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宣纸使用说明
, q- Y; i, G! h$ i) c& y6 o1 a( O+ J0 Q0 q6 D r" S. w
-目录-* i! K/ R3 d7 y& r+ c) ?
6 [) x/ E5 ~4 Q7 Z; r# A 第一节:书法用什么宣纸好?5 J; ]: D* ^' _3 I
第二节:宣纸尺寸规格列表4 ?' N: W, t# M" R
第三节:宣纸的历史与文化, u1 u, V4 E* f {0 I! [# A, s6 h
第四节:宣纸的特色、特点
+ G2 {! P! o1 I 第五节:宣纸的分类
4 d2 V( Y. b9 |/ M 第六节:宣纸的制作工艺 q; T4 v$ g; Q( X
第七节:宣纸的保护
# h( @' e8 \) K, C 第八节:宣纸的收藏学问( p! B0 ]/ g+ A3 S$ g1 I
第九节:生宣和熟宣的区分- o- e( A+ J8 F& j1 b
第十节:如何鉴别宣纸?
9 O6 y% j2 a( ~4 D, I/ r1 S& K0 W2 n% ?/ K3 c
& M2 T8 e" p. f$ m* g
第一节:书法用什么宣纸好?4 I$ U; v9 S0 ~3 ]% V
% h9 ]) b( j1 i
一、书法练习:8 ]) I" O+ P4 i
- b" M. v- P7 ` 1:练习写小字用毛边纸,大字用浅黄色七都纸,书写屏联肚宣纸及冷金笺。5 r% c6 `/ m0 B/ v1 K
2:初学写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纸,练习日久,遇到纯细光泽之纸,自然格外觉得易写。) ~. X5 \; V$ C# Z: ~2 n
3:摹帖宜用油光纸,取其纸薄透明,容易钩摹。
, u$ z* C7 r% t2 {% i2 U9 y 4:临帖宜用田字格、九宫格、回宫格纸,取其易于布置结构。
9 f% @: l" H, Q" B2 c) ? 5:硬纸用软笔,软纸用硬笔,此即「弱者强之,强者弱之」刚柔相济的中道要诀。
+ g, c, ]4 l- T1 r) d* _. E
; A8 u! C5 h2 J( h 二、书法创作:8 [# v5 ?, A( H& _8 O! Y$ M9 x! r" f' K
宣纸选择以吸水性较好,又与笔墨配合为原则。切忌用光滑的纸,即不渗墨,又不驻笔,更写不出力量来。小楷可以用熟宣纸或者半生熟宣。其它的用生宣比较多,一般选宣纸的棉料这个品种比较多,也可以用净皮。( a1 }3 k! O2 t
# G' v' i% ?) R 三、国画创作:国画用什么宣纸好?4 {: Y0 X3 J/ t# t& E: g
1:画水墨画,应选择生宣
% j7 b4 V9 ]% M: b; d, f 2:画工笔画,应选择熟宣皮纸性能与生宣纸相似,纸质结实且经得起反复皴、擦、揉、搓,但不易留笔痕,上色易灰暗。5 x% ^5 f0 R" w% D/ m6 g
" S$ }6 U1 g' E9 r 生宣与熟宣的使用区别?
# C' Q5 u) d1 F4 R) |0 i 1:生宣纸吸水性能好,用来写书法和写意画!熟宣纸吸水性能差,常用来画工笔国画!
. ~' j! ?3 w+ P 2:生宣比熟宣感略软;
# n W+ u' X0 W D2 x3 I 3:生宣吸水性较熟宣强;1 s x! ^" x$ v. |; G3 j+ o
4:生宣为棉料,净皮,特皮系列宣,没有经过矶的加工,而熟宣恰恰相反;
: ^: ~# K- S! M) \ 5:生宣适合书法,书画,国画,写意,山水,人物,花鸟;而熟宣适合工笔画。. e& _4 v, P9 u5 S+ X, R' ?# I
7 ]) G. d# |& U4 E, y9 U 宣纸与书画纸使用区别?9 p3 }7 L, X; w# p
宣纸和书画纸,大多数人的概念是:宣纸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高档书画用纸;书画纸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普通书画用纸;宣纸一般用来作书画创作;书画纸是书画初入门者的练习用纸。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吸墨性。宣纸与书画纸,虽有类似之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原料成份;二、制作工艺;三、使用效果;四、保存时间。
; X5 j$ w: D% Y/ @
- I& R1 D' |" M; ^ 两种鉴别方法:
" Y6 H0 K$ I1 A- r1 y 一:肉眼分辨法:拿起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宣纸上面密布着云朵样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纸上总能有8到10条2-3毫米长)。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得过于洁白。
5 O- ?& ^, K) G* A5 ], V 二:着墨法: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纸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地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人们在鉴别纸张时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而专业人士往往采用两种认别方法。
6 b0 f: h/ ^! y ^9 L% h0 P- ?
