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96|回复: 12

中国留学生惨死加拿大 性学博士深度释疑

[复制链接]
鲜花(17) 鸡蛋(29)
发表于 2012-8-11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中国留学生惨死加拿大 性学博士深度释疑
6 I2 q/ g6 S! `0 o6 p环球华报    2012-08-11 08:02:25
4 s5 Q/ U: k9 c0 f
) z! C/ I& L; J7 k2012年5月底,一向安宁、恬静、和谐的加拿大名城蒙特利尔爆出一件震惊全球的新闻:一位来自中国武汉的留学生被人谋杀、分尸、虐尸。2012年5月25日,一段发布在加拿大的一个血腥视频网站上的视频显展示了一个极其恐怖的分尸、虐尸过程,昏暗的室内灯光下,一个一丝不挂的年轻男子躺在床上,面部被蒙住,身材略显苗条,手脚被绳子捆绑,仿佛昏昏欲睡,似醒非醒,其间略有抬头巡视和翻身蹬脚,但又倒头睡去。此时画面剪辑到一个穿着连帽衣的男子用冰锥反复刺入裸男身体,之后就是分尸、切肉、虐尸的过程。
' ?. g5 w4 N( N  X" T; L4 W
3 g% _+ K. O4 O& c& p西门菲沙大学(SFU)博士生应《环球华报》之邀首次深度解析一场史无前例的惨案和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F* w( {& }8 n8 {
2 }. C8 ?, O* O7 B1 K' t
作者署名:Huai Bao Dhawa
& \0 ~/ i& S- V% Y* \
- o6 W. }* {! `% J* k3 L2 O7 V作者简介:作者系加拿大西门菲沙(SFU)大学性学研究博士生,数篇论文发表在欧美知名期刊上,出版过《磁场:世界上最神奇的吸引力法则》(新世界出版社),新书《算命不如改命》即将出版。1 z1 h5 e9 l( y: j
) j7 j) F+ g* n6 b
林俊之死、大众传播和社会影响力
9 r$ n( G( [: L  {7 H! D
' `( w7 p6 s) Q8 Z2 B* {2012年5月29日,加拿大渥太华保守党总部收到一个包裹,内是一只人脚。同一天渥太华警方在一邮局中发现一个寄往自由党总部的包裹,内有一只断掌。两包裹均发自蒙特利尔。蒙特利尔一公寓楼下垃圾箱处则发现一箱子,内有一副男性躯干,无头无四肢。6 l2 U/ \# b8 x! ]7 i

7 B1 q8 _; c8 H1 j0 d3 a( }% [# Y受害者很快被警方证实为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生林俊,犯罪嫌疑人是自称是成人色情片演员的卢卡·罗科·马尼奥塔。( h* y9 b  h" m3 u6 A/ P

1 `' f% F$ [* m+ i" U2012年6月5日,又有一只断脚和断手被寄往温哥华的两家学校,经DNA检测证明属于林俊。7月4日,警方证实林俊的头部在蒙特利尔一公园内被找到。
5 F9 ]( ?+ f- A0 S! V. F$ Y9 `, n; R; u- A7 D& u4 y
此事引起全球的震惊和广泛关注,成为国际各大媒体着重报道的热点。警方调查案件进展的每一步都成为媒体追踪和大众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林俊无论在加拿大还是在中国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生前的一切,包括成长经历、求学经历、旅行经历、兴趣爱好、社交婚恋,都成为无数网民关注的热点;他生前留下的新浪微博,吸引了上万网民,至今仍有无数网友访问和留言;他的父母后来也成为妇孺皆知的名人,出现在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CBC电视节目上。1 a( x7 Z, e0 Z3 z$ l7 D

7 s+ z6 k& S: i)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杀人案件不胜枚举,而分尸甚至食尸案件也时有耳闻,中国留学生海外遇害也不是一次两次,就在林俊遇害前一年,加拿大约克大学中国女生柳干莫名其妙死亡,至今嫌犯尚无定罪,此事基本被人淡忘;而林俊遇害前后,美国迈阿密和马里兰先后发生食人脸和吃人内脏器官的恐怖凶案,不久也从媒体的显着位置上销声匿迹。但是唯独大众对林俊的关注度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2012年7月26日林俊的葬礼,那之后媒体和网民似乎在偃旗息鼓,但是可以预见到随着2013年3月马尼奥塔受审,一个个谜底也许会被揭开,传播领域会又掀起一次关注的热潮。
! s$ ^5 z- B" R$ _* y9 D; M7 q% q# m
