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3|回复: 1

[加国新闻] 陪母看病 亲历加拿大等死人的医疗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9-3-9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来源:温哥华港湾
( h2 Q  |5 g8 k/ n: G  j1 j
& F% _) n3 g; V$ a! Q( A当初办移民来加拿大,就是看中了这里是全福利社会,看病养老不愁,可真的到了这边,却听到众多抱怨加拿大全民福利的医疗不好使的。有说急诊能等上几个小时,有说得了癌症约不到医生,拖到你只能跑回国。说来,虽然10年登陆也蛮久了,但真的一分钱加拿大的医疗都没花过,在国内就非常讨厌体检和跑医院,希望单靠基因好身体壮,这辈子能和医院绝缘最好了。可是后来父母团聚移民了,终于去找了家庭医生,开始陪母看病,也算亲历了一把加拿大医疗体系。, y. V- t" [: t
& a! p  ?5 P" I( f# P& d
要说“等”这个问题,因为早就耳闻,所以心里还有点准备。先是在列治文找家庭医生,早前就问过一些老诊所,都是满的不接收新病人,幸好开始为父母找的时候,遇到一家新开的诊所,顺利找到了家庭医生。, E3 \/ z! n/ n; Y' a; D+ I2 }

  w3 i/ g0 W2 Y2 T  G要说加拿大医疗浪费,也是真的浪费,什么事情都要通过家庭医生,而家庭医生除了约个体检,开个常规药,貌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你的病症和要求转给专科医生了。' y4 E2 Y' |3 }; b* V( a$ `8 Y" M  X

