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Z" v( |8 I5 K/ ^1 q K: ~听说TMI, BFF, OMG,和 LOL等这些网络常用词已被牛津英语辞典正式“收编”了进去,这还算好,因为毕竟只是几个词,只要知道了它们所代表的意思,也很容易就掌握了。比如说LOL表示Laugh Out Loud (放声大笑) ,TMI表示 Too Much Information(过多信息),OMG代表Oh My God (哎呀我的老天)等等,知道这些东西还让人觉得自己至少还是拽住了新科技的尾巴,还不容易让人因为感觉落伍而来的慌乱和挫败感。7 V* N9 i* Y5 l7 E2 r
$ r# r. E3 W/ Y# ^2 O* M真正让我感到力不从心的,是我经历的一些所谓新的网络现象和事物。前一段日子,我在国内的外甥女力荐我加入雅虎“微博”,我以为是博克,就说算了没有时间。外甥女说就是因为没有人有时间长篇大论,所以才发明了微博啊,你想多写人家还不让呢。这个听着好像还蛮体贴人的,于是就点头了。3 V2 h4 Q- f6 z5 G! [- m
) q s9 a9 V) c
外甥女二话没说就给我注册开通了,前后还不到五分钟。加入不久,我就意识到原来这个微博如其名所示,就是一个个微型的博克。微博与博克不同,用一个比喻就是:博克就好像一本公开的日记,自说自娱,如果写的东西好看,就会有人自动找上门来看;而微博就好像日记的标题或者删节,短而快,发表了马上就会被关注的人看到,爱看不爱看都会被看到。所以说微博更是一种即时交流工具。英文的Twitter我虽然没用过,但马上明白了这其实是中文版的Twitter而已。 ! p+ x D! C: v" j( j4 _ t$ `- y$ u7 u# n) _& F. X
明白了“微博”这个词后,微博上频频出现的新词也让我觉得好像离自己的祖国更远了。比如说“微控” “给力”“淡定”……还好,毕竟是自己的母语,多听听多看看也就明白了。比如说我姐姐谈论我们家最新的小成员——我弟弟一岁多的女儿:给吃就吃给喝就喝让睡觉就睡觉让拉就拉……决不反抗很淡定……联想到视频中我的小侄女一言不发不亢不卑的神情,不觉会心一笑:原来淡定就是这么个意思。! @$ g) B& [0 h