$ j9 x2 q9 j% o1 k' u/ I+ _2 s. e第二节:宣纸尺寸规格
. H8 Z) s8 q, k8 W2 ^6 z 常用宣纸规格(单位:厘米)
; R" V$ R, Z* E: Q: W2 a* j N( _
小三尺:50*1004 K0 v I( f; N7 S3 _
大三尺:69*100: c6 z2 @+ @0 }0 Y& v7 b
四尺:69*1389 l x, F( W8 J0 K
五尺:84*153) E6 C9 u- ]" p& q
六尺:97*180 Y' S b; {- C) c. S# ~' w" r
八尺:124。2*248.4+ l7 t1 u6 S7 ^1 m4 k
丈二:144.9*367.9
6 {. d' o, h/ E# K8 ], F8 g1 g- h. I 三尺全开:100x55
" A5 o2 y8 q3 l' Q: Y% N) u 三尺单条:100x27
4 Z* N6 J* d x1 u2 h 三尺横批:100x55: r# `: e6 c, [0 H/ _2 t7 f
三尺对联:100x27
6 m' l- J: {' j 三尺斗方:55x50
# y: P% ^5 {) Y8 W8 ]1 \ 四尺全开:138x69; @* c" G" r: U: K# ?& y* D
四尺单条:138x34
( n% @6 |4 w* j6 D) H) L+ S/ C 四尺横批:138x69# W1 a* i* Y! h9 C0 |5 t1 y
四尺对联:138x34
: i- M+ {! F1 O; J9 `5 X# N( m 四尺斗方:69x68% A7 Q- ~& ?, x V8 z5 ?
四尺三开:69x46: a/ _! C; {3 F4 l5 t
四尺四开:69x34
4 e7 u( U" E% J: V) k 四尺六开:46x34, f9 m# d4 B) O4 v
四尺八开:35x343 J) p6 n3 \: B
五尺全开:153x84
, m7 X: x" g; q" Y" v; X 五尺单条:153x42* [1 o+ v4 N4 _3 b
五尺横批:153x84
! Q) b: j6 u5 n9 B 五尺对联:153x429 k+ H. v$ d/ Y9 P0 b5 Z3 R
五尺斗方:84x77
* A' C" t# L( S$ D" U; @ 六尺全开:180x97
$ M0 X6 _4 e" i: w" b; a1 P6 t% m0 m 六尺三开:97x60( s% v T- p, W6 b- L( B) _
六尺对联:180x49
# O# }2 y2 t! U3 H 六尺斗方:97x90& p; b+ Z$ P" ]$ o" c( d0 K
七尺全开:238x129
0 e( k& U/ T0 ~) {7 z+ H% c, W 八尺全开:248x129( R4 ?: H4 N/ a& }- T8 P; A, O
八尺屏:234x53
" J3 i& G4 Y J 一丈二尺:367x144" t, \9 L" [; Z+ `: `: t
一丈六尺:503x193
1 ?# v. e# B' J7 Z1 V2 w+ b ~6 J 一丈八尺:600x248
$ l- U- X4 [! W' i% }3 z& A; X$ _: |' X: G- |- T
册页尺寸(单位:厘米)
% `- M. H% L" F" P& W9 r0 w 1号册页60*424 r- u( @. g3 l
2号册页55*38
5 m/ `" `4 _/ u- }) k 3号册页50*35
) L, j% ~: W' g$ m 4号册页45*32
& g# o1 F$ f9 H% e 5号册页42*28
& a1 {2 i8 v- O# M# ^# p 6号册页35*25
/ l; L: S3 A; g, }% g 7号册页32*23 p( v- V7 V, g% t' K9 P
8号册页28*20+ \4 W" y+ H& B! h1 h* e R& P& t
9号册页25*17
* i4 `) T8 N7 f% |( v( k 10号册页20*14
/ e, ^- m V9 u( A 11号册页19*11: s- E4 ~, _9 E. N! r. d& Z1 ~
12号册页14*9
5 Q9 b& M- ` h( ^; v2 {5 N9 t' V! F( r( ^, M
对照和换算7 c1 v' w$ K+ |$ z2 o) M
. {4 V- I; [. l- ]; I6 U
自古以来在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一般都是按书画的大小尺寸来谈论价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而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 m% e0 } w8 q/ c& ?/ x( w( K( n# ]9 N$ }9 g0 d- o' t6 c" I
1平尺等于多少平方厘米?书画的规格常常讲到几平尺,请问这平尺怎样算?1平尺等于多少平方厘米?一平方尺(古玩行的人简称一平尺、一尺)实际上就是33.3cm×33.3cm,那么就是每平尺1108.89平方厘米。若计算的例题,应该是68×40/1108.89,那么这幅画应约等于2.45平方尺。宗旨就是画的长乘宽的积除以固定平尺大小1108.89,平尺大小自然可知。( K# i, {/ d, e3 h
. x. J6 z* _4 O0 n" _4 f6 P( b9 i
第三节:宣纸的历史与文化/ [1 C7 _' N# t/ K
/ l( i9 q& z! s 历代文人书画家的创作离不开宣纸,现在所指的宣纸,是指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并主要以手工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书画用纸。它的特点是:韧而能润,光而不滑。薄者能坚,厚者能赋,色白如霜,久不变色,折而不伤,耐腐难蛀,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在于它的“润墨性”。5 _- |) Y& `" F$ t+ v: o