林俊遇害事件为何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度?笔者认为有这样一些原因。第一是案件本身独具的一些骇人听闻而且超出常人想像的成分,包括分尸、虐尸、食尸、发布视频、邮寄残肢给政党总部和学校等一系列极其凶残、变态之举。第二是凶手和受害者的性向、各自的背景和二人之间关系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好奇:一个是自称为色情电影演员的加拿大本地白人青年,一个是来自中国的大龄本科留学生,媒体又曾声称二人是恋人关系。第三是受害者亲友、雇主、老师与同学对其生前的追忆和描述,给人们留下一个单纯、善良、孝顺、礼貌、敬业的美好的印象,从而更加促使人们对逝者遇难的无比惋惜与同情。第四是案件至今有诸多不解之谜,在中加很多网络论坛上引起网民的猜测,包括二人如何相遇,马尼奥塔作案动机何在、视频开始被捆绑的裸男究竟是不是林俊等等。9 O8 ~& b: w* ]3 g

; t0 k. A8 D+ C" s+ {! \# T/ e这一系列因素通过大众传播手段迅速传遍全世界。由于大众传播的广度和速度,马尼奥塔很快在德国柏林一家网吧被发现并俘获;也是由于大众传播的渗透,网友逐渐挖掘出一个个本不为人所知的真相,包括嫌凶和受害者各自经历中的很多细节,向我们勾勒出两个人的全貌。更有很多中国移民因为包括此案在内的一些中国留学生海外遇害事件开始质疑北美社会的安全程度。由于林俊遇害事件涉及到诸多领域的问题,包括移民心理问题、种族问题、少数性取向问题、华人海外安全问题等等,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恶性的刑事案件,而成为一个包括多元视角的社会话题。8 T9 K3 N7 M8 W4 W, b
) v+ ?: \* |- ^5 U! N5 [% K
好山好水好寂寞:移民的孤独
+ r' Z3 _% M; v  L8 c$ L- _. ?5 f' n: B
至今林俊遇害事件给网民留下的最大的不解之谜就是林俊与马尼奥塔是如何认识的。像马尼奥塔这样极为变态的杀人狂是极其罕见的,而偏偏被林俊碰上了。人们在愤怒、惋惜和遗憾之余,又不免要联想到这样背景如此悬殊的两个人究竟如何能够相识,而林俊又如何来到马尼奥塔的家中。需要留意的是,蒙特利尔警方最初就取走了林俊的电脑,并证实二人有过网络上的交流,并且互相交换过照片,因此出现了二人是约会的“恋人”的那个说法。但是随着林俊生前好友和父母的质疑和反对,之后警方和媒体再也没有提及“恋人”之说,并就二人关系保持缄默。% q; G/ s* v( n' _! N( X1 S( M& M

8 G* A' Q' k# p$ w笔者认为林俊与马尼奥塔在有关交友的网站上相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笔者在温哥华地区的有关中国移民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在单身或分居的30岁 —40岁的男女移民中,有85%以上曾在网络上征友,男性多于女性,最常用的网站就是craigslist。这个年龄层次的移民多数具有本科或硕士学历,英语程度较高,网络运用和操作能力也较强。林俊恰巧属于这个范畴,更何况由于他的同性性取向属于极少数族群,相比常规社交方式,对于网络社交的依赖性更大。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很多调查对象表示移民生活最难忍受的就是异国他乡的孤独寂寞,不仅有精神上的,也有肉体上的:他们不仅仅需要结识新的中国朋友,融入移民群体,扩大社交圈,更期待结识加拿大当地的朋友,了解加拿大文化,融入主流社会,当然也有不少人渴望得到爱情,或者寻找性伴侣。
9 J6 Y( t6 k  ]' f
. Z$ ]! L  n4 E6 J2 S关于移民的孤独寂寞,一位被调查对象如是说:“‘好山好水好寂寞’,这是典型的加拿大的生活,这里人少地多,面积比中国大,人口仅3000万,也就是北京加天津两个城市的人口,正因为人少很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的未开发状态。我们中国人来了,本身口语没有欧美移民的好,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再加上中国人大多喜欢扎堆、热闹,不像西方人都是各过各的,所以我认识的中国人中大多数都耐不住寂寞,一定要出去找人的,更何况这边没有什么事业可言,有钱的烧钱,没钱的打工,不像国内你可能忙工作、忙生意,一旦充实了就不会觉得孤单,当人事业没有什么前景,每天混日子的时候,恐怕就需要一份情感上的寄托了,谁会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呢?想想国内灯红酒绿的生活,这边还不憋死了?”
