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4-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简介
1 K, e9 e2 d: E1 T) w! C5 ~* F* t. w1 ?$ A* N4 I7 k9 f
慧律恩师: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
: N I3 \5 V& z8 Z 为佛教!为众生!5 r Y ?/ P. F% e
% M2 ?/ X/ v. E! b2 P' x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6 D# j' W1 X" e+ w1 R
8 ]" z2 V0 {5 z希望大家以“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愿为己愿,以师志为己志”- `5 Y0 O1 {" G, ^& ^$ K, x; Y0 ?
日日参照、日日回光返照自身。
. @5 X0 v- x. s) r3 y4 Y9 v
# S$ {" v2 D: |6 {7 J0 s4 C6 a' P: V2 Y) [6 Q! W
1953 年,法师出生于台湾云林,幼年遭逢困顿,深刻体验人间疾苦。
2 v3 a( Q7 ~. B8 d
- `+ e2 }7 R* V* f, m. n& D9 ^, T就读建国中学时,热中探讨人生哲学,遂博览群籍,又担任演辩社主辩人,因而奠定日后博闻强记、辩才无碍的基础。
9 ^$ R# y/ a/ Z; T6 |, X( D6 O4 ~
Q; S, ~3 N9 j1 g1974 年入逢甲大学,参加普觉社,以此因缘听闻佛法,并得以亲近忏云法师、李炳南老居士等诸大善知识,乃发心以「振兴圣教,正法重现」为己任。自此即深入经藏,精勤不辍。 . b7 F, z% b2 F3 I' l8 w1 b3 j2 s) m: H7 d
& q+ d" _$ t2 s6 T0 ~1979 年净土专宗研究所毕业,于凤山莲社,依煮云老和尚披剃,又至台中南普陀佛学院跟随广化律师学习,深受器重,并委以培育僧才的重责大任。
$ r2 J' B# X0 y: O
% | M+ K, z/ h: Z) _法师早年即对佛门各宗派多所涉猎,举凡禅、净、律、密、俱舍、华严、法华、天台,皆有领会,无不通达,兼以个性幽默风趣, 让聆教者受到莫大法益。其生动活泼的演讲方式,突破了一般人士对佛学讲座刻板的印象。将修行落实于生活的演讲内容,更启发了蒙昧迷茫的心灵。 0 F+ r4 x4 L% x( x/ i8 \( ?4 v
7 [$ {$ f. V1 _5 B* L/ L. j, E
法师身受高等教育,又深契佛理,讲经时往往以科技知识印证经典教义,能够近取譬喻而不离第一义谛,深入浅出而融合时代脉动,因此广受知识青年的欢迎,争相邀请莅校演讲,如台大、清大、师大、交大等二十多所极负盛名之大专院校,皆蒙其普施法雨。又如美国哈佛、英国牛津、剑桥,乃至中国大陆的北大、复旦等知名学府,风闻师于禅学颇有悟境,凡有开示皆一针见血,直见本地风光,也曾数度洽邀演讲事宜。
+ ]$ q3 M, i' w9 k/ g* |0 K S: r2 b# X8 g
此种演讲风格,可谓开风气之先,所到之处,法缘殊胜,场场爆满。 1987 年于台北中华体育馆讲演皈依仪轨及八关斋戒,为首次举办大型佛学讲座,虽准备时间仓促,却造成空前轰动,听讲人次近十万人。初击法鼓,即收震聋发聩之功。后于林口体育馆敷演《达磨大师见性论》,更缔造二十万人次听讲之盛况,因而享有「弘法旋风」的美誉,亦曾多次应邀至美、加、纽、澳、欧、日、星、马、印度尼西亚等地弘法,法音遍及全球各洲。也曾应中国佛协、宗教局之请,至北京、上海、厦门等地演讲,促进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法师主张「应当把听经闻法列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更改变了台湾佛教界的用功型态,使解行并重的理想得以普遍推广。当今台湾戒坛,多数戒子皆因听闻其说法而发心出家。 # \$ K* I) O5 {4 h. S9 g
! w" e& Q* O& Y* Q: O( E法师不但转大XX,更积极破邪显正,对于台湾宗教,犹如当头棒喝,震醒众生的颠倒梦想,凡有闻者,莫不叹希有难得。
+ ^! F- o2 _; ~. ^" L7 A5 A
& t" `; D* V' |2 e. U# k弘法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非一蹴可几的,为推动此项艰巨任务,法师长期以来,有系统的开课讲说,透彻剖陈佛法要义,涵盖内容既广且深,所谈经论不下数百,兼容并蓄而指归净土。是以广受教内肯定,为百年来难得一见之弘法神才。 1995 年蒙明旸长老传付曹洞宗四十八代,临济宗四十二代祖师位,两岸佛教法脉相承,引为美谈。
4 b0 q& x! X! y$ I8 ^# _6 [ i$ e* ^* ]8 \/ [9 t; u& _( J
法师悲愿深切,常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行自诩,为使法音宣流,传之久远,遂将开示实况,制作成录音带、激光视盘等,或结集成册,嘉惠有缘。目前出版之有声法宝计百余种,共百万套。文字著作数十种,每种皆刊行超过数百万册。种类之多,数量之广,品质之精,迄今无人能出其右。 # `. I6 v( O; |% _+ E8 n+ l
% m& T) N: q' ~" K虽被公认为中生代之佛教界领袖,法师仍一本平淡、平实、平凡、平常之风骨,在利生济世的 5 F1 m# W4 |$ ^0 G& Q
菩提道上,奋勇迈进。诚如其所言,将生命发挥在最有意义的地方,成就无量的慈悲喜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