明又刻苦,即使在清华大学成绩都是年级第一。他博士后毕业如果在美国大学里任职也至少是副教授,浙江大学不应该把他从美国忽悠回国却不按照约定的授予他副教授职称。他在美国完全可以住别墅开宝马安安稳稳的当大学教授做研究,回国报效国家却遭受如此不公正待遇。浙江大学就这样活生生逼死了一个年轻的清华大学毕业的西北大学博士后!我刚听说这个消息,真的太伤心了,难以置信这么优秀的他就这样离去!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浙大算是臭名昭著了,其实这也是必然。听过好多例子来到浙大的海龟被骗的事情,也有一个熟人被骗后又出国的事情。想到浙大的领导妄想7年之内让浙大成为一流大学,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如此狭隘,如此官僚,如此黑暗的浙大,如何吸引人才?把海龟骗回来,职称不兑现,房子据说“只要在浙大混的,最后没有说拿不到房子的”,可回来后却是双手一摊“我们也没有办法,有规定,2006年进的人才就不给房子了,剩下还没有分掉的几百套房子是留给引进的院士级别的。但我们有房贴:讲师10年18万,副高10年25万,正高10年50万”拜托!尊敬的校领导和房管科肥的流油的瘪三们,在杭州这么个地方,这点房贴都不够买你们家一个厕所吧。再说会有几个院士要到浙大来?可笑。
6 {' a" _% Q: H5 p' d- b' ]    8 A0 X( t7 A, B: K" I' @) R
    想正儿八经搞科研的还是别回来,天天要为如何生存下来挣扎,怎么有心思搞科研。非常现实的问题:1、如果你回来就可以拿正教授(当然要通过评审,先不说评审制度的黑暗,下次再说),说明你在国外已经很稳定,混的还不错了,可能年龄也是40出头了,孩子应该上小学了,虽然可以上号称好学校的求是小学,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创造性可以说是彻底的抹杀了。2、如果可以回来做副教授(我的意思是正的当上了,而不是他们口头许诺的“副教授肯定没有问题”。),还没有孩子,那么可以回来试试水。混个几年做上了教授,每年拉很多经费,还是比较爽的,但如果评不上教授,只有两次机会评审,两次都通不过的话必须走人。当然这同样要面对评审的黑暗和不公平。3、讲师如何生存呢?如果你还年轻,确实想好好在浙大混,要看运气了。浙大附近房租很贵,一室一厅大概 2000-2500大洋。工资多少呢?4000出头(包括以上提及的房贴)。如果想要留下来,你必然要考虑买房子的问题,你不会租一辈子房子吧,再说现在孩子上学必须要与户口所在地一致,孩子户口怎么上,用你家的房产证啊。房价大概多少呢?紫金港附近已经是15000以上了,其他校区也在20000左右,如果要买个100平方的房子大概要200万,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算一算要攒多少年。所以你只能被逼的去创收了,拉各种经费,哪里有时间搞科研,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为了在浙大扎根,就要用做research的精神头弄钱!弄不来钱或者实在醉心于科研没有时间去找夜草呢,那你赶紧准备好找下家吧。或者 ---还是回到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去吧。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看到一个有才华又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自杀, 既感到震惊又感到可惜。很多网友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指责学校,指责男方及家人,指责女方及家人,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真实全面的原因我们都无从知道。假如死者有忧郁症,那就更不好说了,应该多听听医学专家怎么说。据说很多重度忧郁症患者都有自杀倾向,有些功成名就衣食无忧的忧郁症患者也有自杀倾向或者真的自杀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应该尊重死者和他的家人,也应该尊重学校,至少应该等有了更多的信息再来指责不迟。
; F1 R! ]+ N" o9 u  这位学子的自杀,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加拿大多伦多自杀的蒋国兵先生。蒋先生的情况和这位先生有几分相似,只是中国版外国版的不同。蒋先生是1979年湖北省理科高考状元(据说当年高考401分),考上清华大学,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拿了两个博士学位,似乎也是职场不如意,当时也有很多流言说他们夫妻之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着生活的压力,也有年幼的孩子,最后他从多伦多401高速公路高架桥纵身跳下,当时人们说蒋先生从401开始到401结束,一片惋惜之声,多伦多华人为蒋先生的家人捐了很多钱,还举行了悼念仪式,现在想起来,仍令人唏嘘。
7 u9 w2 r1 v! I' c0 L  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在国外拿了博士回国后拿不到副教授很正常,像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交这样的高校,别说现在,就是十年前国外的博士不是有什么特别杰出的地方,也是拿不到副教授的。我的一个朋友,10年前在德国名校拿到工学博士,其选择之一不过是去北大力学系做个博士后。我知道的一个现在973首席科学家,80年代中后期在英国拿了博士也是从浙大博士后做起,一步步成长,这些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对其他人也是公平的,是金子在哪都闪光。
- @$ [4 [( {. W# N  再说国外,竞争应该更激烈,在中国只是和同胞竞争,没有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在国外要和全世界的人竞争,那种竞争相当残酷,特别是在大学里刚找到工作的助理教授,为了成为Tenure, 没日没夜的干, 不是一般的辛苦。6 s; V( M" I6 R0 N, r" l) a  k9 p
  我一直都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东西不太好,造成了我们民族死要面子,互相攀比的风气,比如:做人要“出人投地”、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衣锦”才能“还乡"、“光宗耀祖”等等,不一而足,害了多少人。
/ y6 n2 |/ d/ G: _9 B  r( J  最后想说:死者为大,让死者安息吧。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09-10-2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09-10-2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去干嘛呢,何苦,国内那些狗屁倒灶的事,避都避不及了,还送上门去,要报国,门在哪里?如果不是钱学森,还是别回去了吧,没人把你当跟葱啊,干嘛要去受人侮辱。
鲜花(17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0-2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52) 鸡蛋(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15# green_w ) G, S4 o# }# P& f! ~5 i6 g4 c3 w7 h