3 Z3 B! ?( S% v" W9 b$ B# w  B  V$ Z& f( t6 M
所谓“文如其人”,笔者要补充的是“文”也随“心”转。根据人的内心情绪变化,借同样的事物可以抒发出不同的情感:同是一片碧海蓝天,有人可以看到幸福和美好,有的人则感受出寂寥和萧条。从林俊的微博内容来看,很多图文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虽然他生活在他向往的以多元文化着称的自由开放的大都会蒙特利尔,但是作为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和大龄本科学生,在便利店做小时工,和他在国内高级白领生活对比,难免会有绝大多数移民都有的孤独和怅惘。首先他的新浪微博贴出的图片绝大多数都看不到他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情景,而是他个人展示身材、面容的图片居多,此外还有他的宠物猫图片、蒙特利尔风景图片等等,可以看出作为新来一两年的移民,他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交往圈,而海外结识的中国朋友和国内的老同学、老朋友相比,多半都是萍水相逢。其次,林俊微博的图文虽然简约,但时不时会流露出喜悦和寂寞交加的复杂心态,比如2012年4月1日上传的一张蒙特利尔街头图片,天空蔚蓝、空气透明、街道整洁,石砌的欧式建筑肃穆庄严,但是除了街边停着的屈指可数的几辆轿车,只看见一个行人低头走过。他配以的文字只有短短几个:“人生要怎样过?”2012年4月22日,他上传了一张空无一人的地铁列车内部的图片,配以的文字是“午夜食人列车”。在另外一个帖子中他对周围的同学年龄都比他小很多而表示郁闷。# o) V: m3 y. N" N& |+ b( X( j
% x; j7 _) j5 `" ]
作为在大城市武汉和北京生活习惯的了人,有着高收入的白领工作,购置了自己的公寓,能够上学费昂贵的法语联盟,还能缴纳价格不菲的移民代理和申请费用,有朝一日移民到了外国某城市,首先面临着外语关的突破,即便有再高的能屈能伸的心理素质,那种心理落差带来的困惑多少还是有的。不要说中国移民,即便是加拿大本国移民也会有不适应的感觉。一个曾经从加拿大西部省份阿尔伯达移民到蒙特利尔的白人采访对象莱恩说:“我初次到蒙特利尔,虽然很喜欢那座城市,人也比较友好,但是要是找个像样的工作的话必须要会法语,而我法语又不灵光,还得重新学,政府给钱。后来我还是放弃了,因为那里的法语到了巴黎又用不上了。”莱恩后来从蒙特利尔又迁到了温哥华。
# E2 H3 W* ^, n9 m# i2 I. @- c6 Y7 z* [* _9 r0 Y% F7 x* v4 S! t; m( e1 J
“寂寥时总有风月情浓。”“利比多”可以转化为人创造与成就的动力,而事业上的失意又会带来对于“利比多”的放纵。人类这种普遍的现象无可厚非,但是把握尺度有宽有严,有的人选择频繁网聊或者冒险约会,有的人则会沉溺在酒精、毒品和性乱之中寻找能弥补现实中失落感的虚幻的乌托邦。在笔者的对于加拿大移民的社会调查中,此类现象并非少见。一位采访对象是来自广东的技术移民,在国内已经做到了银行部门经理,来到加拿大某大城市曾经在西餐厅里打工,由于餐厅生意春夏进入淡季而被裁掉,待在家中,每天在网上求职。虽然有多次面试经历,但是因为口语不好,面试有很多问题听不懂,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但是他引以为豪的是拥有很多“鬼佬”朋友,基本都是网上相识的。讲起网友的故事,他极其兴奋,对每个人相貌、性格、职业、家中陈设描述起来绘声绘色,而问及未来事业上的计划,他则片言只语,称:“什么天之骄子?这里天上掉块砖头下来,一多半都是天之骄子。印巴、伊朗的医生开出租车,中国的博士硕士赌场发牌,一点不罕见,但是都乐不思蜀,还要什么事业呢?倒是生活上开心是最重要的。”他的价值观和林俊如出一辙——当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问学生们未来的目标的时候,只有林俊回答说他最大的目标是找到真爱。论事业,他从武汉大学毕业以后经过打拼在北京站住了脚跟,拥有高收入白领工作,能够单打独斗靠自己个人力量购置了自己温馨的公寓,申请移民也有不少花费,如果追求“事业”,他就不会那么向往蒙特利尔了,更不会在30多岁的时候重新攻读本科。把事业放下的人,自然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情感上,那么一旦形单影只、茕茕孑立,每夜都要饱受寂寞的煎熬,因此如果动了网络交友的念头,也再正常不过。
) R+ q  l$ E* _1 N  _5 \2 P9 C" O  N3 G, F6 z  ^
跨种族的交往,离中国人遥远吗?; o! X5 u+ @) ?" o! k* z. F
) H8 K4 \  U: \: B) [
