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定现实生活' c" _2 k* a% g; S/ M2 C e* O
4 r7 v9 Q, u. q& a$ @& U' S
一位大陆留学生在美信教后,便开始为在大陆年迈多病的父
5 ?! q; G Z" ?- k8 ^母亲申请移民。她本人一月只有一千多元收入。因为美国移民法, e+ J& g) P- \, c: m" S
近几年有改动,政府不再给新移民免费医疗保险。不信教的人提2 ^2 a0 o' F, ?1 _1 a; U+ Z5 W
醒说,她父母亲若在美生病,没有医疗保险,会有生命危险。
1 P( y- E, k, y1 `' J0 V
6 c9 v. B5 m5 a 这位虔诚的教徒回答说,几位牧师对她说过,在中国最大的) ^1 C7 ^+ V. L, Y1 ]
不孝是无后,而在基督看来,最大的不孝,就是信教者不带领父+ [! k; Y, ?# K* d9 h+ G
母也信。因为,以后信的人进了天堂,只能在天上眼睁睁地看着# P( ^0 j* ?7 Z
自己心爱的父母在地狱里煎熬。这位教徒于是表示,她把父母办
2 \$ S8 }8 X& Y( i" b7 ~4 g L美国来后,会经常让他们在教会服事,听见证,唱赞美诗,读耶
J$ v- ~ N; n经,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信主耶酥。她说,根据这样5 u" ]0 G( }2 u4 ]6 i" ~
安排,死后全家可以一起进天堂,享受那里的永生。至于医疗问
' I4 @$ e3 M; K1 P# T4 S0 V题,父母亲即使在地上少活10来年,换来天堂中的永生,是绝对0 i1 d% j6 c0 {) A' k( `" ^
划的来的。
" A0 R$ C4 M% I- |/ A4 P; }$ y
) G; P" V( k' m) J: V/ o) d6 R 还有一位本来特别喜爱旅游的人士,信了教后,自己再也不8 U& \5 \4 s' m$ C
出门旅游观光,还常谴责别人不把时间、精力花在为将来(死后+ e/ B# A, h7 G- h
的生活)著想,只想满足目前的眼欲。有些信教的人,不但不买/ y% L. k; ]3 Z. x4 r+ w* K$ O
汽车保险(说上帝是最大的保险),甚至连诸如换油等正常的汽车
# c' p1 |) {! y# l4 g! P& a保养都不做了,美其名曰“有上帝保佑”。可惜的是,信教的
. K, W+ Y% A, E2 T- M M8 P* Y0 ^4 H人,一样会出车祸。
: J+ u: D% H# K+ J9 T+ S* h" u+ A4 p' j( C3 g' W8 {: C
在很多见证会上,讲演者中不乏曾事业上获得相当成功的0 T& s' \% c' m% w0 Q
人。他们总是谴责自己以前个人奋斗的经历,将之叫做“追求金( [/ B0 D5 w' m% v
钱”。在信教后,就把他们拥有的一切财产捐给教会,自己辞职& O7 S8 t- z5 U" ~# ^) e `5 ^, @8 W
出来事奉。虽然牧师有丰厚的收入,许多其他教徒也生活优裕,
4 f& Q. h: {2 Z4 D3 ~但基督徒中的“苦行僧”也不乏其人。有趣的是,这些穷途潦倒- C$ K5 _1 T4 {+ U! E
的人中的每一位都认为自己的生活丰富。当问及到他们为什么信# x$ |* X% s# G6 m
教就非一定要那么苦,回答是他们现在都积财在天。现在也许是: t. u: d L* @0 }# Q
世人嘲笑他们,将来他们在天堂里钱用不完,而不信神的世人不
/ \& B& n- a1 Z4 g% r: k5 P但身无分文,而且还在地狱里煎熬,那时就该现在的苦行僧笑话
; F. P- n6 R( F9 g8 D/ V8 C0 G世人了。
* T; B, @/ T+ g1 \" I/ J, g$ w! i9 B1 _9 B5 G; p) [
家庭不和一大因素+ V4 f p4 ^# z6 g- r0 v" F
* O% ^/ ^: r2 N% {' `. ?