; ]: `4 s/ L Z( N4 e
所谓纸以地名,宣纸的得名源自于产地。唐代的“宣州”辖地,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黄山与九华山以北地区,及今天江苏溧水、溧阳地区,其政府行政区设在宣城。这一地区生产的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于是便被称为“宣纸”。
+ ?' {5 [ {' u/ F# Z
% f% K: Y7 j& G9 j* T 根据对明代宣纸的取样化验,结果表明全部为檀皮浆纤维。这证实了明代制造宣纸的原料为单一的青檀树皮。而宣纸中加入稻草浆为配料则是清以后才兴起的。
) Z2 d7 B/ D, e7 T x+ x7 _4 I0 }; p/ r9 {0 I
青檀到底是何科何属,一直到建国前为止,并未弄清青檀的植物学分类。1937年贾氏《中国植物图鉴》曾收“翼朴”一种,入荨麻类、榆科,与青檀颇为相近,书中只说木材竖密,可造器具和建筑用,根本没提树皮可以造纸。陈嵘氏1957年的《中国树木分类学》虽为“青檀”正名并明确其科属,但是以北京房山、昌平一带为考察重点,而对皖南山区青檀的生长情况只字末提。直到1977年至1980年前后国内相关植物学家、造纸专家在审阅大量资料并实地对青檀生态进行调查后认定:青檀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产于我国北部、中部。喜光、耐干旱、瘠薄,是一种石灰质指示性植物。其材可作建筑用,树皮是制做宣纸的主要原料。主产地在皖南的宣城、徽州、池州,与安徽相邻的湖北、浙江、江西的一些县也有生长。
+ }3 }( }& e& J
! l5 k |* r; \: m9 A O( Q2 g/ | 晋唐以来在至明代,所有书画用纸,大都是熟纸。(即加工纸)唐人写字所用的加工黄纸,有染黄、硬黄之分,其中硬黄是以纸置热熨斗上,涂以黄腊,使纸变硬而透明。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宣纸大显于世是在明宣德年间。在此时期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宣纸特有的润墨性和渗透性又在载体介质上为书画家作品表现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宣德年间宣纸已有若干品种像:贡笺,白笺、洒金笺、五色粉笺、五色大簾纸、磁青纸,这里所有的宣纸以陈清款为第一。; f* C% s+ r$ x! D3 c S
3 Q2 x* I2 {- _4 B4 @8 d) l, m
说到品种种类,下面一简介:
9 k' L7 R$ o S) j) c' R# h) }- y. [, R* p
根据配料比例,可分为绵料、净皮、特净三大类。
7 j; E }" ]& o# ]) `; ^2 k+ r 绵料:青檀皮约占30至40;稻草约占60至70;
6 i4 Q0 F9 x% w1 V3 m 净皮:青檀皮约占60至80;稻草约占20至40;# i0 N# c' v1 @% ?+ }7 h! Q
特净:青檀皮约占85至95;稻草约占5至15. G" w) r! O$ _/ P6 B
, O) y6 {0 ^% ]6 R, O6 {
根据厚薄不同可分为单宣、夹宣等。9 b/ }$ i- Q$ v$ e( ^9 D$ d& L5 {
& d1 W$ x2 p; _ 所谓单宣即是单层,比较薄的宣纸。而夹宣则是经过连续二次抄造而成的宣纸。当前生产的宣纸而根据加工的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笺纸三大类。
% b/ A" _: [: Q8 C: k/ \7 `2 a$ r, C0 _ z1 ]) N$ Z
生宣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保留了渗化、吸水等特性,润墨性很强的普通宣纸。熟宣是在生宣上加刷一层胶矾,使其失去渗化和吸水特性。因此熟宣也称作“矾宣”。用于工笔画。笺纸是用生宣按不同用途,通过印刷、染色、加料、擦腊、砑光、泥金、泥金银粉、洒金银箔片、描金银图案等方法制成的纸。多称“花笺”或 “锦笺”。
; {! V. e" t. c0 ]% u% U4 t! r; M0 Q, z' c
普通宣纸加工成笺纸后,往往冠以各种雅称。像玉版宣(是以淀粉为黏合剂、将两层以上生宣托裱制作而成)、虎皮宣(亦称金粟笺,是将宣纸加工点染成斑绞状,使之美观)。
* [$ }% x3 i) L; h" t9 {# C1 ~# p6 _
% w/ C! w, y* v* Z; i* Y第四节:宣纸的特色、特点* u! r: X. I1 {
" E3 W: b4 I: r 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
) J: i2 k6 l: c3 W9 k9 J, j+ ~# L4 o$ U7 _ z
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宣纸。+ I6 I# u8 Y! P' S
; I* L+ v3 ~: p2 S1 Q- W 据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云:“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经过实践,遂步提高,终于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9 f, k3 M5 O* E- I$ `6 {" b, l