很多网友探讨的一个不解之谜就是马尼奥塔和林俊如何交集的。马宣称白人至上,歧视并仇视华人,是个不欢迎华人移民的种族主义者;而林俊在他的微博和亲友回忆中没有留下和外国人交往或对跨种族交往表示特别兴趣的记录。这样两个人能够相识相遇,也决非偶然,毫无疑问,毕竟二人有一大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属于性取向极少数族群。中国移民来到西方国家,可以选择永远处在华人圈中,只与华人交往甚至婚恋,但是也有人会乐意尝试与其他族裔人士尤其是西人交往,这些人往往抱有这样的心态:第一,他们感觉自己到了西方国家,如果没有西人的朋友甚至恋人或配偶,则不能够算作融入主流社会,永远有一种边缘化带来的二等公民的自卑心态;第二,他们中很多有过与中国人失败的婚姻恋爱经历,再加上国内媒体对西人的正面宣传的影响,对西人充满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所以愿意尝试一下西人;第三,他们对其他族裔的文化、习俗、心理和生理特征颇为好奇,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促使他们要尝试跨种族的交往。那么,他们的机会多么?跨种族交往有危险吗?西人对华人有种族歧视吗?
  }$ c7 L# W% l$ o
: K, T& Y7 y/ n8 i9 C; U跨种族婚恋的社会调查表明,其他族裔也对亚洲人抱有理想化的心态,尤其是西方男子对于亚洲女人的向往和迷恋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亚洲女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留有的刻板印象就是温柔、顺从、被动,对男人依赖心重。在笔者采访对象中,英语程度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国女性更有可能会尝试与西人约会,也不乏外族的追求者。一个来自上海的35岁女士在craigslist上打出征友广告,数天内有30多位西人回复,很快便有了约会,但六次约会后因为 “无话可谈”而不了了之。另一位四川女士,也是35岁,在craigslist上登出征友广告,一星期内收到118封电子邮件,三分之二是白人,其他三分之一包括中东人、拉丁人和亚裔,年龄大多在25-50岁之间,不乏医生、律师、大学教授。笔者调查中的一位被采访者蒋宇佳是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SFU)教育系女博士生,就多元文化城市的跨文化、跨种族婚恋现象她说:“从我个人经历来看,像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这样多元文化并存的大城市,人们比单一种族地方的人们更容易接受跨文化、跨种族的婚恋,机会更多,观念也更开放。像温哥华,世界各地的美食都有,白人会用筷子的不在少数,对东方文化司空见惯,那么在选择约会对象的时候与异族发生接触的可能性也是较高的。”8 C$ y% h; ~  F( e! Q) t
9 C+ L! y$ Z4 o  e$ z2 s) A4 a
2010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LGBT(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社群中,选择跨种族交往的比例更高。接受采访的对象中有一个北京男士杨先生情况和林俊非常类似,他也是1978年出生,也为办理门槛较低的加拿大魁北克省移民在法语联盟学习过法语。他自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西人,他们中不乏有只愿意和亚洲人交往的年轻人,甚至为此“疯狂”,尤其在温哥华这样的非常多元化的城市。从这一点上看,林俊和马尼奥塔相识也并不奇怪,蒙特利尔是一个十分包容多元文化的大都市,马尼奥塔成长的多伦多也是华人众多的大城市,跨种族的交往非常普遍,机会也很多,大街上的异族鸳鸯比比皆是,人们也不以为奇。马所宣称的“白人至上”是用口号来引起关注,弥补内心的不安,并不代表他在性交往中彻底地排斥亚裔,更何况他和亚裔拍摄过色情电影,说明他是不拒绝,不反感的。3 l$ N/ K3 b8 J& k3 A* P! y