一对中国大陆来美留学的夫妻,恩爱多年,有一七岁天真烂
4 k1 u" b/ k k. ?9 Y6 v6 q; b0 j! _2 w漫的孩子。丈夫苦读几年书后,几经跳槽,最后终于在一中等城7 F& Q" T+ @7 G5 Y! Q
市里找到了一份薪金不薄的工作,买了新车,新房也指日可待。. ] F6 z: Z4 y5 B) B7 {% g
一天,太太的一朋友来访,说信了主后,平日的一切烦恼均烟消
3 r9 O( P( k; \* m$ ^' V云散,生活充满了快乐、平和,并邀请她到教会去玩玩。该太太
B3 J8 q, ?) O- i1 [: y因平时一人在家很孤独,出于好奇,就去了,丈夫也没有反对。9 S& w6 f2 I r
谁知,这么一去,三口人的幸福家庭从此再也不和以前一样了。$ b% p+ [ T# G% o# M1 e
太太一星期去一次教会,变成了一星期去三次,最后接受洗礼成
, v9 W# n" w) K7 w1 M$ A4 e为神国一员,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天天泡在教会里---读
+ Q+ J3 [6 ^9 i) w6 ~2 M经、查经、唱圣诗、上门传教。
( u# Y$ i( f+ ~# T; \
2 f1 f" l( d, |" ]2 u: r4 L- i- u 这样一来,家中家务事和带小孩全部落到在外面有一全职工6 {7 `& g9 P/ p1 _# G( e# Y& \
作的丈夫身上。小孩的学业本有母亲晚上在家辅导,现在就天天
7 U* R+ \& Y; {4 B晚上看电视,学校成绩明显地下降。太太回家除了向丈夫传教
& l) w" r0 I2 ?" t% q* F+ z7 x外,觉得其他的事也没有比全家进天堂更重要了,还反过来说以$ T# d/ G$ Y+ x( t& R7 X; Y2 Y
现在的眼光看丈夫,怎么看都是另外一个人。丈夫与太太沟通不/ v$ y; z* ^+ ^7 T
成,就到牧师和太太的那位教友处诉苦,请求他们帮忙说服太太4 d9 K- T* p& n" Y$ j, \% [- v
挤点时间出来照顾一下家庭,谁知道这位教友和牧师不但不安慰
. R. h6 I$ F1 v, S: K他,反而一致谴责这位丈夫心刚硬,在他们费了多少日日夜夜的& P5 Z! m% c9 W, A5 h1 _" b5 O9 q
口舌后还是迟迟不信主。最后,他们鼓动太太和这个他们认为要
z2 K4 v7 c0 R2 @( \3 t% u. m$ ~下地狱的人离了婚。多年后,太太还经常和儿子一起祷告希望前1 j6 y# I N& B+ w/ b$ |
夫有一天会信教,走向天国。2 v% p% @! N( z9 {# `% ^
/ W+ p! E7 u6 Z% D
夫妻双方兴趣、信仰不完全一致应该是很自然的事,但基督
9 U- ~/ k y$ c( k: @徒在宗教信仰这个问题上却上纲上线。耶和华在《旧约全书》中 p& X! O9 i7 ^, A2 a
对他拣选的以色列人说:“你们不能和外邦人通婚”。华人基督5 p0 Y8 ^5 y) _& X6 Z
徒中因此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信与不信本不配,黑暗光明不& b! J& z$ X8 I7 i
相容”。牧师们叫未婚的教友们在择偶时,对方必须是基督徒。0 ^+ _0 y, x4 t4 I {/ T S+ q: G
在传道中,已婚夫妻若一人已上钩(有些传教士真的称新入会的( e# t2 L8 V I5 |; b) v6 `
教徒为“鱼”),就必须努力钓到家中另外一条。
3 ?" m" {8 P8 g+ T& x0 m* G! @3 ?
2 |% u% h- O" C: ~ 基督徒到处宣传说,夫妻双双信教后,关系会比平常更好。( w4 |3 n9 h& r# T" Y- u; n
然而,上面谈到的基督教拆散温馨家庭的例子,在美国也很多,
- L3 e1 b7 d/ c6 A" k$ s可以说不胜枚举,甚至严重到基督徒本身都不能不重视的地步,
; \1 f5 q( c8 S) \并专门出版了诸如《丈夫还没有信主怎么办》之类的书籍企图弥# V8 t- G, {* H+ _9 R/ r. Z. @
补这一缺憾。洛杉矶某华人教会在最近一次耶诞节(Christmas)0 C3 ?* _# C7 ^' {8 ~
上演的一出剧中,一家人的太太不但天天到教会去,还使从中国
8 e# D4 W) ^* F# x& \% q大陆来的母亲信了教。她丈夫先是不理解为什么太太经常读经、, ?0 F) f; L0 b# @; r9 @( d( _3 z6 ?: n
唱歌到深更半夜回来,引起夫妻口角。后来丈夫生病,教会的牧, m; h( x* y( ?; l+ O, ]5 f( Z
师和其他事奉的人(其中包括医生)来看他,治好了他的病。这出" L+ @" X6 B% f5 [" a
剧在结尾时丈夫受到了感动,唱着一首著名的赞美诗“野地的1 x9 d+ L8 x! l6 ^( o: z: N
花,穿着美丽的衣裳。天空的鸟儿从来不为生活忙,慈爱的天父0 m6 n2 h' [' ?
