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re
, m+ X& n. ]1 C修定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有点儿神通根本无非是证明你修定的功夫到了某个阶段了的标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 q" W0 T* Q/ }, V& n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不能只注重功夫而不重修心,他们两个是应该并行的。一个人就是有再高的功夫,再大的神通,如果不修心护念,那么他的德从何而来呢?一个人如果不能扩大自己的心量去接受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不同与自己的一切,那么他的德从何而来呢?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不住色生心,清静无为"的道理,那么他的德从何而来呢? 有人说"无福不载道",我认为是"无德不载道",功夫如舟,德行如水,没有一定德行的话,舟能驶向何方呢。所以无论单方面强调功夫还是单方面强调修心都是一条腿在走路,都是不圆满的。
8 `9 ?$ E; U! i3 f6 S, R0 x
" W2 D- k6 E6 O! ^1 y# K: r6 r当大家谈到修行的时候,不应该只单纯地想到念佛,打坐,持咒,还需要懂佛理 (佛经中有的是讲具体修行方法的,有的是讲修行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有的是讲道理的,有的是讲菩萨的修行故事的,种种都是佛留给后人的方便。),因为佛说的道理都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理,积累更多的福慧资量,并且以道理为戒尺在生活中磨练自己,从实际生活中反观自己的毛病,加以修改。所以谈到禅修功夫,那是修定的部分。# m( h+ {- h1 f0 p0 v0 |0 v
戒,定,才能生慧。戒的部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戒则是要从持戒,修心,护念,反观自己,修正行为,观念做起的。何为"菩萨戒",细心思考,十戒中的哪一戒不是为了我们积累福慧资粮的(也就是载舟的水)。3 V# ?# A4 {6 ^8 t5 g: @8 k) J
E W" t4 j. r% a! [1 o彼岸彼岸,没有水只有舟能到吗?没有舟只有水能到吗?
3 G- B1 D5 ?1 ~; T; P+ m
9 k5 O2 A1 Z/ G) m0 n我就知道几个功夫了得的人,因为不懂佛理,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上不去了。因为他们不懂得"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道理。他们将心住在了"色香味触法"上了,所以不懂佛理,走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会遇到自己不可超越的障碍。
* k4 l, n! S1 @4 N9 b% T修行无论是从修心入门,还是从修具体的法门入门都是个人不同的缘分,都是为了应个人不同的机。但是用一只脚迈入门槛之后,还是要双脚走路的。
+ F- g7 j. w. W
, u7 F6 D$ L) Z1 T能够传给你法的师父,那就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做舟和储水的人。我们自然要无比地恭敬和感激,但是真正的制做还是要个人花心思和工夫的。 在此过程中,机缘巧合,任何善知识都可能再教你一个多储水的方法,所以同样要感激,哪怕是多了一芍子的水也是多呀。5 |1 O. o: X i5 {# O8 m: k
众菩萨慈悲无限,但是他们的目的还是为了让你造好一只坚固的船而到达彼岸。# v. e' E `& A7 D4 k& R" ^3 S
% N% B5 s& W7 z6 T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7-9-21 10:3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