1 i( u, u* d, u/ q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尝试跨种族交往的中国移民往往在海外对其他中国人抱有谨慎、防范态度,但是对西人则因为怀有超出现实的理想化的期待而放松警惕,这种现象一部分是因为以好莱坞电影为主的西方影视剧灌输的刻板印象,那就是西方男人都被塑造为英俊潇洒、高大威勐、浪漫体贴、待人有礼的(相反,亚裔男子多为形象猥琐、身体羸弱,缺少男子性征的中性人物),西方女人性感妩媚、开放豁达、热情似火(亚裔女子则多为性奴、妓女的角色);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国内有关国人与西人公民素质、个人修养对比的话语加深了有的人对于同胞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和对西人更加理想化的心态,所以造成对于个体的差异和人性的普遍性的忽略。正是因为西方人所受到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和中国人相比有更多的基本社交礼仪、公共道德的内容,论公民素质,从整体上看的确要胜出中国公民一筹,但是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恰恰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把一些由教育、风尚和法律共同作用下的基本的礼仪和公德当作作为个体的西人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当你不熟悉他们的语言,不精通他们的文化,也没有与他们朝夕相处,你无法体会到人性的本质相通之处远远大于我们的差异。
6 ]5 p' z, Z; i4 q. E: g, L( ~/ [- u) Q# |7 P
被采访者严先生说:“老外面子上都客客气气的,如果交往不深,你很难了解他有什么缺点。”另一个采访对象说:“的确,这里公交车上抢座的比国内少,餐厅里大声喧哗的也比国内少,不排队的也比国内少,但是不等于每个人都是大圣人。”还有一个采访对象在瑞典、美国、加拿大都生活过,她说:“虽然欧美人整体上显得文明一些,但是这并不等于就没有坏人,有的白人也很坏,有的白人貌似单纯,其实他心理琢磨什么你一点不知道。”一个80年代留学奥地利,后来又转辗到德国的采访对象则说:“我们中国人总说老外如何单纯,其实老外看中国人还觉得中国人很简单,我就经常听到欧洲人议论那些华侨说,‘瞧,这些中国人简单得就像机器人,就知道辛苦工作赚钱!’”( A- q6 j! ^1 C% v! q9 a
0 ]  q8 S9 Y8 A2 B5 `% \8 R1 i
对跨种族交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人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对于一个种族的迷恋是愚蠢的,人与人个体的差异大于种族之间的表面上的差异,而表面的差异之下掩藏的是相通的人性本质。也许是因为放松了警惕,或者被马尼奥塔干净清秀的外表所蒙蔽,更为单纯善良的林俊恐怕进了食人魔、变态狂的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误入虎穴,大祸临头。还有一个采访对象说,倘若林俊对陌生的异族网友抱有谨慎交往的态度的话,也许不会轻易在深夜去马尼奥塔的家,更不会在去之前没有跟任何朋友提及此事。温哥华一个经常会网友的女士张某在采访中说:“我每次晚上去约会都会给我的室友交待一下,告诉她我去什么地方了,可能回来晚一些,也可能晚上不回来了,我会一直开着手机,以防万一。”张女士之所以留个谨慎态度,主要是因为她约会的西人大多数特立独行,父母或去世,或离异,兄弟姐妹关系疏远,没有一个固定的完整的家庭,她认为这样的人往往人格不够健全,可能会有偏激之举。0 z/ N# ?# M5 m' u
+ P  x  N$ M0 N. [$ W
自恋,悲剧的开始$ d) p; l, B* G5 Q1 G, T

: y0 K7 T2 i1 T2 v' O; t0 J一位美国女学者在来信中分析说,马尼奥塔之所以会如此变态的惊世之举,和他的高度自恋的心理密切相关。他是一个不断地需要别人注意的自恋狂,太看重自己,以至于缺失对他人的同情。笔者分析,自恋情结是导致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在同性恋人群中自恋倾向较高,虽然也有个体差异存在,而自恋情结会带来由于背叛、轻视和缺少足够关注而造成的恼怒,发展成为极端行为即有可能会演绎成暴力伤害。马尼奥塔的超级自恋不言而喻——在一次同志真人秀的试镜中当面试者对他瘦弱的身材表示不甚满意的时候,马宣称所有人都认为他“帅得惊人(devastatingly good-looking)”。他仅仅参加过寥寥几部鲜为人所知的超低成本色情片的“演出”,便声称自己是“色情明星”。在另一个视频中,他模仿《本能》中女主角的神态,叼着烟卷,喷云吐雾,不可一世地和他的“粉丝”致意。他渴望成名至极,不管是美名还是臭名,只要能引起关注,只要他的大名能被人所知,他都不在乎。太关注自己的知名度,势必会丧失良知和道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被关注的公众人物为了出名不惜去制造绯闻、脱衣卖肉,倘不能流芳百世,也要臭名远扬。