6 y" Y5 T5 x% ^$ m2 ~5 k  e非常同意9 t  X- B  T. ~1 N8 q( m
小小博士想吃香的喝辣的,那是异想天开了
鲜花(163) 鸡蛋(1)
发表于 2009-10-2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好英语多主要啊。要是这个博士口语能达到Jerry一半的水平,去社会上教英语一个月怎么也能对付个四五千吧。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10-2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好英语多主要啊。要是这个博士口语能达到Jerry一半的水平,去社会上教英语一个月怎么也能对付个四五千吧。2 E6 Z0 I" e3 A1 [/ Y2 S
雲吞 发表于 2009-10-22 12:21

6 N3 a# g" c& W# z* G6 u! q% B$ `
鲜花(647) 鸡蛋(4)
发表于 2009-11-9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I have been a university teacher in China for 5 years before I came here. I  really experienced Chinese stupid university leaders and those stupid systems although I got a lot of benefits from them.
1 O2 K5 c6 `* w) B5 [7 @$ Q6 J, @' n, `0 h; ?6 h
After reading these, I will stop thinking of going back, although I love China, but that's another story.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hua 于 2009-11-25 22:42 编辑 0 t( \. B) d; o3 M$ O' {* `

; i8 ^- O% F6 v, }5 p"他博士后毕业如果在美国大学里任职也至少是副教授". 搞笑。他就是再牛,也不可能一毕业就在us做副教授。说这话的人明显都对国外的教职一点都不了解。Tu能在美国拿到AP的话,也不会回中国去了,不然他的精神就不仅仅是抑郁症了。
9 f0 ^# F7 l$ R- W5 Z" |  A 11# billzhao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8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看完了都不敢回去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7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不知道为何他那么脆弱?邓小平帮助毛泽东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却被毛泽东打倒三次.在全中国人民的一片谩骂声中,一样坚强不屈地生活着.曾经是中国的副总理,一下子到工厂当工人,六十几岁的老人在工厂里做工,一样快乐地生活着.邓小平的落差会比海归博士,海归硕士生的落差更大,但是他一样坚强不屈地活下去.不管别人如何贬低邓小平,我依然崇拜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因为他宽广的胸怀,他才能长寿.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南非的第一届黑人总统蔓德拉,在监狱里呆了几十年,他依然乐观向上.他都没有自杀.为何海归的博士生,硕士生的内心那么脆弱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当他没有能力改变一些客观的事实,他可以来到加拿大找工作,为何要一棵树上吊死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父母亲,为了妻子和孩子们.他应该活下来.做人要能伸能屈.心胸开阔的人才能长寿.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7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去干嘛呢,何苦,国内那些狗屁倒灶的事,避都避不及了,还送上门去,要报国,门在哪里?如果不是钱学森,还是别回去了吧,没人把你当跟葱啊,干嘛要去受人侮辱。
7 R% Z6 T' Y& ]; kgreen_w 发表于 2009-10-22 10:07
# b' @" \  o- i7 _/ c
虽然你一直在中国的外企工作.但你也知道中国机关事业单位的黑暗面!真是小看了GREEN妹妹了.以前我一直认为你很单纯.在中国的机关事业单位里,只有那些会给领导班子送礼的人最吃香.还有那里的裙带关系最重.不知道你是否看了薄熙来机关事业单位人的九种画像吗?现实的中国真就是遍地都是'三拍'干部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无法改变中国的腐败现象,我们才千里迢迢来到加拿大.我们热爱中国,是热爱那里的亲人们,还有那里朴实无华的农民,工人和默默无闻的知识分子.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的时候,一位朋友让我帮助她的孩子添高考志愿.她的孩子高考分特别高,比辽宁省的重点分数线高出很多.我们上网查了很多信息.当时很奇怪四川省,贵州省的考生都选择上海海关专科学校.一个大专学校的分数比清华北大还高.当地的高考状元放弃清华北大而选择上海海关专科学校.仔细一查,原来这所学校是中国海关总署为本系统培养人才的院校.毕业后就留在海关系统工作.高考状元们多现实呀!因为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博士生也进不了海关系统啊!想进中国的权利机关工作有多难啊!但是东北地区的人是不愿选择去大专,所以在东北地区这个学校的分数还是很低的.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在中国,人们的思想已经变化了,人们越来越追求权利.谁拿海归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当回事?因为中国人也知道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国家,没钱是万万行不通的.当地人买别墅,买汽车也要贷款的,要工作几十年才能还上贷款.而中国的贪官在任何一个国家买房子都不用贷款啊!
鲜花(52) 鸡蛋(0)
发表于 2009-12-8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杀真相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7 06:08 , Processed in 0.26066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