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9)  鸡蛋( 0)
|
今天对美国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总统特朗普将在华盛顿举行阅兵式,庆祝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
9 m- w- F1 S$ f4 ]
, S% z$ Q" g, [; `这一天也是特朗普79岁生日。) {5 f4 |& W- y' G8 S; j
' M3 ?4 ^ e* p; D! _! ]- h' q3 [而此时,全美各地计划举行近2000场反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
: Q4 N0 t8 t, X& o8 Y3 q% v: ?9 a Y# [, S
加拿大对美国发出安全提醒
' y; [0 b5 v% V, a' H. U3 k* X. o, K$ t* {
加拿大政府对美国发出了旅行安全提醒,警告旅客“远离洛杉矶等城市的示威活动”。
; | l Y9 P. a. j! N! ]3 T# h- X8 W7 w! r0 Y9 s+ L* V
2 D* g7 X/ G& f% q) K官网信息显示,从2025年6月6日起,洛杉矶已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其他主要城市也出现抗议。
8 A( P- _9 [0 J! C# D" R# j' M# N" ~! z A2 j7 N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理加州州长和当地官员的反对,直接派遣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前往洛杉矶协助平息骚乱。
+ |8 M/ t/ o$ x& b; s& W1 V
! T* O% B8 {8 a1 z
2 a/ Z/ u8 ^3 }- X& Z
4 O# ?- a! v8 V; Z并且,洛杉矶已实施宵禁:宵禁范围扩大至市中心核心区域,时间延长至每晚8点至次日6点,已累计逮捕近300人。
$ z; g9 b+ p( H7 z
5 R2 @+ U$ u6 I$ ?3 |2 L% W具体措施可能随局势变化临时调整,建议民众密切关注。
$ q! F5 I7 Z- g( l: q( A2 `, R$ t& w; ~5 P) s1 H h4 \
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在周三(6月11日)晚间发布的美国旅行建议和警告更新中,敦促前往洛杉矶和其他受影响城市的加拿大旅客“遵守当地政府的指示,包括宵禁令”。
" z6 ~3 ^- i8 C/ _. a
. a/ q4 W; {! z& e5 n2 {& x全美近2000地区大规模抗议6 b ?: ~/ e0 v- S/ h
. e, u, F+ R1 B- H- o
与此同时,这一天,美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抗议潮。: `& c3 }6 [) l
* e+ O. B& ~& n$ B7 y) K2 ?$ P5 P由多个团体发起的“No Kings Day(不要国王)”将在全美范围内同步展开,活动旨在反对总统特朗普的军权扩张、强硬移民政策以及被指“皇权化”的执政风格。& `* O- u8 s- f: O4 x9 k
. ]$ U! \) y& n9 t. Z该组织的口号明确而激烈:“在美国,没有王座,没有王冠,没有国王。”
7 J) R- z7 T5 \- [
) ]# u o7 X; i5 L该组织写道:“他们藐视我们的法院,驱逐美国公民,在街头肆意逮捕,侵犯我们的民权,并削减社会援助。腐败已经走得太远。”
" D1 Y \) h2 B# Q, A F4 I3 [- l* P" v2 l' Y: U
据主办方预估,全国将有超过1500个城市和社区加入示威,动员人数或超过350万人,成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最大规模的抗议行动。) A* K: E0 l- N T6 B+ o2 k
8 E$ m' V) }, o4 C' ]9 B( w面对声势浩大的示威潮,芝加哥、华盛顿、乔治亚等地已全面启动最高等级的维安机制,以应对潜在冲突与社会动荡。! U3 T" l6 A% K7 P0 }
' Y$ }0 w+ E* A) m$ `5 Y" E- ~( z7 }这场浩浩荡荡的示威活动不仅限于美国,全球多个城市也在举行声援行动。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伦敦等地也将在周六举行“No Tyrants”(无暴君)示威活动。
) ?7 L, @3 m! @0 O* _6 n; F9 [: f# o) Q3 m' S
并且,首都华盛顿DC因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纪念活动,于14日举行阅兵式及一系列庆典,安保工作提升至极限等级。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周边已架起重重围栏,主要街道封闭、停车全面禁止,连人行道都受到限制。' F! X3 I2 ` ^, R. c8 e2 r8 m