/ q# H& l: X0 ^! i% s$ l' E" s4 F: F, X1 p' G  D0 [
一个采访对象说,他在年轻时候特别想成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起初还走正规渠道,参加影视剧的试镜,后来看到总是没有机遇,便萌生出国拍摄色情电影的念头,然后写成自传,在港台出版,制造轰动效应,等到有知名度了,再“从良”。事实是,还没有实现第一个目标,人已经过了不惑之年,20多岁时候的出名的欲望淡化了很多。但是回顾过去,他说他十分理解马尼奥塔的表现欲、成名欲,是高度自恋使他迷失了方向,家庭关系的淡漠和不正常得状态,又没有伦理道德上的制约和牵系。
! h+ J, m; `/ s1 W4 {
+ H. _; X" _5 b) j9 v* i列治文命理学家命理学家朱清海先生的说法很有意思。他不知道二人的八字,只知道六字,凭六字起卦,便可看出马尼奥塔是个十分异常的人。朱先生说,林俊相当自恋,但是还是正常的,但是马尼奥塔的自恋就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当一个高度自恋的人遇到另一个有自恋情结的人,敏感与脆弱导致他在互动中很容易受到伤害,极度的恼怒演变成暴力也并不奇怪。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清楚马尼奥塔的具体的杀人动机,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与高度自恋的马接触的林俊,虽然善良单纯,但是他的自恋恐怕会招致马多余的敏感。林在微博上张贴了大量展示个人身材的半裸或者全裸的图片,他穿的紧身背心、鲜艳的内裤,还有有关健身的留言,都表明他是一个很在乎身材的人。他的大量脸部特写,也表明他对自己的长相十分自信。他的自恋程度是处于正常范畴之内的,生活中这样的自恋比比皆是,不足为奇。身材相貌都姣好的人是有资本寻找网友的,也不在意交换照片,这和一个“好儿子”、“好学生”、“好员工”的多重身份并不冲突——各方面都很好,也不等于就没有或不应该有网络间的私密生活。这些都无可厚非,倘若说他有何错,那就是对于网络上陌生人的过度信任。在笔者采访对象中,很多人都表示第一次或第二次会见网友就有可能去网友家中,因为他们太相信加拿大的治安状况了。一个加拿大白人采访对象说,去酒吧、夜总会等场所千万要注意,他的一个朋友的饮料里被人放了一种叫GHB的迷奸药,所以很容易乖乖地送上去被人诱奸,清醒后方才后悔不迭。他说,加拿大社会整体上是安全的,犯罪率很低,但是谁赶上了,那个犯罪率就成了100%了。5 T& l) s! ?9 O$ Q' A
: T3 V% S0 h; T& h
被采访对象杨先生各方面情况和林俊类似,他分析说:“林俊长得好,身材好,也到处展示,恐怕这才是引起马尼奥塔杀心并分尸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一个人好看,身材也好,变态狂才会有兴致去分尸;而如果一个人既不好看身材也很差,他怎么会有杀人、分尸、奸尸的雅兴呢?”杨先生的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因为我们的确为马尼奥塔的分尸并邮寄尸块的动机产生迷惑。从犯罪学角度来看,分尸通常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藏匿尸体的方便,二是极度的仇恨和愤怒。显然,马尼奥塔既没有去藏匿所有尸块,也看不出他和林有什么深仇大恨。因此,他的动机只能从他变态的自恋情结上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一个正常自恋程度的人不幸遇到了一个自恋达到变态程度的人。自恋达到极致,便会缺失对于别人的同情,为引起社会和媒体关注,物色猎物,下手残忍,分尸虐尸,以之为乐,自己浑然不知是如何惨无人性。
4 |  F4 K, n% U" _; n* a8 }- `) L( T; i) S+ K6 z2 Q
网民的关注与道德的反思) ^- I9 E) P$ x- Z: I' O  g" _
% Q0 ^6 L0 \# C# o+ N, p
林俊遇害之后,中国领事馆和加拿大各界人士给予关怀和积极的帮助,康考迪亚大学建立了林俊家庭基金和林俊奖学金,当地社区和个人为林俊父母提供住处,国内不同城市的网民自发举办追思会。2012年7月21日,林俊追悼会在蒙特利尔一家华人教堂举办。26日,蒙特利尔举行佛教与基督教仪式相结合的葬礼,再度悼念惨遭杀害并分尸的林俊。媒体报道称罗德里格斯神父(Henry Rodriguez)在这场结合佛教诵经的基督教葬礼中表示,林俊“是可爱的儿子,认真工作、真诚的乖巧年轻人”,“是他家人的骄傲和开心果”。林俊的母亲也皈依基督教,并从对马尼奥塔的愤恨转为同情。" L6 t! D: ?4 S, D  }. L6 f( N