5 A) I. ~8 ?/ ~$ E' o3 T. Y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 Z/ j6 A7 E6 z7 s s( \" s+ _# ^/ r; W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0 Q) D {/ w- S0 ?7 k
, n3 K& k: \) m4 Z
第五节:宣纸的分类
2 x( p: v5 \ l9 ~6 U% J7 s: p1 R- H$ ^! X! z& Z0 y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 @9 `. ^8 T0 r$ Y3 C' _) }" p 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 U! t P3 A# x9 I$ P
& ^! W' ~, n8 o. t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p" n- e* Y: Y2 P5 V0 R. a
6 _& u; d& X- R: |6 v& _5 \. [4 U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b. Z9 c; \1 J! y$ t
另外,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将净三类。其中又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等之分,规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笔反复涂抹)。( b) Q* U% N! E4 T
8 q2 w" M1 ]; g& N- I) F5 c; [ 附: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看纸面有无反光的银色矾结晶,有就是熟宣,无一般为生宣。1 a2 t% V+ N N# C; _; U @2 V' y
1 x' X5 F u6 R4 X" K第六节:宣纸的制作工艺
( X! x& y: D* N# \2 [# ~- w A 原料:
" H7 F5 k4 a/ |3 D* ~4 ?3 c. e$ j) v& v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青檀树是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而当地又种植水稻,大量的稻草便也成为了原料之一。泾县更伴青戈江和新安江,这三点便为泾县的宣纸产业打下基础。至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
j/ A: ?1 X2 L1 a9 s8 ~! a& F' X) _. }, j
制作过程:
) G: E8 a6 D# S$ w: I6 R* C
$ f! }( L5 q+ W2 V2 ] 宣纸的生产中心是泾县,它生产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为主,配以部分稻草,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制成的宣纸按原料分为绵料、皮料、特净三大类,按厚薄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夹、罗纹、十刀头等多种。“特种净皮”是宣纸中的精品,具有拉力、韧力强、泼墨性能好等优点,为广大书画家所喜爱。有人赞誉宣纸“薄似蝉翼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一幅幅图画,一章章文字,皆凭宣纸而光耀千秋。* U4 v" n' r% n! \$ f6 \, {$ J
f! g' \8 C" M, [ 伐条宣纸的传统做法是,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宣纸的选料同样非常讲究。青檀树皮以两年以上生的枝条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长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长的稻草低)。) x' U7 g8 q( K- s
$ H& Q! D: J' r! I: R8 m" | 在台湾造纸方式,其原料有雁皮,桑树皮等是属于韧皮类,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清洗,漂白后筛除杂质,打浆,借以搅拌分离纤维,再加水稀释,放入比例黏剂(分散剂)成浆料便可进行抄纸,抄纸是利用竹帘及木框,将浆料荡入其中,经摇荡,使纤维沈淀于竹帘,水份则从缝隙流失,纸张久荡则厚,轻荡则薄,手抄纸完成后取出竹帘,需以线作为区隔后重叠,并待水份流失部分,采重压方式增其密度,便可进行烘培,烘纸是利用蒸气在密封的铁板产生热度,以长木条轻卷手抄纸,用毛刷整平,间接加热使纸干燥,同时进行品检,就是成品的宣纸。
8 p8 F7 X* Y2 N+ H! @3 P# c4 G A2 Z7 n: V/ N9 X- m
当在初学时,通常以“全开纸”书写作品,如须写较小些,可裁成二等分,称为“对开”,裁三等分是“三开”,裁四等分为“四开”,这些称呼已成为一般使用者的习惯,不过除了这些尺寸外,也可依需要来裁开使用。# i" r, u% @. P9 b
* k7 L: ~+ _5 e6 c, s+ q7 h& _" C7 w. h; u
第七节:生宣和熟宣的区分
6 E! F( ]; K2 ?" n) W2 j
* J; X: s A2 w {+ k 生宣和熟宣之间的区别:
$ h j& T1 `6 U
/ o+ d0 h7 E1 h 1、柔韧性
; F/ _, u. ` I6 U! Z
