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6|回复: 1

[投资] 懦夫博弈央行完败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3-7-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想要好好分析量化宽松的结束,到底哪种经济学方法是最有用的呢?% H8 z1 `$ {' i3 m6 Q/ r6 |% r
# }. K. z7 j- s" H" @* ?- i
  货币政策?需求理论?你可以随便挑选。可实际上,最合适的恐怕是博弈论。央行所发起的,是一场吓唬市场的懦夫博弈,而到最后,他们自己会成为输家。. W( X! v# G) l- Q* Z

/ X1 |# R8 H2 O  过去两周时间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最清楚不过的证据。首先,美国联储开始放风要逐渐退出印钞计划。结果是什么?是金融市场当即抓狂了。债券收益率开始直线窜升。黄金(1248.30,4.90,0.39%)价格大跌,股市也转头向下。) e" R; W- V4 H: m" u5 l$ F

  C2 D2 t% d. r4 p$ }  那么,联储做了什么呢?他们耸耸肩,摊开手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让美国经济保持在正轨上。+ X9 y* h0 u8 r! y' {% E
* ?$ {4 w; n9 l- N1 T6 ?
  不过,这个选项其实并没有什么现实性。经济现在高度依赖金融市场的健康程度,央行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悄悄从那些评论的立场上再退回去。截至上周周末,已经颇有一些官员澄清说,外间对早些时候评论的解读太过简单粗暴了,其实量化宽松并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接近退出,情况也远没有那么肯定。/ D" I1 S( g# [) i( a& h

5 }6 L: i1 s4 b4 g  h3 k2 V  纽约联储行长杜德利(William Dudley)强调,美国经济没有能够达到联储的就业目标,这是显而易见的鸽派论调。毕竟,其实没有人真正确定到底是量化宽松真的要结束了,还是央行只不过在试水而已。( H8 h; z! p& q. s9 q- Q

/ A% J+ i/ q) J  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在未来几年当中将越来越熟悉。一家央行有打算要结束量化宽松。他们放出一些信号,想看看外间到底是什么反应。一旦当他们看到血流成河的惨状,他们就神经紧张起来,改口许诺说会和过去一样尽可能多地印钞。
( H: W' e$ |# H$ h( L4 i$ u  m- w- I2 M* F' i1 \: i  G! V# ]
  要分析这些,最有用的工具其实是懦夫博弈。两部车子彼此相对,高速疾驶。如果谁都不转向,两者必然会撞在一起,两个司机谁也活不了。可是,先转向的就会成为输家,两位司机都假设对方会让开路,因为直线开到底的成本实在太高了。这一博弈的要点就在于,尽管避免车祸才是最符合双方利益的,但是哪位司机都不想首先转动自己的方向盘。
4 _$ R2 F; F% z. h! Z' m# H/ N/ n4 O9 V8 d& J( h; K( @
  全球市场上发生的,大致也是一样的故事。央行大张旗鼓,放风说要结束量化宽松。市场开始恐慌,债券收益率大涨,股市崩溃,直接发出可能将经济推回衰退的威胁。一旦经济真的陷入衰退,则央行就必须重启量化宽松。事实上,最终还是央行率先转向了,输掉了和市场的懦夫博弈。
; A1 Y8 p! r7 [  z& @  t$ [7 z; Q; a. |
  这样的博弈预计将持续很长时间,当然,具体的形态每一次可能会有所差异。0 l* g- P( }8 X( i
! u; e5 Y# s; E! {* m3 q$ f
  不时,联储就会放出风来要终结量化宽松,然后又说到做不到。当然,有时候可能是其他国家的央行。比如说,我们都可以理解,哪怕美国经济现在已经足够强势,可以应对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局面,但是欧洲经济显然做不到。# D2 P' `4 K# [( A# G
1 T" s. c0 y& T! `
  这块大陆上的许多地方现在依然深陷衰退之中,西班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状况甚至是多少年来最糟糕的。债券收益率事实上已经开始回升了,对已经连续收缩六个季度,失业率处于创纪录水平,银行放款持续缩减的经济而言,这显然是灾难性的。
% S0 O8 @2 H3 o' @9 K2 z
4 ?& B9 ^( y* M9 J- {% c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联储退出量化宽松,那么欧洲央行将别无选择,只有开始自己的印钞机话。哪怕条约不允许这样做,哪怕德国央行会反对,他们也只能如此了。他们不可能允许外围国家债券收益率上涨到整个社会分崩离析的程度。如果他们坐视不管,单一货币的末日也就到了。3 o7 v1 w) u4 o

3 {7 u$ S9 D! r9 X8 c1 Q9 L  如果不是欧洲央行,那就是日本央行,或者英国央行。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当中,到底是哪家央行在印钞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印出的是全球层面的主要货币就可以了。这些货币会流到世界上各个地方,让市场不至于干枯而死。
" J2 @7 @1 Y; B; E: r) r( J5 A5 E* n' |( `
  因此,量化宽松注定还将存在更长时间,比大多数投资者所意识到的都要长。事实上,量化宽松并不是很多人所以为的那么新奇的实验。日本早在2001年就开始这么做了。十二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无法收手,而且实际上不得不变本加厉史无前例了。教训其实非常简单:一旦你开始量化宽松,你就被套牢了,你所能做的就只剩下不断加大剂量了。在央行与市场的懦夫博弈当中,市场总是最后的赢家。
9 J- b* k. U- I' m$ K, v" Y! M4 [6 ?- ?% C0 D# b  y8 l
  明白这一点,对投资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 M9 l* v% ^& r3 T5 B
) N* s8 K9 p+ }. {6 p! s: F4 J
  未来的道路上还会发生许多让人吃惊的事情,伴随央行不断进行终结量化宽松计划的尝试,资产价格还将狂野波动。黄金价格会下跌,股票价格会下跌,债券收益率会上涨。不过,这些时间节点其实总是买进的机会。央行无法承担资产价格全线崩溃的后果,最终总是不得不采取任何必要的手段,狼狈地退回原来的阵线。总之,那些下跌其实都是入场的机会,而不能理解为市场崩溃在即的警报。! ^- B! j) W* C- Q  m. f

9 K$ d. s+ Q  v  当然,懦夫博弈最终到底是如何结束的,我们也不该忘记。如果两位司机都拒绝转向,那么两部车子最终会相撞,大家双双殒命。央行与市场间的博弈,最终很可能也只能落得这样的结果,只是从现在到那一步,还有很漫长的道路。(子衿)
! s' i, [$ ~7 q9 O# I6 U
% l  h; j% g$ g5 D
鲜花(724) 鸡蛋(6)
发表于 2013-7-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个脸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5-24 23:05 , Processed in 0.11953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