$ P$ d# d! x. S9 k
林俊丧礼之后网络上的悼念热潮一直不退。截止到2012年8月6日,林俊的新浪微博拥有“粉丝”24973人,他的最后一个留言“一直想拥有一个”,有 85888个回复,在笔者访问之时,最后一个评论发布在16分钟之前。而林俊的脸书追悼页直到笔者8月6日访问之时依然有加拿大的“粉丝”用法语留言。曾经有媒体报道林俊热衷网上寻找性伴侣,并有中国网民将悲剧归罪于他的性取向和交友不慎等等,并有讽刺谩骂的不当之举,如“搞基把命搞没了”,随着一系列追思悼念活动,这些不和谐的声音都逐渐销声匿迹。一个恶性的杀人分尸案件不可避免地将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隐秘世界曝光,然而在网友和媒体热议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又重新审视有关性向和私生活的非道德化的争论,并寻求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温哥华一个采访对象说:“甭管人家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林俊在生活中是个好儿子,好哥们,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工作上是个好员工,怎么能指责同性恋就是不道德的呢?道德和不道德与性取向有什么关系?”另一个采访对象说:“网上找朋友也好,找炮友也好,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人的本能驱使,和道德没有什么关联,只不过老天爷太狠心,让林俊碰上了一个食人魔。”% N/ Z6 P  p( V( r7 H4 u
1 Q% C3 ~  T/ Q* I: O4 t
对于受害者的性向和性隐私,中国网友不乏指责,而西方网友更显宽容。加拿大凯思通学院院长方先生就东西方性道德观念的差别如是说:“昨天我们几家人一起观看了一年一度的同志自豪大游行,好几位家长说,与其等自己孩子变成GAY,不如让他们早婚早育。这说明中国人传统观念就是一定要传宗接代,否则人生就不完整。”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方先生认为中国人传统观念认为不传宗接代就是不道德的,这一点和西方人观念不同。方先生还指出:“连续观看了几年自豪大游行,观念保守的中国人越来越对性取向少数族群包容和理解,他们有他们的生活,很多社会问题来自于主流社会对他们的误解和排斥,把人的性向和道德等同起来。”的确,在对性问题越开化的社会反而性犯罪越低,比如最早把色情业非罪化的丹麦,在那之后强奸案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同理,方先生认为发生在同性恋人群中的一些自杀和他杀案件都是因为社会不够包容,视他们为怪物、另类、耻辱,以至于他们的情感生活永远处于偷偷摸摸的状态。正如林俊遇害一样,他跟马尼奥塔网络相识和交往,二人交换照片,居然几乎没有任何朋友知情;而对于林的性取向,除了他的私交小圈子,他的雇主、同学也鲜有人所知。方先生认为,假如社会对于性向少数族群的宽容和对主流人群的宽容一样,大家和谐共处,没有歧视和冷眼旁观,那么类似的悲剧会更少发生。命理学家朱清海先生则说,社会越发展,人类的欲望就越膨胀,内心就越空虚,心理就越疯狂,以后类似马尼奥塔杀人分尸的事件会越来越多;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清静不乱,十分重要。7 i) v' P; s* ]9 |* L7 d
! F( t" {. B3 Z( u' ^! M
一个惊世骇俗的杀人分尸案件,引发出一系列社会话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没有哪里是天堂,也没有哪里是地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愿逝者安息,愿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社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
  c3 I. X- x, T  q7 |: w, q- x
) G) ~. |2 }/ _【原题】林俊死亡之谜——性、种族、心理、移民生活和社会关注的剖析
$ u; y! W  D+ {2 t/ F! x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417) 鸡蛋(15)
发表于 2012-8-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已经过去多日, 楼主也该学会放下了.