, v( h, s' \- K2 u0 J# b 生宣纸质的柔韧性是十分突出的,将生宣捏在手中,手感很柔软,用毛笔在生宣纸面上书写,能够体验柔韧十足的感受。将生宣揉成一团后再经过熨烫,依旧可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
( F( e0 p$ f n2 x4 j- d! X# W- N; p' z% e
在生宣上创作作品,作品完成后,待墨迹干燥后,即使将写好的作品任意团揉,经过装裱处理后,用生宣创作的书画作品依旧呈现平平展展的视觉效果。为此,宣纸书写后存放方便,携带方便,书写好的作品可装入信封邮寄给他人,作品到了收件人手中,只要请装裱师装裱后,就可以悬挂在房间里作为艺术品来欣赏。
4 s# p' T5 u5 W, Y( f6 \* P 装裱后的书画作品陈放年代久了,出现陈旧或残缺现象后,装裱师可以将陈旧作品的画心从装裱的作品上揭出,然后重新装裱,可以使得作品的外观焕然一新。
* x4 I3 q: L9 s- \# \7 N, e8 T
) Z! G8 X& q$ M: ^ 2、湿染性# B; L/ g" ?7 d' u# p
% d$ a- N3 p8 z! k3 P. X5 d* d8 @ 到商店里购买宣纸,判断生宣与熟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作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不同的生宣纸显现的湿染性程度也有差异,这种湿染性运用在国画表现中可以增强韵味和层次感,运用到书法创作上,书写者具备较强的书写功力后,能够很好地驾驶水墨的湿染性后,可以利用水墨落入纸内产生的四下流溢特性将水墨转入向内渗透,这样,留在纸张表面的墨迹渗透到纸张的内部,当书写者练就入木三分的书写功夫后,生宣具备的湿染性使得书写的字体饱满而刚柔并济,作品装裱后,水墨线条会透露出圆润立体的视觉冲击力。
- N( \& C. p2 k6 P) N1 G/ ]$ v5 ^& Q; m4 o8 x
由于生宣具有独特的湿染性,使得书写变得难上加难,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对于湿染性现象,其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4 z& |- w: T* |$ W
: E9 f7 p. }; D* s 3、吸墨性+ w& [9 `! W$ z* {/ W1 [; I! p
# _4 Q G/ Z: [6 c6 z 生宣具备湿染性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8 M# G$ L r/ p, A
' {- f$ B4 C& H0 _. z) Z/ v! a* P/ E8 d
正是生宣具备了湿染性使得其又具备较强的吸墨性,从湿染性上说,生宣具有较强的吸墨性使得其产生独特的湿染效果,反之,生宣具有较强的吸墨性使得其产生独特的湿染效果,二者相辅相成。3 [) w- Y; C X( Q
0 M' o- c. a: L, r3 \ 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较强的水墨吸附性能,使用生宣创作出来的书画作品才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和独领风骚的魅力。
3 I0 O! i7 x, I9 q) G, o' G
~- ^9 U" Z& ]' b1 g9 R P2 P 吸墨性的另外一面就是吸水性问题,生宣具备吸墨性也就是具备较强的吸水性,正是这种吸水性能使得书写有了淋漓尽致的味道,同时,由于水的特性,书画的质感才体现丰富的韵味血肉滋润的效果。
, |0 T* l* A$ i, r* G! R0 ~5 Z
% d- u" u: s7 R+ E9 G 4、艰涩性
8 F2 D1 @0 M9 I" T$ J0 k! r% q: o1 Y8 o2 x( f7 ~) C
如同攀登高峰,虽然艰辛万苦,但是具有挑战性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勇往直前的精神所在,在书画创作领域,生宣的使用正因为其具有的书写难度才使得书法艺术的魅力大放异彩。我们这里围绕书写书写存在的艰涩性现象,阐述其意义,对喜好书画艺术的人可以起到鞭策的作用。
- C) Y$ a0 ]3 c8 U7 {: Q. A% {& X c: g. A$ ^6 S8 i% W" S% ~
因为生宣书写具有的艰涩性特性,很多人人为此望而却步,这样就形成很多人难于在中国书画领域有所陈旧的局面。* ~3 b2 c' F, U
生宣书写具有的艰涩性体现在笔墨挥洒上,笔墨在生宣纸面上的表现之所以很难酣畅淋漓地流动,是因为生宣具有较强的涩性,由于这种涩性造成用笔和用墨都变得举步维艰。
! |* S9 e& `% v; w3 Z2 _% w
2 {, c; k' \8 M% R% b( A 大家试想,我们一旦超越了生宣书写的涩性,书写者便能体会到这种涩性下的书写产生的充实感和强烈的笔触感觉;从太极书道实践出发,就是让你进入到超级感觉中来,你在这种涩性书写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最后便能对进行书写的一点一滴倍感深刻,从而在涩性这种“逆境”中逆水行舟,体验不进则退的滋味,使得你在不断努力下品尝逐渐进步的快乐。$ ^, f+ }' b4 \3 d& J6 U
" Z9 a' R5 D% J- t3 ` 艰涩性如同阻力,生宣纸面上如同涂抹了防滑剂,你在纸面上书写发现摩擦力加大,不能轻而易举的进行书写,这种笔与纸之间产生的摩擦一旦被克服,磨合的天衣无缝后,你的书写就能突破进退维谷的境遇。
7 n6 e% e1 p) {; p. t# D- n" O9 a# P3 K- i& ^8 O% \5 H8 Q- m) d
5、轻灵性, d( y+ n3 i' d4 i H! x