6 L; |) d3 z+ _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恰逢特朗普79岁的生日,与抗议队伍形成戏剧性对峙。, ?1 N' e! Q k
, u( u* N9 r; K9 _
特朗普本人也已放出狠话:敢来捣乱,就“动武”!) x9 _% M. ^+ P2 f2 K; H0 o
3 l6 Y; j. ~7 @5 |
随着阅兵式的战机轰鸣与街头示威的人浪声交织,美国将见证一个载入史册的6月14日。2 q0 v8 v) i) W+ W2 A! |
! W7 v5 a* p/ o& [$ O3 j9 x华人同胞请务必注意自身安全!0 p0 F" D E# K4 Q' A6 f# x2 t
' e1 s2 Y! f/ a* Z+ g: p4 n+ b5 A9 X请尽量避免前往上述高风险城市及抗议路线,特别是市中心、政府机构附近或地标性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
1 }7 \8 q7 w( p7 T/ [3 \7 w
. I7 |% P1 g. g3 l/ Y如确有出行需要,请务必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避免穿着可能引发误会的服装(如军绿色衣物、红色帽子等);
, f% m4 K, h* v. n4 V- V0 w2 Y3 W5 s
8 l/ S5 t& e) I# @, B. w# \- P' |切勿在示威现场拍摄或与抗议者发生争执,以免被误认为挑衅或被卷入冲突;' W0 R4 Z+ g& u" z
Z- e3 w1 I) n x身处芝加哥、洛杉矶、纽约等抗议热点城市者,建议减少外出,避开主干道,优先选择安全路线;% z" l# [& q1 s$ ~$ g
+ I2 ]- W2 Y0 ~% _! _
如您本人或家人是无证移民,请务必远离人群聚集地,以防移民执法机构(ICE)现场执法;
5 x# a# c, s& n% s& s' y, N5 _; e, W/ T: S" k6 z
若现场出现暴力或骚乱,请立即撤离,并报警求助,前往附近的安全避难点;
9 S# ~1 d/ |5 z' E. X7 o' H @: K3 G) G
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和政府公告,及时掌握最新游行路线、交通封闭及避险信息。+ |# W/ f b( u& D. N0 d$ w
" o* ~" D+ ?& x6 O: Z0 p' u+ j" x安全第一,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平安为重!& q( |( {- p0 `* n) W" ?' [
; c9 G3 y; t+ \0 U5 Q* D2 u美国对加拿大发旅行警告0 z* j1 _, h9 D1 c7 k
2 j# C" J; \( y( S, Z9 F3 m6月11日,美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及各领事馆也联合发布最新旅行提醒,敦促计划前往或已经在加拿大的美国公民提高警惕,特别是留意夏季野火风险。$ [. l k2 `1 h+ ^( G# z
% |7 y- R7 { ?公告指出,每年5月至9月,加拿大的森林和草原地区进入野火高发期。
9 L( g. F& b( x) M7 H
9 V4 m" e% y6 M5 x4 q Z2024年情况更为严重——加拿大全境13个省和地区都遭遇了创纪录的野火侵袭。& @+ Z! _3 Q; p2 A; \( {8 O
! y, g# i& C4 a2 w声明写道:“我们敦促所有美国公民密切关注加拿大的野火情况,并遵守当地政府发布的指示。”
! S* L6 T/ {( k9 a4 I: `& x' r
: Y' w$ w' t5 U% T) ~4 z6 f目前,烟雾不仅影响加拿大南部,甚至飘到了美国部分地区。据FireSmoke Canada雷达显示,烟雾带已从阿拉斯加一路延伸至美东海岸。& J5 T9 T7 T1 f$ k# @2 C
$ ^3 e2 g9 h, }- ]) T
美国驻加机构提醒旅客,务必查阅加拿大政府发布的野火应对指南,包括如何在野火发生前、中、后采取行动。各省和地区的官网也会实时更新火情信息与应急资源。4 c; K- G! Y* T' K- y1 A. r
0 m U. _5 }9 z- w; e, Z9 `# A如遇紧急情况,记得拨打911求助(警方、救护车或消防)。同时,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关注最新预警,备好食物,并规划撤离路线。
3 U9 \; f! @9 C8 ]% X2 z' N; _# J
, f2 f. [7 l$ S不过公告也强调,加拿大整体仍属安全旅行目的地。当前对加拿大的旅行警告等级为“一级”,意味着旅客只需采取常规预防措施。4 F |. w' w' A* z$ b" v1 S
0 }7 J6 I% y' W/ \5 o
美国政府还建议所有计划出国的美国人注册“智能旅行者登记计划(STEP)”,以便及时接收来自使领馆的紧急通知,也方便在特殊情况时与本人取得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