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东汉时期,在广汉雒县汛乡,就是今天四川省德阳市孝泉古镇,那里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名叫姜诗。在他还小的时候,父亲便去逝了,只与母亲相依为命。平日里,姜诗格外孝顺,尽心侍奉,从未让母亲忧心生过气,邻里乡亲看在眼里,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不已。于是,姜诗侍母的孝名就在乡里传开了。% c- D7 ?: f! Q" c% w3 Z
: m0 v' E4 o0 O雒县有位名士叫庞盛,有一个聪明贤惠的女儿,从小教以诗书礼仪,织布裁衣,对父母也是百般孝顺。转眼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尽管上门提亲的人是络绎不绝,却都被一一拒之门外。不为别的,只因女儿留下一句话:「爹爹,《孝经》有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您得为女儿找个孝顺父母的好夫君啊。」
9 K( V! v5 X U
1 s. Q9 V- M/ e' \% H# W: b$ O一天,庞盛听闻了姜诗的孝名,于是便派人去打听姜诗的为人,发现姜诗名不虚传,且为人正直。终于捋着胡须,长长地舒了口气,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 Z: ?, [* @, C+ V5 d( \! A1 o" t6 p% {) _. h$ {, L4 ?6 G
几经周折,姜诗和庞女结为夫妇。夫妻俩恩爱相处,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过后一年,又生了一个胖小子,虽然生活苦了点,却过得是有滋有味。夫妻俩都对母亲孝顺备至,庞氏尤其精心照顾,给婆婆打洗脚水,捶背揉肩,自己也乐在其中。
( P/ y5 n0 {3 \% e: d9 C) k9 g; R$ b( I) d
转眼几年过去了,儿子渐渐长大,姜母却日渐衰老,不曾想又犯了眼疾。因为生活的不便,姜母脾气暴戾起来,对媳妇就有了不满之心,加上邻里有人嫉妒,趁庞氏不在家的时候搬弄是非,姜母越发对庞氏没有好声色。姜诗夫妇诚惶诚恐,侍奉母亲更加小心在意,生怕惹得母亲生气。有一天晚上,姜母梦到离家六七里的江水可以医治自己的眼疾,便对儿子媳妇说起这件事。姜诗信以为真,叮嘱妻子去江中取水,不能有丝毫怠慢。庞氏自然理解丈夫的这片孝心,从此,每天都步行六七里去江中取水回来给婆婆饮用,希望真能治好婆婆的病。
& ` G7 x+ {6 h/ M% r) g6 ]3 d7 N8 P; y% [: a* A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这天姜母口渴,思饮江水。庞氏一大早便去江中取水,而天公偏不作美,刮起了大风,风卷秋叶漫天飞舞,窗外呼呼作响,如虎吼猿啼。庞氏迟迟未归,姜母在家口渴难耐,内心烦闷,坐卧不安,一时怒起,便对姜诗哭诉:「儿啊,你看看你这个媳妇,也不体恤你老娘,看我口渴命将休矣,也慢慢吞吞地不回来,做这等忤逆不孝事的媳妇,你娶来做甚啊!今天你非得给我休了她!」姜诗见母发怒,心里极其难受只得好言劝慰。就在此时庞氏正好取水回来,姜母见之便闹将起来,非要儿子将媳妇休去才肯罢休。姜诗心里虽然不舍,却不敢违了母亲心意,无奈之下将妻子逐出了家门。
; Y3 Q8 I0 X. p% M1 {% X; x5 g' N
+ ^2 _0 y( P! C) v/ I庞氏性格一向温顺,然而因风延误,遭此大变,心里自是异常委屈。只身离开家门,在街头孤独徘徊,点点滴滴幸福的往事又浮上心头,丈夫平日里的体贴与关爱,儿子的调皮又可爱,温情像闪电一样击中她的身心。然而幸福美满的家庭刹那间化为乌有,却如何割舍得了呢!自小的教养,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于是她又将一天的经过细细思量,觉得自己也有没做好的地方,才致使婆婆口渴难耐,一向孝顺的她反而生起愧疚之心。于是,她悄悄地住在了邻居大妈家中。