! {: X6 k, d4 k 宣纸这种纸张拿在手中或张挂在支架下,悬空着的宣纸被风吹动,轻而薄的宣纸就会飘拂起来,正是具有这种轻而薄的特性,太极书道实践开创了悬空书写训练法,悬空书写就是在悬空挂着的生宣上进行书写(绘画)创作,这种悬空书写也可说成为轻灵派书写,在纸张悬空状态下书写,由于受力对象的生宣纸无法固定下来,毛笔不能尽力着力在飘拂的纸面上,于是,如何在轻而薄的生宣纸面上写出沉着痛快的作品来,就成为轻灵派书写的“绝妙”之地。通过悬空纸张书写,我们能更深地体会柔软的毛笔和特殊的水墨效果以及生宣纸之间的关联,能够认识到书写中意识活动的作用的重要性。& E& x! f! c+ E' ^3 `
A$ H) j* c# j; d1 l& U 没有宣纸这种轻灵性,太极书道的实践就没有办法开展悬空书写表现,关于悬空书写,后文中将重点给予解析,通过悬空书写的实践,能够让我们对人的精神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我们探求提高书写层次和境界提供了一种前途无量的途径。
L5 _- Y9 z$ s g+ I6 ?4 N# ~" R" w9 Y
6、持久性% L" b m9 w# x1 m9 d1 U
5 O/ q2 z1 s; o 关于生宣书写具有的持久性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宣纸与其他纸张比较,其质量的优质性是十分突出的,优质的宣纸可以几十年不变色,不脆化,放久的宣纸如同陈年老酒更具有较好的书写效果。
7 p: Q. U7 x$ P/ J7 Z0 q% d+ }3 q
由于宣纸具有持久的保质特点,有利于保存和收藏。从另外一面说,生宣纸的书写因为存在很大的难度,为此,书写者只有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在生宣上大展拳脚。生宣纸给书写者设置了“耐心”尺度,于是成为培养耐心的手段所在。! Q' s$ n0 q+ r4 R
5 A! v& A& y# W% l4 m
7、胶着性: G4 J/ N3 G9 r) |. V, q& c! c
4 I$ _, w; r+ a% p) B! e 从上所述,在生宣纸上书写虽然有难度,但是当你能够手到擒来地掌握好书写,等你入木三分地将字体写入宣纸内,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性能的表现所在。
/ T& u3 Y) c- S) [0 h
! e) L* h9 x/ d) } 生宣纸正是具备了胶着性使得书画装裱后更显艺术美感。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相关的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前提在于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了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手,手上也不会沾染上墨迹。
4 e5 s" m9 T8 ?7 [# }
) X5 M6 m/ U, j, p2 ^0 k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泾县的邢春荣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K$ h' o: L( S1 P
5 e' \/ G. D4 u% v' V+ I, \1 f" d2 U( x8 }
第八节:宣纸的保护
' ?" F% E) L: y6 h& Y
0 Z1 l; {! `" U7 Z o7 A 宣纸的保护很重要,保存得怎样对书画有较大的影响。3 S- t( K4 D' X+ N" n& e9 M0 E
# {& o$ @0 C7 m, _. p5 b9 I8 L, H 宣纸的防潮:宣纸的原料是檀皮和燎草,宣纸生宣的特点是吸水性比较强,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另也容易沾染灰尘,方法是用防潮纸包紧,放在书房或房间里比较高些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潮。天气晴朗的日子,打开门窗,书橱,让书橱里的宣纸吸收的潮气自然散发。(一年中一两次就可以,防止宣纸吸收了过多的水份长霉点。)- u8 d5 H. l# V1 V! j
5 ^0 f% g3 G [5 e, `# U 宣纸的防虫:宣纸被称为千年寿纸,但也不是绝对的,防虫方面,为了保存的稳妥些,可放一两粒樟脑丸。
% I+ j Q. O/ f% G, Y
: V$ l0 a2 ]. n$ I" Y; d6 A 另应注意的方面:1、假如宣纸受潮了,不要日晒,解开包裹宣纸的防潮纸,让宣纸在自然空气中让它自然挥发水份。(要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日晒会影响宣纸的寿命和性能。2、宣纸存放的地点要远离油烟、潮湿。
3 @0 v( F& H& V% S9 P+ G5 L5 A) c3 P; e
宣纸的防潮:宣纸的原料是檀皮和燎草,宣纸生宣的特点是吸水性比较强,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另也容易沾染灰尘,方法是用防潮纸包紧,放在书房或房间里比较高些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潮。天气晴朗的日子,打开门窗,书橱,让书橱里的宣纸吸收的潮气自然散发。(一年中一两次就可以,防止宣纸吸收了过多的水份长霉点。)
7 B+ V/ x) _' v! [/ r0 @3 U2 c$ Y( w i3 ~
- q2 u, ~0 r& r; M$ T) p8 ~# s9 v0 R! v, W7 u8 `3 V) ^0 C
第九节:宣纸的收藏学问
3 s! d+ u. t& ` K! X
