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2|回复: 0

(ZZ)“感冒”并非“伤风”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3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国青年报》2008.12.31
  N, G+ V7 U; v; [# u/ P7 X, p: c0 M
“感冒”并非“伤风”: b6 g8 D% a0 g# Z! d$ {1 d' L
/ J/ g1 U4 \; I) _) \* t1 C
                            ·方舟子·, `$ }% s& Z' ^

1 {9 P6 ^$ u: I0 E  W! T    感冒是指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为流行性感
8 J) O. g+ b# b0 I1 V冒,由其他病毒(多达一百多种,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最常见)引起的为普! ~6 c' F) G2 e  u4 m4 Z5 I3 M
通感冒。二者的症状很相似,但是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本文说的感冒如; i5 j* E8 ~5 v
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普通感冒。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年要得两、三回感冒,
# L2 ?% P3 Q8 s( r) i它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被误解的疾病之一,许多临床医生也对之存在错误的
3 \  N: K5 ^* q1 N认识。7 P7 d8 r+ ~2 H8 P0 c/ N4 w7 w0 ^
7 Z2 h) R0 z3 y- x# y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感冒是风邪由皮毛、口鼻乘虚而入引起的。有人认为4 O' G& x! K: l, W4 E  A
风邪就相当于病毒,即便如此,这种说法也弄错了感冒病毒进入人体的途径。
8 x: y4 n7 X3 w/ w+ i1 T4 h6 t感冒病毒并不能由皮毛、口腔进入人体,它的入口是鼻腔(有时也从眼睛进% V( z+ c0 v: W+ C# |9 e/ Z2 d  I
入,但也是经由泪管抵达鼻腔)。鼻腔粘膜上长有纤毛,这些纤毛会从前向
; z* ]4 ~1 K" {" c/ o; R后摆动,把粘在上面的东西往鼻咽部送去。进入鼻腔的病毒就这样被纤毛送
1 s3 P' C' H4 a# h3 N# g: M到了鼻腔后部的淋巴组织——腺样体。腺样体细胞的表面有一种叫“细胞间& ~- w! e- g  A- w! F0 M4 K
粘附分子”(简称ICAM)的受体。每种受体有专门和它结合的配体,但是感
" x; N3 {/ Z# E* [$ d冒病毒却能冒充ICAM的配体,和ICAM结合,让ICAM把它送进细胞内。
/ c9 \) A. u: _. H! C1 E
/ e6 L; Z+ _. a+ `' N) f    感冒病毒进入腺样体细胞后,就把细胞劫持了,利用细胞内的设备大量
" c; S9 a! U* s1 ~$ j地复制病毒。被感染的细胞最终死亡、破裂,释放出新复制的病毒,去感染* j# b3 h  u% \+ C+ Q
其他细胞。感冒病毒的感染能力非常强,很少量(1~30个感冒病毒颗粒)+ [; n5 |1 i6 n# ~/ U! B# r
的感冒病毒就足以导致感染,而且感冒病毒一旦进入鼻腔,95%的人都会被/ }1 k9 j  [  q
感染。
& v: t0 I+ z' a  M  r: i& i) }, k; q; d' o' c2 ]2 i; K
    感冒症状通常在病毒感染2~5天以后出现。被感冒病毒感染的细胞
# F9 _0 h" y* S+ M2 Q3 z只占鼻细胞的一小部分,对鼻粘膜的损害很轻微。感冒症状主要不是由于病
$ s/ W5 L! K0 j8 k6 b3 A( x5 r毒造成的损害导致的,而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做出的反应。感冒病毒0 w$ T6 A; s$ K7 @' F
感染了鼻细胞后,人体免疫系统发现了入侵者,就会像对待其他入侵者一样/ t1 x, l+ U1 i% O1 j8 ?" X
做出反应,释放出许多称为“炎症介质”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组胺、激肽、
7 [, D" l# Y4 i% O9 e. C+ p- ^前列腺素等等。这些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白细胞和分泌液
. Y" B9 H, W% {1 t渗出,于是就导致了鼻腔堵塞、流鼻涕。炎症介质也能刺激神经系统的喷嚏、
( B% p! |; Q4 Q+ Y5 D( t% W8 L咳嗽反射和痛觉。
9 Z" p5 t2 S( `5 f+ z% o
; p, h; R8 \0 [6 e# U3 u    实验表明,感冒完全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挨冻并不能增加患感冒的