天天都看顾.....”。只是可惜现实的生活并没有象基督徒希望
I" [$ k* P; M的那么理想。基督徒生病,大都还是要向现代医学求助。& i Z1 z5 s8 l# Z) D, Z( [
4 J4 {+ b4 ]0 a
以上的例子,绝非仅限于少数基督教狂热份子,而代表了基
. x1 `4 H) `0 _& ? k督教徒普遍的现象。当然,狂热分子,在基督徒里的比例,本来
5 E% w- G: Y+ H, M' `1 Y1 a就相当大。普通教友们,虽然自己行为不一定那么激进,但大都
! |8 I5 t+ T9 I$ D姑息甚至纵容激进分子。3 N; h+ d2 V" M& [; e
9 O0 q5 A& ~* r& }9 L, j* w0 m
美国管制基督教的方法+ ^8 ?2 Z n" q& O0 \
" V& J/ N. Y5 X3 c5 n9 v 一个社会要想安定,就要有一个各方势力互相制衡的局面。+ z, _. t1 M3 R @' m
西方各国在历史上受够了政教合一的苦,现今立了许多法来管制* s; O! l# J* T N$ B
基督教太不近情理的一面。
, Q* X% a; ?, S7 B: W1 b
% f$ z7 [( W1 S/ u1 F 例如,基督徒坚持要禁止在中学生物课中教进化论,坚持要# D2 R3 `" d1 n9 L: F
制定禁止堕胎的法律,坚持在中小学校园内进行公开的基督教式; p( p8 K5 Q" v9 j1 P( j* k2 @
的祈祷,都被最高法院判定为违宪。连税务局都成了控制基督教
, y3 X4 ~6 I6 ]! O6 ^! @的工具。有一年,联邦税务局判定南方浸礼会组织(全美最大的$ ^. |& {1 a, }
基督教组织)欠一百多万美金的税款。
1 H! T6 R, V. L. m9 _
& H# K5 F0 T- B# h5 p0 J 按照美国法律,宗教组织进行宗教活动,是可以免税的。但% ^+ r; J5 t6 J6 G6 x/ R
这一宗教组织在上次大选中,为保守的基督教右派共和党候选人- \$ H Y7 c# Q& K' w0 ~- ?
拉选票,曾向外发了几千万张的传单。税务局认为,发传单本身5 ~ M8 b( m! N
固然合法,但却是一种政治活动,因此该组织不能享受宗教免0 ?( q- s8 O: \) Z+ }" k
税。1 m0 Z! E9 ?7 N+ i1 W* M3 ]* G
& y% O' x; f! K. F$ f$ _- ~6 I! ]
限制基督教的法律,还不止上面那些。例如,基督徒还不能
% F& F+ h+ K4 `6 U; P' }利用工作场合进行传教。公立大学里,也不能将《耶经》当宗教
e5 B2 L3 k q/ y5 i读物来读,只能作为虚构作品来赏析和研究。考试时,学生如照& S) O/ Y) O- F G5 u9 E4 Y* j, u
字面意思理解《耶经》,比如认为天地万物是耶和华在六天内造# n" ]2 `# t! R& X
出来,教授就可给于不及格的评分。
( C% L3 C: W$ u! I. N0 f
6 G2 c$ W8 ^ r, d7 K& ], ] 一点希望
# t2 U$ I) r. E4 E, q, Y9 U
5 J: Z5 D7 j; S) k. u" H' T5 G5 N 在西方宗教领域里,基督教势力颇大,而且不容忍异教和异
3 V% ~3 o3 `' Z# Y6 g, W3 S己,这必然招致其他势力的反对。这种反对可以是外界的反弹3 C' c& C3 q8 M$ {" j5 t, k& V
(例如美国法律对宗教的限制),也可能来自是内部的改革(例如5 {. ]' S% c( `$ R; R. O
中世纪末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分成了天6 Q c) E% ?& q% F7 L9 l+ D+ ^
主教和新教两大派别)。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也应该看到,基# u# n8 C. @& U! M( ?$ B
督教和人类任何其他宗教一样,反映了人类的一种理想,从某种
3 ~) C: d' ?4 d8 l6 q, |; `意义上说,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美国《读者文摘》在纪
& L' g( m0 y$ d9 F$ N* F念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一篇文章中预言,基督教过一千年还会
, P, B! T! u" p5 M存在。如果真是如此,笔者希望这下一千年中,基督教将象上一" i' ?( Y5 W( b4 b1 |2 ^! G
千年那样,在科学的引导下,逐渐变得和善一些,变得更能容忍! X) _) C1 [$ \: b' F9 ?+ j
多元化的世界,变得更愿意接受客观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凭主观
5 Q$ `' H" v7 p4 c- ]1 P想象去企图征服永恒的宇宙。(完)
# ~7 Z" C% R2 ~/ Y% x& X5 X, c: s+ p
(编者按:据了解,马克先生的妻子,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 w7 E% |% w5 i4 E4 [# x$ u
徒。他所写之事,大都是他的切身经历。由于不愿给当事人造成 g; [: f2 W! n+ w% T* D
不必要的困扰,他在文中均未指名道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