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6)  鸡蛋( 2)
|
……中国学者要从僵化的西方话语中彻底解放出来,中国崛起的伟大实践早已超出了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这种实践呼唤中国自己的话语构建。我们应该借鉴西方的一切有益的知识,但一定不要失去自我,做西方话语的“传声筒”和“打工仔”是没有出息的。
& h1 o) `9 x0 ?0 c( [, C# o3 V/ D: C
西方的特点是承认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强大后,他真的尊重你,软实力强大之后他也会尊重你,而我个人认为政治话语是软实力的核心。我们一是要解构西方话语,二是要建构中国话语。这个过程中,会有必要的交锋,这个坎绕不过去,只有通过交锋,最终才可能交流得更好。在西方,如果人家向你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你避而不答,那你就输了,你所代表的国家就输了。所以我主张自信地回应西方话语的挑衅,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把自己的话语体系建立起来,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我的感受是,中国话语可以走遍天下,我们可以用中国话语把中国的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也可以把世界的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我们软实力的受众,特别是海外的许多受众,总体上是比较自信的,有的是出于宗教信仰,有的是出于意识形态信仰,有的是被西方媒体洗脑了,所以很多人是盲目自信,莫名其妙地自信,喜欢教训中国,但经不起交锋,真的交锋,一点就破。
! A, b+ T6 J0 E
, @* C3 Y. W5 Z; j4 F* d, P; }, e8 [XX十八大召开前夕,我在伦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BBC一位主持人问我是否能够参加一场关于“人民力量”(people’s power)的辩论,我说没有问题,一定参加。在今天西方媒体的话语中,所谓“人民力量”指的就是“颜色革命”,他们还邀请了一位研究波兰团结工会的美国学者和研究“埃及之春”的土耳其学者。主持人很资深,也有一点傲慢。在辩论正式开始前,她先问了我一个问题:张教授啊,你认为XX还会有十九大吗?我说,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西方对中国的政治预测为什么老是出错?我都想不起来哪次是对的。我说,我本人曾订阅过贵国的《经济学人》杂志达 15年之久,如果叫我打分的话,关于中国政治的预测,它只能拿 C–,就这么个水平,预测了半天还不如我一个人预测得准。辩论开始后,她问我,你如何界定“人民力量”?我说,这个概念在西方媒体上,几乎成了“颜色革命”的代名词,也就是人民起来,而且往往是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推翻一个政府,但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成语,叫做“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力量”就像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在“颜色革命”中,人民造反,推翻政权,这是“覆舟”,但人民也可以“载舟”,中国过去 30多年的迅速崛起就是一个“水可载舟”的经典案例。13亿中国人动员起来了,投入了一场改变自己命运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短短 30多年,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和一个卓越能干的执政团队实现了一种高度的良性互动,创造了中国崛起的伟大奇迹,而且这种奇迹还将继续下去,中国将在 10年内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经济体。3 [. w8 ^# B% d6 n! @
7 m5 [% y. o6 r
在场的那位美国学者大概从未见过如此自信的中国人,惊讶地说:“我周围的中国学者告诉我,中国面临的挑战太多了,一党制已经无法应对这些挑战,他们认为不能排除中国走向崩溃。”我说:“你周围大概是一批持不同政见者,老是盼望中国崩溃,但是这种关于中国崩溃的预测已经说得太多了,世界上还有多少人相信?”我建议她花时间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历史,我说:“中国有四千年的朝代史,一个好‘朝代’的寿命至少 250年,比美国历史都长。今天怎么都是中国历史最好的‘朝代’之一,所以中国今天的崛起,还是崛起的初级阶段,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
9 Q: k$ \9 |& ~' `
6 i0 |& U( T5 ]1 i(作者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 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