/ H6 R: t) `9 t, g$ I
8 }7 J. e4 E& R! ?* A$ y; Q还是想点儿高兴的事吧, 比如无真真啥时候要来爱城什么的.....
鲜花(125) 鸡蛋(1)
发表于 2012-8-1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爱到深处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8-1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山好水, 好寂寞。有价值的分析。最爱!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解析
鲜花(14)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2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好山好水, 好寂寞? 我的年轻有色人种同事把妹那是一个又一个啊.那种自信,哪怕我年轻20年也没有胆.把胆儿练肥了就不寂寞了.
爱到深处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8-1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到深处 于 2012-8-12 23:48 编辑
9 `: n+ V$ R2 h$ q6 V; O0 p' s6 d5 ]8 t( h7 J/ ~
其实,更加深度的分析,不是分析被杀的人而是杀人的人。本身他就是个变态。 只是可怜的林没遇到可爱的人。要说到把妹就不寂寞,那么大部分中国男人我相信都不会有这种天才。我们必定是在社会主义的严格的道德制度下长大的三好学生。网上约会也好现实中的朋友约会也好,移民在外都要留个心眼,告诉一下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你去哪里了。 象我们这样的移民,本来亲人就不多,在这里,更加需要的是朋友之间的联络。有些时候,保护自己的隐私,会增加自己的个人安全方面的危险。网上约会更加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不要相信文字,要见到实际的东西。现在的网络有很多人都利用我们移民害羞,自闭的心里,占便宜,就跑掉。例子不想在举。尤其面对不同的民族的人。刚刚来时,听人们说加拿大非常安全,几乎不用锁门,等等等等。还说上网的信息大部分是真实的。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 样的坏人都有可能在网上和现实中隐藏着。在这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城市,保护自己,就要什么 事情三思而后行。没有亲人,一定要向朋友说说。为了自己的安全,千万不要到别人家去,可去公众场所,。有人因为到家里去丢过钱,有人因为到家里去被骗了钱,有人因为到家里去被录了相--------等等等等。不是处到了确立关系的份上,用不着到家里去。 可怜的林俊,就是太相信他一见钟情的爱情了。 那么潇洒的一个。同学恋也好,异性恋也好,安全第一。
& d" ]; E4 f% v/ v6 Y& @& ]: l真正老外之间的约会不到一定程度,一般在酒店和宾馆解决。不会到家里去。而第一次就请到家里去的人不是为了省钱就是没钱,要不就是另有目的,小心摄相机,等等等等。
鲜花(150) 鸡蛋(3)
发表于 2012-8-1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好山好水好寂寞’
鲜花(79)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讨厌中文报纸这种扯虎皮拉大旗的毛病,“性学博士”四个字看到了,他老的“深度释疑”有吗?东拼西凑点儿剩饭充大餐来现眼!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8 S' [* |$ o# x/ M移民改变思维模式与情感模式以适应当地环境非常必要。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12-8-1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什么深度的东西。
鲜花(1) 鸡蛋(1)
发表于 2013-1-3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路过!反思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18 14:04 , Processed in 0.158302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