) S d0 s T# Q/ _5 [$ k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收藏宣纸时要找正宗的传统名牌,以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者为佳。据了解,制作宣纸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青檀皮,但即便都是使用青檀皮,如缺乏原产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青檀皮的品质也不一样,所生产出的宣纸有很大区别。现在国家已对宣纸进行了严格的“原产地保护”,对宣纸的定义为“利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县范围内,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Y: {! `- N7 s& [* ~
0 Y! I0 R( f) f9 J
收藏宣纸最好能综合宣纸产品的质量特色、书画界的认可程度,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收藏的宣纸要正宗;二是收藏宣纸要注意品种,选择品种最好以书画界人士的使用喜好为标准;三是收藏宣纸要注重特色,尽量收藏生产批量小、有主题的特种纸。/ f& _# O7 ?7 Q+ @2 p9 b# ?
0 d0 T8 h# y) b1 R! o( N5 M7 v9 ^$ _ 业内人士指出,任何一类收藏,市场初兴之时都是藏友入市的最佳时机。但也正是由于初始阶段的特殊性,如何慧眼识珍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缺乏或没有相应知识的人士最好不要轻易介入。# a$ e1 s: `# ^3 N1 M: F
8 Z5 I; X0 V3 F( ]7 R
, L- i* B% A" C7 Y0 J) s
第十节:如何鉴别宣纸?" D3 c) n: Y# `& q) [( u0 x5 |* R
2 r0 k1 x$ @7 f* h9 @* @
论起宣纸和书画纸,大多数人的概念是:宣纸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高档书画用纸;书画纸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普通书画用纸;宣纸一般用来作书画创作;书画纸是书画初入门者的练习用纸。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吸墨性。除此之外,人们对二者的实质性区别不甚了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厂商为牟取利润,将低档书画纸盖上宣纸印记,用来蒙骗消费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分辨能力,不少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遭到破坏。
6 q! O5 _- t: d
- _& s1 _' q1 ] X2 z! N4 S, l 宣纸与书画纸,虽有类似之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原料成份;二、制作工艺;三、使用效果;四、保存时间。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别,就能正确辨认和使用。宣纸的原料结构是青檀皮和燎草,这种原材料配比已沿袭了近千年,至今不变。宣纸的制作过程分两个阶段:原料制作和纸张制作。/ j' q! y/ y- s: N+ _8 R
: @9 u2 Q) l' y0 c) j& R8 Q% D 原料生产的特点在于:生产周期特长。制作不厌其烦。檀皮和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经浸渍、蒸煮、拣选、摊晒,加上日晒雨淋露炼漂白等自然加工,使每一根青檀皮,每一根稻草都洁白如棉,柔而有韧,原料制作方告结束。仅次一项就需要8-10个月。可以说,宣纸的独特,就在于它的原料独特。原材料制作的艰辛、复杂,超乎常人的想象,每一张宣纸的来之不易,由此可见一斑。纸张的制作工艺,自唐代以来一直保持传统的手工操作:采用竹簾过滤抄捞法进行捞纸;用火墙烘烤、人工揭贴的烘干发晒纸;在检验工序,是逐张逐张目测手检。在制作丈二、丈六、丈八、二丈等规格的宣纸时,更能显示宣纸操作工艺的精妙与独创,8-16捞纸工分站纸槽四周,共持一张纸帘,心有默契,手上协调,既小心翼翼,又沉着果断。如果一个人有一点闪失,就会造成前功尽弃的后果。宣纸的外观很平常,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传奇色彩始终令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如刘海粟、尹瘦石、吴作人、李可染等一大批书画艺术家,不顾年迈体弱,路途遥远,专程来厂参观了解宣纸的制作工序,他们感慨地说:我们用了一辈子的宣纸,却不了解宣纸是怎么造的,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来看看。一来为了却心愿,二来是向宣纸工人师傅们表示我们的感激之情。他们欣然命笔,分别题字、作画,纷纷感叹宣纸的得之不易,赞扬宣纸的绝佳奇妙,不愧为民族瑰宝。宣纸之所以倍受书画家的青睐,就是它具有其它纸类无法与之相比的润墨效果。宣纸采用特殊的工艺和特殊的原材料制作而成,因而有吸附默粒和扩散墨液的效果。特别在使用毛笔书写的时代,宣纸使用范围仅限于上流社会。因它生产周期太长,造价昂贵,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全社会的需要。
& k" s: c4 L' |: g5 E) q, V* C% ?