% f" h. g! z3 i6 i/ `' i T
! D# g6 D# @5 [$ ^3 w* B) s$ K庞氏借用大妈的织布机日夜纺纱织布,将布匹卖去赚得了一些钱财。然后去街市买回好吃的,让邻居大妈送回家中给婆婆食用,并且叮嘱邻居大妈说是大妈自己的。邻居大妈每天都给姜母送去好吃的,日子一久,姜母便感奇怪,追问究竟,大妈终于道出了实情。得知真相后,姜母心中颇感惭愧,懊悔之心油然而生,便嘱托儿子将媳妇接回家。, ?6 _, E5 a/ I9 c1 }) k, A7 \
! {- o# l7 s9 @! ~, a. U6 b( P) V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庞氏打扮得整整齐齐,姜诗将其迎归家中,婆婆喜笑颜开,孩子更是蹦蹦跳跳,煞是欢喜。邻里乡亲看在眼里,真是羡慕万分。打这以后,姜诗夫妇孝顺母亲更加尽心,又恢复了往日的幸福安乐。因为家事繁忙,有时孩子便也替母亲去江中取水。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儿子在一次取水的时候,江里突发大水,溺水身亡。姜诗夫妇,心如刀割,悲痛万分。然而面对白发老母,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不敢提起此事,生怕老母承受不起。姜母问起孙儿,便说外出求学,暂时不能回家,庞氏外出取水如故。$ k# r: A2 U) F! A0 Y
& u% j$ b B7 D, M( w2 ?; V7 e
日子一天天过去,姜母忧心岁月不多,常常思念吃鱼,虽然家中贫寒,但姜诗夫妇更加地辛勤劳作,将所有积蓄用来买鱼孝敬姜母。姜母惦念邻居大妈,于是夫妇二人常请大妈一起过来吃鱼,好让母亲开心。
( D( O2 o* m& `/ `% Y$ X6 k7 c- H, g$ n: D0 O1 ]) T9 N8 T
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庞氏起来经过院子,突然惊奇地发现地上有一个桶大的窟窿,正汩汩地往外涌着泉水,顺着墙角流出了院外。在泉眼旁边,有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庞氏喜出望外,又尝了尝泉水,跟六七里外的江水一个味。也许是他们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从此,每天早上都会从泉眼里跃出两条肥大的鲤鱼,供给姜诗夫妇做成佳肴来孝养母亲。不久,姜母的眼疾也康复如初了。
{5 k; ]! B: e# y/ w4 J
; d3 P. x, p& {0 V z当时,社会发生动乱,农民起义也频频发生。赤眉军路过汛乡,带队的头领听闻了姜诗夫妇的孝行,不禁敬畏地说道:「大家别乱来,惊动了大孝之人,必然触怒老天爷,那就不吉利了!」于是,还将随身携带的米面粮食,悄悄放在姜诗家门口。姜诗夫妇认为这是不义之财,就将其掩埋了。这样,在社会动乱,到处烧杀抢掠的年代里,姜诗居住的汛乡居然没有受到战乱的骚扰。
2 D* w1 Y% [: D5 Q! B
9 y0 Z# M: l* p当时,社会推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姜诗就被推举做了孝廉。姜诗夫妇的孝行又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也深深为之感动,便颁布诏书,封姜诗做了郎中,庞氏不久后又为姜家生了个儿子,一家老少和乐地生活在一起。后来,姜诗调到江阳做县令,将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 s; B# V0 P% d5 T; u: l, w v
6 x; ?5 f: Q k/ K4 o姜诗死了之后,汉明帝下诏为其立祀,彰扬这一门三孝,修建了「姜公祠」,世世代代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仰和祭祀。到宋代崇宁宗时,被赐为「东双至孝广文王」,他们的孝行教育人们要有孝敬父母,忠于家园的美好品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