8 D1 ?# o, Q" K- @- `9 Z风险。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普遍认为“着凉”、“伤风”会导致感冒呢?
3 y1 x1 K- U1 C$ Q5 t可能有几个因素引起了误解。感冒在冬天较常见,这是由于在冬天人们多数7 g7 s7 K: X7 a9 H8 J) [
时间呆在门窗禁闭的室内,因此感冒病毒在冬天容易传播,会让人误以为
3 ]& L3 a( J9 Y6 b3 P! Z$ J是寒冷引起了感冒。患者被感冒病毒感染后在感冒症状出现之前有时会先发烧,7 |, l+ j- O# _
感到寒冷、颤抖,之后发现自己感冒了就以为是着凉引起的,其实是倒果为
9 q: i% r6 A9 A$ S# }因。此外,在挨冻时会流鼻涕,也容易让人误会那是感冒。6 F0 t$ s- ^" A* ?. P3 q) j
" r% `/ Z6 t( m* k& Q
    有些医生知道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不过他们认为着凉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t9 S3 y2 Z$ q2 _, V2 g
因此容易招致感冒病毒入侵。然而实验已表明只要感冒病毒进入鼻腔,几乎
0 w. t# T) d) K% I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可见与着凉与否、免疫力的高低是没有关系的。并不5 g, e6 P, V$ i1 M
是所有被感冒病毒感染的人都会出现症状,大概75%的人有症状。那么那些: |  z" @0 e  F
没有症状的被感染者是不是因为其免疫力强呢?情形可能恰好相反。感冒症
% z; f6 ?4 [' m  F3 r状是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引起的,没有症状反倒有可能表明其免疫系统
0 p7 s& [5 T2 l) l不够活跃。, a1 o5 p! |& l3 Z1 Q- m
5 r! @0 a, C3 L" I3 `( O
    既然感冒与着凉无关,避免吹风、注意保暖并不能预防感冒。感冒病毒
1 }) ?9 Z; L" i的主要传播“中介”是手,是接触过感冒患者或粘有感冒病毒的物体表面的- m- y% H& W# k9 G: r
手,那么勤洗手、避免用手碰鼻子和眼睛,以减少感冒病毒进入鼻腔的机会,
: J; {5 Y- G9 O3 I是更可靠的预防感冒的方法。国内有药厂宣传“常服维C防感冒”,但是多3 q- F. o/ Y& h' p1 G
项临床对比试验表明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或治疗感冒都没有效果。
& X. C! ~" i. P1 I8 ?' w4 X$ x
9 k6 j, L" J/ m/ P5 E3 c    要治愈感冒,就必须杀死或抑制体内的感冒病毒,而目前并没有药物被( @/ @" Q3 w& {1 l
证明能够抗普通感冒病毒——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倒是有,例如磷酸
9 T$ r; F+ m7 n8 e7 [) ^奥斯他韦(商品名达菲),但它并不能用以治疗普通感冒。国内医院普遍使! V* K$ n8 i' C3 y# t1 O8 `
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其实抗生素是抗细菌的,并不能抗病毒。有些医生辩解
" ^  M( r; B7 _说他们这是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虽然感冒偶尔会并发细菌感染,但是用
1 G  k5 i  X2 K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是无效的。' p) d0 H+ J# n! n5 A
, A6 J8 y4 [3 A2 ]
    市场上卖的感冒药并不能治愈感冒,最多只能缓解感冒症状,最常见# [& [5 H7 h- S& @8 J: \5 }
的是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又叫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烧和缓解头痛,以及: O1 D3 q5 O; Y9 f* b/ L3 [
抗过敏药扑尔敏(又叫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减少鼻粘液分泌和缓解鼻塞。2 M5 m  p3 r; S' n$ b, d$ F& ]
市场上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也都普遍添加了这类西药,让患者觉得有疗效。香( h5 A! f- T2 [' Z, A2 |
港、台湾药检部门多次在大陆产的治感冒中成药中检测出没有标明的西药成
" q. ^4 _( @+ b" q" l4 k  k4 X1 w分。
3 y5 P1 m! E5 L5 c9 X5 b6 E1 S4 x$ g! }0 a  N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就会自愈,但是人们得了感冒后
7 ~; L& R3 r7 {* q* A# M总喜欢求医问药打点滴,还有人抱怨到医院治个感冒就花几百块钱,真是何
1 R( [2 ?9 y* t6 i4 y. ?苦呢。
6 Q1 N5 k" a5 T4 ]) H) g
3 J, \& x- g4 \7 N1 z% _- V2008.12.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6 20:03 , Processed in 0.12921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