宣纸的润墨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润墨匀称,无论是重写还是轻描,都能显示清晰的层次,书画家们在画山水的时候,这种“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凸现得尤为明显。二是几笔相交,均留笔痕;笔痕交叉处,浓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画的意境,产生出作品的立体效果。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书法家们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是作一气呵成的草书,还是一丝不苟的篆楷,都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妙味。不仅如此,宣纸在着墨后,由于自身的青檀皮纤维分布均匀,不含杂质,从而不变形、不起拱、不起翘,具有稳定性。宣纸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特性所决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经过反复的石灰浸渍、蒸煮和长时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后,化学反应趋于稳定,青檀皮初燎草中容易产生质变和虫蛀的木质已被消除。青檀皮的坚韧纤维使得纸张坚固而耐久。现保存完好的历代书画艺术珍品、古籍、文献、印谱,历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纸“纸寿千年”最好的佐证。
. e; Y) H6 Z" t# u9 S4 S; h7 y0 J. l8 [& \. E9 P
书画纸,只是一种具有润墨特性的普通纸张。无论是它的原料成份,还是制作工艺、使用效果和宣纸都不可同日而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增,书画纸也就应运而生。书画纸的主要产地为浙江富阳、广西都安、四川夹江、河北迁安和安徽泾县。起初的书画纸原料五花八门,有龙须草浆、木浆、竹浆、废纸浆等,书画纸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逐渐地,书画纸采用由湖北、河南两地所产的龙须草浆作原材料。书画纸现时的年产量仅泾县一地就逾5000吨。龙须草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我国黄河以南的丘陵地带生长较多。每年秋季叶落之际,也就是龙须草收割之时。农闲之际的农民,将收割龙须草当作一项副业,售给造纸厂换取经济收入。造纸厂家将龙须草制成纯干浆板,再售到各地,用来制造书画纸或文化用纸。龙须草的制浆过程,与麦秸杆一样,都是通过破碎、打浆、漂白、烘干等,机器流水作业。由草变浆,只需二到三天时间。龙须草的成浆工序简单并经过强化处理,所以,它的杂细胞、杂物质含量多,不可避免地影响纸质。由于龙须草的性质较柔软,被制作成浆板后,只要用水浸泡,会很快溶解。书画纸厂家购回浆板后,由浆板浸泡成糊状,用打浆机将其打匀,即可入槽抄捞。同样,由浆板制成书画纸,也只需三天时间,也就是说,从龙须草到书画纸,它的全过程只有五天左右。至于书画纸的润墨性能,则完全在于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纸相比,书画纸的润墨形式表现为:不规则、不匀称;表现不出层次,只是一味地渗透。初学书画者用来练书法较多,如用来练习绘画,就不够理想,纸的特性限制了使用者的构思及想象力。最重要的一点,在纸的抗老化及耐久方面,同宣纸的“墨韵千秋”相比,书画纸无法望其项背。它的保存寿命只在数十年间。如保管不当,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褪色、虫蛀。
$ @; Q8 Y# {) L) M2 ~8 k2 v3 |
' f+ s4 \2 Y! B 一些客户反映,他们在八十年代中期用书画纸创作的作品,现已经面目全非,褪色严重,周边遭虫蛀,墨色亦已发灰,他们因为当初贪图便宜或缺乏辨别能力,没有购买到真正的宣纸,才导致今天的后果。那么,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如何识别宣纸和书画纸呢?一是肉眼分辨法:拿起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宣纸上面密布着云朵样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纸上总能有8到10条2-3毫米长)。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得过于洁白。二是着墨法,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纸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地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人们在鉴别纸张时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而专业人士往往采用两种认别方法。当然,最稳妥的办法是认清商标。
5 i, U& \) l% G6 Q- X; `& K
- m* { q& D% t. n+ m# D8 a4 x+ e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LR8SQfkKUNdjcsFQ#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