) ?# e* Y. e3 ?' y6 m2 {我妈妈第一个在加拿大做的是白内障手术。家庭医生先给推荐了眼科诊所去做检查,眼科诊所还是不管手术的,只是帮你检查确认你需要做手术,还得再推荐可以做手术的眼科医生。习惯了国内有病就去综合医院一站式搞定的,刚接触真不习惯这套磨叽模式,在见到可以手术的专科医生之前,你起码要跑两个地方。
+ Z) \) f9 [- Q% J, x. G9 A: w6 {: }2 }
不过到见到手术专科医生,我们等的不算很久。不知道是不是华人喜欢扎堆排队那几个名医,所以一等都等很久, 眼科诊所还特地推荐了可以马上手术但要自费的地方,我们也去看过了,确如所闻真是乌央乌央的人,只是咨询我们就等了一个多小时。不过我们最后还是选择排队公费手术。眼科诊所给推荐了一个据说排得最快的Downtown女医生,结果也没有等很久, 不过一个月就联系我们去第一次检查了。
' R; s( z: l2 n7 J
+ V- d, P$ b$ f5 g去年从三月到十月,妈妈两只眼睛分别做手术,包括中间必要的间隔恢复期,其间手术跑了两次医院,各种术前术后跟踪检查跑了医生诊所也有十次上下,要是换到国内像我这种没耐心的早就崩溃了。可是加拿大这种不急不缓的安排方式,反而没什么感觉很轻松顺利地就做完了。
& j' b$ p+ O4 x3 t2 |. ]
- [; o8 K8 i& T' E, C: o" L, b这个过程就发现了加拿大医疗制度的优势。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诊所,平常检查看诊只要去诊所预约时间,每家诊所人再多也不会多过国内公立医院,而且只要诊所安排合理,按照预约时间过去不会等很久。我们看的医生习惯都约在一大早,在上班早高峰前到Downtown,九十点就能回到家了。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只要不是急性病,这样看病压力真的不大。
0 H2 i' S6 B1 c3 C
( T6 r6 B/ H- R0 j  F& v$ c
* K; N, {6 _- ^7 t+ w0 w; H5 t$ P0 }1 V
不过这种从家庭医生到专科医生,最后才综合医院的资源利用模式绝对不是没毛病。我妈妈到温哥华长居没一年就发现了风湿问题,第一次去家庭医生那里看,感觉因为是这里的常见病,家庭医生也没重视,拍了片子说变形不严重,就打发我们回去说痛了就吃泰诺。后来幸好我妈妈因为最初体检有血糖问题,早早就有另一个内科医生每三个月见一次监测她的高血糖,聊起风湿问题在血液检查中加了一项风湿指数,测回来发现很严重了,内科医生马上帮忙联系了风湿科的专科医生,才终于觉得有点希望。0 T! X3 O9 A8 a4 k7 z3 m
7 f! z, |0 a* u5 j# R" [+ l6 f
不想风湿科医生真的很抢手不好排,一等三个月没消息,催也没有用。要说风湿的痛苦比白内障要麻烦多了,尤其是患者自己的感受,老吃治标不治本的泰诺也不是办法。好在虽然慢,约了慢慢等还是靠谱的,三个月后终于等到了风湿科医生诊所的电话。" M6 \: Q2 I( ?1 ?7 t+ J- ?
+ e$ _: |+ A' P5 O+ n" h
其实真看起来,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第一次问诊做病历就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本来母亲都放弃说干脆回国看吧,没想回国前就看上了。看完回来说,这要是回国,国内医生怎么会花一个多小时看一个病人,没十分钟肯定把你打发出来了。# Z1 x7 N+ \3 M. i- v
. Y7 }( @' W! }- }3 S" n
现在我们又开始了每三个月见一次风湿科医生的轮回。风湿科医生除了开出针对性药物,还有复健的物理治疗,也真的是尽心负责。不过想想之前的等待,就明白这体制的好处和坏处了。
4 \- ^! _3 s3 z- T2 Z! U
6 n: b7 [4 a1 }有急症,特别痛苦症状的,如果也照这个流程走下来,确实要等死人。不过针对慢性病,这种方式就非常人性化。你的病例一直在一个医生手里,一旦挂上了专科医生,你不主动去找医生,医生也要来找你定期跟踪。可是好多病症并不像白内障手术,一旦做完,后续只要半年一次去看眼科医生就好,医生就又空出来可以接新的病人。一般慢性病不管病情是否有变化都是三个月一跟踪,占用医疗资源还是很多的。也就难怪医生难排,跟家庭医生一样,能接的病人是有限的。老年人越多,慢性病越多,人的寿命越长,占用资源越久,就难怪总是说医生不够用了。
5 V, B4 O9 Y/ _8 P3 x8 u' \" C5 L# o2 c+ |
这样一想,怪不得同样一个体制,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就看你是怎样的病了。加拿大这个体制已经很科学。我在国内都很少陪父母看病,因为等不起:一大早不去挂号就挂不上,挂上了和一堆人排队排一上午。结果到了这边有语言差异不得不陪了,但陪妈妈看了那么久的医生并没有觉得特别影响工作,虽然跑的次数多,但每次时间都不长而且可控制。更不会有许多人乌央乌央挤在一起抢时间抢资源,搞到医闹的紧张压迫感。
4 m% e& J3 b& P: ]! I6 Z1 ~" W& X, G1 J
* ?5 t1 L) m: S3 h6 ]加拿大的医疗资源紧张你在医院里是看不出来的,像列治文医院的复健中心,跟个老年中心一样,许多老人在那里,每个人配一个医生,慢悠悠的其乐融融,看着这种情形你就明白为啥老年人和孩子都特别喜欢这边了。这个社会对老年人是真的好。+ ]9 Q9 ^$ X8 ^( I

9 `  i! e( [: c2 U' X" A这样想来,就庆幸还是移民来对了。幸运的是到现在还没用到过这里备受诟病的急诊资源,没有体验,希望不要有机会体验吧。
" |4 c8 k' [* @+ k4 E' {- X
5 v( t1 U% t& z4 ?) Z9 u5 O% ^ZZ,前文艺女青年,混迹媒体和时尚行业,喜欢文学和非现实的一切。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开始体验生活的坚实。睁大眼睛记下城市的纷繁众生的哀乐,心怀悲悯,不灌鸡汤。
; q( a1 V( z8 n$ c/ |; Y7 e- k/ f. K, n1 H9 r, y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19-3-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6 16:47 , Processed in 0.18281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